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優質的大型驢苗,購買成本需要4000元左右,養驢出欄,全部成本大致需要25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按照每頭驢600斤左右,售賣9000元左右的情況下,初次養驢的人,一頭驢也就賺2000元左右。那麼,看著一頭驢的養殖效益也不小,而且驢的耐飼性強,抗逆性強等特點,便於養殖,為何農村養驢的人比較少呢?養殖難點在於養驢繁殖率低(妊娠期365天左右),飼養周期長(育肥周期大致十個月);再者驢製品銷售市場面比較窄,驢肉主要銷量在北方;驢皮的價位受制於阿膠製造業的需求。這三條主要因素,使得農村養驢的發展普及受到局限,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以京津冀以及周邊省份養驢產業最盛。
一、養驢繁殖率低,周期長:驢的妊娠期大致平均是365天左右,豬的妊娠期大致平均是114天。對比一下,就明白,驢妊娠期是豬妊娠期的三倍時間還要多。而且,驢每胎通常產驢駒一頭,豬每胎產仔十胎八胎很平常。而且驢比牛的妊娠期還要長2~3個月,可以說,養驢的繁殖效率比較低,是影響養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且育肥肉驢的周期也很長,從驢苗育肥開始算起,通常需要十個月左右的時間。而豬的育肥效率就要快多了,同樣十個月,最快的生豬育肥效率可出欄三批次的育肥豬。養殖驢繁殖率低,飼養周期長,使得養驢的經濟效益,整體回報率並不高,而且投資較大,所以普通農村地區搞養驢創業的人比較少。
二、驢肉受眾面窄:老話說「地上驢肉,賽死天上龍肉」!可見驢肉的美味和營養價值,在民間並非浪得虛名。但是,咱們以驢肉的市場接受程度來說,就在我們國內,也並不是每個地方的人們都習慣吃驢肉。驢肉的最大消費市場,還是在北方,主要還是圍繞著京津冀以及輻射的周邊地區。而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們並不吃驢肉。也就是說,驢肉消費市場規模有限,養驢多了,當驢肉供大於求的時候,驢肉落價,養驢的並不一定賺錢。
如果說驢肉的世界上,乃至我國,需求量非常旺盛,肯定會催生驢肉價格水漲船高。好比如今的生豬價格,蹭蹭上漲,那麼,養驢的肯定就會全國各地多起來。說白了驢肉的整體需求量,並不能和豬肉,以及牛羊肉的消費需求就相比較。驢肉的受眾面比較窄,使得需求量整體來說並不大,農村養驢的人,肯定沒有養殖牛羊的人多了。
三、驢皮價格受制於阿膠企業的發展:我們知道驢皮能夠賣錢,主要是用作製作阿膠。那麼問題來了。驢皮的價格,就要受制於阿膠產業的發展情況來說。其一,國外很多國家養毛驢,而且不吃驢肉,比如巴鐵,比如非洲一些國家,都出產毛驢。它們的價格便宜,會影響到國內驢皮的價格。另外,阿膠企業發展形勢,需求驢皮量的大小,同樣會影響到國內驢皮的價格。
說白了,國外進口驢皮和阿膠需求驢皮的數量,都會直接影響到國內驢皮的價格。目前來說,國內的驢皮受到進口驢皮的衝擊,目前價格並不太理想,主要還得靠賣驢肉,獲得養殖附加值。
這三方面的主要因素,使得農村養驢產業發展區域性非常明顯。很多地方農村養豬、養牛養的人不少,養驢的確不多。加上養驢產業起步比較慢,優秀的驢品種,沒有牛羊的優良品種那麼多,適應性那麼廣。所以養驢的區域性比較明顯,主要集中在北方。這同樣使得國內養驢產業的發展,發展的並不像牛羊產業發展的那麼順利。說白了,還是驢的相關製品需求量,目前無法和牛羊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一概而論。農村人們養多了,供過於求,就不賺錢了。所以,國內養驢規模不算大,農村靠養驢賺錢的人,比養牛羊的人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