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屏邊因《非誠勿擾》被人熟知 鬥牛比賽被視為文化的傳承 為取得好戰績村民購買「進口牛」
傳奇鬥牛「挑皮」3年贏得12萬元
編者按:本版今日刊發的這篇文章來自於「探村博士聯盟」。該聯盟由50多位博士組成,以中國100個村莊為研究樣本,對鄉村社會的變遷展開最前沿的研究。這些社會學意義上的研究成果以及博士們的個體感悟,已經陸續通過新浪新聞、北京青年報、頭條新聞聯合主辦的「博士返鄉記」系列專欄專版加以刊載。
本文所反映的是聯盟成員、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王鈞春節前回到家鄉雲南屏邊的見聞。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王博士感受到了苗族人從骨子裡透出的對鬥牛比賽的熱愛,也觀察到了當地由此衍生和繁榮起來的鬥牛產業鏈,她還認識了「挑皮」的主人王龍,聽對方講起了自己的脫貧致富經……類似這樣的返鄉日記,正在中國大地的角角落落被「訴說」著,每個人都有可能在自覺或不自覺之間成為故事的主角兒。
鬥牛比賽
獨闢蹊徑找到致富門路
屏邊苗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紅河州東部,距州府蒙自50公裡,距越南首都河內300公裡。如果沒有電影《非誠勿擾》,可能不會被外人所熟知。這裡交通不便,至今沒有高鐵,也沒有高速公路。全縣沒有工業,是國家級貧困縣和第一批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綠色生態」與「民族文化」成為這裡的脫貧發展戰略。
花山節每年正月初三至初五舉行,集祭祀文化和娛樂文化為一體,經過五千多年的演變,仍保存完整。在節日上,蘆笙舞、爬花杆、打陀螺、踢足架、鬥牛、打磨秋、山歌對唱……各種活動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鬥牛比賽,由於苗族人對牛的崇拜,賦予的是對祖先蚩尤的懷念,進而納入苗族宗教的審美及文化信仰之中,鬥牛已不僅僅是田間地頭的一項娛樂活動,更被視作宗教文化的傳承符號,還促生了民族體育產業。
王龍家所在的馬鞍山村,矗立在山崖上,只有20戶人家。由於人跡罕至,到處都是參天古樹。村裡的房屋都依山而建,仿若半空的浮雕。一旁的梯田,從下而上,一層一層疊在崖上。
養一頭鬥牛,一直是王龍的一個夢,可馬鞍山村交通不便,所有的物資都要靠人背上去,連牲畜都難以進出,生活非常困難。2009年,王龍一家六口決定離開世代居住的馬鞍山村,花8萬元在交通相對方便的團坡村建起了新房子。
一年後,23歲的王龍說上了媳婦,但建房、娶親留下的7萬元債務,讓他花了6年時間,靠到新疆摘棉花才全部還清。
2016年,王龍終於有機會在集市上買下了一頭自己喜歡的鬥牛,取名為「挑皮」。
讓王龍沒有想到的是,這頭讓他再次舉債的鬥牛,隨著當地鬥牛經濟的逐年繁榮,卻讓他獨闢蹊徑地找到了致富的門路。
「挑皮」戰績
3年來為主人賺12萬元
苗族人對鬥牛有著不一般的情懷,在很多養鬥牛的人家,你會發現,他們最好、最新的房子不是人住,而是用來養鬥牛。對於他們來說,鬥牛是家裡最大的財富。
王龍家也一樣,家裡幾乎沒什麼家具,電器就是一臺19英寸彩電。但「挑皮」卻受到最好的待遇,一年的飼料錢就要6000多塊。在當地的貧困村,這比養一個孩子的花費還多。
為了養牛,王龍一年花2000塊錢在村裡租了別人的耕地,專門給「挑皮」種玉米,這樣比從外面直接買飼料節省不少。而飼料中需要添加的穀草,要到100多公裡外的草壩購買,2000塊錢一車,夠「挑皮」吃上一年。
一說起「挑皮」,王龍就顯得滔滔不絕。「挑皮」今年5歲,三年來,屢戰屢勝,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傳奇鬥牛,不僅給王龍賺了12萬元的獎金和出場費,還成為紅河州身價最高的鬥牛。
「年前有人找鬥牛協會會長遊說,想買『挑皮』,出價20萬,我沒捨得。」王龍說,他有自己的想法。
麻布村委會只有95戶人家,由5個自然村組成,但村子裡卻養了9頭鬥牛。由於鬥牛產業的發展,王龍成為這條致富路上的最大受益者。
王龍的秘密,村裡人其實都看得到。「挑皮」3年來賺回的12萬元,王龍拿來承包了一片香蕉地,香蕉的收成不錯,賣了5萬多元。王龍又把這筆錢投入柑橘的種植。
王龍說,20萬元的賣價,對於他來說是天文數字,可拿這筆錢去做生意,自己沒那個頭腦;若存銀行,最後只會坐吃山空,不如留著「挑皮」,它還能再打幾年,總能把錢掙回來。等以後打不動了,也不會捨得像普通牛一樣論斤賣掉,在他心裡,「挑皮」早就是家裡的一員。
去年9月,王龍又花20360元買了第二頭鬥牛,取名「常勝俠」。在2019年春節前的5個月裡,「常勝俠」已經在3場比賽中為他賺回了五六千元獎金。「只要牛在,生活就會越來越好。」王龍說。
產業鏈條
為取得好成績買「進口牛」
在屏邊,人們的消費觀有濃厚的地域特色,許多人從小就認為,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鬥牛,就是人生的成功。
由於當地的牛性格普遍溫順,在比賽中難於取得好成績。近年來,不少人都去寮國購買價格不菲的鬥牛。
熊師傅這幾年花十餘萬元從寮國買回了3頭鬥牛。只可惜這些「進口牛」水土不服,先後死掉,讓家裡經濟損失慘重。
屏邊當地也形成了鬥牛買賣的產業鏈條。鬥牛的身價主要由比賽成績決定,按當地說法,只要在比賽中拿到成績的牛,身價至少也在4萬元以上。2017年底,屏邊組織「大圍山」杯牛王爭霸賽,總獎金高達32.4萬元,吸引了全國各地甚至越南、緬甸、寮國的200多名鬥牛愛好者報名。只可惜比賽前,因突發因素,不得不臨時取消。
只要鬥牛海報一出,颳風下雨也擋不住觀眾的熱情。以前花山節看鬥牛是免費的,今年新建的花山場交付使用,比賽也開始收30-50元價格不等的門票。起初,人們還猶豫是否要花錢買一張門票,但隨著鬥牛比賽的開始,能容納4000餘人的場館,很快就座無虛席了。
文/華中師範大學博士 王鈞
統籌/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