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代軍糧五花八門,古代軍人都吃什麼?

2021-01-09 趙紫小姐

作為能量的來源,一支部隊的夥食標準對戰鬥能力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國不同軍兵種之間的夥食標準有所不同,而不同國家之間的夥食標準更是千差萬別。

美軍具有世界上最強的後勤系統,平時,美國大兵可吃到的食物有千餘種,包括23種飲料(含各種雞尾酒)、近80種甜點、118種沙拉、114種三明治、近250種素菜以及近500種葷菜(包括各種海鮮),甚至可以囊括許多其他國家的菜餚。

美國士兵有個夢。多年來,他們一直想戰場上吃到嘴裡的食品像「麥當勞」 快餐一樣美味可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今中外的軍隊無不十分重視後勤糧秣的建設。今天,高技術的發展使士兵的口中之食也帶上了高技術的色彩。在阿富汗戰場上,形形色色的高技術食品已經粉墨登場,從而使高科技真正武裝到了美國士兵的牙齒。

我國有句老話,叫「民以食為天」,孫武聖在所著《孫子兵法》的開篇也提出,「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將這兩層意思合併,足以看出軍糧在古代軍事後勤乃至戰爭成敗、國家興衰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那麼,古人是如何處理這一「存亡大計」的?當時的軍糧包括哪些類型?又是怎樣製作的?

從先秦到唐初,粟米始終佔據「王牌軍糧」的寶座長達千年。之所以選擇粟米,與其深厚的歷史背景有關。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集中在黃河流域。早在6000年前,粟米就在中國北方廣泛種植。古人就地取材,節省大量運輸成本。

粟米耐旱耐貧,產量穩定,是當時唯一呈現盈餘狀態的穀類作物。秦漢時,大米種植尚未普及,1斤大米能換2.5斤粟米,其經濟性成為重要的參考指標。戰國時期,魏國李悝實行「什一法」(繳納畝產量的十分之一作為稅收),五口之家耕種百畝農田,每年可產粟米95石,餘有45石。折合成現代計量單位,畝產約79.41 斤,已達到建國時的60%,可以說粟米在當時的糧食結構是絕對的頂梁柱。

漢朝曾長期與匈奴爭鋒北疆,而為了做好戰爭準備,西漢歷代經治者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籌糧和養馬。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文帝就曾採納晁錯「以爵位換糧草」之言,為邊防部隊籌到了「足支五歲」的軍糧。官兵口糧還好辦,真正要命的其實是戰馬的飼養問題。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中,常能看到軍馬在廄中吃草的鏡頭。

實際上,漢匈戰爭初期,漢軍戰馬吃的精飼料可都是粟米,因為這樣才能保證馬匹體力充沛。那麼,戰馬的肚皮有多大呢?《漢書趙充國傳》說得明白:「軍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歲。」《鹽鐵論》也提到「一馬伏櫪,當中家六口之食,亡丁男一人。」1 匹戰馬就要吃掉至少6 人的口糧,而漢武帝初期,國家已擁有官馬40 萬匹以上,其粟米消耗量之巨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張騫出使西域,引進了汗血寶馬的優良牧草——苜蓿後才有所緩解。

到了宋朝,軍隊的副食供應變得豐富了。宋軍徵戰時,由地方組織供應乾糧和麻餅,將茶,酒,柴和水等雜項,以錢幣方式發放給士兵。出戰時,宋軍背負糜餅,雜餅,皺飯,硬塊鹽和醬行軍作戰。明朝的副食同樣很有特點。夥夫用三升豆豉摻和五升鹽,搗爛成泥,做成餅狀,曝曬成幹。士兵食用時,剝下一塊棗核大小,足以滿足調味需求。而最奇葩的軍隊副食莫過於「醋布」了。顧名思義,將布在醋和鹽水中反覆浸泡,然後曬乾製成「醋布」了。在吃飯時,士兵剪下一塊布,合著軍糧一起煮,不一會兒就能吃到有滋有味的飯食了。

都說吃喝不分家,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古代軍人的飲料。中國的釀酒歷史幾乎和中華文明一樣源遠流長,而酒與軍隊的關係更是密不可分。軍隊出徵前要喝壯行酒,凱旋要痛飲祝捷酒。誠所謂「酒壯英雄膽」,於是便有了秦軍將士不穿盔甲、赤膊上陣的豪邁勇武,也才催生出「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這樣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有意思的是,古代軍旅中確實有釀酒師的編制,專門負責造酒供給部隊,為此還引出了一段「阮籍從軍」的趣聞。阮籍是魏晉時期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因政局險惡,明哲保身的阮籍本不想為官,可當他聽說步兵營廚極善釀酒並貯有佳釀三百斛時,就向朝廷請求出任步兵校尉。他就職後不問一事,每天工作就是喝得酩酊大醉,只待這些好酒喝盡後便辭官而去。

現代科技發達,軍人們有相對可口的食物,但古代就不一樣了。我國古代軍糧數量的多少,關係到士兵個人體質的高低。軍糧質量的高低,體現了軍隊戰鬥力的強弱。軍糧品種的增減,展示了國家實力的興盛。士兵們不但要在戰場上奮勇殺敵,還要忍受單調的夥食折磨,著實不易。他們來自於勞動人民,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步,值得我們向古代士兵們致敬。

相關焦點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古代行軍打仗吃什麼?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古代行軍打仗吃什麼?中國自古就流傳著一句『民以食為天』可見吃飯是一個每時每刻都得考慮的問題,那麼古代當兵的肯定也不會有我們現在的這種條件,那麼古代行軍打仗時他們吃的是什麼真的是電視中說的大軍沒有出發軍糧已經送到前線?下面我們就一一道來。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行軍打仗,都有什麼糧草?
    如果你想讓一匹馬跑,必須讓馬吃飽,而對於守衛國家的士兵來說,也必須讓他吃飽,畢竟,不飽的士兵沒有任何戰鬥力,那麼古代士兵到底吃了什麼? 如今,很多影視劇都有很不符合事實的描寫,也有一些電視劇拍攝,士兵其實吃米飯,這是完全扭曲的事實,那麼古代士兵在戰鬥中到底吃了什麼?
  • 為何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裡面的「糧」「草」分別指什麼?
    引言人類的歷史進程,一直以來都伴隨著戰爭,尤其是古代王朝的更迭之際,戰爭便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性因素。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孫子兵法》開篇就講:「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可見兩軍交戰的重要性。《森林中的遠徵》有句耳熟能詳的名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 古代軍隊吃什麼:幾乎沒有肉 常殺人做肉乾
    漢族遠祖四處放牧 田獵為食物皇帝不差餓兵,軍無糧則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有諸多關於軍糧重要性的警句。無論何時何地,士兵只有吃好睡好,才有能力穿戴沉重的裝備行軍作戰。中國雖然是烹飪大國,但那些花樣繁多的菜餚都是富裕及貴族家庭的專利,普通士兵是享受不到的,軍營裡的夥食就是2個字「單調」。
  • 自嗨鍋全新代火箭軍軍糧全面顛覆傳統模式,為「最可愛的人」賦能!
    老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我們的印象中,人民解放軍的在野外作戰時,一包軍用壓縮餅乾加一個老式軍用水壺就是標配了,但是隨著時代和科技的不斷發展,曾經「小米加步槍」的配置顯然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化軍事作戰的要求,長期以來,我們國家也十分重視並不斷在改善人民解放軍營養補給的情況。
  • 古代沒有午餐肉罐頭,也沒有壓縮餅乾,那行軍打仗都吃些什麼?
    但說實話,跟我們日常現燒現吃的炒菜比起來,午餐肉、紅燒帶魚、四喜丸子之類的罐頭食品,吃起來味道都不算好,即使是什麼紅燒肉罐頭,也比不上家裡面「媽媽的味道」。畢竟嘛,這些軍糧是行軍打仗時用的,量大、耐放才最重要,口味什麼的都排在其次了。
  • 拉達克氣溫驟降,前線軍隊吃什麼?數萬士兵填不飽肚子
    圖為印度士兵近日,據媒體報導,拉達克地區氣溫驟降,數萬士兵面臨著填不飽肚子的窘境,對此有網友表示好奇,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印度前線軍隊都會吃什麼?世界上每個國家都非常注重建設軍隊,一個軍隊最重要的就是士兵,如果軍人的素質或者能力有所欠缺的話,那麼這支軍隊的整體作戰力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各國都非常注意士兵們的日常訓練,而訓練通常都是非常辛苦的,所以必須確保士兵能有充足的體力,這意味著在飲食上一定要讓軍人們吃得飽並且吃得好,一直以來,各國都將這一理念踐行得很好,但只有一個國家例外,它就是印度。
  • 古代行軍打仗竟拿人做軍糧,令人髮指!
    「我翻開歷史一查……仔細看了半夜,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這段話多數人都再熟悉不過,正是出自魯迅的《狂人日記》。小時候初讀文章只覺得魯迅先生在抨擊當時的醜惡社會,但萬沒想到,中國歷史正是一本吃人的歷史。從炎黃時代到近代民國,均有吃人的記載。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凹凸曼智慧財產權助力雨果網跨境電商選品大會
    活動現場,凹凸曼智慧財產權CEO接受了雨果網的採訪,就如何為國內跨境電商商家在智慧財產權方面保駕護航的問題,做出了有效解答,並提出一些建議:西方國家對智慧財產權的知識從小學就開始普及了,政府對商標,專利的侵權查處非常嚴厲,我們廣大的賣家朋友產品走出國門,要及時對自己的商標,專利進行保護,古代行軍打仗,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再小個體都有自己的品牌,為避免商標侵權和被搶註冊,申請保護一定要儘快去做
  • 人肉就是軍糧!中國古代這支軍隊6年吃了50萬人
    這些都是他以後造反生涯最為重要的資本,也是他能夠成為唐末亂世之中規模最大首屈一指的農民起義軍領袖的條件。他是吃人狂魔,他部隊的軍糧就是人肉,6年吃掉50多萬人  黃巢於乾符二年(875年)六月在他的老家曹州起兵,當時另一隻農民軍的領袖王仙芝正在攻打濮州(今河南範縣),黃巢與族兄弟子侄黃存、黃揆、黃思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殺了曹州縣令,曹州官兵不戰自降。
  • 古代人吃人,易子而食真實存在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常駐作者 兼網絡劣質雞湯接盤俠魯迅先生 曾在《狂人日記》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翻開歷史一查 …… 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 二戰日本吃的罐頭,70多年後還能吃嗎?日本專家對此只說了2字!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裝備等各方面都遠遠比不上日本,就連最普通的食物也不如人家日本。古語有云:「打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二戰期間,日本是完全脫離了本國的大後方,赤裸裸的發起侵略戰爭,所以在後勤方面需要下足了功夫,否則就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 這樣的軍人,很中國
    ▲無人機空中補給開啟戰場保障新模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往今來戰時飲食供應都是軍隊第一位的保障任務大膽創新,集智攻關 中國之軍人,上得了雲霄,下得了深海中國之軍人,承得了讚譽,耐得住埋名中國之軍人,搞得了科研,住得了戈壁中國之軍人,打得了勝仗,保得了後勤
  • 抗戰時國軍士兵吃什麼 看完想哭 有的吃得還不如日本軍狗
    古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說明,自古以來,後勤保障就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近現代戰爭中,後勤保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從某種意義上講,打仗就是打後勤。誰的後勤更給力,就會在戰爭中佔得先機。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與日本的後勤保障完全不是一個層次。
  • 5G手機的售賣預示著什麼?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不知道接下來的華為會有什麼舉措呢?
  • 軍事家和戰略家、戰術家有什麼區別,在古代是怎麼稱呼的
    在中國古代,既沒有軍事家的說法,也沒有戰略家、戰術家的說法,中國古代有個統一的稱呼,叫做「謀士」。「士」就是讀書人,「謀」就是謀略、計謀,或者說叫智謀。也就是想一些辦法來,來把某件事做成功。
  • 我國古代和近代退役軍人制度研究及啟示
    作者:退役軍人事務部政策法規司「我國古代和近代退役軍人工作研究」課題組五、遼金元遼、金、元三朝均為北方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具有典型的「遊牧」特點,普通百姓往往兼有軍人身份,因此很少存在退伍情況。遼金元時期,軍人、退役軍人主要有以下待遇:遼代軍人復原圖。來源《中國古代軍戎服飾》1 . 政治待遇。一是高級軍官可蔭補子孫為官。金代七品以上武官即可門蔭子孫。一品可門蔭子孫至曾孫及兄弟侄孫6人,即使七品也可蔭子孫兄弟1人。元代軍官有戰功或陣亡者,或有年老退役、去世者,同樣可以蔭補子孫為官。
  • 流浪狗追車,軍人伸手拉它,這時第二隻狗也來了,軍人:全部收編
    流浪狗追車,軍人伸手拉它,這時第二隻狗也來了,軍人:全部收編! 我一直覺得,人類和動物是同為一體的,當人類遇到苦難時,動物也會受到牽連。這不,最近在南美玻利維亞就出現了這樣暖心的一幕,軍人救助了一隻流浪狗,沒想到第二隻狗狗也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網易廠花豬小花傾情獻身漢王紛爭
    在《漢王紛爭》中,每個武將都有擅長帶領的兵種,通過武將升階可以解鎖更多高級技能。武將之間還有基於三國人物史實的緣分系統,當玩家同時擁有有緣分的武將時,還可有屬性提升buff,實現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概念。
  • 為啥以前的軍糧都以金屬罐頭方式儲存,如今卻使用塑料包裝?
    因此在二戰時期,許多國家都製造了儲備時間很久的金屬罐頭食品,保證士兵在戰事激烈無暇做飯時,開啟這種即時即用的罐頭,恢復士兵體能。讓人好奇的是,如今的絕大多數軍用口糧都是以塑料包裝形式,很少看到金屬罐頭,這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