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殺鰲拜的真正原因是啥?並非怕他造反,理由讓人難以啟齒

2021-01-09 騰訊網

古詩中提到:清風兩袖去朝天,不帶江南一寸棉。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臣其實有很多,如果把眼光只放在康熙王朝時期,大家會更容易記住鰲拜這位大臣。但如果仔細去看鰲拜的歷史事件,大家會發現鰲拜好像沒有謀反,那麼為什麼鰲拜就一定要被康熙皇帝除去呢?

其實一個大臣的去留,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在於這位大臣的政治意願,是否和當局統治者的政治意願一樣。這個道理其實非常好解釋,就比如說嶽飛。嶽飛出生於1103年,如果按現代人的觀點來看的話,嶽飛絕對是一個可歌可頌的民族英雄。

但是嶽飛出生錯了年代,嶽飛真的是生錯了年代嗎?仔細去看嶽飛的故事,大家會發現嶽飛和趙構,也就是南宋的執權者,兩人的政治意願根本就不在一條道上。一個是主張議和,一個是主張戰爭。

最後兩人在政治觀點上出現了差錯,最後,嶽飛被趙構以謀反罪,於公元1142年斬殺。嶽飛的故事驗證了這個道理,鰲拜也同樣也是這個道理。鰲拜出生於公元1610年,是鑲黃旗人。

鑲黃旗在滿清歷史中有一個最大的標籤,那就是保皇派。基本上出自於鑲黃旗的人,很少有謀反意思的。所以說,鰲拜如果被當時的史官扣上了一個謀反的罪名,基本上不太容易被人相信。

而且鰲拜也有很多政治功績,比如說。康熙在最開始登基的時候,年紀還很小。孝莊皇太后雖然在背後扶持著康熙慢慢掌握朝政,但這一個過程略顯困難。鰲拜作為輔政大臣,自然幫助了孝莊和康熙皇帝穩定朝綱。這對於後面清朝能夠進入繁榮盛世,埋下了基礎。

但是錯就錯在鰲拜的功勳實在是太大了,等到康熙皇帝年紀慢慢變大之後,手中要擁有更強大的權力,這樣才能夠穩住朝綱。這時候鰲拜這面大旗如果依然不倒的話,那麼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鰲拜可能就會超過康熙皇帝的地位。

兩人在政治方面但凡有所出入,很容易就會影響到康熙皇帝的決定,甚至會影響到政策頒發之後的效果。那麼,這時候康熙皇帝在孝莊皇太后的建議下,自然就會把注意力放在了鰲拜的身上。

所以從這一點當中大家就可以推算出,鰲拜其實並不一定就真的史官所描寫的那樣,犯了謀反罪,相反,關於鰲拜的死因,對於當時的康熙帝來說,的確有些難以啟齒,那就是「功高蓋主」。

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大臣們身上如果出現了功高蓋主這4個字,那麼這樣的人下場絕對是不好的。鰲拜在公元1713年時,又被康熙皇帝追封為了一等阿斯哈尼哈番,這就相當於是給了一個封號,這也是康熙皇帝對鰲拜的一種補償。

然後康熙皇帝退出了歷史舞臺,兒子雍正皇帝登基之後,又恢復了鰲拜一等公的爵位,並且還加了封號叫做超武。也就是對鰲拜之前的貢獻,有一種肯定的態度。而且這個稱號還可以世代沿襲下去,意思也就是說對鰲拜整個家族還有一種補償的感覺。

相關焦點

  • 康熙活捉鰲拜後,為什麼不殺了他?沒有鰲拜,康熙根本當不了皇帝
    ——米·左琴科(蘇)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07字,閱讀約3分鐘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輔政大臣鰲拜接到皇帝要召見他的旨意,於是照例去南書房拜見皇帝。參觀結束後,康熙皇帝下令給內侍們讓座、喝茶。令他吃驚的是,張伯倫們一擁而上,讓鰲拜猝不及防。接著,康熙帝又命康親王解書等人試鰲拜。不久,解書上書皇帝,說鰲拜有三十條罪狀。
  • 鰲拜明知康熙對付他,手裡握有40萬重兵,為何不敢在紫禁城造反?
    其實,鰲拜心裡也清楚,隨著康熙皇帝的不斷成長,以後定會想辦法對付他。最後的結局,想必大家都知道,鰲拜被康熙帝擒拿。那麼鰲拜手握重兵,為什麼不選擇在紫禁城造反呢?首先,造反有風險。鰲拜手中到底有沒有40萬重兵呢?這個數據的真實性有待考察。姑且,鰲拜手中真的握有40萬重兵,如果他想造反,又有多少人能夠聽命於他呢?要知道在八旗制度確立之後,各旗子弟向來都是只聽從旗主的命令。
  • 鰲拜至死也不會想到,自己被殺的真正原因,竟是因為索尼的幾句話
    相信看過《康熙王朝》的觀眾,都認識鰲拜這個人,鰲拜為何會被殺,真正的原因,和索尼脫不了關係,康熙早在14歲就登基了,可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已經順治在位時期,朝中有野心的大臣不敢輕易表現,但是康熙主政就不一樣了,說句不好聽的話,朝中的大臣隨便挑一個,走過的路怕是比康熙吃過的飯都多,鰲拜就是一個比較有野心的大臣,在朝堂之上大聲喧譁
  • 鰲拜是誰?幼年康熙為何要殺他?
    說起鰲拜,可能對這個人的了解更多是在影視劇裡,《少年康熙》中的鰲拜也是極其囂張跋扈,畢竟影視劇裡的情節無法考證。有人會問:鰲拜乃三朝元老,為大清的建設和鞏固立下了漢馬功勞,年幼的康熙為何又要殺了他呢?帶著下面的問題仔細了解一下鰲拜就知道為何了。鰲拜是誰?
  • 康熙為什麼沒有殺鰲拜?鰲拜的自身實力,讓康熙放棄殺他
    提起康熙的名字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是非常熟悉的,在歷史當中他最為厲害的舉動就是戰勝了自己的勁敵鰲拜。畢竟當時康熙皇帝的年齡還是非常小的,能夠除掉鰲拜也有運氣的因素。不過康熙最終卻沒有殺死他,而是把他關進了一個牢房裡,等他自己老去。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班布爾善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但為何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整個劇情完全寫照於孝莊這個女人用心良苦,心機極細,她突出女性的雙重真正本事!康熙王朝的穩定接班孝莊功勞最大!換成一般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本事,歷史也就必須重寫!在皇族如此卑微,想造反奪位,斷不可行。實際鰲拜亦沒造反之心及行為,只因功高震主,必亡。而班布爾善緊跟鰲拜,又屬皇族庶出,康熙必拿他開刀,殺一儆百,達成效果。
  • 16歲的康熙皇帝扳倒60歲的鰲拜,為何沒有將他殺掉?
    鰲拜一怒之下,給蘇克薩哈羅織了心懷奸詐、久蓄異志、欺藐幼主、不願歸政等24款罪名,要求康熙皇帝將他處以凌遲、族誅之刑。康熙皇帝知道蘇克薩哈沒有過錯,不願意處罰他。可鰲拜在御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強行要求康熙皇帝處理蘇克薩哈。康熙皇帝沒辦法,只好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滅族人。康熙皇帝非常憤怒鰲拜的獨斷專行,卻也無可奈何,只好默默地等待時機。
  • 被康熙恨透了的鰲拜,為什麼沒被康熙殺死?
    小時候啥也不懂,卻喜歡在放學後打開電視看《康熙王朝》,這部劇也確實成了諸多小夥伴們青春的回憶。其中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康熙皇帝與鰲拜之間的鬥爭,也在小編的心中留下了一個作惡多端,非常討厭的鰲拜的形象。但其實歷史上的鰲拜更多扮演的卻是國之功臣和護駕忠臣的形象,與我們在影視劇中認識到的鰲拜相去甚遠。
  • 歷史上的鰲拜是個什麼樣的人,康熙擒拿鰲拜是否得到孝莊的支持?
    孝莊太后畢竟是輔佐過兩任皇帝的人,非常聰明,在謀略、心機上皆非常人可比。如果說她沒有萬全之策,那肯定不會讓康熙皇帝對鰲拜動手的。我覺的鰲拜的作用可能也只是孝莊太后給康熙的一塊磨刀石,鍛鍊康熙的能力而已。
  • 鰲拜謀權篡位,心懷不軌,康熙在捕獲鰲拜後卻免其死罪!
    然而按常理來說,對於這麼一個結黨營私,並且對自己的地位有些深深影響的人,康熙應該除之而後快,然而康熙在抓捕到鰲拜之後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囚禁起來,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認為康熙沒有殺鰲拜的原因是因為鰲拜在青年時期為大清朝立下了汗汗戰功。可以說,鰲拜為清初國家的統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站立在鰲拜椅子後的那位侍從順勢推倒椅子扣在鰲拜身上,和上茶的那位侍從制住鰲拜,這時又出現一群少年一擁而上,壓著鰲拜。康熙立刻起身,斥責鰲拜大不敬,隨後宣讀了鰲拜三十大罪狀。在這期間,鰲拜始終沒有反抗,即便康熙宣讀完罪狀之後命人將他下獄,他依舊沒有反抗。只是最後,康熙本想殺了他,他才要求見康熙一面。
  • 康熙設計活捉鰲拜,本該處以凌遲,聽鰲拜一席話後,還是後悔了
    今天咱們就好好講講【鰲拜和康熙那些事】。全文共計260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建議收藏後閱讀。全文由【大白讀史】原創並發布,轉載請標明出處。康熙智擒鰲拜,真正的歷史現狀是怎樣的?首先我們要介紹康熙這位皇帝,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原名愛新覺羅玄燁。康熙8歲登基,這時候他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
  • 康熙智擒鰲拜完全能殺掉,可為什麼只是把他終身監禁?原因很簡單
    既然康熙已經將鰲拜徹底打敗,為何不乾脆殺掉,而是把他終身監禁呢?康熙十五歲時候智擒鰲拜,至今仍被傳頌。可是冒著風險把他抓住了,為什麼不直接鰲拜處死呢?這是康熙皇帝的又一高明之處,不是因為他不敢。康熙智擒鰲拜完全能殺掉,可為什麼只是把他終身監禁?原因很簡單其實原因很簡單,這正是康熙的高明之處,小小年紀能夠權衡利弊,既達到了扳倒鰲拜的目的,也穩定了朝廷局勢。
  • 清朝權臣鰲拜被擒之後,為何沒有被殺?康熙到底在懼怕什麼?
    比如很多清朝電視劇裡面出現的權臣鰲拜,這個人就是真實存在的。鰲拜這個名字,在康熙時期,往往跟獨攬大權聯繫在一起。這個鰲拜到底是如何成為康熙時期獨攬朝政大權的大臣?在鰲拜死後,鰲拜後代子孫和族人是什麼樣的結局,康熙對他們是什麼態度呢?鰲拜,滿族鑲黃旗人,姓瓜爾佳氏,是滿族的八大姓氏之一。
  • 鰲拜手握軍隊40餘萬,為什麼不早點反叛,還等著康熙抓了他!
    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在歷史上在位時間是最長的,豐功偉績也比較多。康熙在位時,不僅平了三藩,收了臺灣,戰勝了沙俄,三徵準噶爾,聯絡著蒙古各部,還控制著東北大片土地。他還籠絡漢族人,善待西藏人等,簡直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然而,如此優秀的康熙也曾經有過一段艱難歲月。
  • 鰲拜結黨營私,真是為了謀反篡位?康熙知道答案!
    由於玄燁年紀尚幼,因此順治又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雖然說這四位輔政大臣曾在順治的靈前盟誓,表示要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地輔佐小皇帝玄燁,但事實證明,這四人的心並沒有在一起。在這四位輔政大臣中,首輔是四朝元老索尼,但由於索尼年事已高,為了安享晚年,索尼對很多事聽之任之,自成一派。而蘇克薩哈本是多爾袞的心腹,但在多爾袞去世後,蘇克薩哈因為告發多爾袞而受到重用。
  • 鰲拜被擒後,康熙僅將鰲拜拘禁,但為何卻治此人重罪?是他謀反?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年僅十四歲的康熙正式親政,當時康熙在太和殿受賀,同時大赦天下。然而就在康熙親政僅十天後,鰲拜就給了康熙一個下馬威,他不顧康熙的不滿,擅殺同為輔政大臣,同時與鰲拜不在一個黨派之中的蘇克薩哈,而在數天後,鰲拜就與遏必隆一同進位一等公。
  • 鰲拜被康熙殺掉,他的兒子們最後過得怎麼樣
    相信大家都看過許多關於康熙與鰲拜的電視劇。幾乎所有的電視劇裡,鰲拜這個人都是反派角色,大家都認為他是貪念權勢,欺負皇帝的壞人,其實這個評價有點以偏概全了。鰲拜這個人其實是非常有才的,特別是他年輕的時候,他能被皇太極看重,能力不能小覷,畢竟,能在皇太極身邊效力的人,哪一個不是才能顯赫之輩?
  • 手握40萬大軍的鰲拜,為何只能束手就擒,雍正做一事說明了原因
    在我們的歷史中,如果給皇帝排名,康熙絕對能進入前三名。康熙皇帝是相當有能力的皇帝,他年僅8歲時就繼承皇位,親徵準格爾,平定三藩,智俘鰲拜,收復臺灣,幹倒沙俄,可謂千古一帝。今天來談談康熙智俘鰲拜這件事吧。
  • 他是康熙除掉鰲拜的最大功臣,卻背叛康熙,被康熙稱為第1罪人
    順治帝在將鰲拜選定為輔政大臣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他會成為大清未來的毒瘤,在鰲拜的強勢下,當時年幼的康熙雖然坐上了象徵著皇帝的龍椅,卻壓根沒有權力控制真正的朝堂。對康熙來說,如果想要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之主,除掉鰲拜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