前些天,山東淄博高青縣高城鎮東劉村的李秀芬收到了縣殘聯送來的一支假肢,表彰她這兩年在經濟上「站了起來」,祝福她擁有假肢之後過上更好的生活。
今年54歲的李秀芬曾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縣裡、鎮上曾多次想辦法幫助她家,幾年前還免費給她家建起4間大瓦房。不過,由於李秀芬在8歲那年被火車奪走了一條腿,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老伴李月星已經60多歲,早已出嫁的女兒家裡也不是很富裕,單憑政策兜底,李秀芬家遲遲難以脫貧。
針對這種情況,2016年,高城鎮因戶施策,為李秀芬家牽線搭橋了一個養殖黃粉蟲的扶貧項目,當地愛心企業科通生物公司與其結成了幫扶對子。
「養蟲子就能脫貧致富?我才不信呢!」李秀芬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那時的她還不知道黃粉蟲是提煉蛋白質的一種原料,具有飼用、醫用、食用等多種價值。「剛開始,科通公司免費給了俺家4個木架子、360個盒子和一批黃粉蟲幼蟲。想想人家是一片好心,就留下了這些東西。」
儘管收下了這批幼蟲,李秀芬卻無心養殖。沒過幾天,她乾脆趁著夜色偷偷把這些蟲子倒進了村頭的河溝裡。
說起這件荒唐事,李秀芬後悔極了。因為,村裡還有其他貧困戶也在同一時間養殖黃粉蟲,到了黃粉蟲長成的時候,真的賣了不少錢!看到別人堅持下來並有很大收穫,李秀芬再也坐不住了,主動向科通公司要蟲子。
李秀芬認真餵養起黃粉蟲來。為了能讓黃粉蟲在冬天順利採光取暖,老兩口搬到了偏房住,騰出窗戶明亮的正房養蟲子;每逢鎮上舉辦技術培訓和專家講座,李秀芬拄著拐步行十幾裡路也要去聽,很快便掌握了飼養黃粉蟲的技術要領。
「這小蟲子長得快,五六十天就能長成出售。黃粉蟲食量大、不挑食,兩天投一次麩皮跟餐餘廢料,餵養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李秀芬對黃粉蟲的習性如數家珍。現在,她家的正房兩間屋可立體餵養360盒黃粉蟲,一盒出3斤左右的成蟲可賣20元,養一茬約有7000元的毛收入,淨收入約3500元,一年養上四五茬,年收入有15000元左右。
如今,李秀芬已經成為當地的養殖能手。為了方便出行,李秀芬在2017年買了輛電動車,每天除了照看好自家的黃粉蟲,還要被很多農戶請去指導養殖,儼然成了黃粉蟲養殖的專業示範戶和推廣代言人。(經濟日報記者 馬洪超)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