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稱北方白犀牛在非洲瀕臨滅絕

2021-01-12 央視網

  新華網奈洛比6月17日電(記者劉穎)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17日在奈洛比發表報告說,在非洲,儘管犀牛總體數量在增加,但北方白犀牛瀕臨滅絕。

  報告說,到2006年8月,非洲僅有4頭北方白犀牛,均生活在剛果(金)東北部的加蘭巴國家公園內。此後,這4頭北方白犀牛再也沒被保護人員發現過。如果通過密集搜索還是找不到,北方白犀牛就可被認為在非洲已經滅絕。

  報告顯示,非洲南方白犀牛數量從2005年的1.45萬頭增加到2007年的1.75萬頭,非洲黑犀牛數量則從2005年的3730頭增加到2007年的4180頭。

  據介紹,白犀牛分北方白犀牛和南方白犀牛兩個亞種,目前在少數歐美國家的動物園,仍生活著一些北方白犀牛。

責編:李興存

相關焦點

  • 除了北方白犀牛 還有這10種動物瀕臨滅絕
    3月19日,肯亞Ol Pejeta保護區裡,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離世。據悉,世間僅存著的兩頭北方白犀牛均為雌性,且分別為蘇丹的女兒((Najin)以及孫女(Fatu),這意味著該物種正式進入了滅絕倒計時。唯一倖存的雄性北方白犀牛的死亡,也對其他瀕危物種的命運做出了警告。
  • 北方白犀牛瀕臨滅絕 全球僅剩6頭
    原標題:北方白犀牛瀕臨滅絕 全球僅剩6頭  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18日證實,一頭北方白犀牛前一天被發現在保護區內死亡,令這一物種進一步走向滅絕。   現階段,全球僅剩6頭北方白犀牛。    【又少一頭】   白犀牛分北方和南方兩個亞種,現在仍有數千頭南方白犀牛生活在南部非洲的保護區內。而北方白犀牛,全球據信已經沒有野生的了。   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距肯亞首都奈洛比以北大約250公裡。按照保護區的說法,被發現死亡的這頭北方白犀牛名叫「蘇尼」,雄性,34歲。
  • 北方白犀牛僅剩兩頭瀕臨滅絕,這個非洲國家是這樣做的
    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離世,肯亞旅遊部3月31日在北部的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舉行活動。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日前發布消息說,現年45歲的「蘇丹」因年齡已高,長期受病痛折磨,已無法站立,肯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於本月19日對其實施了安樂死。31日的紀念活動在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內的犀牛紀念地舉行。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 物種瀕臨滅絕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20日報導,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已因「老年併發症」死亡。「蘇丹」生於1973年,圖片拍攝於2010年。「它是一個偉大的物種大使,它讓全球意識到它代表的物種所面臨的亡種困境,不僅是提高了人們對犀牛的關注,還有成千上萬的其他物種由於人類不可持續的活動面臨滅絕。」保護協會的執行長理察·維格尼(Richard Vigne)說。2015年,美國演員娜吉絲·法克利(Nargis Fakhri)與「蘇丹」合影。「蘇丹」在全世界很有名氣,吸引過成千上萬的遊客。
  • 最新研究:人工胚胎有可能會拯救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
    最新研究:人工胚胎有可能會拯救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  Connor Feng • 2019-09-30 18:14:26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逾1.9萬物種瀕臨滅絕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16日公布的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顯示,在生存狀況已知的59508種生物之中,有19265種瀕臨滅絕,佔總數的32.4%。今年列出的瀕危物種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但尚未獲得相關數據的物種達到了8996種。該聯盟認為有必要做進一步調查,並呼籲各國加強保護生物多樣性。
  • 科學家培育出北方白犀牛胚胎 或能拯救瀕危物種
    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11日宣布,他們成功培育出了兩個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胚胎,這是拯救該物種的國際行動的一部分。目前全世界僅剩下兩頭北方白犀牛,並且都是雌性。據美聯社9月11日報導,這些胚胎是在實驗室中用雌性犀牛的卵子和死去雄性犀牛的冷凍精子培育出來的,現在被儲存在液氮中,在不久的將來將植入代孕母親南方白犀牛的體內。德國萊布尼茨動物園與野生動物研究所的託馬斯·希爾德布蘭特說:「今天,我們到達了一條崎嶇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這讓我們能夠規劃北方白犀牛拯救計劃的未來步驟。」
  • 世界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 物種滅絕進入倒計時!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3月19日,世界上僅存的雄性北部白犀牛「蘇丹」在非洲肯亞中部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去世。現今全世界只剩下兩頭雌性北部白犀牛,「蘇丹」的死亡標誌著該物種正式陷入滅絕倒計時。「蘇丹」現年45歲,相當於人類的90歲。它在最後的歲月裡飽經病痛折磨,近期因腿部細菌感染完全無法站立。醫生認為「蘇丹」已經難以支撐,應當早日結束其痛苦,於是在3月19日為「蘇丹」實施安樂死。
  • 拯救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原標題:拯救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新華網肯亞納紐基4月18日電(記者鄧耀敏)在肯亞中部的奧爾佩傑塔野生動物保護區,42歲「高齡」的白犀牛蘇丹靜靜地獨自躺在欄舍內,外邊是一望無際的熱帶大草原。   蘇丹是目前全球僅有的5頭北方白犀牛中的唯一雄性。
  • 肯亞啟用無人機保駕珍稀非洲白犀牛(圖)
    偷獵者的不斷襲擊已經威脅到非洲白犀牛的生存。 據英國《每日電 訊報》網站1月5日報導,肯亞的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近日針對頻頻發生的偷獵現象專門配備了一種技術先進的無人偵察機,以保護區內的非洲白犀牛等珍稀動物。
  • 世上已知唯一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
    由肯亞奧佩傑塔野生動物保護中心(Ol Pejeta Conservancy)照顧、已知現存唯一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周一(19日)逝世。資料圖: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   新華社/路透供圖香港東網3月20日報導稱,現時世上只剩下最後2隻北方白犀牛,分別為蘇丹的女兒及孫女,蘇丹離世後,北方白犀牛勢必絕種。
  • 研究者培育出北方白犀牛胚胎 瀕臨絕種犀牛或能繁衍
    研究者培育出北方白犀牛胚胎 瀕臨絕種犀牛或能繁衍 2018-07-16 14:13: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 種群瀕臨滅絕
    新華社記者 潘思危攝 2009年「蘇丹」和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Fatu和Najin由捷克安置到位於肯亞北部的奧•佩吉塔自然保護區。在奧•佩吉塔自然保護區,三頭犀牛被置於24小時的武裝保護之下。雖然人們看到「蘇丹」與雌性犀牛交配,但是雌性北方白犀牛一直沒有成功受孕。
  • 這些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你知道幾個?
    5月22日是「生物多樣性國際日」,旨在喚起全人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然而,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世界上的很多生物正在面臨危機,目前約有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   小編為您盤點幾種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一起來看看吧!
  • 瀕臨滅絕動物之一北部白犀牛
    目前,世界最瀕臨滅絕的12種動物介紹如下:1.北部白犀牛(Sumatranrhinocerous)。剛果瓜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擁有世界僅存的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將可能在地球上徹底消失。瓜蘭巴國家公園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邊境上,由於當初建園的初衷就是準備把該公園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因此建造者們不遺餘力,圈起大面積的草地與樹林。瓜蘭巴國家公園擁有許多世界稀有動物,例如叢林象、野牛和黑猩猩等。
  • 又一隻北方白犀牛去世,現在全世界只剩下3隻
    今年7月,另外一頭北方白犀牛Dvůr Králové在捷克的動物園去世。隨著諾拉的離開,現在全世界只剩下三頭北方白犀牛,都在肯亞保護區,且都年事已高。因為盜獵,這個物種離滅絕真的只有一步之遙。北方白犀牛Angalifu在去年死亡。
  • 美國44歲高齡北方白犀牛死亡 全球僅剩5隻
    2011年,法國博瓦爾動物園一隻雌性白犀牛和它4歲的寶寶。(圖片來源:法新社)中國日報網12月16日電(信蓮)綜合外媒報導,因為高齡原因,一隻北方白犀牛14日在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死亡,使得全球僅剩下5隻,由於他們無法再完成自然繁育,該物種瀕臨滅絕。這隻白犀牛名叫安加利夫(Angalifu),今年44歲。
  • 北方白犀牛或許有救了!科學家緊急培育人工胚胎,拯救該瀕危物種
    據英國《獨立報》1月16日報導,近日,為了拯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科學家們培育了胚胎。據悉,科學家們培育了一個新的胚胎,他們希望這一舉措能夠幫助緩解北方白犀牛的滅絕。這已是科學家培育出的第3個拯救白犀牛的人工胚胎。
  • 如何拯救即將瀕臨的物種—白犀牛
    故事要從大約50年前說起,當時偷獵者開始在非洲各地非法獵殺數千頭犀牛,以獲取犀角。由於這一情況,加上他們領土上的內戰,北部白犀牛的數量大量減少,自然資源保護者們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嘗試圈養白犀牛,從雄性中收集並儲存水手。通過雄心勃勃的繁殖計劃,最終只有四頭犀牛產下。納因和她的女兒法圖是14頭犀牛中最後兩頭。自然資源保護者們發現,兩隻犀牛都不能生小牛,雖然現在我生了法圖。
  • 全世界僅剩五隻的北方白犀牛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謝方 實習生 詹媛媛2014年,對於生活在非洲的北方白犀牛來說是悲傷的一年,本來全球僅剩目前為止,全球僅剩5頭北方白犀牛,而且都已經失去自然生殖的能力。在專家們看來,這一物種已經瀕臨滅絕的邊緣。白犀牛分北方和南方兩個亞種,是陸地上第二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非洲象。他們通常結成小群或整個家族在一起生活,主要在傍晚、夜間和清晨活動。白天在茂密叢林或草叢中休息,休息場所有時距水源數公裡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