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1 13:05:58 來源:網上輕紡城
據統計,我國的「老字號」正以每年5%的速度消亡,有80%以上的「老字號」都在新經濟條件下面臨著經營危機。恆源祥卻在這股大潮中逆流而上,從苟延殘喘的國營小店壯大成為全國最大的絨線產銷企業。八十載與羊共舞,書寫的是一個絨線王國的神話。
歷史回眸
老上海有句俚語,「買絨線興聖街」。這條如今毫不扎眼的永勝路,卻在一個世紀前編織著中國絨線業的神話:當時整個上海,幾乎所有的專營絨線店都簇擁在了興聖街一帶,其所承載的銷售量竟要佔去全國的90%以上。1935年, 「恆源祥公記號絨線店」的招牌掛在了興聖街與法大馬路(即金陵東路)口。
恆源祥創牌於1927年,創始者是一個叫沈萊舟的上海人,原本是家開在上海四馬路(現福州路)、山東路口弄堂邊的非常小的字號,做一些人造絲毛的貿易。「恆源祥」三個字,採擷於沈萊舟早年看到的一副 「恆源百貨,源發千祥」的對聯,分別暗涵了亙古長存、源遠流長、吉祥如意的意境。出於對絨線的情有獨鍾和獨到的商業目光,打拼幾年,已經積累下一些資本的恆源祥轉以絨線為主業,進而將店擠進了興聖街。
「恆源祥公記號絨線店」開業後,沒有沿襲其他各家字號頑固守舊的習氣,主動運作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廣告攻勢和商業炒作,改變了以往絨線字號固有的不友好的店面布局,讓恆源祥迅速聚斂了人氣,生意也後來居上,日益紅火。
恆源祥的成功引來了不少眼羨,同時招來了其它字號的報復。由於絨線是舶來品,當時上海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絨線都必須通過興聖街「八大號」聯手開辦的聯豐辦事處向各大洋行進口。「八大號」的聯手封殺,使得恆源祥立刻斷了貨源。1936年初,早就對聯豐辦事處不滿的恆源祥與另兩家絨線字號合資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專門生產絨線的毛紡廠——裕民毛絨線廠,生產「地球牌」與「雙洋牌」絨線。由此,恆源祥店廠合一,生意扶搖直上。
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絨線還從西方傳入不久,很少有婦女能夠編織毛線。即使會編的,也不過區區幾種花樣而已,久而久之,興趣索然。為了帶動羊毛絨線成為上海的時尚,擴大絨線的銷路,恆源祥特別注重推廣絨線的編織。他們重金邀請了一些擅長編結的職業女性到恆源祥坐堂,當眾講授編織技巧和編織絨線衣的竅門。當時上海有位大名鼎鼎的絨線編織大師叫馮秋萍,恆源祥不僅和她合作印製了名為「馮秋萍毛衣編制花樣與技巧」的冊子,在店堂裡免費散發;還開設了秋萍編結學校、邀請其與梅蘭芳等社會名流出任「絨線編結品有獎競賽」的評委,這些舉動為推廣絨線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極大地鞏固和傳播了恆源祥在絨線業的影響力。
命運多舛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開始進駐上海租界,使得原本僅存的棲息之地也淪落在日軍的鐵蹄之下,恆源祥的生意開始急轉直下。日軍隨即頒布的關於羊毛等統制物資「禁止移動和使用」的禁令,讓裕民毛絨線廠由此關門歇業,直至抗戰勝利,使恆源祥陷入了開業以來最大的困境。噩運遠不止此,恆源祥在絨線業的影響力引來了日偽的關注,他們邀請沈萊舟出任所謂「全國商業統制總會毛統會」的會長。為了拒絕,沈萊舟曾一度躲進了華懋飯店(今和平飯店)。
抗戰勝利並沒有帶給恆源祥預期中的轉運。重回上海的國民黨「劫收」大員肆意搜刮民間資產,借名中飽私囊。恆源祥的裕民毛絨線廠也未能倖免,被當作「敵產」而「劫收」。後來經沈萊舟多方周旋,甚至找到杜月笙幫忙通路子,才總算把廠收了回來,並在次年重新開工。
1948年的上海,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國民黨政府開始緊急實行「限價政策」,即從8月19日起,所有商品均按18日的售價限價出售,同時工廠也必須每天按照18日的產量進行生產,否則以違法論處。恆源祥只好將庫存的絨線拿出來「挺賣」,而裕民毛絨線廠生產絨線的毛條很快就用完了。只能從黑市上高價買進,再將生產出的絨線低價「挺賣」。
「劫收」和「8.19」限價讓恆源祥對國民黨徹底寒了心。上海解放前夕,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通過關係向沈萊舟傳述了黨對於民族工商業的相關政策。恆源祥終於留在了上海。
1955年,中國民族工商業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在行業會議上,沈萊舟將恆源祥交給了中國共產黨,並帶領全絨線行業率先實行了公私合營。
青春煥發
公私合營後,裕民毛絨線廠劃歸給了紡織局。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恆源祥除了老字號的招牌外,僅剩下南京路上一家百十平米的國有體制的絨線商店,全部資產不過50萬元,絨線由國家統一分配,只因其老字號才勉強餬口。為了重拾昔日輝煌,恆源祥在新掌門人劉瑞旗的帶領下開始了一家老字號企業的絕地反擊。
1988年,恆源祥將其三個字作為商標註冊下來。後來,又在「恆源祥」三個新魏碑體字旁添加一個小囡的形象,同時添加以「小囡」命名的文字商標。從1991年開始,恆源祥充分利用老字號的品牌與文化吸引加盟企業,通過有效組合、優勢互補,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後將這些產品組合起來集中向市場推廣。這樣恆源祥在資金、人力等各方面都急劇缺乏的條件下,僅僅依靠其「恆源祥」的品牌及其在城市中的良好銷售渠道就使得標有恆源祥「小囡」商標的毛線源源不斷地進入了市場。
除了低成本的「定牌生產」外,恆源祥早期有效的廣告運作也是其煥發青春的關鍵。由於是聯動合作,組合推廣,大幅度降低了每個加盟企業的運作成本,恆源祥有了更多的利潤可以用作市場的進一步開發。2005年,恆源祥廣告額度突破了上億元,以超常規的速度不可思議般地回來了。1997年恆源祥產銷量突破1萬噸,一舉成為全國最大的絨線產銷企業。在毛線行業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如此突飛猛進,產銷量增長130倍,被社會各界稱為「恆源祥現象」。
2001年,劉瑞旗以MBO的方式成功地實現了恆源祥的轉制。在經歷了諸多艱難曲折的洗禮後,恆源祥終於又以一個獨立的、全新的面貌展示於世。自此,恆源祥開始了第三次創業。
羊行天下
回顧恆源祥的發展史可以發現,恆源祥的運作模式即是國際上非常流行的以品牌為特許的經營模式。憑藉對於品牌經營的倚重,使恆源祥雖起家於「夕陽行業」,在沒有巨額投資和龐大的生產車間的情況下,依然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億萬元資產的企業集團。
恆源祥在品牌宣傳上並非動輒一擲千金。理性的投入使他們更注重廣告的創意,以及連帶的社會效應。1992年,恆源祥在當時頗受上海觀眾喜愛的臺灣電視劇《婉君》節目上投放廣告。獨創5秒電視廣告的概念,即每次的15秒廣告分成三次各5秒播出,在每集電視劇的片頭、片中、片尾各播一次。廣告的製作簡潔明了,僅僅用紙剪出了恆源祥3個字,貼在圓桶上徐徐轉動,再用最簡單的特效合成,最後配上「恆源祥」的聲音。廣告播出後的反映雖然褒貶不一,但大家都記住了這個品牌。
後來,恆源祥在中央電視臺如法炮製,並且換用了後來許多中國觀眾至今耳熟能詳的奶聲奶氣的廣告語「恆源祥、羊羊羊」,廣告再獲成功。
為了維持手工毛線這個被人們認為是「夕陽產業」的生命,恆源祥十分注重推動手編毛線的普及,並把編織變成人們的需要。例如,恆源祥提出經常動手編織毛線對開發兒童的智力大有益處,開設了「編織絨線與智力開發」的研究課題,被國家教委當作重大科研項目立項批了下去,並從上海挑選出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和一所中學進行為期2年的測試。上海電視臺還為此專門拍了一部記錄片《編織一片風景線》。而後,恆源祥將目光轉向了老人,開設的「手工編制毛線與預防老年痴呆」也被有關方面當作一個科研課題在研究。
2004年3月,媒體爭相報導了一條發生在澳大利亞羊毛拍賣會上的新聞。恆源祥力挫義大利、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眾多羊毛大鱷,以6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90公斤頂級超細羊毛。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細的羊毛,直徑只有11.9微米,同時它也是世界上至今價格最昂貴的羊毛。這次競拍在羊毛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澳大利亞的副總理專門發表講話,稱其是「具有異乎尋常的重大意義的事情」。恆源祥在品牌運作上大勝而歸。
創新不斷
老字號「青春常在」的力量之源是「創新」。再創恆源祥的輝煌,除了品牌運作外,更關鍵的是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產業層次。恆源祥非常重視科技創新在產業鏈中的地位,通過採取產學結合的形式,實施科技興業。與中國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的長期聯手合作便體現了這種協作關係。幾年來,一批高科技領域方面的課題,如「納米材料在紡織中的應用」、「納米吸波材料在人體防護中的現狀和發展」、「中殼素抗菌針織品的開發」、「拜柔羊毛衫的研製和開發」、「功能性針織內衣的設計與開發」等成果在恆源祥得到開發和應用。為精確研究我國成年男子的體形變化,恆源祥和東華大學聯手打造了國內首個「人體資料庫」,這一極具前瞻性的成果,被相關領域的專家認為是「我國服裝工業的一個標誌性成就,必將引領服裝業『革命性』的發展。」
邁入21世紀,恆源祥也開始籌建自己的企業技術中心,並且通過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升級成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在拍下堪稱為「金羊毛」的世界極細羊毛後,因為尚無成功的經驗可借鑑,恆源祥投入大量科技力量和資金,對極細羊毛及其製品的產業化進行研究和開發,並作為市重點科研項目立項。經過一年多反覆試驗和技術創新,終於攻克了洗毛梳條、紡紗織造、染色後整理等各道工藝的技術難關,正式推出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極細羊毛服飾系列產品。
在「老字號」紛紛潰逃的今天,恆源祥以其先進獨到的品牌經營及領先一步的技術創新成功實現了自我救贖。如今的恆源祥已經成為全球使用羊毛最大的企業之一,平均每100頭羊中,就有一頭剪下的毛被恆源祥使用。1999年「恆源祥」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0年、2001年、2002年恆源祥絨線、羊毛衫、襯衫、床上用品、西裝、內衣等主要產品連續三年被評為上海市名牌產品100強。
去年,恆源祥成為全國惟一一家躋身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的老字號。老字號贊助北京2008年奧運會,百年品牌與百年奧運聯手,一幅美好遠景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