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有徐允諾的地方就有蟈蟈 老北京民俗「冬養秋蟲」是劇情...

2021-01-08 川北在線網

新世界:有徐允諾的地方就有蟈蟈 老北京民俗「冬養秋蟲」是劇情發展的伏筆

時間:2020-02-17 12: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世界:有徐允諾的地方就有蟈蟈 老北京民俗冬養秋蟲是劇情發展的伏筆 正在熱播的諜戰大劇《新世界》,一個最大的看點就是它的京味。而徐記車行的老闆徐允諾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北京,他住的是寬敞的四合院,讓第一次到他家的田丹十分好奇;他開車行,這些人力車

  原標題:新世界:有徐允諾的地方就有蟈蟈 老北京民俗「冬養秋蟲」是劇情發展的伏筆

 

  正在熱播的諜戰大劇《新世界》,一個最大的看點就是它的京味。而徐記車行的老闆徐允諾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北京,他住的是寬敞的四合院,讓第一次到他家的田丹十分好奇;他開車行,這些人力車也是老北京特有的文化符號;他養蟈蟈,這是老北京人的愛好。劇中有一個細節,兒子徐天犯了一件渾事——劫獄,他讓兒子跪在地下,使棍子狠揍,以致於把棉袍裡的蟈蟈葫蘆抖落地下,因為擔心蟈蟈被摔死才收手。難道一個蟈蟈的生死比兒子還重要嗎?

 

  徐允諾喜歡蟈蟈,始終把蟈蟈放在身邊,與蟈蟈作伴。當鐵林手槍走火打中徐允諾時,血流遍地,蟈蟈再次出現了,徐允諾用滿是鮮血的手艱難地抓起了蟈蟈葫蘆。蟈蟈的反覆出現,從細節表現了老北京的一種古老民俗——「冬養秋蟲」,也是劇情發展的伏筆。

  冬養秋蟲可說是老北京人的最愛,秋蟲主要是養蟈蟈兒、蟋蟀等,那時玩蟲及聽蟈蟈兒蟋蟀鳴唱是人們的閒趣。蟈蟈兒的正名叫「螻」,北方人叫它「蟈蟈兒」「蚰子」。蟈蟈由於生長環境不同,有「綠哥」、「翠哥」、「三青蟈蟈兒」、「草白蟈蟈兒」等不同體色的品種。技季節說,立秋前的為夏蟈蟈兒,聲音低弱;秋後的為秋蟈蟈兒叫聲洪亮;在晚秋後養至隆冬的稱為「冬蟲」、「冬哥」,其鳴叫聲較柔弱。《新世界》劇裡,徐天捅了田丹三刀,田丹假死。和兒子去救她時,在停屍的樓道裡響起了蟈蟈的鳴叫,蟈蟈是徐允諾隨身攜帶的。有徐允諾的地方就有蟈蟈。

  北京盛行養蟈蟈兒明清時就有了,當時養蟈蟈兒的容器有用草棍或高梁秸編成的籠子,講究的要用葫蘆。皇室貴族的葫蘆多是用象牙、楠木或景德鎮的名瓷御製而成。而民間的葫蘆製作也很精細,老北京時專有種葫蘆和加工雕刻、經營葫蘆的手藝人。葫蘆雕刻吉祥語,蓋口同樣很講究,用紅木作蓋,名貴的用象牙、翡翠、虯角作口,其蓋上也雕刻有「五福捧壽」「」魚躍龍門」、「吉羊」等圖案,蟈蟈兒裝進葫蘆,它一叫喚會震動那蓋上的銅絲彈簧,葫蘆上的圖字也自然動起來,這吉祥玩物拿在手中賞玩令人心馳神往。

  民間繁殖蟈蟈多用暖炕,要用羊肚沫沫和黃豆沫沫來餵養,待幼蟲脫殼後將蟲個個隔開放入小罐中殖養。冬蟈蟈兒長大要裝進帶棉套的葫蘆裡,揣在懷裡或放在離火近的地方養,在這樣保溫的條件下,蟈蟈兒可以活到次年的二三月。

  玩養蟈蟈兒的有四合院裡少兒們,也有住在雜院裡的五行八作的平民,如人力車夫等。而養冬蟈蟈兒者大多是府宅貴人、梨園名伶或文人墨客們。有些人冬日將蟈蟈兒葫蘆揣進棉袍內,欣賞蟈蟈兒的鳴叫。

  《大世界》裡的蟈蟈和他的主人最終沒有等到春天的到來,沒有等到新世界的到來,被鐵林沉入冰冷的老北京的護城河了。鐵林並沒有注意到徐允諾的蛐蛐罐浮上了水面,相信這將是最後找到徐允諾下落的證據。《新世界》裡頻頻出現的蟈蟈葫蘆既是在描寫老北京的風俗,還是一條劇情發展不可或缺的伏筆。

  新中國解放前夕,白紙坊警署小警察徐天在追查未婚妻賈小朵被害案件過程中,意外參與到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放北平的事業當中。而他的三兄弟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徐天選擇在動亂中協助中國共產黨取得了北平的和平解放,迎來了新世界。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老北京人真會玩,冬養秋蟲鬥蛐蛐兒
    「冬養秋蟲」 是立冬時節的古老民俗。 冬養秋蟲曾是老北京人的最愛, 秋蟲主要是養蟈蟈兒、 蟋蟀、 油葫蘆、 金鐘兒、 秋蟬以及蝴蝶等, 這裡說說冬養蟈蟈兒、 蟋蟀之俗。 養蟈蟈兒和養蟋蟀曾是我少年時的愛好,那時玩蟲及聽蟈蟈兒、蟋蟀鳴唱是人們的閒趣享受。
  • 老北京人愛養秋蟲,養蟈蟈兒者居多,挑選起來有何講究與樂趣?
    老北京人喜歡養秋蟲,像蟈蟈兒、蛐蛐兒、油葫蘆、金鐘兒、秋蟬等都常見,但以愛養蟈蟈兒的居多。那時一過立秋,胡同裡就出現賣蟈蟈兒的了。小販們在城外田間草叢中,尋聲捕捉鳴叫的蟈蟈兒,裝在大籠子裡。回到家,用秫秸杆或麥秸編成各式各樣的小籠子,在封口前把蟈蟈兒放進去,一籠兒裝一個。
  • 《新世界》中,每逢臘月二十一就有人會死!徐允諾是怎麼知道的?
    《新世界》正在熱播中,由於前半段劇情都比較水,圍繞著賈小朵被殺展開,所以這部劇又被觀眾們戲稱為「是誰殺了賈小朵」。其實這麼說也沒毛病,賈小朵作為整個故事的「戲眼」,由於她的突然死去而中斷了三兄弟的離京計劃,還牽扯出一系列故事。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無非就是「殺手小紅襖」的真實身份了。
  • 雷哥出品,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那如果你問文玩有沒有實體店呢?那當然有!不管大省小市,你一定會在你們地方的花鳥魚市場找到你欣賞的文玩藝術品。可是這表面毫不相干的兩種東西怎麼會出現在一個市場裡呢?其實,「文玩文玩」通俗了就是文藝的玩具,文化的玩意兒,跟花鳥魚蟲一樣都是為了讓大家高興的娛樂。你玩文玩,遛鳥養蟈蟈,賞花養魚性質都是一樣的。
  • 秋蟲 - 秋蟲_美文_中國甘肅網
    秋蟲或趴在枯竭的枝幹上,或鑽在泥土的縫隙裡,或藏在泛黃的草叢裡,一片天籟,報告著秋天的信息,彈奏著最原生態、最自然、最可親的音律。正如韓愈所說:「以蟲鳴秋」,四個字道盡了秋的清泠和明澈。  「秋」字的甲骨文即蟋蟀之類秋蟲的象形。有學者釋之:「古人造『秋』字,文以象其形,聲以肖其音,更藉以名其所鳴之季節曰秋。」
  • 老北京的「蛐蛐局」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那麼老北京的秋蟲從哪兒來的呢?《帝京景物略》有載:「秋七八月,遊閒人提竹筒、過籠、銅絲罩,詣藂草處、缺牆頹屋處、磚壁土石堆磊處,側行徐聽,苦有遺亡,跡聲所縷發而穴斯得。」這段記載生動記述了明代北京秋蟲迷們到僻靜處搜尋和捕捉秋蟲的情景,說明當時北京玩秋蟲已經很興盛。到了清代,玩秋蟲的人越來越多,專業的賣蟲人和捉蟲人就出現了。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蟈蟈是綠色的,像螞蚱,但較大些。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蟈蟈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
  • 初冬時節老北京曾流行「蛐蛐局」 是鬥蟲界的「錦標賽」
    每到秋冬時節,也就到了老北京人鬥秋蟲的熱鬧時候,人們還會舉辦類似於錦標賽的「蛐蛐局」,給生活增添了不少樂子。老北京人所說的秋蟲就是蟋蟀,也叫蛐蛐兒。蟋蟀還叫促織,為什麼呢?蟋蟀叫,秋天到,漸涼的天氣,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促織鳴,懶婦驚」。
  • 秋聲賦之秋蟲、鄉音、秋思……
    路過臨河區醫院門口,聽見蟈蟈的叫聲,發現一個中年男人在自行車上掛著幾十個秫皮編的小巧籠子。走近一看,每隻籠子藏著一隻碧綠的蟈蟈,蟈蟈們振翅而鳴,此起彼伏,聲音蓋過街上的車流聲。我問中年男人,這東西好活嗎?男人說,好活,每天餵一小片白菜葉子就行,餵好了能過冬。我問:多少錢一隻?他說:10元錢。我心想,籠子做的好,蟈蟈叫的好,關鍵是聽厭了城市嘈雜的聲音,喜歡聽來自鄉野的聲音。於是便買了一隻蟈蟈回家。
  • 秋蟲呢喃古詩詞
    我們常說秋蟲唧唧,這蟲聲卻並不盡如此。它們或明亮,或低沉;或柔婉,若剛健;或隱約,或清晰,就像一部音樂的多個聲部,共同組成了一個美妙而華美的樂章。    最先表現秋蟲的當數《詩經·國風·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聽啊,那蟈蟈在蠷蠷叫;看啊,那蚱蜢在蹦蹦跳。沒有見到我心上的君子啊,我憂愁又焦躁。秋蟲鳴叫,是它們在尋找配偶呢。
  • 秋蟲的地方
    這時才有了秋的意味,有了秋的消息。其實這一物候的先知者是秋蟲。下班回家,燈光下,小區花壇裡蟋蟀異常地活躍和繁忙。它們蹦跳著,扇動著靈動的翅膀,唱著秋天的頌歌。高亢嘹亮的歌聲此起彼伏,似在演出二重唱,蹦跳的身影,又似參著跳高或跳遠的運動會,因了它們,小區陡增田園般的趣味。仔細諦聽,遠遠近近、徐徐疾疾,整個大地猶如在彈奏著一支生命的琴、歡樂的琴和富有秋韻的琴。
  • 舊時京城的閒趣享受:養蟈蟈兒和玩蟋蟀
    養蟈蟈兒和養蟋蟀曾是我少年時的嗜好,舊京時玩秋蟲聽蟈蟈兒和蟋蟀鳴唱與鬥蟋蟀曾是人們的一種閒趣享受。  蟈蟈兒,因其聲聒聒又叫「聒聒」,其實它的正名叫「螻蟈」,北方人叫它「蟈蟈兒」、「秋哥」,南方人稱它為「叫哥哥」、「叫蚰子」。
  • 新世界第1~70集全集分集劇情介紹 新世界第5~6集最新劇情預告
    新世界第7~8集最新劇情預告新世界第7集 預告柳如絲告訴金海如果想要回金條就殺掉田丹,金海為了拿回金條暫時答應。徐天按田丹的吩咐,到小朵被殺的犯罪現場查尋線索。新世界第8集 預告金海高聲敲刀美蘭家的房門被徐天聽到,徐天聞聲去找金海,因小朵死前曾與金海吵嘴,而金海當晚出去手又受傷,徐天懷疑小朵的死與金海有關,金海生氣地把徐天攆出家門。這一切都被隔壁的刀美蘭聽到,刀美蘭打算替小朵問個究竟。徐天回家,徐天告訴父親徐允諾,自己懷疑金海殺了賈小朵,被徐允諾罵了一頓。
  • 此次青城山發現的8釐米巨型蟈蟈,它和普通蟈蟈相比有何不同?
    但要說起蟈蟈,不知道你們是否能夠分清蟈蟈和螞蚱的區別,因為它們畢竟是一個家族的兄弟,長的非常相似。然而就在2020年7月30日,一隻體長8釐米的巨型蟈蟈在青城山被發現。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就一隻蟈蟈嘛?有啥稀奇的!其實,不然。
  • 詩詞裡的秋蟲總動員:素輝如水夜風輕,樓外秋蟲側耳聽
    本期題目:秋天來了,我們周邊的景物正在變化著原有的色彩和結構,不起眼的小蟲子們也在悄然變化著,螢火蟲的燈不再明亮了,蝴蝶的翅膀變色了,蟬的叫聲更悽切了,螞蚱的彈跳力不夠強了……;而布袋蟲開始做繭過冬了,螳螂為了後代,把大刀砍向了配偶……;而蟈蟈正當肥碩,蟋蟀正當歡快……。
  • 冬話鳴蟲之蟈蟈的叫聲
    除了「工作拼命」,它還特別「爭強好勝」,見不得其他蟈蟈比它叫得響、叫得長。這可不是憑空說的,有專家論文能夠印證這些觀點:在《三種螽斯鳴唱行為的比較研究》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詳細記錄了蟈蟈的鳴叫時長與鳴叫特點:「蟈蟈單獨存在時,一晝夜獨鳴時間累計為441.7±86min,其中白天359.7±54min,佔總量的81%;夜間鳴叫82±35min,佔總量的19%。
  • 蟈蟈好養嗎?它吃什麼?如何養更好?
    蟈蟈吃什麼?如何養更好?蟈蟈又叫蟋蟀,生性愛打鬥,喜歡鳴叫,在過去年代,是一些士大夫、文人、富豪和官僚等階層人士,當作寵物來飼養,作為小巧玲瓏的小型動物,餵養成本低,花錢非常少的一種休閒娛樂活動形式。養殖蟈蟈必須要了解生活習性後,因地制宜,製造一種能適合蟈蟈生活環境,才能養好。
  • 新世界大結局劇情詳細介紹 柳如絲自殺鐵林被徐天打死
    《新世界》劇情發展到現在,已經逐漸明朗,雖然還沒有結局,但中國電視報卻提前將大結局暴露了出來,結局中金海被鐵林打死,除他外還會再死5個。結局中,因為鐵林想要再次殺金海,但被華子等人識破,將金海救了出來,金海想著徐允諾的死,帶著鐵林要回珠市口,意味著只有徐允諾活,鐵林才能活。
  • 郊外的家:秋蟲又開始鳴叫
    如果有特寫鏡頭將某一隻秋蟲拉近,你看著它認真地歌唱的樣子,看著它全然不知自己正在被觀看的自然而然的狀態,就會有一種人類童年的渾然,有一種生命之初的完全順乎自然。何以很多人一定要在秋天冬天裡玩鳴蟲,除去聲響的享受之外,另外的內在邏輯大抵就在這裡。
  • 新世界:徐允諾金海死得合情合理,他的死才最意外
    其實別看徐天在劇中莽撞無知,其實他才是非常符合新世界的人選。而且徐允諾和金海雖然死了,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劇情,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卻都死得合情合理。因為他們兩人都有三個不得不死的原因。首先來說說徐允諾。 原因一:徐允諾雖然是一個很正派的人物,但是他卻是新世界和舊世界的連接點,所以他的死,可以能讓徐允諾這個角色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