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不能地鐵上公放音視頻?昆明擬規定地鐵禁外放電子設備聲音

2021-01-08 大洋網

「昆明擬規定乘坐地鐵時使用電子設備不能外放聲音。」24日,昆明市交通運輸局此前發布的《昆明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修訂徵求意見稿)》中的一條規定引發網友熱議。

有網友表示,地鐵內乘客不顧周圍乘客感受,大聲外放音樂、視頻等已經成了新的「地鐵不文明行為」,「希望昆明正式出臺這一規定的話,能將這條規定落到實處。」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針對這一不文明行為,北京、蘭州等地均已將禁止在地鐵內大聲公放聲音納入相關規定。專家表示,規定製定之後,如何落實規定是最關鍵的問題。此外,通過宣傳提升乘客素質,自覺抵制不文明行為,是「治本」之道。

昆明擬規定

乘坐地鐵不得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

24日,昆明市擬規定乘坐地鐵時使用電子設備不得外放聲音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據昆明市交通運輸局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近日,昆明市交通運輸局舉行了《昆明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修訂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聽證會,將對乘客應遵守的文明乘車秩序相關內容進行增補,對不宜獨自乘車的群體進行明確。

昆明市交通運輸局表示,本次修訂將對乘客主動接受安全檢查的義務進行規範;對乘客的禁止行為進行增加;對乘客的失信行為進行規範。昆明市交通運輸局稱,由於昆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日益增大,保持車廂內安靜對乘坐感受影響非常重要,但是,一些乘客在乘坐列車時,不顧其他乘客感受使用外放電子設備,對其他乘客造成很大的噪音影響,亟須予以規範。為此,《徵求意見稿》新增不得在列車內大聲喧譁、使用電子設備時不外放聲音等內容。

昆明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規定乘坐列車不得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外,本次修訂還將對不宜獨自乘車的群體進行明確;對乘客應遵守的文明乘車秩序相關內容進行增補。

如原規則制定時,國內大多數城市倡導乘客在乘坐自動扶梯時應靠右站立,當時昆明市也採用了這一規則。但近年來,很多城市都已發現這一規則會帶來很多弊端,由於受力不均衡,導致自動扶梯一側長期受壓,加快自動扶梯的損耗速度;這一規則鼓勵乘客在自動扶梯上跑行,帶來很多安全隱患。為此,本次修訂刪除了乘坐自動扶梯靠右站立規定。

據悉,此次聽證會後,聽證機關將認真吸納前期社會意見和該次聽證會聽證代表發表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徵求意見稿》。

地鐵內乘客

外放音樂曾引發糾紛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因為乘客在地鐵車廂內使用電子設備公放音樂、視頻等,已引發過糾紛。

據此前媒體報導,2018年8月22日北京地鐵9號線上,劉某用手機公放音樂,並在車輛到站開門時站在車門中間。為此,郭某與之發生口角,並升級為肢體衝突,致劉某左眼球破裂,經鑑定不低於輕傷二級。事後,郭某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刑拘。

在網絡上,也有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被地鐵上有乘客電子設備外放聲音打擾的經歷。一名網友稱,他有一次下班坐地鐵回家,因為前幾天為工作,熬夜很久。上了地鐵後,該網友找到一個座位,想好好打個盹休息一下,「結果剛過了一站,又上來一個乘客,坐在我旁邊,一直用手機大聲公放著電視劇,我想睡覺也睡不著,跟她說能否把聲音關小一點,她瞪了我一眼,把聲音開得更大了。」該網友稱,自己沒有辦法,只能選擇離開到別的車廂,「結果別的車廂沒有位置,我不得不站了一路回家。」

另一名網友表示,以前地鐵裡的不文明現象包括亂扔垃圾、蹺二郎腿等,這些情況經過宣傳之後,已經好轉了很多,「外放音樂現在是個新的不文明現象,很需要新的方法來解決。很希望昆明的這次修訂能落到實處。」

相關新聞

北京:不聽勸阻可記入個人信用不良信息

今年5月,北京正式發布實施了修訂後的《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及《關於對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實施意見》,規定乘客在車廂內飲食、大聲公放、逃票、從事營銷活動等不文明行為並不聽勸阻,將記入個人信用不良信息。

有北京地鐵乘務管理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規實施後,乘務管理員在處理手機大聲公放等不文明行為時有規可依了,「在我們提醒之後,絕大多數乘客都能聽從勸阻。」

今年7月,北京市交通委介紹,《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及《關於對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實施意見》實施的兩個月中,乘客的不文明乘車行為有所減少。目前發生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的乘客均聽從了地鐵工作人員或軌道執法人員的勸阻,沒有乘客被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

今年7月30日,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印發《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的通知。該通知中也規定了禁止在車站、車廂內做出滯留、乞討、賣藝、大聲喧譁、彈奏樂器、外放音樂等不文明行為。

專家說法

出臺規定與提升市民素質相配合

交通專家徐康明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來看,處理地鐵內大聲公放音樂等不文明行為,主要有三種解決方式。「首先是通過宣傳等渠道,加強市民的自覺性,呼籲大家認識到這種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自覺地抵制這種不文明行為,也是『治本』之道。」

其次,就是類似此次昆明擬採取的方法,將禁止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列入相關的規定,採用行政手段加以控制。最後,歐洲有些地方會設立安靜車廂和普通車廂,安靜車廂內不得發出手機公放音樂之類的聲音,通過乘客自主選擇,解決爭端。徐康明表示,在他看來,出臺規定的同時,通過呼籲、規範,提高乘客的素質是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

東南大學交通與法治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顧大松表示,制定出規定之後,落實規定的執行,仍是很重要的,「因為人力、執法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很難做到每個車廂都有執法人員,那麼相關規定出來之後,該怎麼落實下來呢?不過,有了規定之後,就意味著對於這類不文明行為有據可依,這本身對於一些人來說就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徐康明也表示,相關的規定出臺之後,更重要的是配套機制的建設,「用哪種形式,去將規定落實下去,是更加關鍵的問題。」

(記者屈暢)

相關焦點

  • 市政協委員將帶 「地鐵禁手機外放」 提案上兩會
    地鐵「靜音令」上熱搜 沈城網友盼跟進  今年4月1日,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實施,辦法明確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目前,北京、天津、武漢、昆明等地也都明文規定,禁止在軌道交通內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12月1日,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開始施行,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
  • 明起上海地鐵內電子設備不可外放聲音!
    作者 | 青年報·青春上海 記者 劉晶晶 乘坐上海地鐵時,手機裡的聲音將不得外放。明天(12月1日)起,新版《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就將正式施行,其中一條就將「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列為了禁止行為。
  • 地鐵禁止手機外放聲音,能管得住嗎?
    事實上,自今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就已明確規定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目前,北京、天津、武漢、昆明等地都已明文規定,禁止在軌道交通內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多數市民為地鐵禁止不文明行為叫好,但也對規定能否真正落地表示懷疑。還有人提出,相關禁止性規定能否延伸至公交車、火車等公共運輸工具?
  • 直擊上海地鐵「禁外放」首日
    海岸君們分幾路看了看地鐵1號線對於這一決定,不少乘客表示期待已久。乘客王阿姨稱,她十分支持禁止地鐵車廂內電子設備外放,之前碰到過有人在地鐵上把手機聲音外放。「很吵,我只能戴耳塞。」「一個耳朵』追劇』,一個耳朵留意車廂報站聲音。」乘客張先生說,考慮到地鐵車廂噪音,他戴的是降噪耳機,兩個耳朵都戴上後發現,地鐵報站聲音和噪音都聽不到了,「如果不是降噪耳機,地鐵報站聲音和噪音都能聽到,不過,為保險起見,戴一個耳機更好,還有一個防止誤站的更好辦法:在坐地鐵前,在手機導航軟體上設定到站提醒功能。
  • 不得外放!上海地鐵迎來「靜音」時代
    新規頒布了地鐵車廂內「靜音令」,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出行乘地鐵,手機外放產生的噪音早已被人詬病,「靜音車廂」的呼聲愈來愈高,「靜音令」得到了大多數乘客的支持與配合。「靜音令」頒布首日,在軌交地鐵人民廣場站,不少乘客注意到,車廂內貼出「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地鐵方面表示,站內各處LED屏及列車車廂內都將逐步推廣相關標識。
  • 涵養城市文明有「辦法」:地鐵內不得進食音樂外放
    地鐵不文明行為不時發生,既影響乘客出行體驗,也幹擾地鐵正常運行秩序。4月1日起,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辦法》在乘客行為規範方面明確了「在車站、列車內吸菸,點燃明火」等影響運營安全的10類禁止性行為,以及「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在列車內進食」等影響運營秩序的7類約束性行為。
  • 上海12月1日起地鐵禁止手機聲音外放
    上海12月1日起地鐵禁止手機聲音外放 央視網消息:從12月1日開始
  • 地鐵內不得進食、音樂外放、攜帶動物——新規落地!涵養城市文明有...
    地鐵不文明行為不時發生,既影響乘客出行體驗,也幹擾地鐵正常運行秩序。4月1日起,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辦法》在乘客行為規範方面明確了「在車站、列車內吸菸,點燃明火」等影響運營安全的10類禁止性行為,以及「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在列車內進食」等影響運營秩序的7類約束性行為。
  • ...有網友表示仍有人外放,有人表示:感覺廣告視頻的聲音都變大了
    12月1日,《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施行,此前收到關注的「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等守則行為也將從今日起開始執行。新守則有效期將一直到2025年11月30日。此前頒布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文件中明確提到:凡進站、乘車的,禁止下列行為:擅自設攤、停放車輛、堆放雜物、賣藝、散發宣傳品或者從事營銷活動,大聲喧譁、吵鬧,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乘客應當文明乘車,自覺保持車站、車廂衛生,不得在列車車廂內飲食、大聲喧譁,不得踩踏車站和車廂內座席
  • 地鐵裡禁止手機外放聲音、吃東西、扒車門,違者將受處罰!
    根據《條例》,地鐵站內使用平衡車自行車、乞討、手機外放等行為將被禁止。經記者梳理,全國不止武漢,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此前也出臺相關規定,對乘客乘坐軌道交通的行為進行具體約束,違者將受到處罰。電子設備外放聲音者最高罰款200元許多人在坐地鐵時,都有被旁邊人外放音樂打擾的經歷,外放音樂行為也一直被大家詬病。
  • 上海實施軌道交通乘客守則 禁止手機聲音外放
    其中明確規定,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今天的早高峰,記者跟隨上海軌道交通行政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在地鐵裡進行隨機檢查。記者看到,上海地鐵的每節車廂都貼上了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對此很多乘客表示理解和支持。
  • 因外放音樂兩次入獄,英國83歲老人死亡,鄰居:他放的聲音太大了
    因為聽音樂聲音太大而坐牢,還兩度入獄,這事你相信嗎?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事件。Trainer是一位83歲的老人,據《紐約時報》報導,因為他的耳朵患有疾病,不能戴耳機聽音樂,而他又很喜歡音樂,所以每天都會把音樂聲音放得非常大,這引起周圍人的不滿和投訴。Trainer曾經被禁止在早上9點到晚上10點之間播放音樂,但是他並未遵守這項禁令。在6月時,法院就因此判處他有期徒刑24周。誰知出獄後他依然我行我素,於是第二次被羈押入獄。
  • 上海地鐵新規今日實施,這樣玩手機絕對不行
    近日,一條上海地鐵新規衝上了熱搜前排從12月1日起新修訂《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實施其中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有媒體注意到,《守則》中並沒有對違法行為做出處罰規定。據新聞晨報,上海地鐵表示,對於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工作人員和執法隊會進行勸阻和執法。當乘客遇見不文明行為時,也可撥打上海地鐵監督熱線64370000,巡視的執法隊員,以及就近車站的服務人員,都會趕到現場進行處理。
  • 寵物放「寵物書包」不影響他人 鏟屎官望出臺政策讓寵物進地鐵
    記者在地鐵站觀察到,地鐵安檢前的軌道安檢宣傳告示中並沒有提到不能攜帶寵物,只是羅列了一系列禁止攜帶的危險物品,但在地鐵的進站口有「禁止攜帶寵物」的標示,而地鐵公告欄上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第九條中也有明確規定:禁止攜帶活禽以及貓、狗(導盲犬除外)等寵物。
  • 北京:女子地鐵內手機外放,不顧安保提醒,竟出手傷人
    北京:女子地鐵內手機外放,不顧安保提醒,竟出手傷人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公共道德越來越深入人心。公共場合下,大家也都知道不能肆意妄為,畢竟周圍還有其他人,影響到其他人就不好了。最近,北京地鐵上出現的不文明一幕,可是讓很多網友意外。
  • 昆明地鐵、公交新優惠活動,最低1分錢乘車
    1 雲閃付(即日起至6月30日) 平安銀行卡雲閃付APP昆明地鐵乘車碼最低1分錢乘車 >乘客在昆明地鐵使用雲閃付APP乘車碼(綁定平安銀行卡)過閘,可限售1分錢乘車優惠,單筆優惠金額不超過2元。
  • 上海男子地鐵上手機外放遭勸阻,惱羞成怒狂打他人
    掄起胳膊狂扇臉,近日,在上海一地鐵上,一中年男子對一年輕男子大打出手,同車乘客迅速報警。警方處警後,了解到引發兩人打鬥的原因竟然是,中年男子在地鐵上將手機聲音外放,聲響太大影響了周邊乘客,年輕男子上前勸阻。
  • 女子地鐵扔瓜子殼用英文回懟勸阻者 一口的塑料味兒聽得網友尷尬癌...
    6-bit: 好傢夥這口音哈哈哈哈哈     ShiZuKaMe: 講英文也沒用,坐地鐵吃瓜子,也太土了吧     啊皮呀啊皮: 好傢夥4號線上藏龍臥虎還敢秀英語,實屬佩服,不得不承認是個秀兒     了表心意oo嘉嘉: 這人能不能說一句稍微完整一點的地道英文
  • 昆明地鐵票價2元起 刷公交卡可乘地鐵
    昆明地鐵首期工程開通在即,目前北段各車站裝修正在加緊收尾。首期工程全長42公裡,31個站,開通後每個站點的運行時間1至2分鐘,70分鐘左右跑全程。地鐵的票價2元起價,根據乘坐路程計價,7元可跑完全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公交新發行的公交卡可以乘坐地鐵及公交。
  • 新規禁外放:魔性笑聲、鬼畜抖動能治嗎?
    當然,不止在公交車、地鐵、火車上,包括很多公共場所這種用手機肆無忌憚外放視頻、樂曲的行為都比比皆是。「有些人在公共場合看PAD裡的電視劇,總愛大聲外放。」「背景音樂無限循環,聽得都想吐了。」「完全是旁若無人,一個短視頻一遍一遍地放」......很多網友也在論壇裡吐槽,已經苦「肆意外放行為」久矣。這種在公共場合外放手機視頻(音樂)到底有多討人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