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旗袍經典有兩層意思,第二層是重點

2021-01-19 凡人摸史

旗袍乃是民國女性經典服飾。此經典有兩意。一是穿的人多,具有普遍性。如今也有很多女性穿旗袍,我們可以稱她們是回歸經典。但旗袍的經典,更重要的,是第二層意義。

那就是對細節的追求。此話怎解?其實就是流水線產品與量身定製的區別。當時多數人穿的旗袍,是工廠裡的產品。但有些人穿的,那是最好的裁縫一針一線手工做出來的。

《民國衣裳》一書寫到,這種細節,第一波體現在花邊上。北伐眼看要成功,當時思想先進的女性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旗袍改短一點。但又怕社會輿論不容,於是,一邊剪短,一邊「用蝴蝶褶的衣邊和袖邊來掩飾她們的真意」。

其二則表現在料子上。一般旗袍可能是隨便的布料,但有些人穿的,呵呵,那就不同咯。書中引述名作家程乃珊的話說,上海旗袍的絕對時尚,是其料子的獨一無二。圖案不是染上去而是織出來的。穿上它,絕對不會跟別人撞衫。做這種衣服的料子,稱為獨幅旗袍料。

第三點很關鍵,則是做工的精細。書中寫到,到了1940年代後期,旗袍領、袖、下擺的變化已不是重心,重點是工藝和裝飾的改良。書裡還提到件有趣的事。

旗袍在香港,本非經典服飾,主要是沒有好裁縫。40年代,很多人遷居香港,包括很多滬上裁縫。在京派、滬派之外,有了港派。寫到此處,相信很多朋友已想起了穿著旗袍的張曼玉吧?

相關焦點

  • 這個展覽不容錯過:百件旗袍藏品 與民國旗袍美女「穿越」合影
    「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正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展出,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圖說旗袍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最耀眼的「近代女性美學史」
    旗袍所傳遞的不僅是含蓄、優雅、知性的氣質,其中還有一種隱隱約約有種想深入了解的神秘感。我們很難為旗袍之美下定義,因為它猶如女人的第二層肌膚,是盛裝靈魂的載體。人們總形容女人似水,柔情綽態,但滴水也能穿石,因此,旗袍展現出女性亦柔亦堅的特質,而不同的性格便會賦予旗袍不同的生命力。服裝,不僅僅是一種美學,一種物質文化的表徵,更是一種透著民族精神的藝術語言。
  • 「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開幕 全國百場旗袍文化公益展啟動
    12月2日,「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開幕,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百件晚清民國旗袍藏品跨越時空來廣州
    文、圖/羊城派記者 甘韻儀12月2日,「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開幕。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越南的傳統服飾奧黛,與中國的旗袍,到底有多少歷史關聯?
    對於中國的旗袍,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很多比較正式的場合上,很多女性都會穿上旗袍,顯示東方女性獨有的身材。去過越南旅遊的朋友,應該發現了一個和中國旗袍很相似的衣服,那就是越南的奧黛。在越南的大街上,奧黛幾乎隨處可見,深受越南女性的歡迎。從外形來看,奧黛和旗袍確實非常相似。
  • 臺灣臺南市的旗袍美女,帶你夢回民國,回味經典
    臺灣臺南市的旗袍美女,帶你夢回民國,回味經典旗袍,兩岸中華文化的根基之一,有著割不斷的中華文化淵源。這是位於臺南市中心的一家旗袍館,傳承中華文化,她們一直沒有停歇。看看這些穿上旗袍的美女們,誰又會懷疑在海那邊的她們,與在海這邊的我們不是一家人呢?
  • 陰丹士林旗袍是民國女知識分子的首選
    張雙蓮長期致力於旗袍實物收藏與研究,多年來共收藏晚清至民國旗袍實物和與之關聯雜件等藏品500餘件,藏品涵蓋了旗袍發展歷程中各個時期的實物。據了解,展覽依時間劃分為四個章節,晚清時期,20年代,30年代,40年代,共展出老旗袍、老照片、月份牌手包等各類服飾相關物品約100件套。
  • 中國老照片「外熱內冷」 不少作品仍「沉睡」(圖)
    人們常說的老照片,國際上一般指在1950年之前製作的照片,那個時代的照片因為感光層中含有較多的金屬成分,色調比較豐富;而1950年之後,大部分相紙中加了螢光增白劑,照片看起來更白,雖然降低了成本,但同時也失去了部分層次感。但在中國,對老照片的定義,摻雜了對大事件的劃分,而非以攝影工藝與技術界定。
  • 旗袍流派大比拼,「新老」旗袍各有優點,哪款才是你的菜?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外來文化不斷衝擊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旗袍行業為了順應時代的變化不斷作出新的調整,改良款旗袍也應運而生。稍微了解一些旗袍小知識的人都知道,款式、花紋和面料是決定一件旗袍好壞與否的三個決定性因素,傳統旗袍與改良版旗袍最大的差別也是體現在這三個方面。接下來,就讓各位讀者和小編一起探討一下傳統旗袍和改良旗袍各有什麼不一樣的魅力吧!
  • 旗袍,是上海女人的皮膚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畫報照片上她穿著釘有三粒紐扣的長旗袍,既有大家閨秀的派頭,又有摩登女郎的迷人風姿。 聯華公司的紅星陳燕燕生於1916年,天真活潑,熱情開朗,具有女學生的氣質,青年影迷們送她一個「小鳥」的外號。她穿著旗袍,卻梳著劉海,外加兩條垂肩的辮子,活脫脫一個清純可愛的小女生模樣。
  • 阿正新歌《中國旗袍》 中美同步跨域熱力發布
    屆時中國旗袍會將在全球推廣這一傳世佳作。阿正《中國旗袍》中美同步熱力發布歌曲《中國旗袍》是繼《中國茶》之後,美國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聯合中國海南田豐傳媒傾情打造的「中華情」系列歌曲的第二首。《中國旗袍》中英文詞作者、孔子學院郭晶萍教授旗袍情緣與生俱來,長年傾心研究旗袍、國學和中西文化,將其對旗袍歷史和文化的認知與體驗,以及中英詩歌韻律,融入中英文的歌詞創作。歌曲《中國旗袍》是繼《中國茶》之後,美國邁阿密 達德學院孔子學院聯合中國海南田豐傳媒傾情打造的「中華情」系列歌曲的第二首。
  • 民國老照片:地主老財被當眾審判,養鳥的北京人興致高!
    民國老照片:地主老財被當眾審判,養鳥的北京人興致高! 養鳥的北京人興致高,圖為養鳥的老北京人,那個時候的老北京人很喜歡養鳥,此時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有養鳥人正在訓練小鳥上槓
  • 罕見老照片:非洲小男孩瘦成皮包骨,最後一張讓人浮想聯翩
    罕見老照片:非洲小男孩瘦成皮包骨,最後一張讓人浮想聯翩!一個外國攝影師正在給一位非洲兒童拍照,記錄非洲兒童的悽慘生活,讓人看了心裡很不是滋味。    一名美國海灘巡查員在洛杉磯的一個海灘上檢查女士的泳裝,當時有規定女性在沙灘上穿的泳褲不能太短,不能高於膝蓋3英寸以上,而如今的社會發展到是女性穿的越短是越好。
  • 聶小雨穿啥都高級,直到看到她穿旗袍,終於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氣質
    漸漸地,有一部分人因為一些出乎意料的言行或是出色的外貌開始走紅在網絡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熱度發酵,這些人開始有了粉絲,成為最早的網紅。網紅的出現是名人階級向「草根階級」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發展下的產物。抖音無疑是現在最流行的短視頻app,在抖音上有不少人在分享自己的音樂和生活片段。
  • 陝西寶雞方言nia nia有兩層意思,一是感嘆,二是稱呼
    文•段宏剛 方言是語言的活化石,世界各地都有屬於自己的方言,在民間代代相傳。作為一種地域性很強的口語語言,方言是語言學裡的明珠,它在語法使用上跟書面語完全不同,比書面語更能表達出精準而豐富的語言含義。
  • 老照片:犯人跪地表情驚恐,第二張是清朝大臣的真實樣子!
    老照片:犯人跪地表情驚恐,第二張是清朝大臣的真實樣子!你怎麼評價這組老照片呢?
  • 罕見老照片:旗頭女子穿著高跟鞋,第二張的民國小孩虎頭虎腦!
    罕見老照片:旗頭女子穿著高跟鞋,第二張的民國小孩虎頭虎腦!你最喜歡哪一個時期的老照片呢?
  • 罕見老照片:慈禧的貼身丫鬟氣質佳,第二張的愚昧讓人吃驚
    罕見老照片:慈禧的貼身丫鬟氣質佳,第二張的愚昧讓人吃驚!慈禧的貼身丫鬟氣質佳,裕容齡入宮成為慈禧的御前女官,慈禧親賜封號為山壽郡主。
  • 清朝真實老照片:百姓很心酸,第二張的大象讓人吃驚!
    清朝真實老照片:百姓很心酸,第二張的大象讓人吃驚!大象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過許多記載,比如曹衝稱象、盲人摸象的故事很多人熟知。
  • 旗袍發展歷史和趣談
    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助推下,海派旗袍成為了近代上海歷史變遷的直接戶籍見證,在很多影視劇作品,你可以看到一些女學生穿的旗袍,這是當時最先出現的旗袍樣式,一直到後來的旗袍馬甲,倒大袖旗袍等等。老氣的旗袍,被上海的女子經過一番脫胎換骨的太改造,最終成為了時興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