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長嘆氣?煙臺業達醫院醫生:可能是心理問題導致的

2020-11-26 騰訊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閆麗君 通訊員 王巖

7月29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業達醫院獲悉,近日,一名家長帶著8歲的孩子來到該院兒科門診就診,據孩子家長說,孩子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會出現胸悶氣短然後長出一口氣的現象,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醫生首先安撫了焦慮的家長,又詳細地詢問了家長和孩子一些問題並為孩子做了相關檢查,檢查結果並無異常。醫生告知家長,孩子的這種長嘆氣症狀醫學上稱之為「兒童精神性嘆息症」,是心理因素導致的。

據了解,兒童精神性嘆息症是一種心理髮育障礙,近年來發病率漸增。該病主要是因孩子不適應新環境,情緒緊張、精神過度焦慮造成的,而且3-13歲兒童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症狀,特別是7-8歲的孩子。7-8歲的孩子正處於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學校的約束、老師的訓導、家長定的規矩、同學間的競爭等因素,都容易讓孩子產生緊張感,特別是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或考試成績不好,遭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家長的責罵後,孩子的心理負擔會更重。當稚嫩的心靈難以承受這種壓力時,孩子就會出現嘆息樣呼吸。隨著年齡增長,男孩與女孩的心理髮育產生明顯變化,女孩心理脆弱,所以8-13歲女孩更容易出現「精神性嘆息症」。

精神性嘆息症患兒發作時多會有胸悶、氣短、心慌症狀,表現為心神不寧,喜作嘆息樣呼吸,即深吸氣後,不由自主地屏住氣息,然後又一次深呼氣,貌似長嘆氣,這種長嘆氣多發生於孩子安靜狀態或遭家長詢問訓斥之後,與體力活動如跑跳、急步、上樓等無明顯關係,孩子只是通過這種深呼吸的方式將緊張情緒釋放出來。

兒童精神性嘆息症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心理治療。兒童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有限,治療時需要家長「助力」。當孩子患上精神性嘆息症時家長首先要調整心態,用積極的、平和的、包容的、理解的心態對待孩子,不要過分焦慮,父母的緊張言行、焦慮表情、過度關心等,都可能引起孩子症狀加重。同時,家長還應配合醫生採用「心理減壓」療法,根據孩子的情緒變化加以心理疏導,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多與孩子用心溝通,用愛交流,讓孩子的心情得以放鬆,以便孩子恢復。

此外,據業達醫院醫生介紹,造成兒童長嘆氣的原因,還可能是這幾方面:

1、上氣道咳嗽症候群

上氣道咳嗽症候群為各種鼻炎(過敏性及非過敏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鼻息肉、腺樣體肥大等上氣道疾病可引起一組症狀。臨床為流清鼻涕、噴嚏、鼻癢、鼻塞等過敏性鼻炎典型症狀,有時伴有咽部不適,清嗓子、打呼嚕、長嘆氣等。

2、兒童哮喘

兒童哮喘主要表現為刺激性乾咳,隨後出現喘息症狀,喘息輕重不一。咳嗽變異性哮喘除了長期咳嗽外,有時可以出現咽部不適,長嘆氣等症狀。

3、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的症狀與體徵在心臟症狀出現前 1~2 周有呼吸道或腸道感染,繼之出現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發熱,年長兒可訴心前區不適、心悸、頭暈、長嘆氣。檢查多有心率過速或過緩,或有心律失常。血清心肌酶增高及肌鈣蛋白增高,心臟 B 超顯示心臟擴大,心電圖有 ST 段改變或早搏等。

4、抽動症

抽動症是以多發性運動性抽動或伴發聲抽動為特徵的慢性神經精神疾病。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其發病可能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等諸多方面有關。其症狀有眨眼、挑眉、皺鼻、伸舌、舔唇、清嗓子、咳嗽,以為發出「吭吭」「啊啊」等不自主的尖叫聲,有時有長嘆氣。

當孩子出現長嘆氣的時候,家長應儘快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由醫生來判斷造成嘆息的原因,並根據檢查結果進行相應的治療。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煙臺業達醫院專家提醒如何安全穿耳洞
    煙臺齊魯網11月30日訊(通訊員 陳曉華)現在,越來越多的愛美女性喜歡穿耳洞、戴耳環,隨之而來的就是穿耳洞所帶來的煩惱,耳洞發炎,
  • 孩子的小怪癖=有問題?NO!錯誤制止可能導致心理問題
    「當明白了孩子這樣做的原因,父母就不會再將之當作古怪的習慣,而是看成一種有目的性的行為。」費城兒童醫院的兒科早期發展醫生Amanda Bennett說。如果小怪癖真的成了大問題心理治療師Sara O'Rourke說,如果孩子的行為對日常生活造成了幹擾,那麼有可能是感覺處理障礙的跡象。對於感官發出的信號,這些孩子無法做出適當的反應,而那些有小怪癖的孩子其實是找到了自我調節的方法。
  • 煙臺一醫院用玩具車接孩子進手術室,網友:謝謝用心的醫生
    煙臺一醫院用玩具車接孩子進手術室,網友:謝謝用心的醫生 2020-10-19 1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寶寶眼疼愛揉眼,醫生提醒:可能是「倒睫」惹的禍
    通訊員 溫元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閆麗君 孩子常說眼睛疼,愛揉眼睛,感覺眼睛進東西了,但又找不到異物,只見眼睛發紅,如果常有上述表現,那麼您的孩子很可能得了一種兒童常見病——「倒睫」。倒睫簡單地說便是睫毛倒向眼睛刺激眼球,摩擦角膜,使患者有異物感、畏光、流淚、疼痛、視力減退,並可能造成結膜充血、角膜渾濁、潰瘍、角化和新生血管等。遇到這種情況,只需讓孩子向下看,就可以觀察出有無睫毛觸及眼球的情況。
  • 21歲女孩在孕9月去世,婆婆堅持要剖肚子,剖開後醫生忍不住嘆氣
    現在的醫學很發達,產婦的死亡率也大大減少,就連是難產,技藝精湛的醫生也能可能將產婦從死神救回來。但由於醫患關係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多的患者及家屬因為不信任就不遵從醫囑,把醫生的話當成耳邊風。如剖腹產,醫生已經給出患者建議:2-3年內不能懷孕。仍有很多媽媽們以身試法存在僥倖心理,在第一個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又懷孕了,下面要講的就是一位這樣的媽媽。
  • 孩子經常「發呆」,父母認為娃反應遲鈍,醫生卻說這是高智商表現
    又是小梅在嘆氣了,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半個月,小梅總是嘆氣。好奇使人八卦,在問過小梅為啥嘆氣後,也替小梅愁心。,小梅夫妻覺得孩子可能只是反應遲鈍。小梅說:醫生說我家兒子不是反應遲鈍,這是高智商的表現。 聽完這話,同事幾個都愣住了,「總是發呆的孩子,竟是高智商」。這醫生準不準啊。
  • 孩子不長個可能有問題 醫生:發育慢要及時幹預
    孩子不長個可能是激素問題  醫生:發現比同齡孩子矮5-10釐米,就要及早幹預  東南早報8月20日訊 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家長密切關注的問題。孩子要長高,營養、睡眠、運動很重要,但另外一個因素也不容忽略,那就是孩子體內的生長激素。如果生長發育遲緩,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兒內科門診加以幹預。  激素促進兒童長高  盲目用藥易致性早熟  泉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黃柏青介紹,生長發育分為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三大階段。
  • 長沙7歲女孩長期吃頭髮,胃裡長出巨大腫塊!醫生:這些事會導致孩子...
    7歲女孩突然腹痛住院 竟被發現胃裡長了巨大腫塊! 醫生一度懷疑是惡性腫瘤 經過剖腹手術 查明了腫塊的性質 這竟然和孩子一個奇怪的習慣有關!
  • 孩子長了一口「鯊魚牙」送去醫院,醫生怒訴家長:無知害了孩子
    每個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是無可替代的。 要說孩子,父母最在乎的是孩子的健康問題。直到孩子兩歲,慢慢發現他的牙齒出現尖尖的形狀,一開始寶媽還沒放在心上,後面一個多月孩子的牙齒越長越尖,像兩排「鯊魚牙」。寶媽又擔心又害怕,立刻把孩子帶去醫院檢查。 醫生看了小孩的牙齒之後,也被嚇了一跳,從沒見過小孩的牙齒這麼槽糕。醫生檢查後問寶媽,孩子平時都愛吃什麼?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近日,湖南長沙,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為了舒緩孩子去醫院的抗拒心理,居然把遊樂園搬進了醫院。 原來由於醫院日常接診中孩子是比較多的,為了緩解等待時的枯燥和讓孩子不再害怕醫院才這樣做的。
  • 孩子總愛「咬指甲」,很可能是他心理出現了問題,家長別不重視
    朋友給孩子講了咬指甲的嚴重性,孩子連連點頭,可是他說「媽媽,這些道理我知道,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呀!」現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控制住,想起9月份開學後,如果孩子仍然咬指甲,這多麼危險啊!朋友著急地帶孩子醫院向專家求助。
  • 孩子為何總喜歡咬指甲?或許是這個心理問題引起的,父母別忽視
    導讀:孩子為何總喜歡咬指甲?或許是這個心理問題引起的,父母別忽視前幾天帶孩子去醫院,遇到一位媽媽帶著六七歲的孩子,正在諮詢醫生,孩子總是啃指甲,怎麼回事?是不是缺乏微量元素?醫生表示:孩子啃指甲,可能是習慣不好,或者是心理問題導致的,真正因為缺乏微量元素的非常少。生活中,咬指甲的孩子有很多,還有一些三四十歲的成年人,都存在這個問題。之前美國密西西比大學曾經做過一項「針對指甲咬合功能分析與治療」的調查,調查提出再青少年期間,咬指甲的發生率高達45%左右。
  • 孩子咬指甲,家長要重視,可能是心理出現問題了
    很多孩子都特別喜歡咬指甲,幾乎都不需要剪指甲,因為指甲都會給他們咬的短短的,只要長出來一點,就會給他們咬掉。很多家長都不太在意孩子這個問題,以為只是孩子的個人習慣,或者是孩子缺少維生素,但直到孩子把雙手咬的血淋淋,才知道孩子咬指甲這個習慣可能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孩子咬指甲有什麼危害?1.
  • 煙臺毓璜頂醫院姜紹紅團隊:守護鼻健康 讓患者暢快呼吸
    ,20多年的成長與發展,煙臺毓璜頂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姜紹紅,見證也親歷了科室的發展壯大。姜紹紅告訴記者,急危重症中,最常見也最緊迫的可以說是活動性氣管異物了,「必須爭分奪秒,暢通患者的氣道,否則極易因窒息導致死亡。」   「氣管異物手術治療風險大,對麻醉要求高,不僅考驗醫生的膽大心細,對於技術和設備也有一定的要求。」
  • 為什麼孩子喜歡咬指甲?有時候並不是缺鈣,可能是這方面原因
    養育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年,需要父母耐心的陪伴和教育,日常生活中規範他/她的行為。可即便如此,孩子的成長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額,期間難免會遇到各種小問題。一時不察,孩子就可能在某個關鍵發展期養成一些壞習慣,如果這些行為模式不能得到家長的及時糾正,就有可能會對他/她未來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 5歲女孩體重超過60斤,發現是父母這些舉動造成的,醫生直嘆氣
    家裡人一直憂心忡忡,但也沒意識到是孩子的身體出了問題,直到前幾天入學體檢,檢查出孩子有脂肪肝,頓時如晴天霹靂面對琪琪媽媽的不解,醫生嘆了口氣,指著琪琪手裡的塑膠袋說:「來醫院體檢還帶可樂、薯片,平時零食肯定更沒少吃吧?小孩子的身體問題,八成都是大人餵出來的」。
  • 寶寶總是咧嘴笑,爺爺感覺不對帶去醫院檢查,醫生:幸虧來得早
    寶寶總是咧嘴笑,爺爺感覺不對帶去醫院檢查,醫生:幸虧來得早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健康成長就是心裡最大的期盼,自己不辭辛勞的工作,只為了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 在家裡,小孩子往往就像「開心果」一樣,讓家中充滿歡聲笑語,氣氛更加溫馨。
  • 失去寵物或會引發孩子心理問題,父母要重視
    失去寵物或會引發孩子心理問題,父母要重視 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家庭寵物的死亡會引發孩子們深刻而持久的悲傷感,並可能導致隨後的心理健康問題。
  • 俗語:「男怕嘆氣,女怕託腮」,有什麼講究?你有沒有這個習慣?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言談舉止和日常的習慣動作不僅僅傳達著交流和溝通的目的,還傳達著一個人的性格,尤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經意間的小習慣和小動作,都隱藏著個人內心的秘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屬於自己的小動作,有的可能是習慣的養成,有的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表現出來,無論是哪種,都能看出來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或者性格,甚至還會影響一個人的運程,在民間就有一句俗語是「男怕嘆氣,女怕託腮」,表面意思很簡單
  • 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關注成長,讓孩子「動靜皆宜」
    據康康媽媽介紹,康康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特別「調皮搗蛋」,為此沒少挨打,但讓父母頭疼的是,不管挨多少揍,康康一點兒都沒改,總是「記吃不記打」。無奈之下,媽媽帶著康康來到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進行諮詢,兒童精神科專家於德祥在為康康做了一系列測試後,診斷康康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俗稱的「多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