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飼料有哪些種類?
可以用作飼養黃鱔的原料種類繁多,其營養素組成和營養價值各異。為了合理地利用飼料原料,系統地了解各種飼料原料的特點,判斷其在養殖生產中的地位和價值,便於學術交流和適應現代化動物生產發展的需要,對飼料進行恰當的分類很有必要。根據飼料的國際分類原則,按飼料特徵,飼料原料可分成八大類:粗飼料、青綠飼料、青貯飼料、蛋白質飼料、能量飼料、礦物質飼料、維生素飼料、添加劑。
1.蛋白質飼料
蛋白質飼料是指乾物質中蛋白質的含量在20%以上,粗纖維的含量在1 8%以下的飼料。蛋白質飼料包括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和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兩大類。
(1)動物性蛋白質飼料
來源於動物的飼料,如魚粉、肉粉、血粉、蚯蚓粉及活的小魚、小蝦、昆蟲、蚯蚓、蠅蛆和黃粉蟲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粗蛋白含量高,必需胺基酸齊全、平衡,生物學價值高,同時含粗纖維少、鈣磷含量較高且鈣磷比例適當,因而利用率高。此外,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族,尤其是維生素B12。
①魚粉。為最常用的動物蛋白質飼料。一般的魚粉含粗蛋白55%-60%,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另外還含有較多的鈣、磷和碘。用人工配合餌料時,魚粉與穀類飼料配合使用可以起到胺基酸的互補作用。魚粉在加工和貯藏期間易受光、水、溫、氧、外界微生物的影響發生一系列的水解和氧化過程,使產品變質酸敗生成有害有毒物質,一次判定魚粉的質量除了營養指標外還要考慮魚粉的新鮮度指標。
②肉骨粉。肉骨粉多為檢疫不合格屠宰牲畜、禽、獸經高壓高溫消毒、烘乾後細磨而成的粉。因其骨骼含量的多少不同,肉骨粉蛋白質的含量也不一樣,現有含量為45%、50%、55%等多種規格。鈣含量有10%、9%、7%3種規格;磷含量有5.9%、4.7%、3.8%3種規格。很明顯,鈣含量高時,磷含量則低。肉骨粉的營養選擇之一。
③血粉。它是屠宰副產品,最大特點是蛋白質含量特別高,可達80%-90%,其不足之處有兩點:其一,由於加工乾燥時熱量較高,因此,使得其中絕大部分賴氨酸的5氨基消失,降低了賴氨酸的利用率;其二,血粉的適口性較差,對於一般恆溫動物而言,用量常常被限制在5%以內,但作為主要以嗅覺來覓取食物的黃鱔,其飼料的配入量可增至10%左右。在飼料配方中,高蛋白血粉是補充配方中蛋白質差額餘量的最佳原料。
④蠶蛹粉。蠶蛹粉是絲綢廠副產品,蛋白質含量達65%,蛋氨酸、賴氨酸含量也較高,是一種上等動物蛋白飼料。現在絲綢業發展較快,養蠶業的發展,無疑給養殖業增加了高蛋白來源。現在龔不少養殖者大膽發展以桑養蠶、以蛹養魚的低投入高效益模式。使用蠶蛹養鱔,對蠶蛹必須先進行脫脂處理,再烘乾磨細,同時還必須注意防黴變質。
⑤蚯蚓粉。蚯蚓粉是蚯蚓經滅菌、烘乾後磨成,是黃鱔飼料配方中最佳品。蚯蚓粉除了本身質量好、易養價廉之外,還是最好的黃鱔誘食劑,故多用於對黃鱔的人工飼料的誘食。除上述的動物蛋白原料之外,還有蠅蛆粉、鮮螺粉、羽毛粉等,均可因地制宜地試用。
(2)植物性蛋白質飼料
植物性蛋白質飼料,粗蛋白含量高,一般在30%以上。餅粕是油脂工業制油後的副產品。凡油脂原料,如大豆、花生等經脫殼、粉碎蒸熱、壓榨脫油後所得到的副產品為餅;經脫殼、加熱壓扁成薄片,用溶劑己烷浸出油後所餘下的副產品為粕。餅的含油量5%—6%,粕的含油量1%以下,餅的蛋白質含量低於粕,但都屬於高蛋白質原料,只是餅經過高溫處理後,其蛋白質的利用率相對降低。餅、粕都是黃鱔的上等飼料。
①豆餅、豆粕。大豆豆餅、豆粕的蛋白質和胺基酸的含量是所有餅、粕中最高的,對彌補大多數飼料中賴氨酸不足起到了極好的平衡作用。豆餅含蛋白質40%-46%(平均 42%),含賴氨酸2.6%~ 2.7%,蛋氨酸 0.6%;豆粕含蛋白質44%-50%,賴氨酸2.8%-2.9%,蛋氨酸 0.65%。顯然用豆餅、豆粕調節飼料中賴氨酸的含量是最簡便不過的了,但由於豆粕生產過程中的加熱溫度不如豆餅高,大豆中所含紅細胞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素和皂角素三種有害物質大量殘留於豆粕之中,故使用時需要蒸氣加熱處理後才安全。這也是為什麼生大豆製品不能作飼料的原因所在。在黃鱔飼料中,豆餅、豆粕主要是作為蛋白質補充、賴氨酸的平衡作用和脂肪的補充取用的。
②花生餅。花生餅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補充源,蛋白質高達45%左右,且纖維素低,不含毒素,含賴氨酸 1.55%,蛋氨酸0.4%。但如果花生收穫時處理不好,易黴變後產生黃麴黴毒素。該毒素對禽、畜、魚乃至對人都極有害,故應引起注意。
③芝麻餅。芝麻餅也是一種高蛋白的飼料來源,含蛋白質高達40%左右,賴氨酸 1.37%,蛋氨酸 1.45%,是所有餅類中含蛋氨酸最高的一種。如果與豆餅、花生餅一同配用,將給胺基酸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還有棉籽餅、菜籽餅、葵花籽餅,這類餅均因蛋白質含量較低或有一定毒性物質,不宜採用。
2.能量飼料
能量飼料是指含能量高(消化能大於10.45 兆焦/千克)、粗纖維含量低於18%易於消化的飼料。常用的能量飼料有穀物類(玉米、大麥、小麥、燕麥、稻穀等)以及飼用油脂。穀物類飼料具有高能量、低蛋白質、低胺基酸、低維生素、低礦物質等特點,每千克含代謝能12.55 兆焦以上,蛋白質含量在10%左右,作為變溫動物對代謝能的需要是足夠的,但蛋白質遠遠不夠,黃鱔飼料中只是在作為黏合劑時,才被採用。氧化、酸敗油脂對水產動物危害很大,易引起貧血、瘦弱等疾病,在使用高不飽和脂肪酸時應隨脂肪用量添加維生素E,以減少氧化油的危害。嚴格地講,馬鈴薯不是穀物,但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馬鈴薯具有17.5%-24.3%易消化的營養素。用這種營養素配人黃鱔飼料或是直接用於飼餵黃鱔仔鱔具有極好的飼料效益,且加工簡單、貯存期長。
3.添加劑
飼料添加劑是向飼料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的物質,目的在於補足某種營養物質,滿足黃鱔的營養需要,促進黃鱔的生長發育,同時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黃鱔的抗病力,減少病害的發生。 飼料添加劑的種類很多,除常用的營養性添加劑外(如礦物質、維生素和胺基酸添加劑),還有防病治病的抗病保健性添加劑、黏合劑(主要用於顆粒或條狀飼料的黏合和誘食劑的黏合,有a-澱粉、谷朊粉、明膠、魔芋粉、瓊脂、藻膠、羧甲基纖維素、木質素磺酸鹽等)、誘食劑(主要有蚯蚓粉、蚯蚓漿、蚯蚓酶、螺蚌粉等,也有用臭蛋漿作誘食劑的)。同時,為了保證配合飼料的質量,還有抗氧化劑(維生素E、丁羥基甲苯、丁羥基苯甲醚)、防黴劑等。在飼料添加劑的使用中,要嚴格掌握添加劑品種的作用和用量,因某些品種之間有拮抗作用,使用不當就會降低飼料轉換率,甚至發生中毒。此外,濫用抗生素類添加劑還會增加抗生素的殘留,而有害於人體健康,降低其經濟效益,還會汙染環境。所以,飼料添加劑的選用要遵循安全無公害、經濟和科學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