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向雨航)頂著黑眼圈,渾身胖嘟嘟,以前好吃肉,現在愛吃竹。知道這說的是誰嗎?沒錯,就是我們可愛的國寶大熊貓。
10月27日下午,一隻憨厚可愛的「大熊貓」突然降臨在深圳海岸城,引起了市民的圍觀,爭先恐後與「她」照相。
不過,這隻「大熊貓」不吃竹子,「她」是由一名志願者穿戴大熊貓頭套扮演而成的。
這隻「大熊貓」為何會突然降臨深圳呢?
原來「她」是帶著使命而來的!
10月27日是第二屆「國際熊貓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北京、成都和深圳三地舉行主題活動,大熊貓變身倡導者,號召公眾「為地球拼了」。
其中,在深圳,大熊貓與WWF的志願者和小朋友們在海岸城進行了一場街舞快閃活動,吸引年輕公眾關注野生動物的現狀,保護地球。
喚醒深圳年輕人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
「國際熊貓日」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17年發起設立的,旨在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標誌性節日。
今年國際熊貓日的主題是「為地球拼了」,通過講座、街舞快閃等方式,呼籲公眾像關愛大熊貓一樣,關注和支持其他物種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工作。
生物多樣性是森林、河流、海洋等生態系統正常運轉的基石,這些生態系統為我們提供新鮮的空氣、適宜的氣候、可靠的水資源以及健康的食物。目前,全球的生物多樣性正在持續減少,面臨嚴峻挑戰,魚類、鳥類、哺乳類、兩棲類和爬行類的動物種群數量在進一步減少。
作為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深圳是一個非常年輕的都市,保護環境是為了下一代希望,我們希望通過『國際熊貓日』活動喚醒深圳年輕一代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對於此次活動選擇在深圳舉辦,世界自然基金會深圳聯絡辦公室負責人羅媛楠如此解釋。
她希望深圳人能從重視我們的國寶大熊貓開始,重視深圳周邊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粵港澳大灣區也有很多需要保護的生物多樣性,比如珠江白海豚、黑臉琵鷺等等,都需要公眾保護。」羅媛楠說,生物多樣性是整個環境的基石,需要政府、公益組織、企業和市民一起努力,共同保護環境、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