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打造海鴨品牌,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

2021-01-08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袁宇 通訊員 陳燕清

  「現在有3600隻海鴨可以出欄了,賣掉這批鴨子我就能增添鴨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6月15日下午,雨過天晴,萬寧市後安鎮安坡村貧困戶林海雄蹬上靴子,迫不及待地來到位於海邊的海鴨養殖場為海鴨投食。

  給海鴨投食,林海雄熟門熟路。只見他口中不斷地呼號著,手配合聲音撒出餌食,鴨群一擁而上,爭先恐後地啄食著。

  聊起海鴨養殖技術,林海雄打開了話匣子,「從海鴨的飼養技術到疾病防治,我請教了很多人,下了很大功夫學,還有每期的電視扶貧夜校,我們夫妻倆次次都不落下,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除了日常的飼料,夏收之後的水稻田,稻穗、田螺、小魚小蝦,都是鴨子的美食。」林海雄說,為了利用起靠海的環境優勢,他把養殖場設在海邊,「這樣的條件下養出的海鴨味道鮮美、肉質綿密且營養豐富,現在我養的海鴨已經賣到了海口、樂東、三亞等地,客商評價都很高。」

  今年53歲的林海雄是萬寧市後安鎮安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被列入貧困戶之前,林海雄一家靠織漁網打零工為生。

  「織漁網一天只能賺十幾塊錢,有時孩子為了想買幾角錢的糖果在地上鬧著打滾,我都沒錢買。」回憶過去,林海雄脫貧致富的信心更堅定了,「我一定要把海鴨養好,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2017年,林海雄家被正式列入幫扶貧困戶。在鎮、村有關負責人以及幫扶責任單位的幫助下,當年5月,林海雄加入了萬寧安綠後安海鴨養殖專業合作社,從合作社拿到了1700隻鴨苗。兩個月後,養成的鴨子被合作社回收,林海雄賺到了自己養殖海鴨的「第一桶金」。

  「合作社回收一隻鴨子我能賺到4元錢的利潤,那一次我就賺了6800元。」嘗到了「甜頭」的林海雄幹勁更足,他開始嘗試利用自己給合作社養殖海鴨的經驗,「自己買鴨苗自己養自己賣」。藉助扶貧政策的支持以及向親戚朋友借錢,林海雄進了首批5000隻鴨苗,辦起了海鴨養殖場。

  「後來陸陸續續又進了近3萬隻鴨苗。鴨苗期要先在鴨棚裡飼養約20天,避免讓鴨苗和大鴨混居時被擠傷。」不斷地努力下,林海雄飼養海鴨的技術日漸成熟。

  「養鴨很辛苦,基本上天天都要在養鴨場看護。」林海雄笑著表示,辛苦是值得的,「海鴨約60天就可以出欄,一隻鴨子按市價銷售一般能賺6元錢。靠著這些『鴨寶寶』,我今年底就可以摘下『貧帽』啦。」

  傍晚時分,看著吃飽了的鴨群,林海雄臉上儘是笑意:「我想打造自己的海鴨品牌,拓寬銷路,做大規模,把海鴨賣到內地去,最好能帶動其他貧困戶參與,和我一起脫貧致富。」

  (本報萬城6月16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黑山羊:肉香味美 「羊」名天下
    東山羊就是在萬寧東山嶺放養的海南黑山羊。據傳,早在宋代東山羊就被列為皇室貢品,而今早已名聞四海。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位於萬寧東山嶺腳下的源生態東山羊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羊舍裡,上百隻毛色黑亮的東山羊圍繞著工人來回打轉。  「我們一般早上投餵料,下午野外放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樹:椰漿神泉釀出「民族飲料品牌」
    ■ 見習記者 尤夢瑜   本報記者 陳蔚林  品牌何以成名牌?名牌何以成老字號?  或許,回顧立於海南發展浪潮之中、與海南共成長的椰樹集團發展歷程,我們得以探知一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探索數字健康「海南模式」
    同時,該平臺還旨在探索制訂網際網路醫院監管數據標準,以期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產業基礎,為數字健康產業發展探索更多的「海南經驗」,創新更多「海南模式」。  省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胡珊珊表示,網際網路醫療是一個新生事物,醫生和患者不見面,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完成診療,在這個過程產生大量電子數據。當天上線的監管平臺就是收集這些電子數據,為日後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 海南日報數字報-從養蠶「門外漢」到致富「土專家」
    2月25日中午,海南日報記者來到番響村村民王國謙家中,看到他和妻子正忙著準備自家桑苗的肥料。今年62歲的王國謙,不僅是瓊中的「脫貧之星」,還是名副其實的脫貧致富電視「明星」。自2015年以來,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王國謙通過勤奮自學和勞作,發展種桑養蠶產業,家裡蓋起了新房,日子過得愈發紅火。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扶貧路上好搭檔,助多賢村變「多錢」
    近一年來,他們在多賢村並肩作戰,為該村打造了一條脫貧致富道路。  三年前,多賢村還是臨高縣有名的貧困村,經濟收入和各項工作排名波蓮鎮倒數第一,村黨支部也被貼上「軟弱渙散」的標籤。2016年,武警海南省總隊定點幫扶多賢村。在產業扶貧上,該單位在與村「兩委」商議及進行市場調查後,選擇了發展前景較好的火龍果種植項目。但項目啟動後,村幹部和村民沒有統一思想,項目眼看著要流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瞄準市場試走「龜」途致富
    ■ 本報記者 李豔玫 通訊員 胡陽  26個龜池內養著火焰龜和中華花龜,它們有的在曬龜臺上享受日光浴,有的在水中歡快遊動;龜池外的一間小屋裡,蘇卡達陸龜正在散步……這是海南日報記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貧困戶家裡飛來「致富鴿」
    ■ 本報記者 張惠寧 通訊員 王海洪  脫貧致富無坦途,咬牙經歷過波折,不輕言放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昌)海釣精英邀請賽落幕
    本報訊 (記者衛小林)8月25日,2019海南親水運動季活動——海南(文昌)海釣精英邀請賽在文昌市鋪前鎮落下帷幕。
  •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鳥類的記錄史,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17世紀以來編撰的瓊崖郡志中,已普遍有記載。  而對鳥類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調查,則始於19世紀下半葉,由幾位來到海南島的外國博物學家開創,此後綿延百餘年,直到今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油膏溫暖呵護抗疫一線白衣天使
    2月19日中午,公司將連夜打包整理好的一萬盒總價值59萬元的海南椰油膏準時運送到海口美蘭機場。當天下午5時,海南椰油膏作為一名特殊的「旅客」,跟隨著海南第六批援助湖北防控疫情醫療隊,一起奔赴湖北,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帶去一份特殊的「海南禮物」和海南之愛。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兩衛生紙品牌抽檢不合格
    海南市場的生活用紙質量怎麼樣?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日前開展了專項檢查,在對海南8家紙品生產企業抽檢中,20個批次發現2個不合格。  據了解,本次生活用紙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全部在生產領域抽取樣品,涉及島內生產企業8家,其中衛生紙13個批次,紙巾紙7個批次,共抽查樣品20個批次,具體檢驗項目包括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柔軟度、洞眼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龜鱉半天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的龜鱉類十分豐富。我國有現生龜鱉類動物36種,分屬6科18屬,海南島分布有18種,分屬6科14屬,佔全國龜鱉總數的50%,是我國龜鱉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3個省份之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船型屋是這樣建成的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賈磊  通訊員 潘達強  一場大雨過後,泥土浸潤著草木的清香,海南日報記者驅車穿梭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G224國道上,前去採訪黎族船型屋屋頂茅草編織匠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漁業的百科全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在海南農民眼中,農業是一個非常需要經驗的工作。儋州有句諺語說,「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  千百年來,海南農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大量的農諺,揭示了大自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和運行規律,在生產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充分發揮海南三大優勢致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和重要戰略支點,為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做出海南應有的貢獻。劉賜貴表示,博鰲亞洲論壇作為落戶海南、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高端對話平臺,在推進區域合作、「一帶一路」建設和海南對外開放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後,我們要圍繞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戰略和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目標,更好地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北美味馬友魚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瓊北的港口中,無論是東寨港、鋪前港、清瀾港,還是東水港、馬友魚都是一個珍貴的魚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補短板
    ■ 本報特派記者 況昌勳  兩會E訪談  [名片]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 呂薇  記者:海南日報  記者:具體到海南經濟,又存在哪些問題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解決?  呂薇:海南和全國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海南以生態立省,產業是以旅遊業為龍頭的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增加值佔海南GDP總量的53.3%,幾乎沒有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觀賞魚如何躍龍門?
    市場潛力  研究表明,觀賞魚養殖業直接帶動10個大類、10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1名從事觀賞魚養殖的農民可創造5個相關產業的就業崗位;1萬元觀賞魚養殖產值直接衍生出4萬元相關產業產值。  「海南產量最大的觀賞魚是血鸚鵡,年產達2000萬尾,佔據了全國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林碧山告訴記者,全省觀賞魚養殖品種基本屬於淡水觀賞魚,共40餘種,養殖面積大約3000畝。  海水觀賞魚:  撐起全國市場大半江山  三亞熱帶海洋觀賞生物重點實驗室裡,五彩斑斕的熱帶海洋觀賞生物讓人賞心悅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報集團融媒體產品
    兩會微雜誌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將第一時間發布「兩會微雜誌」,以「全家福·代表委員參會瞬間」的形式,展示代表委員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