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到夏季,我國一些河流湖泊就會暴發藍藻。藍藻暴發不僅會使水面形成腥臭浮沫、造成魚類大量死亡,更嚴重的是,有些種類的藍藻還會產生毒素,甚至會造成水源地水質惡化、自來水停用。
藍藻暴發性繁殖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直接後果。水體的富營養化分為天然和人為兩種,近年出現的藍藻暴發被普遍認為是人為富營養化造成的。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入水體、農業面源汙染以及水產養殖等 ,都增加了水體營養負荷,也成為藍藻暴發的主因。要遏制藍藻,必須從根本上提升河流湖泊水質,讓藍藻失去生存條件。
今年夏季,我國很多地方持續高溫,這是否會對河流湖泊水質造成影響?各地藍藻情況如何,又是如何面對和解決藍藻問題的?中國環境報記者分赴海河、巢湖、滇池等地進行採訪報導.
8月15日上午,最高氣溫達36攝氏度的天津高溫溼熱,一些市民在海河兩岸納涼、釣魚、聊天,河面上卻漂浮著一層泛綠的藍藻。正在乘涼的李先生對記者說:「你看海河周邊多漂亮,可這水也太差了,還有這味道。軟體跟不上,硬體設施再好也不行啊。」
海河是美麗天津的象徵,然而,近幾年海河水質時好時壞,經常攪動天津老百姓的神經。今年進入7月以來,海河藍藻又一次暴發。記者發現,有的地方已經看不到清水的模樣,嚴重的地方,綠色的河面還伴有刺鼻的氣味。
■海河藍藻現狀如何?
在海河岸邊乘涼的陸建昌大爺告訴記者,他在這海河邊上住了幾十年,藍藻就是這幾年才發生的事。陸大爺說:「海河水太肥,還不流動,就全長成了藍藻。」
在永樂橋附近的水域,抬頭就能看見天津的標誌性設施摩天輪「天津之眼」,低頭卻清晰地看到靠近岸邊的礁石上密布著綠色藻類,整個水面看過去一片綠色。水面上時常有遊船經過,綠色的水布只是浮動一下,又歸於平靜。
海河起於天津市西部金剛橋附近的三岔河口,東至大沽口入海,如果連接上遊的北運河、子牙河以及新開河一段,全長107公裡。由於海河上遊多年無水,為防止海水上溯,距海河入海口40千米處建了二道閘,起到擋鹹蓄淡的作用,平時蓄水,汛期洩洪。這也導致海河形成河道型水庫,缺乏流動,自淨功能弱。此外,海河還擔負著天津市區二級河道景觀用水的循環、調蓄。汛期時,市區部分雨汙合流,全部衝進海河記者來到天津市海河管理處,採訪了水管科科長胡華芬。海河管理處主要負責河道、水閘、防汛以及水資源的行政管理胡華芬記得,海河藍藻最早出現在2008年,當時的情況並不嚴重。2009~2011年,基本上沒有出現大面積的藍藻。可從去年開始,藍藻的情況開始惡化,今年尤其嚴重,從海河二道閘到海津大橋,長達13千米的河道都被大面積的藍藻覆蓋,古文化街碼頭附近、津灣廣場至赤峰橋之間水域、大光明橋附近、光華橋至海津大橋之間等區域藍藻聚集明顯。
■發生藍藻原因何在?
胡華芬介紹說,天津市是資源型缺水城市,雖然今年已經由灤河向海河補充了6500萬立方米的生態用水,可進入主汛期以來,為確保城區防汛安全,暫停了生態補水。這樣一來,海河的整體水體置換降低,靜止的水面成了藍藻的溫床。同時,7月以來,天津市光照條件充足,氣溫持續升高,為藍藻提供了溫度保證。今年降雨量明顯減少,這為藍藻的發生提供了客觀條件。而且海河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較高,給藻類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源。海河水生生物物種單一,雖然菹草等水草對藍藻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其生長周期較短,水草衰亡集中打撈後,基本沒有其他生物與藍藻競爭。基於這幾個原因,藍藻才會大面積暴發。
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認為,藍藻暴發無外乎3點:首先,由於海河目前是水庫型河道,流動性差,而且上遊補給缺乏。其次,地面汙染物隨雨水等進入海河,影響海河水質,由於營養物大量存在,為藍藻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源。目前監測結果顯示,今年海河引自灤河的水質汙染比往年更加嚴重,同時水體裡的總氮含量也相對較高。最後一點就是光照和溫度的影響。7月以來,天津市溫度普遍較高,大面積降雨較少,這為藍藻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治理藍藻路在何方?
針對藍藻暴發的情況,天津市水務部門採取措施,在保證城市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從7月24日開始,從於橋水庫調水對海河實施補水換水。計劃補水1500萬立方米,置換含藻水體,降低氮、磷等濃度和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利用現有設備改裝藍藻曝氣船7艘、收集船4艘、雙體吸附船1艘,在藍藻聚集區域,對含藻水體進行曝氣擾動,減少藍藻聚集,對含藻水體實施藻水分離,降低水體中藻細胞含量。目前,海河與各二級景觀河道形成循環,二級河道的汙水回流,也會造成對海河的汙染。所以,天津市對各個河道水體實施生態修復,在護倉河、衛津河等河道,採取種植水生植物、水體曝氣循環淨化、噴灑水體淨化生物製劑等措施,減輕海河的富營養化負荷。要
徹底根除藍藻問題任重而道遠。因為海河河道水量有限,稀釋置換是最簡便有效的方法,但是由於受汙染的水體全部入海,給渤海灣造成負擔,稀釋置換不是長久之計。「藍藻就像種子一樣,一觸即發。要想徹底根除,目前來說比較困難。」胡華芬對藍藻的徹底根除表示不樂觀。
胡華芬說:「我們現在是對海河沿線的藻類生長情況進行日巡查、周檢測,及時掌握水體水質和藻類生長情況。」海河管理處還制定了海河藍藻暴發專項應急預案,進一步規範檢測預警、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後期處理、應急保障、監督管理等工作。為了充分發揮水草對藻類的抑制作用,立足生態治理、科學防控,儘量推遲水草打撈時間,讓水草充分吸收水體中的營養鹽,抑制藍藻生長。
□記者觀點
勿等亡羊再補牢
加大水資源的調配,更多地置換水體,讓水體流通,是解決藍藻問題的關鍵。但是,海河水系上遊水資源不足,很難讓海河「動」起來,而調水衝洗河道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藍藻問題。加
強城市二級景觀河道的內部水循環,提高水的自淨能力,可以減輕藍藻的汙染。為防止二級河道汙水回流,需要雨汙分流,嚴控管口閘道排汙,保證水體清潔。此外,還要提高二級河道水體質量,減少城市汙水排放,加快城市汙水處理廠建設。
生物和物理手段在短期的藍藻治理上見效明顯。現階段,可提供最基本的技術保障,利用生物製劑、投放微生物等手段,降低水中氮、磷含量,減少富營養化現象。還可以採用物理手段對藍藻進行打撈,增加海河水體中的氧氣。此外,應加強對海河中水生物的檢測和對海河水質的實時監測。通過檢測和監測及時了解藍藻等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水質的影響,實施應急措施,切不可等到藍藻全面暴發才去治理。
編輯:佟婧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