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張大貓
小寶寶的出生會給全家帶來歡聲笑語,不過照顧孩子顯然也不是件簡單輕鬆的事情。畢竟小娃娃都比較脆弱,日常護理中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也會有許多問題讓人頭疼,比如吐奶。
新生娃經常吐奶,寶媽一個行為直接坑了孩子
正在坐月子的小玲最近有些鬱悶。原因無他,她的女兒跟別的新生兒相比,似乎腸胃有些問題。發育的不是太好,經常會出現吐奶的情況。不管小玲給女兒奶後拍嗝或者是把後背墊高,依然不見好轉。
為此小玲兩口子可是沒少操心,帶著女兒走了好幾家醫院,結果大部分醫生都建議她多注意護理一下孩子就行,這種情況還是挺常見的,等孩子稍大一些就會好不少。
雖然醫生這麼說了,但是小玲還是有些緊張。回家之後也把所有心思都撲在了女兒的護理上。婆婆看在眼裡,真的是心疼兒媳婦,就對小玲說,「不行你下次試試把孩子抱起來拍一拍吧,應該能好很多。」
小玲記得醫生好像囑咐過不讓這麼幹,不過婆婆很自信地說沒關係,「你們小時候也都是這麼過來的。」
聽了婆婆的建議,小玲沒再堅持,試過幾次之後發現似乎真的有用。於是便習慣在娃吐奶後給娃輕拍後背,但是沒成想,不久之後,孩子因此突然高燒,患上了肺炎。
當醫生跟小玲說是拍奶導致的孩子肺炎時,一家人都有些難以置信。醫生只好耐心地解釋了一遍。
「抱起娃拍後背的行為,不僅不會讓孩子把奶液吐出來,還因為拍打震動的原因讓奶液流向了肺部,就是這種不起眼的隱患,才導致了肺炎的發生。」
聽了醫生的話,小玲和婆婆都很後悔,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孩子也遭罪了,後悔又有什麼用呢?所以說,育兒過程中還是要儘量謹慎,遵醫囑才安全。
孩子為啥會吐奶呢?
一般來說,孩子吐奶的情況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理性吐奶,一類是病理性吐奶。後者很好理解,就是孩子生病導致的吐奶。這種問題只要諮詢醫生,積極治療即可。
咱們主要來說一說前者生理性吐奶,大部分孩子吐奶都是生理性的。導致娃出現生理性吐奶的因素也各有不同,主要有3種。
1)腸胃發育問題
尤其是新生娃,很容易出現這種問題。因為身體發育不成熟,腸胃功能十分有限,有時候孩子吃的不舒服就會導致某些功能失靈,引起吐奶。
2)吃奶時吞了空氣
還有些嬰兒在吃奶時因為哺乳姿勢不正確吃進去了一些空氣,也會導致娃吐奶。如果寶寶吃奶速度非常快,甚至達到狼吞虎咽的程度,那麼吃進空氣的機率就會更大,更容易噴奶。
3)一次吃得太多
寶寶的腸胃除了功能處於發育階段外,胃容量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孩子一次吃的稍微多一些,都可能導致食物上湧,引發吐奶。
寶寶吐奶家長該怎麼做?
這裡說的還是生理性吐奶。當孩子出現了吐奶的情況時,家長可以給娃進行適當地、輕柔的按摩,揉揉娃的小肚子來幫助寶寶消化,減少吐奶的情況。
再次餵奶時一定要注意哺乳的姿勢和孩子吃奶的狀態,保證娃吃的好、吃得飽的同時,儘量不要吃進空氣。如果使用奶瓶餵奶,還要注意奶嘴(孔)的大小一定要合適。
寶寶吐奶會導致他營養不良嗎?
一般來說,生理性吐奶不會對營養攝入造成影響。小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吐奶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寶媽不用太擔心,對健康影響不大,主要就是比較髒,家長要注意及時清理。
寶寶少量的吐奶並無大礙,也不會導致寶寶出現咳嗽、憋氣或者不舒服的情況。一般來說娃在4個月左右吐奶會達到高峰期,12個月時多數會停止。
不過,如果寶寶吐奶吐得很嚴重,或者嘔吐物出現棕色、綠色,或者出現了噴奶的情況,這就需要家長注意了,應該帶娃就醫檢查一下,這很有可能是病理性吐奶。
錦鯉媽咪愛叨叨
寶寶吐奶寶媽也不用太緊張,先注意觀察娃的狀態,再做定奪。只要是生理性吐奶就沒啥大問題,主要在護理上多花心思就行。這樣既能減少娃吐奶的次數,也能讓娃更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