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自稱皇帝,脫掉鞋子後,太監跪地大哭:他就是當年的皇帝!

2021-01-10 客觀解讀歷史

建文帝朱允炆可以說是歷史上的一個悲劇人物,他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孫,由於父親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所以才得以以皇太孫的身份繼位。如果朱元璋百年之後傳位於老成持重的朱標,由於朱標的威望和才幹都是眾皇子所無法比擬的,所以朱標繼位,眾皇子都會心服口服,即使是野心勃勃的朱棣也只能老老實實地做燕王,捍衛大明邊疆。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為明興宗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 建文新政」。

但是建文帝雖然是個好皇帝,但卻沒有殺伐果決的性格,所以被燕王朱棣步步緊逼,最後失了皇位,最後皇后和太子都被燒死,而朱允炆的下落終成為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後來對他的帝業抱同情心的歷史學家們都說他喬裝成和尚逃離南京。

據史料記載,曾有一個老和尚對雲南布政司說:「吾即,建文帝也。今吾年八十,彼已傳四朝(指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為了確認真假,皇帝就讓曾經服侍過建文帝的老太監吳亮去辨認。

老和尚脫了鞋襪之後,老太監捧著老和尚的左腳看了一下,頓時情緒激動,馬上跪倒在地號啕大哭,說:「他就是當年的皇上建文帝!」明朝時期的臣子以及農民,都覺得朱棣是篡位,建文帝才是正統,都希望建文帝沒死,並且希望建文帝重新做皇帝。但是已經沒用了,燕王本身就很厲害,即使朱允炆真的活著,依舊不是他的對手!

相關焦點

  • 曾雅嫻:他20歲當太監總管,竟然和皇帝說我不當太監,皇帝還準了
    就是想辦法進宮當太監,也就是宦官了。後漢書裡有一個神奇的人物,叫樂巴,也是因為家裡揭不開鍋了,他不忍心看著父母兄妹挨餓啊,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工作好找,十六歲的時候,一天,他聽說宮中在找男子做太監,俸祿還不少,至少夠可以保障家中父母兄妹不會受凍挨餓了。於是他瞞著家人就報名去宮中,太監頭子看這小子還行,言語老實本分,於是就讓人閹割了他,樂巴從此就做了太監。
  • 清朝官員對皇帝,什麼時候自稱「奴才」,什麼時候自稱「臣」
    2,皇帝的兄弟,也不向皇帝稱「奴才」,也一直以「臣」自居。 3,皇帝的長輩,也不需要向皇帝稱「奴才」。 4,皇帝在母親面前,也不能稱「奴才」,只能稱「兒臣」。 5,皇帝祭天之時,自稱「臣。」
  • 東漢的太監是狐狸,晚唐的太監是老虎,而明朝的皇帝則是家犬
    1.朱棣首開任用宦官先例朱元璋制定了內臣不得幹政的鐵律,到他的兒子朱棣手上,就被砸成爛鐵。在靖難之役中,不少太監立下大功,所以,朱棣即位後開了太監幹政的先河。最著名的就是三寶太監鄭和,他作為大明使臣,六下西洋。朱棣設立東廠後,乾脆將東廠管理大權,交給了太監。
  • 宮女懷上龍種,皇帝百般抵賴,太后召來一太監,皇帝當場認錯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都是擁有女人無數,基本上整個後宮的女性都可以算作是他的女人,有的皇帝甚至可以在後宮當中,隨便找一個女子就可以寵幸,而且很多宮女為了能夠往上爬,對於這種情況都是非常樂意的。而大多數皇上都希望自己的膝下的孩子能夠更多一些,如果有宮女懷上孩子之後,按理說皇帝是非常高興的,至少不會對自己的孩子不承認,但是卻有一個皇帝讓宮女懷孕之後想抵賴,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嗎?這位皇帝就是明朝時期的萬曆皇帝,據說萬曆皇帝有一次去拜訪自己的母親,結果發現自己的母親並不在宮殿當中,於是萬曆皇帝走進宮殿裡面。
  • 清朝稱謂與影視劇中,相差甚大,皇帝也可自稱臣,皇后可自稱奴才
    皇帝自稱朕,皇后自稱本宮,太后自稱哀家,妃子自稱臣妾,有時還被稱小主。然而,這些稱謂沒有一個與歷史相符,有的本是書面用語,日常中根本不會那樣自稱自己,而有的壓根在清朝就不會出現。假如你穿越到清朝,用有些影視劇中的稱謂,稱呼他們,他們也會一頭霧水,甚至懷疑你在罵他們。他們的自稱,之間的對稱和他稱同樣會顛覆你在影視劇中了解的那些關於清朝的稱謂。
  • 皇帝妃子被打入冷宮後,為何太監搶著伺候?只為一個特殊的好處
    因為在皇帝身邊的鶯鶯燕燕太多,而且幾乎每年都有新人入宮,皇帝連寵幸身邊人的時間都沒有,就更不要說已經被打入冷宮的人,皇帝一般也不會過問這些妃子的情況,由著她們自生自滅,就算死在冷宮裡,大多也都是太監們秘密處理,只是通報一聲皇帝,但是太監卻在冷宮裡住人之後去爭相伺候,這是什麼呢?其實有一個特殊的好處。
  • 古代皇帝身邊總是太監,卻一直不用宮女?原來真相是這樣!
    看過影視劇的人都知道,皇帝身邊總會跟個貼心的太監,能夠近身伺候天子的也都基本上是太監。這就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了,後宮裡那麼多的妃子、宮女,她們都是皇帝的女人,為何天子總喜歡帶個太監在身邊呢?換做其他的正常男人,看著幾個美女工作,總比天天對著一群太監要舒服吧。
  • 皇帝:愛卿,在家都吃啥?大臣:吃窩頭,皇帝連吃七天,太監哭了
    尋常老百姓想要發家致富,無非就是兩個途徑:開源、節流,當然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開源這個事情總是有一些難度的,所以節流就顯得至關重要,具體來說就是不必要的開銷絕對不花,哪怕是必要的開銷也是能夠少花,就一定得少花,其實在這一點上皇帝也是一樣的。清朝有個著名的道光皇帝。
  • 皇帝有宮女伺候著,為什麼還要有太監存在?原來是要太監做這些事
    稍懂歷史的人都知道,皇宮很大,有皇帝的後宮三千佳麗,剩下的就是宮女和太監了。問題來了,太監擾亂國政的事情,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難道皇帝不知道嗎?那皇宮裡明明有了宮女伺候著,為什麼還要有太監呢?先說為什麼是太監而不是男人。
  • 1923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他的後宮宮女都去哪了?
    溥儀中國有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幾十個朝代,每個朝代都有末代皇帝。但有一位非常特別的末代皇帝,他不僅是清朝的末代皇帝,還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而且還是唯一一個跨越了新舊世紀的封建皇帝,他就是溥儀。溥儀退位之後,他宮裡原來的上千名宮女到哪兒去了,這溥儀小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他的人生還是非常傳奇的,辛亥革命時雖然把他從皇帝的寶座上趕了下來。但是對於他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 明朝最牛的太監,閹掉小孩喊他萬歲、萬萬歲,皇帝的女人他先挑用
    它是明朝時期獨有的「特務」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掌握搜集軍事以及政治信息的權力。甚至,他們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最先,這支隊伍是負責皇帝和皇宮安全保衛以及儀仗工作的,錦衣衛分為將軍、校尉還有力士三部分。
  • 皇帝三宮六院,妻妾成群,那麼皇帝是如何選擇侍寢的
    據說風流皇帝唐玄宗在開元、天寶年間,後宮妃妾多至四萬人,他不知道該如何臨幸她們。虧他在這方面鬼點子還挺多,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每天將一群宮嬪召集在一起,讓她們擲骰子定輸贏,最後的優勝者便是當夜陪侍人。於是,那些宦官們私下便將骰子稱為「剉(音cuò)角媒人」。到了春秋時節,唐玄宗命令後宮女子在各自的門前栽花,自己跟隨蝴蝶信步款款,蝴蝶停在誰門前的花枝上,皇帝當晚便留宿在誰處。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清朝妃子侍寢時,為何要讓太監用被子包裹好,抬到皇帝的房間?
    若是皇帝只寵幸一個女人,這個女人有不孕不育,豈不是就把皇家給害了,就沒有後代了。正在這個情況下,清朝發明了一種「翻牌子」的制度。什麼是「翻牌子」呢?就是把皇帝的所有妃子,統一編號都寫在一張張牌子上。到了快晚上的時候,主管這個事情的太監,就把這些牌子呈現到皇帝面前,讓皇帝選其中的一個。
  • 史上皇帝最離奇的死法,嘉慶皇帝因雷劈而亡,死時正與太監私混
    其中最為奇怪的是,嘉慶帝的死因,傳說他是遭雷劈死的,不是正常死亡。 1.嘉慶帝長期與一名太監在一起,並且倆人一起尋歡作樂,引起朝中大臣的議論,可是到避暑山莊後,此行為愈演愈烈。而嘉慶帝住在「煙波致爽殿」,在殿後有一座樓,據說這是嘉慶帝與小太監約會的地方。某一天他們正在尋歡作樂,天空忽然降下一道道閃電,其中包含著一個火球飛到了小樓裡,砸在了嘉慶帝身上,導致突然斃命。
  • 我不是皇帝是調皮的熊孩子
    對他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而很不幸,15歲的朱厚照交的朋友,卻是明朝有名的八個太監。人稱八虎,而八虎裡面最有名的就是劉瑾,世人戲稱,朱厚照是坐在皇位上的皇帝,而劉瑾是站在旁邊的皇帝!東宮隨侍太監中以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稱為「八黨」,後又號作「八虎」。他們橫行無忌,利用皇帝的寵愛,肆行排擊反對他們的大臣,朝中內閣只有李東陽與焦芳二人。為討武宗歡樂,每天都進獻鷹犬、歌舞、角牴等戲,當時的東宮被人們戲稱為「百戲場」。年幼的武宗不能抵禦這些東西的誘惑,於是沉溺其中。
  • 古代皇帝身邊的太監所用的帶毛毛的棍子是什麼?實際上大有學問
    第二個階段就是具有精神象徵的階段,也就是拂塵在道教中成為一種法器。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拂塵也還是為了掃除一些灰塵或者驅趕蚊蟲的,但是在道家時間久了,總需要給予其一些精神寄託,比如將其作為一種法器流傳下來。
  • 光緒皇帝被軟禁後悽惶無助 卻這樣說:沒有他朕活不到今日
    當年,慈禧太后也是這麼想的。1898年,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果斷中止了光緒皇帝推行的「百日維新」。慈禧太后「咔咔咔咔咔咔」,將譚嗣同等六位維新派處死在菜市口刑場,然後,就面對著怎麼處理光緒皇帝的問題了。殺是不能殺,放又不能放。怎麼辦?思想前後,慈禧太后把目光轉移到瀛臺,決定將光緒皇帝軟禁在這個四面臨水、形如監獄的小島。
  • 解密:脾氣最好的皇帝,被大臣的唾沫噴一臉,還求大臣給他點面子
    我們所熟悉的唐太宗就是一個從善如流的帝。但儘管如此,有時候他聽到魏徵十分直白的勸誡,還是會很生氣,回去就告訴皇后,他總有一天要廢了這個老匹夫。其實不管是皇帝還是平民百姓,能聽進別人的建議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畢竟很多時候那些有用的建議都不怎麼中聽。歷史上有一個皇帝,他的脾氣非常好,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宋仁宗。宋仁宗的性格溫和敦厚。
  • 60歲老頭自稱皇帝,封蔣介石為王,還娶了5個女人封為皇后和妃子
    這是發生在1982年的一起荒誕無稽的案件,一個鄉村的赤腳醫生,以散布大災難即將來臨,只有跟著他才能免死的謠言來吸引信眾,短短一個月時間竟然在四川巴中的山區裡蠱惑了數百信眾,他還迫不及待的自稱皇帝,分封百官,還封了兩個一品夫人和三個妃子,而這個老頭已經60多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