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苗的針尾問題會有哪些因素造成,真的是遺傳嗎?

2020-12-02 養魚老道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飼養過孔雀魚的魚友或許會發現一個現象,假如說我們購買的孔雀魚數量比較多的時候,有的孔雀魚入缸之後,就會迅速的一頭扎到缸底,然後一動也不敢動,尾巴也是全部耷拉下來,如果這種情況在一兩天之內得不到好轉,那麼這隻孔雀魚能夠活下來的概率就不大。

這其中會牽著到一定的應激反應問題,但是更多的是魚兒本身有病或者我們過溫過水根本沒有做到位。

再一個情況就是,我們晚上突然開燈的時候,就會發現大部分的孔雀魚尾巴都是耷拉著的,在開燈的五到十五分鐘之後,它們才會慢慢恢復到原狀,尾巴才逐漸的展開。

其實這些都是與孔雀魚的應激反應有一定關係。

如果是飼養觀賞魚時間比較長久的魚友,大家一定會記得最早流行孔雀魚的時候,它們的尾巴並沒有現在這麼大,很多原生態的孔雀魚,即使現在的尾巴也不是很大,當孔雀魚的公魚長到了兩年以上,隨著年齡的老化,它們的尾巴也會逐漸地耷拉下來。

除非是孔雀魚的狀態很好或者是公魚求偶的時候,尾巴才會張到最大,實際上這個大大的尾巴對於很多的孔雀魚來說,就像金魚的大腦袋和大肚子,對於它們的正常遊動都是一種負擔。

因此孔雀魚不管發生了任何不舒服的情況,它們都會先把尾巴夾起來,時間一長就成了針尾。

養魚老道以前也賣過、飼養過、繁殖過很多的孔雀魚,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只有水質和水溫不好的時候,它們才會發生針尾,其他的時候,特別是小魚苗身上幾乎是很少見的。

最近又有很多魚友提到了這個問題,問道養魚老道這個疾病是不是遺傳的,養魚老道感覺這個可能性倒是很小,主要的原因還是與以上的所有原因都有所關聯。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母魚的體質問題,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母魚都養不好,小魚苗不針尾才怪,我們不要天真的以為母魚能生小魚就是完全健康,這根本就是個錯誤的理論,而且小魚苗也不可能一生下來立馬針尾,這會有個時間過程的。

第二點就是小魚苗受到過度驚嚇,這也是一個大問題,母魚在生完孩子之後,由於需要補充體力,瘋狂的追逐小魚苗,小魚苗在嚇破膽的情況下,對有什麼疾病的抵抗力都沒有了,沒死就不錯了。

第三點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我們根本就沒有給小魚苗提供適合它們生存的空間、水質、溫度和食物,尤其是飼養密度過大。

養魚老道在此雖然不能去以偏概全的說,所有針尾的孔雀魚苗都是因為以上原因,但是至少百分之九十的原因就是這麼來的,不給孔雀魚苗提供最佳條件,它們針尾了反而說是遺傳,別自欺欺人了好嗎?

那麼如果說我們的孔雀魚苗已經發生針尾現象了,我們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嗎?

很簡單,把小魚苗所有需要的條件都滿足了就可以了,症狀輕的完全可以自行恢復,症狀重的根本沒有治療的必要了,這個病是絕對的可以要了它們的命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孔雀魚苗容易針尾,而其他卵胎生觀賞魚的魚苗卻很少見?
    其實如果我們處理不當,任何的魚苗都會發生針尾的問題一、剛出生的七彩魚苗,很容易在搖尾期就因為針尾死去1、包括了七彩、燕魚等很多卵生觀賞魚的魚苗,其道理都是一樣的,如果是小魚苗已經順利出殼進入了搖尾期,只要是魚缸的水質稍有不慎,魚苗就會直接大量死去
  • 不是魚苗愛針尾,原因就是下列問題
    養魚老道瀏覽了今天的諸多評論,牽扯問題最多的竟然是孔雀魚苗總是養不活,不斷遭遇針尾等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有些大咖的解釋為遺傳基因,這方面因素確實會有,但是那個現象應該出現在,部分雜交過重、近親繁殖過重的高檔孔雀魚身上,至於一些普通的孔雀魚品種是不應該的。我們遇到問題不能把自己的管理不善歸結於魚兒的基因問題上。
  • 剛出生的孔雀魚苗,和半個月大的蝶尾苗養在一起,會被吃掉嗎?
    60多條孔雀魚苗,45條蝶尾苗,水體多大合適?很多的新魚友總在一直叫嚷著,自己飼養的孔雀魚苗為什麼會出現針尾或者死亡的問題?對於這些剛出生的孔雀魚苗來說,是可以稍微加點碾碎的顆粒飼料的,碾成粉末狀投喂,一天三次。投餵個三五天之後,它們攝食小魚蟲就不會再有任何的問題了,其實這個魚缸裡本來有青苔的,對於它們的成長是絕對會有好處的,如果有青苔在,幾乎不用投餵魚食了。
  • 小孔雀魚苗為什麼容易發生針尾的問題,如何防止?
    最近,許多魚友提出了小孔雀魚苗針尾的問題。有的魚友直接把責任推到了魚兒的基因問題上,對於這一點養魚老道可不敢苟同。還是那句老話,大部分魚兒的疾病都是我們人為因素造成的,我們可不要去推卸責任啊。小孔雀魚針尾,最關鍵的仍然是小魚的體質問題,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和營養,我們談什麼都是多餘。魚苗起水以後,儘量的以活食餵養,首先的選擇就是孵化豐年蝦或者撈取魚蟲,如果做不到這兩樣。
  • 孔雀魚最怕針尾病,但對此真的束手無策嗎?學會4點健康養魚
    三代蟲寄生於魚類體表及鰓上,能造成體表的創傷,病魚皮膚上形成灰藍色無光澤的粘液膜,對魚苗及春花魚種危害很大。患針尾病的魚初期呈現極度不安,狂遊於水中,繼而食欲不振、消瘦、以致死亡。三代蟲是指三代同體,而它的另一個名字:環指吸蟲,這就比較形象了。
  • 孔雀魚針尾原因及防治措施,把這到位,就坐等孔雀魚爆缸
    最常見就是母魚在隔離盒裡面生下小魚之後,直接把小魚留在隔離盒裡面去飼養,導致小魚非常容易得針尾。針對這個問題,咱們《養魚說》也接到很多魚友的反饋,那麼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針尾的問題。首先,孔雀魚針尾其實有兩種主要的原因。另一種原因是遺傳的,也就是針尾它是有一定的概率遺傳給小孔雀魚,一般就是由針尾的大魚生下小魚之後。
  • 孔雀魚苗針尾問題很嚴重,學會這幾點讓針尾不再出現
    關於小魚針尾這個問題,我今天想聊一聊。因為什麼呢,如果我們不去注意這些細節那麼小魚經常針尾的話那麼你將沒有後續的發展。我們就無法再繼續挑選各個方面表現好的魚來做種魚,也就不會出現精品魚來供我們欣賞。關針尾有三個原因,首先講講針尾第一個原因是水溫引起的,很多魚友換水不注意溫差特別大然後導致小魚針尾,特別是冬天,導致小魚大量死亡。換水溫度不能超過原缸水溫正負2℃。
  • 做到這幾點,你的孔雀魚苗也可以長得很漂亮
    夏天了,又到了可以暢快養熱帶魚的時候,雖是暢快但有個問題困擾著很多朋友。和魚友聊天中發現,很多人都會被一件事困擾,而養過孔雀魚的人基本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尤其是在新手期的時候,往往自己盡心盡力,全情投入的照顧它們,結果卻總是讓人失望的。
  • 關於孔雀魚幼魚針尾那些事
    我們來講講應季的東西~孔雀魚幼魚針尾、縮尾的問題。圖片有孔雀嶼聽自然提供    春秋兩季是各類細菌大爆發的季節,面對突發的種種現象很多童鞋們會覺得手足無措,但不要氣餒,今天咱們就先說說孔雀魚幼魚針尾的防和治!魚苗針尾一般的表現有精神不振,前期會縮尾,隨著病情加重尾巴一點一點縮小,到最後呈現了尾巴變成一條線的情況。
  • 繁殖季節魚苗大量出生,不注意以下三個問題,永遠也養不活的
    結果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金魚真的是高產,那些竹節草上又出生了一部分的金魚苗,這次我可是狠下心不再去管它們了,魚缸裡有點褐藻,我又扔了一網魚蟲進去,就讓它們在那裡自生自滅去吧。正好今天老鄒大叔家裡還有些魚缸空閒著,我把前一窩和第二窩的小金魚苗,除了個別小的長不起來的以外,其他的全部打包讓他撈走,用以分擔我這裡魚苗過多的壓力,我的那些孔雀魚苗還等著吃飯呢。
  • 孔雀魚苗經常出現在魚缸水面正常嗎,多大的魚苗不會被水泵吸附?
    其中有一位魚友評論道,我家六瓦的水泵都能吸住吸死三四釐米的蘭壽苗,你這個孔雀魚苗還不是都得吸進去?還有一些魚友問到了,孔雀魚苗都在水面遊動是不是缺氧了或者患病了呢?體質決定一切,其他的問題都是多餘的,無力遊動和到水面攝食,它能是一個狀態嗎?
  • 孔雀魚苗的培育方法,兩個影響成長的因素,新手容易走進的誤區
    孔雀魚苗的培育方法,兩個影響成長的因素,新手容易走進的誤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室內飼養觀賞魚。養魚不僅能夠修身養性,還能提高生活的品質,活潑的魚兒也為室內增添了很多的生機。
  • 孔雀魚苗長到多大能和大魚合缸,不必著急飼養魚苗的容器有很多!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有個確定的數值,有的魚友說,等到小魚長到2釐米以上,其實這個釐米數很少會有人去測量,而且大多數也根本測不準。有的魚友說半個月或者一個月,但是這其中牽扯到了我們投餵的是什麼飼料,以及小魚苗的生長速度,有的魚友一直投餵的是豐年蝦,有的魚友投餵的是魚飼料,這個根本就沒有辦法去考量。
  • 孔雀魚苗的飼養,你們懂嗎,「爆缸」其實是有學問的!
    孔雀魚苗的飼養,你們懂嗎?爆缸其實是有學問的!最近有網友私信小編說家裡的孔雀魚產了好多卵,應該如何飼養這些小魚苗呢?孔雀魚成魚的飼養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但剛出生的孔雀魚難度要稍微的高一點。所以在飼養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這些事項。
  • 孔雀魚苗長白毛、被水泵吸附或者爛尾巴,都會與一個原因有關
    同問:我30釐米的魚缸,魚苗也是一直死,用的瀑布式外掛過濾,之前吸魚,現在堵住了各個口不吸魚了,還是狀態不佳,水溫一直維持在25度左右,水幾天就渾一次,放了硝化細菌也沒用,現在還有幾條魚苗針尾了,怕是也差不多了 。
  • 繁殖熱帶魚苗請注意,總結一下,我是如何把幾窩魚苗給成功養死的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投餵了,但是,這些小魚苗會有一些習性,第一點就是,死物不吃,這一點很是棘手,即使投餵蛋黃水,也有很多魚苗根本就不吃。如果有適度的洄水,那可是最好的食物,可惜的是,養魚老道比較懶,從來也沒有培養過洄水,一般的都是直接小魚蟲開口,愛吃不吃。
  • 繁殖熱帶魚苗請注意,總結一下,我是如何把幾窩魚苗給成功養死的
    今天一位魚友私信養魚老道,問我是如何把這些迷你鸚鵡魚苗、金魚苗,還有孔雀魚苗給養活的?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做了適度的回答,突然間我就想起來一個話題,那就是,其實還有幾窩魚苗,被我徹底給玩完的呢,與其告訴大家如何把魚苗給養活了,還不如告訴大家一些關於魚苗死亡的教訓。
  • 這樣做可以提高孔雀魚苗的成活率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情況的呢?第二種情況——針尾小魚苗的尾鰭逐漸縮在一起,遊動的時候像蛇一樣晃動頭,漸漸失去活力。針尾雖然不會快速死亡,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團滅基本上是逃不過的。不只是幼苗會針尾,各階段都會得這個病。
  • 孔雀魚常見病預防與治療----針尾
    說起針尾,很多魚友都是深惡痛絕,不知道有多少魚因為這個病團滅了,而且這個病防不勝防,今天就來聊聊這個針尾,以及一些預防和治療的經驗吧
  • 很多孔雀魚的魚苗死在了隔離盒裡,原因到底會在哪裡?
    小魚苗縮鰭、小魚苗針尾、小魚苗開始不斷死亡,這是很多魚友繁殖觀賞魚遇到的諸多問題,最近有不少魚友來詢問關於這方面的問題,無論是卵生魚還是胎生魚都有可能出現這種問題。再一個就是,小魚苗還不能夠大換水,有些魚友一看到隔離盒水質不好,因為水體太小,抽底換水幾乎是不可能,我們就開始進行大換水,如果是困水合適,偶然一兩次也沒有問題,假設沒有適當的困水,連續換個三五次,小魚苗必定會出現縮鰭針尾的現象,尤其是大換水的水溫我們也未必能夠做到完全等溫,這樣很快的這窩小魚苗就被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