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關狗狗的討論成為網上一個熱門話題。
印象深刻的是發生在前兩年的一則舊聞:說是江蘇南京一位父親,見兒子被店家的泰迪咬傷,怒從心頭起,膽向兩邊生,直接把泰迪狗給摔死了。
事件曝光後,這位男子的資料遭到人肉,被騷擾威脅。
還有每年一次的廣西玉林狗肉節大戰、吃狗肉是否自由等問題上,總能引起人的爭論。
其實狗狗之所以引起爭論,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它是跟人們共處時間最長的家畜之一,甚至被當作寵物,充當家庭的一員。
正因為這段故事,在有關如何對待狗的態度上,人們一直以來就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因為狗與人有特殊的關係,所以狗應該享有和人一樣的禮遇,有權受到保護而不受虐待,並且享有和人一樣的行動自由。
與之相對的觀點是:狗只是生物學上的的普通生物,只需要我們秉持著像對待其他動物一樣的態度即可,不用特殊對待。
這兩種觀點爭論不休。尤其是第一種觀點,發展出了極具規模的狗狗保護和福利運動。
「動物福利運動」不是新鮮詞,而是有歷史淵源的。
古往今來,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過類似的動物福利和動物保護法令,尤其是牽涉到狗的保護和福利上。
但是吧,很多時候法令制定者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造成的後果,就如某些極端愛狗人士一樣,惹人非議。
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日本江戶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的愛狗故事。
五代將軍德川綱吉
德川綱吉是日本江戶時代的第五代將軍,他的統治生涯可以說是毀譽參半。
在其統治生涯前半段,德川綱吉一改前代將軍過度依賴武士階層的狀況,大力推行儒家學說,尤其是理學一派的觀點,為德川幕府的統治增添了幾許文治之風。
比如德川綱吉把儒家學者林鳳岡邀請到江戶,給手下講述《四書五經》、《易經》等儒家經典,希望通過理學來教化武士。
林鳳岡
還下令在江戶湯島遷移儒家私塾、藏書樓和孔子廟。後來,這裡成了幕府的「昌平坂學問所」,今天的東京大學、筑波大學,都和這裡有或多或少的淵源關係。
除了大力推行儒家學說,德川綱吉還制定了和完善了一批福利政策。
比如他頒布了一項法令,讓官員為孤兒提供充足的衣食。
當時日本因為承平日久,人口增長迅速,但是沒有那麼多資源,有不少家庭會殺死自己的孩子。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德川綱吉要求所有孕婦和七歲以下的兒童必須登記。
對於監獄裡的犯人,德川綱吉也下令改善他們的境況。他提升監獄的設施、每月提供多次洗澡機會等等。
在他的一系列政策下,德川綱吉時代的日本,儒學和思想文化發展達到了極盛期,他的前半段統治,被稱為「天和之治」。
但是到了後半期,德川綱吉變成了「元祿昏君」,他甚至被冠上了「犬公方」的美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德川綱吉晚年頒布了一系列動物保護法令,佔他在位期間頒布法令的十分之一。
雖然這些法令有保護各種動物,比如禁止將魚、鳥、貝類作為食物、禁止遺棄病牛病馬;但是更多的是關於保護狗的規定。
法律規定:不能隨便遺棄狗,即便貴族武士也不能例外。見到無家可歸的狗不能屠殺,對流浪狗不能施加暴力,還要供給它食物。要狗主人們對自己的狗進行登記造冊。每隔一段時間,這些狗就要被展示一下,以確定它們還健在,並且受到良好照顧。
如果違背法令,就要受到相應懲罰。
德川綱吉之所以制定如此嚴格的法令,原因就是他子嗣不旺。:
德川綱吉37歲的時候,繼承者夭折,之後一直沒有子嗣,一位和尚告訴他:一個人之所以絕嗣,是因為他前生有太多殺孽。所以一個人想要有後嗣,最好的做法就是對所有的生命表現出極大的仁慈,切勿殺生。
所以求子心切的德川綱吉,就制定一系列嚴格的動物保護法,希望佛祖保佑自己有兒子降生。
為什麼德川綱吉在所有動物中,最重視狗的保護呢?是因為他屬狗。
動物保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這些法令,最終卻給上到貴族武士、下到平民百姓打來極大的不便。
原因沒有其他,就是一切都走入了極端。有農民因為砍伐了有鳥窩的樹木遭到處罰。有旗本(可以直接面見將軍的高級武士),因為和狗發生衝突,打死了狗,被判罰閉門思過。
有一個典型案例,彰顯了德川綱吉保護狗的決心。
1702年,一位將軍家的獸醫(也是武士階層),家裡來了一隻狗,咬死了他最寵愛的一隻鴨子。這位獸醫就將狗釘死在柵欄上。因為這人是將軍家的工作人員,影響比較大,由當時日本最高司法機構審理,最終法律判定他應該切腹自殺。
德川綱吉還把這個案件當作典型案件,告訴當時的日本人:無論是百姓還是武士,必須嚴格遵守法律。
法網越撒越大,其他人一看是個栽贓仇家的好機會啊,就鋌而走險,殺死狗好栽贓仇家。不過事情敗露被處以死刑。
一位學者因為毆打一隻狗,被沒收了工資。
反正這一時期只要牽涉到狗的案件,一律從重從快。從現有的資料,僅僅在1687年,一念間因為違反動物保護法令被處死的平民就有2000多人。
如此下去人們不敢養狗,越來越多的狗成為流浪狗,這些流浪狗也不能撲殺。因此只能興建犬舍供養,這些犬舍還有專門的官員管理,每隻狗還有糧食定額。
這些負擔又落到了普通百姓身上。
1695年,當時日本遭遇凍災,發生大饑荒,物價飛漲,路有餓殍。將軍德川綱吉卻忙著撫養流浪狗,至於狗糧,就從百姓那裡搶奪。
這種只管狗生,不管百姓死活的法令,自然受到許多人的攻擊,德川綱吉因而收到一個別致的外號:犬公方(公方是將軍的別稱)。
即便德川綱吉的動物保護法令執行再嚴格,他也沒有求來兒子,折騰了十幾年,德川綱吉終於「駕鶴西歸」,但是他臨死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動物保護法令。犬公方給下一任將軍留下遺言:
我近年所推行的憐憫牲畜令,雖然無關宏旨之細節,然只此一事,在我百年之後,希望仍如我在世一樣執行!這樣才是對我的孝順,在座諸位要牢牢記住!
這讓繼任者六代將軍很為難:畢竟是五代將軍德川綱吉讓自己接替了將軍的位置,對自己有恩;但是另一方面這個法令的確弄得整個日本怨聲載道。
六代將軍德川家宣
想了一下,繼任者決定推遲德川綱吉的葬禮,並且讓負責執行法令的官員站在德川綱吉的棺木前,強迫他們同意撤銷。因為綱吉的葬禮還沒有舉行,讓這條撤銷令,看上去像是德川綱吉的遺言。
後來六代將軍決定:對狗和其他動物的暴虐行為,只被看作行為不端,不構成主要犯罪。
從此這個「天下之惡法」被拋之腦後,江戶城的武士和民眾也鬆了一口氣。
前段時間在B站刷羅翔教授的視頻,有這樣一個標題的內容引起我的注意:如果有熊貓要咬死我,我能把熊貓打死嗎?
這個問題是一位同學問羅翔教授的。羅翔教授先是反問了這位同學:你的觀點呢?
這位同學的答案是:當然不能了,熊貓是國寶。
羅翔教授的觀點是:你當然可以把熊貓打死了。熊貓跟人哪個更貴?沒錯,熊貓是國寶,我們是人,人是無價之寶。學生遇到這種危險,所實施的行為叫「緊急避險」。
這個解釋也可以用在評價德川綱吉的動物保護法令上。
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無可厚非,但是人的生命也是生命,甚至可以說是無價之寶(理論意義上的)、萬物靈長,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要靠利用動物才能生存,適當利用自然才符合自然規律。
德川綱吉作為一個人,可以自己秉持著素食主義和極端的狗狗保護主義,但是當路有餓殍的時候,他不施以救援,這就是不應該了。
最終他獲得了「犬公方」的外號,他的法令被稱為「天下之惡法」,也是「求仁得仁」。
參考資料:
1、陳杰:《江戶幕府》,陝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2、[加拿大] 斯坦利·科倫 :《狗故事:人類歷史上狗的爪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