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中心發表納米材料環境行為與生物積累研究綜述論文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日前,《化學評論》(Chemical Review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景富研究組撰寫的綜述論文Isotope Tracers To Study the Environmental Fate and Bioaccumulation of Metal-Containing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納米材料已隨著其生產和應用的快速增長而進入環境,亟需研究其環境行為、生物攝入與分布,以科學評估其環境和生物安全性。由於環境與生物樣品中納米材料的濃度往往很低且存在高濃度的金屬背景幹擾,環境濃度下金屬納米材料的遷移轉化研究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放射與穩定同位素標記為高靈敏、選擇性示蹤金屬納米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有效工具。該論文系統地總結了金屬納米材料放射/穩定同位素標記的優點,重點討論了放射/穩定同位素選擇、同位素標記金屬納米材料製備、環境與生物暴露途徑與檢測研究的進展,探討了金屬納米材料環境與生物分布/轉化的研究思路和發展方向,對金屬納米材料的環境行為、生物攝入與分布等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近年來,劉景富研究組對納米銀等金屬納米材料的分析方法、環境生成與轉化、生物攝入及毒性等開展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研究組發展了環境和生物基質中納米材料的分離測定方法(Anal. Chem.2009,81, 6496; 2011, 83, 6875; 2015, 87, 8441; Environ. Sci. Technol. 2013, 47, 3268; 2014,48, 14516;2015, 49, 14213),發現了環境中天然有機質與微生物還原銀離子生成納米銀新途徑與新機制(ACS Nano2012, 6, 7910; Environ. Sci.Technol.2014, 48, 9366; Environ. Sci. Technol.Lett.2016, 3, 160; Environ. Pollut.2017, 220, 955),最早報導了納米銀在水表面微層中的富集(Environ. Sci. Technol. Lett.2016, 3, 381),利用雙同位素示蹤等技術揭示了水環境中納米銀的氧化與再還原所導致的高度動態轉化機制(Environ. Sci. Technol.2014, 48, 403; J.Environ.Sci.2015, 34, 116; Environ. Sci.Nano 2016, 3, 883),並闡明了納米銀形態變化對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的影響(Sci.Rep.2015, 5, 9674; J. Environ. Sci.2015, 35, 62)。上述研究的長期積累使作者對納米材料環境行為與生物積累研究的現狀、關鍵科學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有深入的認識與思考,為該綜述論文的撰寫打下了堅實基礎。

  論文的相關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 

 

環境行為與生物積累研究中放射/穩定同位素標記金屬納米材料的製備、暴露與檢測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生態中心揭示碳納米管細胞外排生物過程
    日前,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郭良宏研究組在碳納米管細胞外排生物過程和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西南交通大學崔樹勳教授在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發表專題評述論文
    這一來自《道德經》的古典哲學思想對高分子領域的學者仍有啟發:高分子單鏈可視為「一」,高分子材料則是由無數個「一」堆積和組裝而來。高分子單鏈性質與其宏觀材料性質之間應存在直接的關聯。雖然目前仍難以建立這一關聯,但我們相信,對高分子單鏈的深入研究必然會促進高分子科學的發展。
  • 《綠色化學·綜述》生物分子合納米複合水凝膠用於止血和傷口癒合
    【背景介紹】納米複合水凝膠已成為新型生物材料,並在生物醫學應用中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將多種納米材料作為納米填料摻入軟聚合物基質中可增強水凝膠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從而形成具有改善的化學和生物學特性的納米複合水凝膠。然而,傳統的物理或化學交聯方法經常引起與納米複合水凝膠在製備,施用和隨後處置期間的毒性,生物相容性和環境問題有關的關注。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靜電紡絲這些獨特優勢,在過去十年中,與靜電紡絲SIBs電極材料相關的文獻數量有了很大的增長(表1)。儘管已有多篇綜述性論文對電紡儲能材料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目前尚缺乏一篇專門綜述SIBs電紡電極材料最新進展的專題綜述。
  • 微/納米結構材料有助環境治理
    :對不同濃度的亞甲基藍處理後的UV/Vis 吸收光譜和照片(左);初始材料及其煅燒再生產物對亞甲基藍的吸附等溫曲線(中);對鉛離子的吸附等溫曲線(右) 微/納米結構材料是通過納米結構單元(如納米管、納米片及納米顆粒等)按照一定的規律組裝成的材料。
  • Nature:首個光子雪崩納米材料,如果我們能夠感知周圍的化學環境
    編輯/文龍哥倫比亞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聲稱,他們研發出了首個能展示「光子雪崩(photon avalanching, PA)」的納米材料。「光子雪崩」是極端非線性光學行為和效率相結合的無與倫比的過程,從實時超解析度光學顯微鏡、精確的環境(溫度)傳感、紅外光檢測到光學的模擬數字轉換以及量子傳感,納米粒子實現光子雪崩這一現象可以開闢一系列廣受歡迎的應用。
  • 納米纖維吸水材料,可讓紙尿布等更加安全和環保
    一項發表在《今日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Today)上的研究稱,一種用納米纖維製造的新材料可以替代目前紙尿片和個人衛生產品中的有害材料。論文的作者,來自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表示,和現有材料相比這種新材料對環境的影響更小,對人類更安全。
  • 我校龍雲澤教授、西拉姆院士團隊在《材料科學進展》發表電紡納米...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物理科學學院龍雲澤教授、西拉姆院士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學進展》,SCI影響因子23.7)發表了題為「Conductive Polymer Ultrafine Fibers via Electrospinning
  • 武漢科技大學一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我校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霍開富教授領導的「先進儲能材料與動力電池團隊」的一篇論文入選。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霍開富教授,博士生安威力和高標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付繼江教授、博士生項奔和梅士雄為共同作者。
  • 頂刊《Adv Mater》綜述:用於軟機器人的3D列印材料
    這些挑戰可以分為兩大類:i)搜索和開發軟機器人技術所需的高性能材料;以及 ii)開發新的列印功能,從而一步一步地製造出軟機器人。軟機器人技術是研究領域中的一個新興領域,其重點是使用高度順應性的材料構建無電機機器人,其中一些類似於在生物體中發現的機器人。軟機器人技術在各種領域(如軟爪,執行器和生物醫學設備)中具有很高的應用潛力。
  • 吸汗除異味、用汗發電,全新納米吸水材料問世
    如今,一種新型納米吸水材料有望幫我們解決這一問題。近日,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研究人員,製作出了一種全新納米吸水材料 Co-SHM,這種薄膜狀的材料能夠使皮膚上的汗水快速蒸發,其吸水量是傳統材料的 15 倍,吸水速度則是傳統材料的 6 倍。
  • Mol Plant|浙江大學樊龍江團隊發表孤兒作物研究綜述封面文章
    「Orphan crops and their wild relatives in the genomic era」的觀點綜述文章,併入選當期封面。論文對孤兒作物及其野生種基因組學研究進行了回顧和展望。封面故事:許多孤兒作物同屬物種為重要的農業雜草。禾本科稗屬內有兩個栽培稗種(稗子,barnyard millet) (Echinochloa esculenta 和E. frumentacea),它們分別馴化自兩個重要稻田雜草——稗草(barnyard grass;E. crus-galli和E. colona)。
  • Science子刊:我國學者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Science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梁興傑課題組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領域的研究進展「Gold-DNA nanosunflowers for efficient
  • 齊魯理工學院教師張德亮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近期,齊魯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師張德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Small》上發表題為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Derived Photo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 and Nitrogen Fixation
  • 翻譯狗|這款靠譜的翻譯器,論文文獻綜述寫作必備!
    論文文獻綜述是對某個學科領域的文獻材料進行大量的搜集閱讀,綜合分析整理成一份綜合評述。那麼如何高效的大量閱讀論文文獻材料,從而完成一份出色的文獻綜述?靠譜的文獻翻譯器必不可少。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特點以及靠譜的翻譯器——翻譯狗。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特點1、文獻齊全。要寫好綜述,搜集文獻是基礎,文獻綜述要求對文獻材料進行綜合的分析以及歸納整理,並對整理出來的文獻進行深入全面的論述。
  • 新型納米材料可模仿狗鼻子檢測氣體
    新華社華盛頓3月10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誌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出可以模仿狗鼻子嗅覺功能的高質量石墨烯基納米卷,生產過程簡單高效,有望大規模製備。  狗鼻子中有數百萬毛細管,表面積大,可幫助狗嗅出濃度極低的氣味。
  • 通大顧曉松院士團隊新發現:蝴蝶翅膀微納米結構有妙用
    本報訊 (通訊員楊曉明 記者王瑋麗)美麗的蝴蝶除了具有觀賞價值,還為新型醫用仿生材料的設計提供了靈感。記者昨天從南通大學獲悉,該校顧曉松院士課題組通過對蝴蝶翅膀研究,發現其微納米結構調控細胞生長行為,為研發新一代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產品提供了新的理論。
  • 起底SCI論文小鋪:買賣論文何以十年不倒,牟利數百萬?
    所售賣論文跨三個學科11月14日,記者SCI論文訂單發出80天後,「論文寫手」給記者回話,一篇三區的稿件已通過初審,影響因子3.3,研究內容為製備了核殼結構的磁性—發光納米材料,研究了其微觀結構及發光性能。他透露,該稿件已進入二審,並給出了修改意見。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WILEY旗下最新開放獲取(OA)旗艦刊Small Science近日發表了來自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Jing-Liang Li教授和清華大學曲良體教授的最新評述論文。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在不摻雜元素的情況下通過控制石墨烯基材料的電學性質來增強其本徵反應活性。
  • 重慶大學最新研究成果登上《Nature》,10 納米純金屬強化現象迎來...
    2 月 24 日,重慶大學材料學院黃曉旭教授團隊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陳斌研究院團隊等聯合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 High pressure strengthening in ultrafine-grained metals(超細晶金屬的高壓強化)的論文,該研究結果是材料科學領域的一大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