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警惕!這些護理習慣會傷了寶寶

2020-12-06 網易親子

爸媽的良好習慣能幫助寶寶成長的更健康,而不良習慣不僅可能影響到寶寶的健康,還會讓寶寶有樣學樣,也染上一些不好的習慣。作為寶寶榜樣的家長,哪些行為是應該避免的呢?


1、經常親吻寶寶的嘴巴

害處:我們能理解父母喜愛寶寶的心情,但是寶貝們的免疫系統和抵抗力都還有待完善,這樣的「親密接觸」很容易將大人身上的細菌傳染給寶寶(如口腔中的微生菌就會通過這樣的途徑被傳染到寶寶身上),導致寶寶生病。

改變方法:情感交流的方式個可以多種多樣,比如給寶寶一個溫暖的擁抱,或者用親吻額頭、小手代替親吻嘴巴,更要避免讓其他來探視的人隨意親吻寶寶的嘴巴和臉頰。

2、用嘴巴吸奶嘴嘗試牛奶的溫度

害處:用奶瓶餵奶時,有的父母因為無法把握溫度,就直接吸一口來判定,實際上這樣做會讓大人口腔中的細菌依附到奶嘴上,然後再進入寶寶的身體。如有的家長有蛀牙,而寶寶也有蛀牙,就是這種不良習慣導致的。

改變方法:如果對牛奶的溫度沒有把握,可以將奶瓶倒過來,將牛奶滴幾滴在手臂的內側,如果感覺不燙也不涼,說明溫度比較合適,可以給寶寶喝。

3、細小物品到處放

害處:有的家長本身喜歡隨手亂丟東西,總忘記將物品歸回原位,如硬幣等比較小的物品隨手亂放,一個不注意不是被好奇的寶寶給吞了下去,就是丟在地上的物品絆倒了還走不穩的寶寶。

改變方法:儘量做到將物品回歸原處,硬幣、藥丸等容易讓寶寶誤吞誤食的物品,一定要放在寶寶看不見的地方,地板、床上等寶寶經常活動的地方也要收拾乾淨。

4、家中亂拉線

害處:現在家中的電器很多,有電器就少不了電線、插座各類物品,家中風扇的電線、網線、洗衣機的電線橫七豎八到處散落,對已經會走的寶寶是很大的威脅,一不小心就會絆倒,而且一旦什麼都不懂的寶寶去觸摸電線、插座,就十分危險。

改變方法:插座裝在寶寶摸不到的高度或者採取保護措施,各種接線可以買一些線盒將電線繞起來固定住,既節省空間,讓家中看起來清爽,也不會危害倒寶寶。

5、寶寶的內衣常常換新

害處:有些家長對此很不理解:「我愛寶寶才從裡到外都給他買了許多新衣服,怎麼也不對了?」寶寶的皮膚很嬌嫩,而再合格的貼身衣服,也含有一定的化學成分,且柔軟度不夠,既可能擦傷寶寶的皮膚,所含的化學成分也會危害寶寶的健康。

改變方法:貼身衣物選擇時材質很重要,而且不要常常換新的,如果有親友小孩穿過的也可以拿來用,因為裡面所含的甲醛等化學成分,經過長期的洗滌已經基本不在了,而且更柔軟舒適,雖然不是新的,可是對寶寶的成長更有利。

6、圖方便只用一次性紙尿褲

害處:紙尿褲用完就扔,方便又省事。但紙尿褲主要由纖維素、聚丙烯酯高性能吸附劑、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少量的彈性物質和黏膠組成,透氣性並沒有那麼好,如果紙尿褲溼了又沒有更換,會傷害到皮膚,讓寶寶的小屁屁變得紅紅的,而摩擦時也會損傷寶寶的皮膚,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出皮疹,也就是俗稱的尿布疹。

改變方法:夜間可以給寶寶用紙尿褲,但白天最好還是給寶寶準備一些布尿褲,雖然麻煩點,但對寶寶好。如果用紙尿褲,也要隨時注意更換。


7、大肆給孩子進補

害處:孩子還不會吃飯的時候,給孩子補鈣、補鐵、補鋅……孩子會吃飯了又開始大魚大肉的伺候,實際上,給孩子「多」的,不一定對孩子好。如過量補鈣,孩子吸收、消化不了,反而會造成鈣沉積,導致孩子小小年紀就出現腎結石、膽道或者泌尿系統結石,而大魚大肉的結果是導致肥胖兒。可見,大量進補的副作用反而會害了孩子。

改變方法:對嬰兒來說,母乳是最好的選擇,而對會吃輔食的孩子來說,營養均衡、葷素搭配才有利孩子成長。如果真的擔心孩子缺少某些元素,也一定要經過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8、將孩子扔在床上不看管

害處:有些父母將不會走的孩子放在床上就走開了,以為寬大的床很安全,但實際上,卻常常發生嬰幼兒跌傷的事件。

改變方法:如果實在要離開一會,也儘量將孩子放在有欄杆的嬰兒床或者手推車上,並且儘快回來,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太久。

9、生活沒有規律

害處:有的父母習慣了當夜貓子,讓孩子也和自己一樣當夜貓子,如很晚餵奶、半夜還發出聲響幹擾寶寶休息……寶寶體內的生長激素大多在夜間10點~凌晨2點之間發揮最大的功效,晚睡或者睡眠質量不好會影響寶寶體質發育,如導致身材矮小;同時晚睡還會影響到寶寶大腦的結構和功能,不利於寶寶情緒和行為的發展。

改變方法:家長自己最好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如果實在沒辦法調整,也要幫寶寶養成規律的作息,並給寶寶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

10、經常帶寶寶逛街

害處:有些媽媽喜歡逛街,於是常帶著寶寶一起逛街,但是人多的公共場所,病菌等各種危險存在的機率也更多,而且這些場合還往往有大量的有害氣體排放,如汽車尾氣等,對抵抗力尚不成熟的寶寶來說,完全就是危險地帶,很容易讓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改變方法:經常帶寶寶出去走走、接受陽光的沐浴是好的,但是選擇的地方不應該是商場等地,而是空氣清新的公園等地。

11、飲食無節制、無禁忌

害處: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能吃是好事,所以對孩子吃多少都不節制,或者長期帶著孩子吃垃圾食品。無節制的飲食容易早出肥胖寶寶,而長期吃外食不僅容易造成寶寶腸胃負擔,營養也難以保證。高膽固醇、高血壓等症狀出現了低齡化,這就是飲食放縱的結果。

改變方法:適合的、適量的才是對寶寶好的,寶寶的飲食一定要合理化,因為這是他們發展最快也最重要的時期,就算不能做到天天給孩子製作食物,也一定要搭配合理。

12、家中電視、音響聲音很大

害處:有些家長為了製造「氣氛」和尋找「感覺」,常常將家中的電視、音響調到很高的分貝,過度的刺激會傷害孩子的耳膜,影響孩子聽力的發展。

改變方法: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電視、音響等的聲音都不可過大,對孩子聽力有影響的界限是80分貝,因此家中應儘量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


13、長期給孩子坐手推車、學步車

害處:有的父母比較喜歡偷懶,因此總是讓孩子坐在學步車或者手推車裡面,但是這會讓孩子失去許多練習運動能力的機會,也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學步車不僅限制孩子的自由,而且對孩子腿型的發展也不利,同時會傷害男寶寶的生殖器。而且學步車並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很容易出事故。

改變方法:讓孩子有爬行、學走路的機會。雖然這樣可能會花費你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卻能讓寶寶的人生之路更加完整。

14、忽視家中安全隱患

害處:家長總是從成人的觀點出發,覺得家中一切安好,實際上,沒有關好的浴室門、廚房門、陽臺門,沒有放好的藥片,到處散落的物品,對眼明手快的大人是沒什麼影響,可對懵懂無知的孩子來說,這些都會威脅他們的安全。

改變方法:做到隨手關門,收拾好家中的物品。家中不穩的家具禁止孩子攀爬,尖銳的物品遠離孩子,告訴孩子家中哪些物品有危險不能碰。

15 抱著孩子入睡

害處:有些家長很愛孩子,或者冬天怕凍著孩子,睡覺的時候也緊緊摟著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呼吸不暢,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嬰兒猝死。大人熟睡的時候也會因為翻身等動作壓到孩子,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而且這樣的睡法會同時幹擾家長和孩子的睡眠。

改變方法:尤其是冬天,嬰兒猝死的很大原因就是不佳的睡眠方式造成的,因此家長可以在大床邊按一張嬰兒床,既方便照顧孩子,也不易出現意外。

16、危險物品隨處擺放

害處:家長用完剪刀、水果刀不收起來放好,熱湯、開水等放在寶寶能夠到的地方,發生寶寶燙傷、劃傷等意外都是因為這些因素。家長隨手擺放這些危險物品,自然會給寶寶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改變方法:危險物品一定要遠離寶寶,同時也要告訴寶寶,哪些物品是不能碰、不能摸的。

17、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害處:有的家長平時不太注意衛生,不良的衛生習慣一方面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染上不良的衛生習慣。

改變方法:家長平時除了自身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還要教孩子也學會,看見孩子出現不好的衛生習慣,也要及時制止和糾正。

小編總結:上述就是對新生兒護理的誤區的介紹,現在應該有了解了吧,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一定要注意新生兒的護理,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綜合 責任編輯:馬麗_NQ3052

相關焦點

  • 寶寶少吃糖怎麼還有蛀牙?嬰幼兒齲齒要重視,這個習慣很傷牙齒
    其實,如果乳牙蛀了很可能影響到寶寶將來恆牙的健康。所以,寶寶有齲齒了,家長們千萬不能幹等著,首先要及時就醫診治。另外,寶寶乳牙開始萌出後就應該注意口腔清潔和護理,預防蛀牙的出現。一、遠離傷牙的壞習慣有的寶媽說寶寶還太小,想要科學刷牙還不太現實。但有些傷牙的習慣從小就應注意,合理預防的難度總小過亡羊補牢。
  • 寶寶穿衣、臍帶護理,這些護理小技巧,家長要掌握!
    有了寶寶之後,爸爸媽媽如何照顧好寶寶變得尤為重要,經常有家長諮詢我們寶寶穿衣、寶寶臍帶護理等問題,今天就一一整理出來,大家快來學習吧~1.婆婆總是給寶寶穿很多,怎樣才知道寶寶冷不冷呢?很多的老人因為自己覺得冷,再加上摸寶寶的手腳涼,就覺得孩子也冷,便給孩子穿的和北極熊一樣,但其實,寶寶的新陳代謝可是非常旺盛的,比我們大人要快,我們家長一個動作就可以判斷寶寶冷不冷,那就是摸孩子的頸背部,只要兩個地方是溫熱的,說明穿的衣服多少剛剛好,如果摸著有潮溼的感覺,那就是給寶寶穿太厚了,要減衣物了。2.寶寶太小了,可以給他洗澡嗎?
  • 寶寶頭睡扁了咋辦?小心這些習慣毀寶寶漂亮頭型
    除了睡扁,寶寶出現「扁頭」還可能是因為這些原因除了家長故意給寶寶睡扁頭外,寶寶出現扁頭還可能是因為下面這些原因:寶寶睡覺的姿勢是造成扁頭的最主要原因,但即使是這樣,也還是需要讓寶寶躺著睡,趴著睡、側著睡會讓寶寶呼吸不暢,甚至導致猝死。另外,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受到擠壓,尤其多胎寶寶更易出現,或是分娩時受到擠壓變形,早產寶寶更容易出現扁頭。
  •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乳牙,學會這樣護理,讓寶寶不得齲齒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乳牙,學會這樣護理,讓寶寶不得齲齒引言關於牙齒護理這個話題,現在可以說是備受關注的,在當前這個社會,越來越多人的牙齒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極少數的人不受牙齒問題的折磨,主要的原因肯定是因為沒有做好牙齒護理。
  • 寶寶睡覺發出這種聲音,可能是缺氧了,家長要提高警惕
    其實只要寶寶有睡覺打呼的現象發生,家長就該提高警惕,因為引起寶寶打呼的原因,都事關他的健康。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導致寶寶打呼的原因都有什麼吧?1、鼻孔堵塞寶寶如果在睡覺時打呼,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出現了鼻孔堵塞,因為鼻孔堵塞會影響寶寶的正常呼吸,所以會發生打呼的情況。而導致寶寶鼻孔堵塞的原因多是由於鼻屎較多。
  • 寶寶喜歡搖頭、摳耳朵?家長們要警惕了,可能是生病了!
    雖然吃奶正常、精神狀態不錯,但是有顆玻璃心的媽媽還是高度重視不放鬆警惕,翻書泡網去醫院,還好,寶寶一切正常!可我哥哥家的小寶寶就沒那麼幸運了!偶然一個機會去哥哥家拜訪,哥哥家小寶寶正在洗臉,嫂子一碰到耳朵周邊部位立馬就哭起來,聲音是那種非常尖銳、撕心裂肺的,這種哭聲一定是寶寶哪裡不舒服了!我抱過來一看,「哎呀,趕緊去醫院!」
  • 寶寶護理4個技巧,不管是哭鬧哄睡,還是打嗝吐奶,都有訣竅!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寶寶護理4個技巧,不管是哭鬧哄睡,還是打嗝吐奶,都有訣竅!對於新生兒的護理到底有多難,接觸過的家長應該都是清楚的,事事警惕卻依然還是無法避免打嗝吐奶,醒來哭鬧和哄睡困難。總而言之,有備而來仍是手忙腳亂。
  • 2 10歲兒童家長注意!寶寶出現「草莓舌」,警惕猩紅熱!
    相信絕大多數人,現在都養成了出門戴口罩的習慣,也會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但是對於一些傳染性疾病,我們還是要高度警惕,因為做好預防措施,並不一定就是萬無一失。 今天袋鼠麻麻要和大家聊聊每年4~6月份高發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猩紅熱,尤其是家有2-10歲兒童的家長,一定要注意。
  • 寶寶像螃蟹一樣吐泡泡?這種情況家長要警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任歡 通訊員 郭海燕你見過一出生就會像螃蟹似的吐泡泡的寶寶嗎如果寶寶沒有別的症狀,那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當寶寶吐泡泡的同時,並伴有吃奶嘔吐或嗆咳、喘氣困難、臉部發青的現象時,就需要家長們提高警惕了。2018年12月18日,靈寶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就接診了這樣一位特殊的寶寶。這位可愛寶寶叫豆豆,一出生就會吐泡泡,但很快出現了呼吸困難、面部發紫等狀況。家人連忙帶她來到靈寶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經醫生仔細檢查,豆豆初診為先天性食管閉鎖。
  • 鼻涕蟲一直纏著寶寶?父母在家也能學會護理寶寶鼻腔的方法來咯
    寶寶的鼻黏膜很脆弱,即使是細微的刺激,也會導致流鼻涕。而且由於鼻腔很窄, 就會很容易堵住鼻孔,寶寶會感到很不舒服,媽媽遇到這種情形應該怎麼護理呢?小寶寶的鼻腔對空氣的敏感程度經歷過的父母應該非常了解,經常會出現打噴嚏、鼻塞(偶爾稀鼻涕)、有鼻屎的狀態。
  • 寶寶為啥總愛搖頭?醫生:若伴隨這種症狀是生病的信號,家長警惕
    林林家的寶寶7個月了,最近她發現孩子總有「搖頭」的習慣,一開始,她還覺得這種反應挺可愛,也沒有在意,後來發現,孩子有時候睡著了也還會搖頭,這就讓她開始擔心,是不是寶寶身體出了什麼問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寶寶有搖頭的習慣。那麼,寶寶搖頭是不是生病了呢?
  • 寶寶拉不出粑粑會影響智力和性格?家長千萬別忽視這些危害!
    幹便,黃色便、綠色便......家長們總擔心有哪些不正常。因此,對於頑固性便秘的寶寶應需要注意排除上述疾病。顏海峰表示,寶寶幾天不拉「粑粑」,有可能是攢肚。寶寶攢肚多發生於出生3-6周後,純母乳餵養,未添加輔食的寶寶。寶寶在滿月以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能夠對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使得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寶寶的排便間隔時間變長。
  • 寶寶高燒不退沒食慾,警惕敗血症 家長勿輕易自己當醫生
    &nbsp&nbsp&nbsp&nbsp高燒不退沒食慾,警惕敗血症&nbsp&nbsp&nbsp&nbsp家長不要輕易地自己當醫生,以免延誤孩子病情&nbsp
  • 媽媽護理好十個關鍵部位,讓寶寶健康成長
    很多媽媽對剛出生的嬰兒,都感覺到非常地手足無措,孩子軟軟的一小坨,抱都不太會抱,孩子的護理更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怎麼辦。新生兒和嬰兒大不一樣,除了吃和睡之外,護理寶寶也很重要。護理不當會害了娃。比如說臍帶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發炎,皮膚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孩子長疹子,眼睛護理不當,會導致孩子淚流不停,屁股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小屁屁紅彤彤的,像猴子屁股一樣。所以新手媽媽除了要給孩子喝飽睡好之外,還要學會護理寶寶。
  • 冬季寶寶這樣咳嗽要警惕,不及時治療的後果你承受不起
    自天氣轉涼後,寶寶變得「愛生病」起來,一不小心可能就會發熱、流鼻涕,還有不停地咳嗽……這時,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寶寶是不是感冒了?但如果寶寶的咳嗽聲聽起來是這樣的:家長一定要高度警惕了,因為寶寶可能患上了哮吼。什麼是哮吼?
  • 孩子會肚子痛,家長可以試試這些方法緩解
    肚子疼痛是臨床上常見問題,引起肚子痛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孩子出現肚子痛的機率是非常大的,這和疾病也有著密切聯繫,同時也要注意孩子在飲食方面的護理。那麼孩子為什麼老是會肚子痛呢?都是因為家長沒注意這三點!引起孩子肚子痛的三點原因:1、便秘當寶寶大便開始成形後,寶寶肚子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便秘。
  • 微博傳搖晃哄寶寶睡覺會傷腦部 搖籃曲或成絕唱
    原標題:微博傳搖晃哄寶寶睡覺會傷腦 不少家長很困惑:「搖籃曲」要成絕唱?  「嬰兒不要再搖了!抱著孩子不斷抖動,哭得越兇,抖得越厲害,直到孩子睡去,實際上孩子是被抖暈過去了。」  如不是劇烈搖晃沒關係,但不建議家長搖晃哄孩子  會不會像微博上所說的,家長抖抖就能把寶寶給「抖暈」?專家指出,這還要看父母搖晃的幅度和強度。只要不是晃動力氣太大,或者惡意搖晃,平時家長抱著孩子輕輕搖晃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家裡就一個寶貝疙瘩,很少有父母會用如此高強度、高頻率的力度抖晃自己的寶寶。
  • 寶寶會翻身後,有3個危險要警惕,遲遲不會翻身家長應該這麼做!
    一般剛開始一個月的時候,他是把頭抬起來一點點,第二個月他會把頭抬的比較高,第三個月連胸口一起抬起來,而第三個月可能孩子就已經開始側身想學翻身了,這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把這個翻身的動作完成,讓孩子知道應該怎麼去翻身。慢慢到了四個月左右孩子就學會自己自然地翻身了。
  • 寶寶洗澡不能只顧清潔不顧保溼,專家詳解嬰兒皮膚護理
    嬰兒皮膚護理是每位家長的日常工作,平時清潔寶寶皮膚的方法對嗎?寶寶需要每天沐浴嘛?哪種沐浴方法好?臍帶如何護理?沐浴液、潤膚露、防曬乳如何選擇?對乾燥皮膚如何呵護?寶寶長了溼疹或尿布疹怎麼辦?剛出生的新生兒洗澡時間不應過長,否則會體溫丟失,一般在5-10分鐘左右。如果是夏天嬰兒喜歡在水中玩耍則時間可以久點。沐浴次數一般每周兩到三次。嬰幼兒沐浴應該在安全的地方進行,水溫應為38℃~40℃,室內空氣溫度應為21℃~27℃,房門關閉,注意保暖。
  • 0-6歲寶寶牙齒口腔護理指南來了!
    沒出牙之前幫寶寶清潔口腔,不僅是為了乾淨衛生和養成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同時按摩牙齦也會刺激牙胚的生長,有利於寶寶之後的萌牙。6月~3歲有些媽媽表示:「乳牙反正要是要換的,壞了也沒關係」。其實,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乳牙要在寶寶嘴巴裡待 6~12年,不好好護理,不僅會導致蛀牙、牙齒畸形,還會影響咀嚼、發音、美觀,以及恆牙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