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沉香 不畏浮世 十首詠香詩 只為伊人飄香

2021-01-12 愛尚古典文學

林清玄說:「一個人內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懼浮世。」最早看到有關香的成語便是「紅袖添香」,這四個字出自於清代女詩人席佩蘭《天真閣集》中的「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紅袖添香」四字的意象很綺麗,讓人有極大的想像空間。夜深了,萬象俱靜,一位正在備考的書生埋頭書中刻苦用功,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踩著小碎步悄然無聲地飄了進來,夜色風吹動著她的裙裾,她的體態輕盈阿娜,她的動作舒緩柔美。只見她在一座高高的香案前停住了,案上放著香匙、香箸及一隻小香爐,年輕的女子右手捧著香盒,左手剛剛從香盒裡取出一顆小香丸,輕輕放入香爐中,書生正好抬頭,年輕女子回頭嫣然一笑。這場景正是明代佚名畫家作品《千秋絕豔》中「鶯鶯燒夜香」的情節,「紅袖添香」的場景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漢代有個以香為媒的浪漫愛情故事。漢朝高官賈充有一個姓韓的幕僚,相貌堂堂,風度翩翩。賈充的女兒偶然在帘子後邊看到了韓某,一見傾心,於是悄悄遣人致意,不久兩人便私定終生。恰巧有人來給賈充送來了名貴的龍涎香,賈充送給了愛女,女兒回頭轉送給了情郎。韓某很珍惜地帶在身上,來到賈充家裡,賈充一聞,就知道出事了。古代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通是大逆之罪,為了保全女兒的名節,賈充趕緊託人做媒,把女兒嫁給了韓某,龍涎香成全了一對有情人。

《紅樓夢》中,無論是祭祖拜神、宴客會友,還是撫琴坐禪都有焚香的場景。黛玉和湘雲在《中秋夜大觀圓即景》的聯句中,有「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的對句;秦可卿的臥窗前飄出的是一縷「幽香」,薛寶釵的衣袖中散發的是一絲「冷香」,而倒黴的妙玉則被一陣「悶香」燻昏,被歹徒劫持……

《張愛玲文集》首篇《沉香屑:第一爐香》的開頭:「請你尋出家傳的黴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的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試想在淡淡香霧,嫋嫋輕煙中讀著那個繁盛繾綣中透著蒼涼的故事,是何等相稱的氛圍與意境!

在熱播劇《甄嬛傳》中,香成了宮廷鬥爭的武器。華妃自恃哥哥年羹堯軍功卓越,飛揚跋扈,風頭蓋過皇后,她為擁有皇帝專寵賜與她的「歡宜香」自鳴得意,卻沒想到「歡宜香」被加入了麝香,導致她終生不孕,其中背後的陰謀更讓她傷心欲絕,原來這是皇帝扼制年羹堯勢力、平衡朝中權力的手段!《甄嬛傳》中最香豔最狠毒的報復就是甄嬛藉助狐尾百合的花粉混入凝香露中,把安陵容徹底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些用香的故事讓人聽了不寒而慄,給香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故事終究是故事,雖然怪誕神奇,卻讓人覺得不真實。香道講究靜觀不語,人們在嫋嫋升起的輕煙靜靜地感悟人生道理。古代大量的詩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對香的熱愛。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這是李商隱的無題詩中的一首,短短八句之中,就有兩處涉及到香。第一處是「金蟾齧鎖燒香入」,說的是薰香的器具。金蟾是一種精巧的香爐,用銅製成作蛤蟆狀。古時室內香爐焚燒的香,有條狀、塊狀、碎粒狀或線形,金蟾是專門用來燒線香的。可以將線香從金蟾嘴上插入腹內,嘴上有鎖扣,可以控制用量,預先設好,燒完定量自然熄滅,不至於浪費香料或者香味過濃。

還比如,陳去非的《焚香》: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當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豈不清友,於今心醒然。爐煙嫋孤碧,雲縷霏數千,悠然凌空去,縹緲隨風還。世呈有過現,燻性無變遷;就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

宋代蘇軾的《和魯直二首》: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閒。

朱熹的《香界》:幽興年來莫與同,滋蘭聊欲泛光風;真成佛國香雲界,淮山桂樹叢。花氣無邊燻欲醉,靈芬一點靜還通;何須楚客紉秋佩,坐臥經行向此中。

浮華喧囂的塵世是波濤洶湧的水,輕薄的俗木會隨波逐流;而沉香是定石,永保恆定的香與靜。聞香悟道,我想,在浮華的人世,一個人內心若能像沉香一樣,始終保持深沉與寧靜,保持著永遠不變芳香的品德,便不會畏懼世間的沉浮與喧譁,向著最初的方向前行,終能到達自己想要的境界!

《七律 組詩 春夢有痕香雪海》

一 平水韻:下平八庚

文/古典文學024

春夢有痕香雪海,西崦湖水映繁英。

粉牆黛瓦聞梅閣,古樹臨風與絮榮。

玉蕊幽芳關不住,瓊枝倩影靚無聲。

一心堪折一心賞,半世流連半世傾。

二 平水韻:上聲十賄

文/古典文學024

風光佔盡吳中改,春夢有痕香雪海。

蝶舞蜂飛吻秀妍,暗香浮動任風彩。

銜辭入半寄三杯,倚曲成雙尋幾載。

陡峭凌寒忘我痴,時來偷眼憂君歹。

三 平水韻:上平四支

文/古典文學024

薰風喚醒放飛詩,南浦驚回笑所思。

春夢有痕香雪海,冰心吐蕊靚花妮。

幽姿款款傾花豔,玉骨匆匆攜柳絲。

疊翠胭脂陪友醉,悠然歌管念君時。

四 平水韻:上聲十賄

文/古典文學024

傲骨尋梅心不悔,風吹簇蕊放光彩。

冬青無意賞桃花,春夢有痕香雪海。

疏影橫斜逸致芳,清姿搖曳閒情怠。

閩江吳語盼東君,仰望冰魂詩記載。

五 平水韻:下平一先

文/古典文學024

鈿朵含羞一水灣,雕梁畫棟蝶翩躚。

魚傳尺素邊城遠,霧隔瓊瑤鏡未圓。

春夢有痕香雪海,秋鴻遙影醉花前。

縠紋鬢似君心亂,祈盼青鸞共結緣。

六 平水韻:上聲十賄

文/古典文學024

情歌婉轉琉璃倍,燈火闌珊迷五彩。

傲放紅梅玉骨芳,迎春翠柳銀髯在。

楓林時尚詠心聲,春夢有痕香雪海。

音畫空間錦瑟弦,傾城明月胭脂待。

七 平水韻:下平七陽

文/古典文學024

翡翠瑤花吐豔妝,風吹蕊朵放幽芳。

梅腮粉靨黃鸝唱,柳眼冰肌燕子徜。

春夢有痕香雪海,歲寒遙影瘦君腸。

八仙把盞杯中酒,七律揮弦韻裡翔。

八 平水韻:上聲十賄

文/古典文學024

月入藍關梅苑在,詩情畫意楓期待。

三生石上刻新泥,兩岸鷓鴣聲喝彩。

久羨金枝大路蹊,時聞玉貌深居怠。

林間漫賞醉孤芳,春夢有痕香雪海。

《七律 梅》新韻

文/古典文學024

玉蕊含羞託粉腮,寒風凜冽未曾哀。

青青暖色迎冬放,淺淺春思繞指開。

醉月猶眠遊夢境,瑤芳暗笑遣情懷。

聞香轉角花方露,冷韻連枝異馥來。

《七律誰寫江南一段秋 》

文/古典文學024

何來碧透水悠悠,落葉紛飛古渡頭。

過盡千帆人未見,書空萬句雁難留。

吾憐籬外幾株菊,誰寫江南一段秋。

淚裡問花花不語,寒風拂面愈香稠。

相關焦點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11首成就最高的詠物詩,皆是託物言志的巔峰之作,平時收不齊
    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梅花》【宋】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 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6首「詠物詩」欣賞
    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百度百科。直白一些可以理解為:我寫的不僅是「物」,更是我的靈魂。本文整理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6首「詠物詩」。標題前的數字為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的排序。
  • 詠物詩: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為我國傳統詩歌領域的一個重要類型,詠物詩素來為詩人所喜愛。無論是山川河流,還是梅蘭竹菊,世間萬象,皆能納入詩心,吐於筆下。或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在「體物肖形,傳神寫意」的同時,追求「不沾不脫,不即不離」的境界,詠之「物」往往是詠之「人」,正如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言:「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歷朝歷代詠物詩都數量眾多,佳作頻出,尤以唐為甚,名篇數不勝數。在詠物詩的煙海裡,我們可以了解作者對各種物類的不同態度和認識,也可以從作者的感受中領略當時的社會形態,為作者的欣喜而欣喜,悲傷而悲傷。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最後一首最為霸氣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才媛秀筆」溫建華|遠離喧鬧心舒暢,從此閒情翰墨收
    現為紅松林詩社理事香港詩詞學會會員,鶴崗詩詞楹聯協會會員。用詩寫生活,把生活寫成詩。有作品發表於《九州詩詞》《鶴鳴詩刊》《溼地風》《大美鶴北》等多種文學刊物中,偶有作品榮獲文學賽事獎項。溫建華作品摘選瘦西湖窈窕小蠻腰,娉婷百媚嬌。風攜煙柳舞,鳥囀彩舟搖。款款撐油傘,依依望古橋。紅蓮湖畔處,玉女正吹簫。
  • 李商隱的兩首詠物詩,意境優美,言外之意不盡,耐人尋味
    古詩詞不僅有很多表現手法,也有很多題材,比如邊塞詩、懷古詩、山水田園詩以及詠物詩等等。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題材,作者通過吟嘆事物去體現人文思想,而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 詠蟬最著名的三首詩,託物言志,篇篇經典又各有千秋,為詩中傑作
    詞人愛蟬,柳永有「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的秋蟬;辛棄疾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夏蟬。詩人也愛蟬,在唐朝,有三首著名的詠蟬詩,被譽為「詠蟬三絕」,一首是初唐虞世南的《蟬》;一首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還有一首是晚唐李商隱的《蟬》,三首詩都是託物言志,卻立意不同,各有千秋,但都堪稱詠物詩的傑作,歷來為後世好評。
  • 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詠物詩,詼諧中不乏哲理,尾句對我們影響深刻!
    在以往的詩詞品鑑中,我們不止一次地介紹過李商隱的詩:李商隱的一首愛情詩,感人至極,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愛意!他的詩往往用簡單的語言、詼諧的筆觸將深刻的道理暗含其中,傳遞給我們,從個人喜好而言,小編還是比較中意李商隱的作品的。而李商隱的詠物詩更是別具一格。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競爭豈落潮頭後,改革敢為天下先。逐日再飛夸父足,光明長送好甌川。開院囿,敞簷廊,庭除卉木盡飄香。鄉鄰和睦弦歌唱,追夢圖強堯舜鄉。紫露唇沾思採葚,銀龕香嫋憶祈蠶。只今科技興農事,耕織無分女與男。  組稿:何雲春 李方舟  審稿:王改正 張 寧   往期回顧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①】詩詠山東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 才子為明初詩人之冠,這首詠燕詩不著一個燕字,卻極其傳神
    下面介紹的才子為明初詩人之冠,這首詠燕詩不著一個燕字,卻極其傳神。白燕明代:袁凱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見應稀。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趙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陽殿裡飛。袁凱,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洪武三年任監察御史,後因其言論為朱元璋所不滿,就偽裝瘋癲地告病歸鄉,才得以善終。袁凱作品多為抒發個人情懷,描述旅人思鄉之篇。
  • 專訪《經典詠流傳》音樂總監,16首詩變成歌有講究
    這首靜靜躺了300年的小詩,因為在《經典詠流傳》節目中被改編後質樸的演唱,一夜爆紅,全網播放量已經接近5000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苔》這首歌,最初只是一段吉他簡單彈奏的小樣,歌詞也只有詩歌本身的四句。但經過《經典詠流傳》幕後音樂團隊的「妙手生花」,才有了我們看到的這首真摯、動人的完整歌曲。
  • 陸遊的一首詠物詩,構思精巧,令人遐思
    古詩詞中有很多詠物詩,作者或託物寓意,抒發內心的情感;或描摹情態,表達自己對大自然中景物的喜愛之情。比如杜甫就描寫過桃花,也寫過菊花。可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少陵野老存詩千首,詠物詩也不在少數,卻唯獨不見描寫海棠花的詩作。原來杜甫的母親名叫崔海棠,詩人為了避諱,所以才別有用心。
  • 陽江市樹市花吟詠徵詩大賽擬獎作品公示
    賽事於2020年8月6日開始徵稿,至9月6日截止收稿,共收來稿366首,其中詠市樹白玉蘭樹的作品186首,詠市花鳳凰花的作品180首。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大賽嚴格執行全程匿名評審、評委不得參賽、按優定等的要求。近日,評委們經過初評、複評、終評,根據質量各評選出詠市樹、市花擬獎作品48首,分別為一等獎2首、二等獎6首、三等獎10首、優秀獎30首。現將評選出的擬獎作品予以公示。
  • 這首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詩美人美,誦讀千遍而不厭
    此後每年春天,採詩官都要深入民間採詩,陸陸續續便採集到了幾千首詩。當時有人負責對它們進行甄別刪減,去劣存優,編輯成冊。到春秋時期,孔子對它們進行最後的篩選刪減,留下其中的精華305篇,命名為《詩三百》,並用一句話評價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 老農模仿駱賓王的《詠鵝》寫了首《詠雞》,僅18字,卻拿下大獎!
    大家小時候一定都學過《詠鵝》這首詩吧,應該是我們學古詩最先接觸到的一首。眾所周知,此作由駱賓王所著,給人展現了一幅和諧的場景,也透過文字看到了白鵝的活潑可愛,是一篇趣味之作。當時寫下這首詩的駱賓王年僅八歲,看得出來是有一定才氣的。不過,這首詩可不是駱賓王突發奇想之作,而是被逼出來的作品。
  • 鼠年品說詠鼠詩,品讀歷代詩歌中為數不少的詠鼠詩
    鼠年品說詠鼠詩作者:田大金 農曆 2020年是庚子年,俗稱鼠年。老鼠偷吃食物,損害莊稼,傳染病菌,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安全。自古以來,人們痛恨老鼠,正如俗話所說:「過街老鼠,人見喊打。」但在歷代詩歌中有為數不少的詠鼠詩。這些詠鼠詩,按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
  • 小學生必背的9首詠物詩「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沒事背一下
    古詩詞裡的《詠物詩》是借用一些植物、動物的特點,來抒發詩人的情感、對生活的追求。這一類的詩因為結合了動植物的特性,所以非常形象,也便於理解。今天和大家分享9首小學生必背的詠物詩,大人們也可以一起溫習一下。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詠鵝》唐.駱賓王駱賓王的這首《詠鵝》恐怕是大家接觸的最早的詠物詩。相傳是駱賓王7歲時候寫的詩。
  • 韓偓詩《觀鬥雞偶作》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詠物詩
    曾任左拾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很受唐昭宗的信任,卻為實權派朱全忠排擠,一貶再貶為司馬,不得志而終。韓偓童年即能寫詩,一生詩作頗豐,但多宮廷生活和豔情之作;一些憶舊、感傷的作品頗能動人,詠物小詩也時見新意《觀鬥雞偶作》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詠物詩。題目的意思說,這是作者觀看「鬥雞」」偶有所感而寫下的作品。鬥雞,是我國古代一種古老的娛樂方式。
  • 這十二首詠物詩託物言志,情景交融,細思起來其味無窮
    詩詞中作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都是常見的方法,所以詠物詩也是詩詞作品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詠物詩通過詠嘆和抒發詩人們的情感,同時又闡述一定的道理,讓我們既欣賞到詩詞的韻味之美,又懂得了很多發人深省的道理。比如白居易的小詩《草》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