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者:並不自由,我想回去上班

2021-01-08 UJ大叔

作者 | UJ大叔

編輯 | UJ大叔

小編之前的文章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認可。後來一位27歲的條友發來私信說,想創業、想成為自由職業者。問我好不好?

還是那個問題,部分想自己做事的人,根本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跟計劃,連自己能做什麼都不知道。跟他聊了很久。所以今天來講講自由職業者。

先分析一下,上班族想成為自由職業者的原因無非三個原因:

1.不想為人打工,覺得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

2.有公司的規章制度約束,還要順從職場規則與人打交道,處理複雜人際關係。

3.做事不開心,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就涉及到與自由職業者緊密相關的詞:裸辭。

傳統意義上的裸辭講白話一點就是:上班族沒找好下家,就因為個人原因毅然決然從當前公司辭職。沒考慮後期,先放飛自我一段時間再說。按現在情況的來說95後、00後居多。大部分沒有成婚、沒有小孩,簡單講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自由職業者在行為上來說跟裸辭就是同一種意思,但是又有本質區別。區別在個人的計劃跟執行力。這裡稱為「半裸辭」。

想成為一個成功的自由職業者要講幾點:

個人自律:問題就是拖延症,不客氣的說10個人裡至少8個有拖延症。舉個常見的例子:每天睡到中午12點甚至下午才起床,凌晨4點才睡覺。這是通病,這不是自由職業者,而是典型的裸辭失業者。自由職業者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且有規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問題就是沒有公司的時間約束後,能不能自律成了自由職業者的根本也是基礎。自由分配時間,不代表隨便分配時間。個人時間管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非常頭痛的事情。

技能:小編不講深層的,就說膚淺的東西。在辭職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技能是否能在社會、市場裡獨立合理的生存。這包括人脈、業務量、專業性。你辭職後連基本的保底工資都沒有了,如何生存是大事情。如果連基本的生活支出都沒辦法負擔,談什麼自由?以寫作為例。最近在頭條上,經常刷到一些創作者朋友發微頭條說收入太低,不想堅持了。我大概查看了下。第一個是發短視頻、發圖文時間並不久。第二個是內容質量大部分較低。第三是沒有做好相關功課,比如如何起標題、利用熱點起標題,來獲取點擊率跟推薦量。第四是沒有抓住群眾,自己喜歡寫什麼就寫了。沒有考慮到大家喜歡看什麼。拜託!!我們不是什麼大作家,保質保量的輸出大家想看的才是硬道理。

事項計劃:每日或者某個時間段進行規劃需要(必須)完成的事情(目標)。常見的就是,兩天打漁三天曬網。還是舉寫作的例子:以前上班只是為下班,下班只是為了休息,休息只是為了第二天上班。現在不一樣了,這不是為別人打工,而是在為自己打工。然而寫完一篇就放鬆了,感覺做完了任務。玩個遊戲、看個電影,放鬆一下獎勵自己。如果一天扣除6-8小時的休息時間,那麼保持2-3篇的作品輸出量。真的不多。難就難在,人喜歡尋找成就感。而且喜歡立竿見影的成就感,相比較做一件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的事情帶來的成就感,更喜歡時效短但是見效快的成就感,就比如玩遊戲。特別在初期喜歡尋求一點心理安慰。

孤獨感:社交範圍的縮小,最明顯的就是沒人溝通商量,吹牛的的人都沒有。做什麼都是自己一個人,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決定。特別是一些離開家鄉隻身來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住在一個小合租房,回家沒人等、沒人說話、沒辦法抒發情緒。現在像文頭說跟人打交道都變得是優點。早前一個老闆就跟我說過一句話,人做一件事要耐得住寂寞,慢慢的才明白說的什麼意思。一個人的孤獨感很容易讓人崩潰。而且前期收入較低的情況,很容易前功盡棄,再回到原來的生活。

村上椿樹說過:看海看久了想見見人,見人見多了想看看海。

人本身就是矛盾結合體。

據研究調查46%的從業者因為前期收入不穩定、收入低而放棄。18%的從業者因為忍受不了孤獨、寂寞而放棄,這其中大部分是外地來城打拼人員。還有其他因為各方面原因,有因為個人能力、專業、溝通、性格等等。

小編詢問過了幾個從事自由職業的朋友,普遍存在就是上訴問題。有一個就比較典型的。他是「程序猿」大學畢業後就職一家北京的中外合資的軟體開發公司。每個月12000的工資。幹了2年,天天熬夜加班,越發覺得不甘心。後來就決定自己單幹。但是由於一直在軟體公司上班、性格比較內向,在溝通方面、人際處理欠佳,導致在人脈方面的資源稀缺。單幹後沒有業務量,只能在網上接點小單子,在北京勉強過活。每個月只有4000-6000的收入。沒人開導跟商量,人變得有點抑鬱,就這樣堅持了4個月。又跑去投簡歷找工作。

一般人就是這樣,不想被約束、工作不開心、收入沒有達到預期,就想辭職。而且又剛好趕上今年的形勢,自媒體、自由職業者人數還在增加。

在考慮辭職的時候,先考慮自己能不能生存的下去。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道理誰都懂,但是幾個做得到。如果盲目的去跟風,那後果只有自己承受。

所以現在回答那個私信條友的問題:從事自由職業者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在於自己行不行。當前情況辭職需謹慎,自由職業有風險,且行且珍惜。

自由職業者,不自由。自由是精神,不自由是肉體。

我是@UJ大叔,看過點讚,腰纏萬貫。

歡迎關注、評論交流。

相關焦點

  • 不上班並不意味著沒收入,你身邊長期不上班的人,生活狀態如何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些長期不上班的人,似乎沒有收入,但卻發現他們過得相當滋潤,不禁納悶他們是靠什麼樣的收入來實現美好生活的?他們是真不想上班嗎?其實他們也是非常想的。但是這些人大多都是沒有學歷,沒有家庭背景,在社會能幹些什麼呢?
  • 北上廣深自由職業者圖鑑|月薪5W的絕望,它不香嗎?
    Alex說:「即便在Freelancer(自由職業者)最多的上海,找到靠譜的活兒,仍然是難上加難,我現在只覺得自己是在享受「咖啡自由」,一天16個小時要對著電腦。」2「既然已經來了這裡,我還是想混個戶口」Demi,女|北京 27歲 海歸女導演/編劇用Demi的話說,「我這個職業(導演/編劇)本身就更適合靈活用工。」
  • 想在大城市成為自由職業者,又有買房計劃,需要做哪些準備?
    在一線城市,敢於成為自由職業者,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除非你打算未來回到那個曾經被你瞧不起的城市。每個城市裡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學到一身本領,不想被公司舒服,打算憑藉自己的本領接單養活自己。我曾經合租過的一位室友,Y先生,是我來京後在租房生活中結交到的一位最好的朋友。最近常和他聊天,發現他打算自己出來單幹。
  • 自由職業的背後,真的自由嗎?過來人:一把辛酸淚,他人知多少
    ——陸仁葭文/陸仁葭有多少人期待這樣的生活:不用每天朝九晚六的趕地鐵公交上班、不需要看老闆的臉色行事、不用擔心處理同事間的關係,每天睡到自然醒,有時間陪家人,旅遊,購物,然後刷刷手機,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有錢賺……我想,這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特別期待。近些年有個詞在網絡上特別流行——自由職業。所謂自由職業,就是職業自由,能夠滿足上述生活需求,一度受到很多青年男女的追捧。
  • 想成為一名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就得這麼做!
    成為一名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首先要有好的產品內容,其次玩轉產品營銷的規則。這個產品既可以是知識付費的產品,比方說好的文章、好的課程、培訓或者是諮詢服務;也可以只實體的商品。拿我身邊一些自由職業者來說吧。我認識一位企業的高管,在自己育兒的路上,積累了很多的經驗,陸續參加了正面管教的家長課、講師課的學習。她業餘時間通過線上微信群,進行了免費的幾百場的育兒的微課的分享,得到了很多的反饋,也參加了多次學習。這幾百場分享的背後是他極致自律的努力,也因為他優秀的表現,受到了很多平臺的邀約、連接了很多優質的人脈。
  • 有錢有閒,還不用上班?
    這是豆瓣話題「我不想上班」的發起語。在這個獲得了1463.1萬瀏覽量的熱門話題下,社畜們將炙熱的目光聚焦自由職業:「每天睡到自然醒」、「擺脫無意義的社交」、「他們有權利挑選老闆,並時不時地改變主意……」。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用。上。班。
  • 如何成為一名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實現財務自由?
    自由職業者別問我「你的工作理想是什麼,我的理想是不工作」,這已經眾所周知的老梗了,其實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人們的潛意識,真的不想早高峰趕地鐵,不想996,希望早日實現財務自己,獲得經濟上的獨立,之後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就像李子柒那樣歸隱田園,偶爾拍拍視頻也能賺錢。
  • 如果不想上班了怎麼辦?
    其實誰都不想上班,我們之所以上班,就是要解決「生存」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能解決「錢」的問題,那上不上班都不是問題。可是對於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講,日復一日地做著重複的工作,幾年下來,技能單一且初級,如果離開公司,就很可能沒有辦法養活自己。
  • 那些小眾的自由職業者,都在做什麼?
    這篇文章是「自由會客廳」杭州場活動的部分參與者發言。 第一篇,我挑選了3位比較小眾的自由職業者,分享他們如何從0到1走上自由職業,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的經驗。 關於人生目標、精力管理、轉行契機等等。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人,在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生活著。 希望他們的人生經歷,能給你帶去一些思考和啟發。
  • 2021年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怎麼減少個稅壓力?
    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工作時間、工作地點都是由自己把握,但是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在繳稅納稅上同樣有較大的壓力。 在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下,高淨值收入的自由職業者依然面對著較大的個人所得稅壓力,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將項目外包給自由職業者後,要求對方提供增值稅票據,這讓不少無法給企業開票的自由職業者很是頭疼,若是去稅務局代開按照20%的勞務報酬扣除,到手的報酬就會縮水一大半。
  • 如何管理你作為一個在家工作的自由職業者的時間
    自僱和在家工作帶來了驚人的自由。我每周都會舉行一些會議或電話會議,我肯定有最後期限,但我主要是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工作,儘可能多地工作。在學年期間,很容易堅持正常時間(上午7:30至下午3:30)時間表,因為那是我兒子上學的時候。然而,在夏天,我家裡有一個15歲的孩子,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旅行,一日遊和其他非工作活動。
  • 辭職後,還想回原單位上班?只有這2種情況,才可以再回去
    辭職後,還想回原單位上班?只有這2種情況,才可以再回去行走職場,小孩才論臉皮,大人只論利益。你想回去原單位上班,不是要臉不要臉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回去、能不能獲得利益的問題。如果不是原單位「求著」你回去,估計你回去的可能性不大,建議你還是別去丟這個臉了?何況還沒有可靠的利益?
  • 社醫保統一後,自由職業者是「掛靠單位」好還是「自己」交好呢?
    導語:社保和醫保統一後,自由職業者是否該「掛靠單位」繳納呢?隨著國家針對醫社保的政策逐漸改變,這些自由職業者也都會繳納自己的醫社保。不過對於這些人來說,是否要掛靠單位來繳納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們一般會如何選擇呢?在個人繳納醫社保的時候,一些額外的險種是沒辦法繳納的。個人繳納的保險僅限醫保與社保,而掛靠在單位上則可以繳納完整的五險。
  • 夜思|不想上班的年輕人:「斜杠人生」可以有!
    小年說:當脫口秀演員王勉用搖滾說唱吼出一聲「我不想上班」時,全場炸裂。但看綜藝的我們,還在上班。有人說,年輕人開啟「斜杠人生」,是對抗職場倦怠的一劑良藥。你覺得呢?推薦給你,靜夜思。不想上班的年輕人:「斜杠人生」可以有!
  • 《倦怠》:勇敢一點,讓我們治癒「不想上班」
    當脫口秀演員王勉用搖滾說唱吼出一聲「我不想上班!」全場炸裂,那一檔脫口秀綜藝的名場面由此誕生。後來,他拿到了總冠軍,但看綜藝的我們,還在上班。如果說不想上班是年輕人的一種普遍心態,那當我看到《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這本書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會有人樂意早起、擠早高峰、上廁所難找坑位、晚上10點下班還打不到車嗎?一個「2019職場人加班現狀」的在線調查顯示,近九成的人都難逃加班命運,24.7%的人幾乎每天在加班;而每天都加班的人群中,年齡越小比例越高,95後高居榜首——近三成每天在加班。
  • 成為頂尖自由職業者必備的7個軟技能之二: 時間觀念
    想必無數自由職業者都有過看到 Deadline 被嚇的屁滾尿流的時刻,如何重新做回時間的主人呢?本文作者是自由職業資深網頁設計師 Alex Devero。開門見山,「時間觀念」是你必備的第二個重要軟技能,讓我們現在做個小小的調研,目標對象就是哪些曾經跟自由職業者,又或者是現在還在跟自由職業者合作的人們。
  • 不被人看好的5大副業,不佔用上班時間,有空就可做
    之前我多次講過,我們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個人的認知能力變現。 很多人在職場辛苦的上班,每個月拿著4000-5000的工資,過著安逸的生活,想要花錢買點大件,都需要不斷的衡量,不斷的去計算。遇到一點災難,根本沒有抗擊風險的能力,只能埋頭痛哭。 這樣的生活,你會很累。
  • 2020年沒有正式單位,自由職業者如何繳納社保?
    2020年沒有正式單位,自由職業者如何繳納社保?隨著大家對社保重要性的認識,很多朋友想知道沒有正式單位如何繳納社保。自由職業者只能是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加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首先講下如何開通。
  • 來自打工女孩的心聲:我想早點回去相親成家,不想再在廠裡打工了
    深圳是一座充滿無限可能的城市,一些人收穫了愛情,一些人收穫了友情,還有一些人掙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每一個來深圳的人都會有不一樣的心聲,比如努力上班,存多點錢,讓家人過得更好等。那麼來自深圳某工廠打工女孩的心聲是怎麼樣的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卻是小雪最真實的心聲,爸!
  • Elance:自由職業者僱傭平臺,180萬註冊用戶,6.23億美元交易額
    Elance是一個面向自由職業者和客戶的網絡僱傭平臺最近這家公司頒布了一個面向全球自由職業者的調查報告,並認為創業公司若能利好用這些資源的話,對擴大規模經營是有幫助的。根據統計調查,企業喜歡通過Elance平臺招聘一些自由職業者,而今年的第二季度的交易金額超過了5000萬美元。這家公司認為到了2013年需求增長最快的應該是Web編程、行動應用程式開發、網頁設計、網絡營銷和內容撰寫等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