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產業讓我脫貧致富(二)——記廣河縣官坊鄉河灘村養牛大戶馬外外

2020-11-22 網易新聞

2020-11-22 07:01:46 來源: 水景家居

舉報

  

  

  產業獎補政策是廣河縣決勝脫貧攻堅和鞏固脫貧成效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廣河縣按照抓產業、保增收、穩脫貧的有效舉措,以「早投、多養、穩增收」為目標,以精準落實到戶產業扶持資金為抓手,以實施基礎母畜示範工程為重點,全力培育牛羊養殖脫貧產業,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實現產業得發展、扶貧得成效、群眾增收入。

  

  初冬的河灘村,天氣日漸寒冷。在村民馬外外的牛棚裡,大小十一頭牛兒正津津有味地吃著飼草,馬外外一邊餵牛一邊說道:「我養的可是西門塔爾的基礎母牛,比以前養的黃牛等品種強多了,這些牛可是我們家脫貧致富的『寶貝疙瘩』。」

  

  原來馬外外養的這些都是基礎母牛依託便利從廣河縣基礎「母牛超市」裡購買的,相比外面市場,每頭優惠了近千元,加上各種獎補措施,他掏的錢不多,而且每頭買回來的時候都臨近產期。

  

  

  

  馬外外通過合作社利益機制,利用自家玉米地打包成糧改飼飼草,解決了牛的飼草問題,降低了餵養成本,還形成了變廢為寶的良性循環。經過他的精心飼喂,前幾天,他家中迎來了「喜事」,他購進的7頭基礎母牛中的四頭各產了一隻小牛犢,他家的牛存欄一下子增加到了11頭。馬外外高興地說:「這小牛犢落地就是8000元,還有三頭母牛也快要產犢了,同時今年也享受了縣上的牛羊獎補,這將會大大增加了我的收入,憑藉這些收入,明年我就能跟大家一起奔小康了。」

  

  據了解,在縣上大力發展牛羊產業政策激勵下,這已經他家基礎母牛產的第三茬牛了,前兩茬牛賣了17萬多,他用這些錢還清了貸款,日子越過越好了,精神面貌也變了樣。說起今後的發展,馬外外信心滿滿的說:「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有這麼好的政策和機遇,我打算擴大養殖規模繼續養殖基礎母牛,還要科學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廣河扶貧# #三農#

  記者:龍威 周建博

  編輯:龍威 王一婷

  責任編輯:馬雪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崇左產業扶貧五模式剖析:趕著牛羊奔富路
    本報記者 陳 靜  通訊員 羅 盈  何 芬      產業扶貧具體怎麼幹?崇左市以牛羊養殖為例,向我們提供了一份詳盡的「攻略」。全市累計建立牛羊專業合作社196個,帶動2.247萬貧困戶發展牛羊養殖,實現人均增收700元以上。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出欄肉牛4.16萬頭,同比增長4.52%;肉羊4.87萬隻,同比增長6.57%。其中,貧困戶通過牛羊產業一項戶均收入3萬元。牛羊產業扶貧效益顯著。  龍頭示範  「在我們這裡,農民可以用小額貸款入股,還可以把土地出租,或者賣牧草、打工,增收手段多樣化。」
  • 牽著牛羊奔小康 崇左市大力發展牛羊養殖業綜述
    ——崇左市大力發展牛羊養殖業綜述  □ 本報記者 唐婕  「在合作社學到養牛技術和規範管理方法後,如今在自家旁建了300平米的養殖小區,還動員2戶貧困戶一起抱團養牛,共養殖肉牛18頭,今年收入十分可觀。」
  • 養牛助力脫貧夢
    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石羊村,是我區中南部山區搞產業脫貧的發展過程中頗有名氣的村子,依靠勤勞的雙手鄉親們摘掉貧困的帽子,乘著政策的東風逐漸發家致富。 建檔立卡戶馬國花是村裡有名的「巾幗養牛能手」。
  • 菏澤振興牛羊產業工作紀實:趕著牛羊奔小康
    原標題:菏澤振興牛羊產業工作紀實:趕著牛羊奔小康編者按 畜牧業是我市主要傳統產業,在全市經濟大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對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4年,我市各級畜牧獸醫部門圍繞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組織化,全市現代畜牧業走上發展快車道。
  • 五臺農民趕著牛羊奔小康
    (原標題:五臺農民趕著牛羊奔小康)
  • 四川著力發展飼草產業,要為川牛羊找「口糧」
    去年,四川省牛羊存欄數分別為850萬頭、1500萬隻,位居全國第一和第六位。但長期以來,養殖場從國外和省外買入飼草卻是常態。如何突破飼草不足這個川牛羊產業發展的短板?去年,四川人工種草保留面積已達1284.1萬畝,飼草產量890億公斤左右,但這些遠不能滿足川牛羊的「胃」。「產草量太低,天然草場又不能開發。」前述負責人介紹,四川草原絕大部分集中在川西高原,受霜期較長等影響,單位面積產量僅為東北地區草原的三四成。這意味著,養活大量的川牛羊,需要各類人工飼草(青貯飼料)。而目前,四川青貯飼料產量不到100萬噸,佔全省需求總量不足5%。
  • 清華博士攜93項專利養牛 立志打造自己的牛肉品牌-水牛,養牛,楊遠...
    「我是廣西大石山區的孩子,小時候家裡很窮,家家戶戶養牛種地為生,多年後再回到家鄉,就想利用山裡的荒地種上牧草,加上玉米稈、甘蔗渣,用科學的方法養牛讓鄉親們脫貧致富。」 生於1978年的賀州人楊遠澄多年前就有遠大抱負,大學畢業後,他與同學周貴金成立了廣西山水牛公司,目標是要養好牛、出好牛肉,打造中國自己的牛肉品牌。
  •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牛羊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牛羊產業對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助力脫貧攻堅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省牛羊產業實現持續穩定發展,但是還存在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發展方式相對落後、規模總量不大、資源利用不充分等短板。
  • 養牛新模式 脫貧新途徑——威寧採取「分戶飼養、集中育肥」養殖...
    養牛一年收入有五六萬塊錢,和出去打工差不多。」雪山鎮雪山社區居民聶平英笑著告訴記者。  聶平英夫婦以前外出務工,自2016年開始養牛,家裡的幾十畝土地都種上青貯玉米和馬鈴薯,每天要割滿一拖拉機近2噸牧草,牛的數量增加到了13頭,此外還有30餘只羊,雖然辛苦,但日子紅紅火火。  聶平英說:「在家養牛一來收入不錯,二來可以照顧娃娃讀書。」  養牛大有「錢途」?
  • 【牛勢牧歌】「牛」勢騰飛牧歌揚——「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突泉縣聚焦「精準」二字,下足「繡花」功夫,將養殖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載體,牛產業作為全縣的主導產業,創新實施了「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牛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縣牛存欄已經從2017年底的2.8萬頭發展到現在的12.26萬頭。
  • 同樣是家畜養殖業,為什麼養驢產業發展,不如養豬、牛羊發展的好
    這三條主要因素,使得農村養驢的發展普及受到局限,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以京津冀以及周邊省份養驢產業最盛。一、養驢繁殖率低,周期長:驢的妊娠期大致平均是365天左右,豬的妊娠期大致平均是114天。對比一下,就明白,驢妊娠期是豬妊娠期的三倍時間還要多。而且,驢每胎通常產驢駒一頭,豬每胎產仔十胎八胎很平常。
  • 馬泗鄉果達屯:養牛「肥」日子 產業促脫貧
    馬泗鄉果達屯:養牛「肥」日子 產業促脫貧 2020-09-16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思南縣鸚鵡溪鎮:脫貧致富產業興 群眾戰貧有決心
    為了全面小康的偉大勝利,鸚鵡溪鎮聚焦「關鍵對象」,推動產業布局更加優化、資金籌措快速便捷、利益聯結落地落實、就近就業增加收入,以衝鋒的姿態啃下脫貧攻堅最後的「硬骨頭」。  產業布局 解決「種」的問題  產業選擇,直接決定著產業發展的成敗與否。
  • 十萬元投資農村養殖牛羊,不知道如何選擇?成本利潤一目了然
    歡迎收看今日養殖資訊,我是胡鄂養殖。關注我,讓養殖更簡單!人們都說現代社會最舒服的狀態是卡裡有錢,車裡有油,時間還很充裕。那如果想要在農村實現這幾項單靠種地肯定是很難的,所以今天還是跟大家聊一下養殖。在農村投資十萬元在養牛與養羊之間選擇!
  • 大學生「牛倌」如何帶動貧困戶養牛?
    6年前,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楊遠澄,來到廣西上林縣山區農村創業,搭起這些牛棚養牛。在他的帶動下,這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7%的貧困戶跟著他養牛,養牛成為當地重要扶貧產業。走進楊遠澄的牛棚,很難聞到普通養牛場散發的臭味。楊遠澄說,他們以科學方法養牛,場內牛棚、牛體、產房等定期消毒,牛食用的是特意從鄰省貴州選購運回的酒糟,還有中草藥、玉米稈等。
  • 記者走村Vlog|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寧夏涵江村戶戶養牛,人均...
    為了脫貧致富,近兩年這裡從外面引進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等品種發展養殖業。涵江村目前戶戶養牛,戶均養殖7頭牛以上、人均近2頭,實現了「養殖一年、當年脫貧」的目標,2019年涵江村人均收入達到近萬元。涵江村以前叫「爛泥灘村」,因為村裡道路極差,遇到雨雪天村民們都出不了村。而現在全村的主路都變成了硬化路並且還通了客車,方便了村民出行。道路暢通了也讓村民更有幹勁了。
  • 甘肅臨夏:「三區三州」脫貧路上的「牛羊經」
    早上8點,廣河縣三甲集鎮上,54歲的馬束爾卜從康家易地搬遷安置點下了二樓,騎上摩託車,三分鐘就到了自家的羊棚裡。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新莊坪牛羊養殖基地解決了易地搬遷群眾養殖問題(央廣網記者 焦健 攝)檢查了一遍羊群,馬束爾卜一邊添上草料,一邊盤算著,幾隻看樣子有六七十斤重的小羊,可以找時間拉出去賣了,一隻淨賺200塊錢。賣了小羊再買些羊羔回來,養上三個月就又能賣錢了。
  • 陝西乾縣:養牛產業讓貧困群眾牽住增收致富的「牛鼻子」
    「2018年開始,我就在村上這個奶牛場上班,每月工資2200元,擠奶時間每天是固定的,其餘時間我可以照顧家庭或者去地裡幹些農活,在家門口上班挺好,也不耽誤照顧家裡。」王蘋利高興地說。近年來,乾縣養牛產業發展「牛勁十足」。全縣現有奶牛4.1萬頭,品種主要以荷斯坦奶牛為主,年產奶10.5萬噸,預計年收入4.2億元。現有肉牛1.9萬頭,品種主要以秦川牛、西門塔爾牛、夏洛來肉牛為主,預計年收入3.9億元。目前貧困戶發展養牛產業共785戶,養牛2370頭,預計年收入35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