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條自我溝通步驟,讓你更強大!

2020-11-26 騰訊網

我們可以從周遭的每一個當下,從人、事、物……來當作溝通的主題,把每個生活事件的發生,當作是自己的一面鏡子,透過鏡子的反射現象來覺醒自己,並自我溝通,籍此提升自我的覺知能力。

這十八條當中的每一句指令都要重複問自己,不斷地問,直到內心的答案湧現,從自己生活當中的每一件事自問自答,讓每一個升起的事件當作升起的鏡子一般,來反觀自我,內觀自己並從中得到領悟及智慧。當每一件事情都能讓自己覺照到自己的問題時,那麼就能洞察到深層的智慧,運用這份智慧,許多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這就是十八條自我覺醒之道所帶給你真正的目的。

當每一件事情都能讓自己覺照到自己的問題時

那麼就能洞察到深層的智慧

1當我在批評別人指責別人時

我深層的了知對方就是[我];其實[我]是在指責批評[我]自己。重複的告訴自己;她(他)就是[我]。不斷重複的告訴自己,對方就是[我]

並且再三問自己:

[從這當中我看到了我自己什麼過失?]

[我體會到了我自己有何感受?]

[我領悟到我自己在批評什麼?指責什麼?]

從中我將體悟到,原來我只是急忙於引導別人去看到別人的汙點,而且最好不要看到我自己的缺失,原來我在指責別人的同時正是在指責自己啊!

2當別人在批評我,指責我時

我深層地感受對方的憤怒與心念

謙虛地告訴自己:

[千萬不要試圖去證明誰對誰錯]

不斷重複地告訴自己:

[不要去證明對與錯]

此時更要打開自己的心,柔軟自己的心,融入對方的心。感同身受地去了解對方憤怒的情緒及無明的恐懼,用更大的慈悲與謙虛去面對對方的指責。

3當我與別人斤斤計較而且絕不退讓時

先讓那個愛計較的自我抽離出來後,去看看兩方的行為?再看看如此的行為後果將會如何!一個結果是你[贏]了,得到比較多。在此結果下你能否洞察到:其實是你輸了!因為日後你將會失去更多。

另一個結果是你[退]了,失去了一些,在此結果下你能否洞察到:其實是你贏了!因為日後,你將會得到更多。

在一得一失的情況下,能否更宏觀的觀測到這個物質宇宙其實一切都是平衡的,得與失永遠相等,因此短暫的獲得將導致日後永遠的失去。短暫的失去,必將會再獲得回來。所以何需浪費時間精力去斤斤計較與比較呢!因此:

好好的問自己:

[我在計較什麼?]

重複的問自己:

[我害怕失去什麼?]

[我能得到什麼?]

[我在貪著什麼?]

最後,你將如實的發現,只要去除自己的貪念,你將得到更多。

4當我見不得別人好,嫉妒別人時

恭喜自己吧!因為你已經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匱乏欠缺的點。但是,可能你還無法察覺到那是來自害怕擁有的一種心靈層面!

反覆問自己:

[我害怕擁有什麼?]

不斷重複的問自己:

[我曾經失落過什麼?]

同時也告訴自己:

[那是我可以擁有的!]

(重複的告訴自己這個觀點)

從此你將會發現你是值得擁有你所想要的一切的,只要你不再害怕擁有,不再逃避擁有,清除心中的障礙後,讓你心想事成的心念不再存有任何的雜質,你將發現自己不僅可以擁有一切,還可以創造一切擁有!

5當我無法忍受別人的行為與缺點時

我深切的明白別人的行為風格及缺點,正是凸顯出我自己隱藏的問題所在,來自於過去的我,來自於無明隱性的我,感謝對方的示現,讓我見識到我無法面對的另一個我。

耐心的告訴自己:

[當我無法忍受對方的缺點時,正是無法忍受隱性自我的缺點。]

不斷重複的告訴自己:

[對方的缺點正是我的缺點。]

此時你將明白,無法忍受別人的行為風格及缺點,正是自己的風格及缺點。

6當我無法忍受別人對我的眼光與看法時

我必須了解到我自己有哪些缺失害怕被別人知道,檢視自己還有哪些問題是自己害怕被別人看到的。

重複的問自己:

[我在意的是什麼?]

不斷重複的問自己:

[我在害怕什麼?]

[我不能面對的是什麼?]

最後你終將明白,這一切只是自己無法看清自己,自己無法面對自己罷了。

7當我無法對別人誠實並且不斷說謊時

扣心自問:自己是否有隱瞞對方,或已造成傷害對方的事實,或是有哪些行為是害怕對方知道的。

誠實的問自己:

[有那些事是自己不該做而去做的?]

重複的問自己:

[有那些事是不想讓對方知道的?]

此時你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繼續不斷說謊,並且隱瞞到底,而且讓自己每天生活在暗無天日,見不得陽光如無間地獄般的日子裡,並且不斷辛苦的創造謊言來掩飾或裝飾你所處的無間地獄。

另一種選擇是面對你說謊隱瞞的對象,將所做一切攤在陽光下,誠實和正直的面對自己,如需懺悔,就好好至誠至意的懺悔,從此過著充滿陽光燦爛幸福自在的日子。

8當我傷害別人因此自責而無法寬恕自己時

我深深的明白,並且看到那是來自於心靈的報復所導致的傷害行為。

重複的問自己:

[為何想報復?]

重複的問自己:

[透過傷害,我可以報復到什麼?]

[透過傷害,我可以得到什麼?]

最終我將明白原來我只是無法寬恕曾經傷害過我的人,而我亦無法寬恕自己曾經有過相同的行為,這一切都是我們彼此傷害時所經歷的痛。唯有當我們都是一體,所感受到的都是相同啊!

9當我受到傷害,委屈而無法原諒對方時

我深刻的感受被傷害的痛,我必須明白:這是對方要我深刻的去憶起他曾遭受的痛,我必須感同身受對方被傷害過的痛。

真切的問自己:

[為何由我來感受?]

不斷重複的問自己:

[為何是我受到傷害?]

最後我將明白,其實就是來自於自己曾經傷害過別人,而我選擇用這種方式來讓我憶起別人的感受及被傷害的痛。

10當我在可憐,同情別人,想幫助對方時

我必須檢視自己內心的動機,是否來自於想要表現自己,而有否定對方能力的意圖?是否透過幫助的行為來貶低對方的能力?問自己是否真正懂得尊重他人?

誠實正直的問自己:

[我可憐,同情對方的目的是什麼?]

不斷重複的問自己:

[我的幫助對他有用嗎?]

[我的介入是幫助他還是害他?]

你會發現,我們只是透過貶低別人來滿足自己,我們不懂得真正去尊重他人的選擇,透過可憐,同情與幫助的心態去貶仰他人的能力。從中我們才看到自己的另一種意圖:原來我們是想控制他人。要相信:唯有真正地尊重對方,肯定對方是有能力的,對方才能從中獲得再生的力量。

11當我的身體受傷或生病時

透過如此的機緣,我必須洞察到為何會如此?我的身體正透過如此的訊息傳達給我,告訴自己:是時候了!必須停下腳步來好好地自我內觀。

重複的問自己:

[我到底怎麼了?]

不斷重複的問自己:

[身體想告訴我什麼?]

去傾聽身體所傳達的訊息,去理解來自內心的想法,去面對這些訊息與想法,不要去否定內在的真實聲音,也不要去追求外在任何解決方法,唯有內觀自己才會明白自己怎麼了!最終你必須看到一切肉體的問題,都是來自心靈創傷所創化的假相而已。唯有醫好自己的心,肉體才有復原的可能。

12當我經歷災難遭遇橫禍時

我必須深深的感恩擁有如此的體驗,自己能否清楚的看到:那只是自己選擇遭遇的一個歷程!透過這種重大的災禍,重重的提醒自己:把握每個當下!並喚醒自己:務必力求覺醒!

重複的問自己:

[自己還要迷失嗎?]

不斷重複的問自己:

[自己覺醒了嗎?]

從中去認清楚自己選擇這些災禍,並應許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目的為何?是否是自己讓自己大死之後,才能有重生的感覺及啟示呢?正如一隻鳳凰之所以成為鳳凰!是源自於一隻鳥選擇讓自己衝入火中,讓自己經歷浴火重生的體驗,才能變成一隻完美的鳳凰!所以好好的感恩自己所選擇的歷程,真實的感恩後,你將不必再選擇同樣的遭遇了。

13當我無法原諒別人並對別人生氣時

此時此刻的你也正代表自己無法原諒自己,而且自己在對自己生氣。

重複的問自己:

[不能原諒自己什麼事?]

不斷重複的問自己:

[自己在生氣自己哪些問題?]

[自己還要再演戲嗎?]

當然你會看到這一切都是在演戲,藉由生氣來演給別人看而已,同時也演給自己看,所以你必須看清楚演戲的目的:只想獲取別人的認同與肯定,及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感受罷了。

當觀眾不了解或是離場遠去時,只有繼續演給自己看,對一個持續生氣的人就是如此。

試著用自己的智慧想想看,是否可以選擇其他的方式來表達,而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呢?

14當我在為自己的缺點行為辯解時

我清楚的看到其實是自己無法面對自己的缺點,自己無法誠實面對自我問題的結果所導致的辯解行為其實是來自於自己過去及現在的業種。

如實的告訴自己:

[辯解只是逃避面對的手段]

不斷重複的告訴自己:

[不要再辯解,好好面對自己吧]

15當我無法擁有財富時

當我無法擁有財富,一直賺不到錢時,先自我回溯檢視自己是否有重大失落事件,過去曾經有過的失落會讓自己害怕擁有,必須先扶平。面對過去曾經失落的事件,使內心不再害怕罣礙,面對失落,重拾失落的自己,這時看看你所處的四周環境。

重複的問自己:

[我害怕擁有什麼?]

[我不能擁有什麼?]

[我可以擁有什麼?]

反覆不斷的問自己:害怕擁有哪些?不能擁有哪些?可以擁有哪些?直到最後你會體悟到你是可以擁有一切的。

16喚醒內在靈光的洞見

去觀照自己內在的一切,傾聽自我內在的聲音,察覺每一個起心動念,為何心痛?為何煩惱?為何害怕?為何擔心?為何懊喪?為何動怒?為何固執?為何計較?為何愛戀?為何傷悲?

時常觀照這十個升起的念頭或感覺,仔細看著它面對這十個想法,

不斷的問自己:

[為何回升起這些想法?]

要求自己去觀照這十個為何?背後的靈光及深層的聲音,當你看到這些靈光,聽到真正的聲音時,你將洞察到這一切的想法與念頭,都只是內在靈光反面的陰影罷了。去喚醒這些內在的靈光,洞見它們,那些負面的陰影自然會消失。

17以佛的觀點看待世間一切

去學習並養成習慣性地去看待這人間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的現象存在,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心念而起的現象。

有形的物質,無形的感受,夢幻的想法,行為的造作,幻化的心識,這一切皆是無常,皆是空相,你,我,他,都是對立,一切依緣而起,也將依緣而滅,無需計較,無需比較,更沒有對立,保持無[我]的心,沒有[自我]的概念存在,更沒有真實的[我]存在,看待一切升起的事件,保持[如是觀]

告訴自己:

[既然無我,哪有對立!]

[既然無我,一切是假!]

[既然無我,萬事皆幻!]

[既然無我,都如是觀!]

到最終連[如是觀]都已不是,連[觀]的概念都不能生起,不能存在,因有[觀]時都還有個[我]在觀。既然[無我],就連[觀]都不是了,但仍然[如是觀]

18自我覺醒之道

當我們在做夢時,我們不能指望夢境裡的人來叫醒我們自己,讓我們覺醒,因為夢裡的人物都是我們心識幻化的現象。反之亦然。目前生活在現世的我,如同作一場人生大夢一般,怎能指望身邊的人來喚醒自己,如果有人宣稱他有能力可以喚醒你,點化你,讓你成就,那麼他必定是魔,而且是由你感召過來的幻相,如夢境之人一般,怎麼可能是真。

因此覺醒之道,絕對是靠自己!如做夢之人當知道自己在做夢時,夢必消失,自然清醒。是故心外求法皆是非法,依靠外力,必入魔境。自悟之道,唯有內觀,惟有面對自己,面對心靈的種子,面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我。

因此常常告訴自己:

[看看此刻的我,我在創造那些假象?]

[看看此刻的我,我被那些情緒影響?]

[看看此刻的我,我在欺騙自己什麼?]

[看看此刻的我,我為何還存在這裡?]

說明:以上這十八條自我覺醒之道,提升自我覺知能力的自我溝通步驟,可提升你自己的覺察能力,喚醒自己的心靈,使自己不再迷失,從困境中走出,並邁向自悟的大道。

使用這些自我溝通步驟時,從每一個生活狀態中去檢視自己,自我溝通。溝通時自己必須按步驟,大聲誦念出來且反覆不斷的大聲誦念,每念一句自己回答一句,如平常溝通一樣,重複再重複的誦念直到有所領悟,並把領悟大聲的告訴自己,即是自我溝通了,好好的善用這些溝通步驟,對於提升自我的心靈會有莫大幫助。

註:音頻、圖片、文字版權原作者所有

當眾講話

微信號:szknj-(長按複製)

簡介:突破恐懼、建立自信,激發內心潛能,擁有魅力口才,成就非凡人生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 | 你的溝通方式裡,藏著你的未來
    所以最後的請求對方反饋這個步驟,就好像是嘗試著把你的信息鎖定起來,好讓信息被準確的傳達,請求對方反饋的動作就好像你畢恭畢敬的為對方系上這一條項鍊,這樣的表達才算是完整的!「總結一下,不要成為一個說話偷工減料的人,要學會請求反饋。
  • 詮釋自我塑造與展現|以《當幸福來敲門》為例淺析《溝通的藝術》
    01溝通的建立,先實現自我認知——只有真正認識自己,才會與他人發生聯繫在與人溝通中,你是誰不僅會直接影響到與他人的溝通,也可能會引起自身情緒上的反應,也就是說,你對自己的認識很大一部分是由你對自己的感覺所組成的,我們對自身的認識與感覺都是自我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真正認識到自己,我們才會與他人發生所有聯繫。
  • 有效的職場溝通技巧,讓你成為會說話的人
    既要認識到自我的內在心理,也要認識到自我的外在管理,更要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雙向的,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就是你對待別人的方式。接下來,我來分享從書中學到的三個職場溝通技巧,都是微小的細節。如能做好,相信會給你的工作錦上添花。一、做好情緒管理,讓工作高效起來話說有天,成吉思汗帶著心愛的老鷹上山打獵。口乾舌燥之際,發現有個山谷滲出少量的水。
  • 賦能溝通模型--職場溝通的四個基本步驟
    賦能溝通模型適用於跟自己的下屬溝通,跟自己的同事溝通。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 講述事實講述事實是什麼意思呢 ?講述事實的時候,心情保持平靜,也就是不要摻入情緒。有時候回憶起一個讓自己不痛快的事情來,就容易激動,容易憤怒,傷心,這就是摻入了情緒。
  • 想讓關係更親密,你要學會的3種溝通方式
    溝通在情侶間很重要,在異地戀的情侶間更重要。異地戀中常發生溝通問題,很多衝突都是在日常的溝通中積累起來的。(關於異地戀,我之前也專門為此寫過一篇文章(點擊藍色字體可跳轉))如何解決溝通問題是一門學問,不要讓溝通中的問題變成不可調和的矛盾和衝突。
  • 重要的事只講3點,萬能的3點溝通步驟,讓別人對你心服口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會碰到一些需要和人溝通的事情,例如匯報工作、說服別人等等,當我們想要別人接受我們觀點的時候,你該如何應對?是會把同一件事情反覆強調嗎?說的太多,別人也不會有那個耐心。思維混亂、邏輯不通,溝通其實並不完全是靠口才,而是要看你有沒有掌握溝通的基本法則。說話與思考並不能獨立存在,一個擅長和人溝通的人也一定會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
  • 無法溝通?兩本書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好的溝通者和提高你的溝通技巧
    通過閱讀《溝通聖經》,你可以理解這些看似普通事物背後的基本原則和溝通技巧。這是一本非常實用和全面的參考書。通過閱讀這本書,你可以了解基本的交際理論,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和為什麼這樣做。如果你意識到你的溝通能力有點差,這本書可以給你指導,如果你意識到你的溝通能力很好,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整理、總結和總結。
  • 如何學會與人溝通,《溝通的藝術》告訴你,真實的溝通技巧
    我們藉助媒介溝通可以創造嶄新的自我,在網際網路上,也許一向人前羞澀沉默寡言的人變成了一個健談者,經由媒介溝通,我們逃避了現實帶來的挫敗感,變得更加自信。例如書中所提到的凱文·肖梅克是一位腦癱患者,藉助網際網路中的社交媒介Facebook,他不必再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交到了知心的朋友,甚至其中一人成了他大學的室友,給他提供了很多幫助。
  • 在溝通中快速拉近社交關係,掌握1個原則,讓別人更喜歡和你聊天
    都說溝通是一門學問,說起溝通的技巧有很多,怎樣誇獎別人,怎樣找話題,怎樣說服別人...有效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也可以幫助人們在社交中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但是現實生活中溝通的效果往往並不是這樣理想。即便溝通順暢,也並不代表你足夠了解對方並且能拉近關係。
  • 簡單的幾個步驟,讓你學會掌控自我高效率的完成任務
    如果你有和他人共事的經歷,那你應該不難發現,就算是一個平時脾氣好,內向的老好人,在被逼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會勃然大怒。事後他們可能會道歉,責怪自己衝動,但實際上這也是他自己。只是大多數人不知道其實我們的性格是可以自我選擇的。學會控制自己不同的性格做不同的事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如何進入自己所需的性格狀態?
  • 一個人要學會自我改變,才能不斷強大
    比如你在一個穩定的單位,你就會成天兩點一線的按部就班的過日子。每月領取一些工資,然後就年復一年的這樣過。當然了,這樣的生活沒什麼不好,也許不少人還嚮往這樣的生活。可是,一個人如果想要變得更好,那麼就應該不斷的自我改變。我們在這裡說的不是說要改變就要跳槽,就要成天折騰,換工作,換生活,換理想。其實,並不是說的這樣的折騰。
  • 關於溝通:給你不走尋常路的四種模式
    學習型談話我們的溝通基本有三層結構:發生了什麼,情緒和自我認知對話。一、發生了什麼事實上,我們大多數溝通在第一層就已經偏離了軌道。因為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溝通雙方往往都會開始進行一個遊戲:試圖證明自己才是正確的一方。於是,我們就開始爭辯,吵架,叫囂......然後,我們會猜測對方的意圖。
  • 自我成長|接納自己,內心才能真正強大
    這時,我們做不到接納自己,就是因為我們在內心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正常自我」,而這個「正常自我」的設定,就是根據外在的評價標準制。也就是說,外界會以「成績好」、「脾氣好」,以及「工作好」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而我們認同了這樣的評價標準,於是當我們達不到時,就會產生痛苦。我們很容易認同這樣的外在評價系統,和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有關。
  • 男子裝啞巴62年,寇乃馨嘲諷丈夫是二婚:非暴力溝通讓婚姻有溫度
    這類人的特點是思維局限,視野狹窄,有點自我保護過度。這跟豺狗眼距窄,只能看到前方很近的地方一樣。暴力溝通者說話如同向人捅刀子,怎麼狠怎麼來:"你是什麼腦子?連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東西就在眼前都看不見,長眼睛用來吃飯的嗎。"
  • 職場上混得好的人,都掌握了溝通技巧,三個步驟實現
    但相同的是,沒有人會對自己的溝通能力100%滿意。內向者喜歡向內探索;而外向者需要從社交中汲取能量,更傾向於向外探索。內向者在面對他人時往往表現出社交焦慮,害怕與人交流,害怕在公共場所說話;外向者雖能滔滔不絕,但也有可能不得要領。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內向者與外向者都能夠與人有效溝通呢?
  • 男人在有情緒時為什麼喜歡自我封閉
    就比如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在親密關係中,為什麼兩個人發生衝突和爭吵的時候,很多男人的行為反應是封閉自己,逃避問題和溝通,我們越是想去跟對方溝通交流,對方越是會逃避,越是會把自己封閉的更緊。在親密關係中「多溝通、多交流」應該是所有人都認可的方法,但為什麼在男人這裡好像卻行不通呢?從環境角度來看,不管是我們的原生家庭環境、成長環境,還是整個社會環境,對於男人的要求和標準是什麼呢?是「男子漢大丈夫要頂天立地」、「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流血不流淚」,所以在男人的認知當中,他們必須是強大的。
  • 溝通,你真的懂麼?
    溝通的第一個方面——基本問題是心態很多人都以為,溝通是一種技巧,其實溝通更是一種心態,否則他的嘴就像彈簧一樣也沒有用,在溝通的心態上我們要避免自私、自我、自大。其實,即使牆上無「禁止吸菸」的標誌,也要看看你的旁邊有沒有人不吸菸,只要你確定你周圍的都是吸菸者,那麼你們就一起吸,沒有關係。但是絕大數時候你旁邊的人都是有人不吸菸的,這時候如果你能做到不吸,這就叫不自我,這就是溝通上要有的心態。2.
  • 鄭麗萍: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視角,是追求極致自我的品牌理念
    專訪Obrand創始人、北京奧德傳媒CEO鄭麗萍: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視角,是追求極致自我的品牌理念。如果不能很準確的理解目標,就無法實現有效的溝通,何來的共享?又何談歸屬?所以,我覺得打造團隊過程中缺的並不是如何設定目標,更不是價值觀如何去提煉,而是最起碼的理解與意願。 Q3: 您是何時形成的這種團隊理論? 首先,這不是什麼團隊理論,這是創業的基礎。
  • 畢卡索的女人們:強大的男人不是美女的保護者,強大的自我才是
    1927年,46歲的畢卡索在老佛爺百貨門口,看到了17歲的女孩瑪麗,頓時全身酥麻,愣了一會兒,等魂兒再次附了體,直接走上前去搭訕:「我是畢卡索,能請你吃個飯嗎?」17歲的小女孩認出他果真是大畫家本尊之後,狂喜,突然被畢卡索這樣的大人物搭訕,毫無招架之力,直接跟著走了。高顏值而天真無知,那就是上天為渣男準備的禮物。
  • 溝通是一種習慣,送你10份溝通小技巧
    你可曾想過,像溝通這樣如此簡單的事情其實不簡單,好的溝通可以讓你開啟新的生活。人與人之間,包括與愛人、與家人、與朋友、與同事,乃至你身邊所有的人,具備好的溝通方式,其實是一種習慣,像肌肉記憶一樣,是一個人從裡到外透露的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