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常見的「野味」,還有什麼野生動物需要遠離?

2020-12-03 騰訊網

現實丨假設丨自然丨為農

這裡,是龍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我可以毫無保留的說,所有野生動物的肉都是十分不健康的。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根據新的消息,發源地恐怕不是海鮮市場,但是無論如何海鮮市場都對疫情的爆發起到了某種作用。另外,喜歡吃野生動物一直是中國人的一種陋習,2003年的SARS疫情與此有關。

我不是醫學尤其是傳染病學相關人士,對此不便隨意發表看法,僅僅從文化傳播與野生動物保護的角度談一談這個問題。

1

現代人因為已經脫離野外環境太久,對野外存在著很多這樣那樣的誤解,加上一些以賺錢為目的的媒體的推波助瀾,搞得野外充滿了神秘感和誘惑力,一些刻意的渲染和誤導,在網際網路上甚至能夠弄起一場不大不小的波瀾。

對的,我說的就是你,貝爾.格裡爾斯以及《荒野求生》。

這個電視節目刻意隱瞞了很多關於野外的事實,而為了收視率誇大渲染很多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的事情,對於一個有判斷力的成年人可能還不算什麼,對於沒有判斷力的青少年則很容易引起仿效,是一種對自己、對公眾都十分不負責任的行為。

例如此類的電視節目還有很多,對於野生動物與野外環境都含糊其辭,利用人們的獵奇心理,製造聳動效應。甚至一些美食類節目,都會刻意營造一種「珍惜食材」的氛圍,勾起你的好奇心。

記住,資本家根本不會關心你的死活,他只關心如何從你口袋裡掏錢。

如果一個成年人還要自己作死,死了也就死了,這把年紀了還這個智商確實也沒什麼好可惜的。問題是不明所以的未成年人、受到牽連的無辜人群,應該對這種盲目渲染野外神秘感的節目堅決說不。

2

關於野外的基本事實之一:人是自然界之王。

任何一個健康、健全的現代人,只要經過了短時間的訓練,在自然界都是絕對的王者。藉助工具,人類現在是地球上唯一一個三棲物種,而且在各種環境裡都是最強的。飛起來能超越音速,跑起來能以好幾十公裡的速度持續一整天,在水裡能遊過所有生物,包括最快的劍魚。

即使不藉助這些機械化的工具,僅靠手工工具,人類憑藉絕頂的智慧也可以成為世界的主宰。陷阱、圍獵、追蹤、欺騙與騷擾,即使是大型捕食動物都不是人類的對手。

哪怕只是空手,完全不使用工具,人類在自然界裡也不是弱者。一種體型中等、雜食、有智慧、能互相溝通還在耐力與視力上有天然優勢的物種,即使空手也能給別的物種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我完全不知道刻意渲染野外的可怕是一種什麼行為,人類明明就是地球上癌症一樣可怕的物種,明明需要把動物放進保護區它們才能生存,那麼人類在野外能夠存活下來有什麼值得自豪的?

前幾天我跟我媳婦兒一塊兒開車出去玩,經過一片山坡的時候,我看見一隻藏狐在山上逡巡捕獵。我媳婦兒沒見過野外跑的藏狐,我就指給她看,她對此十分驚奇,我一邊在盤山路上開車一邊還能發現好幾百米外的一隻體重不到10公斤的小動物。我說你要是訓練一段時間你也能發現。

人類的運動視覺出類拔萃,很容易就可以把運動物體從背景裡分辨出來;人類視覺在光譜上很廣,許多動物的保護色都會失效。

這都是不需要怎麼訓練的技能,是天生就有的,現代生活方式還在強化這些技能,比如說射擊類的遊戲,一直在訓練人類從背景裡識別運動物體。可憐的小藏狐在草原上簡直跟閃閃發光的燈泡一樣顯眼,只要你去找,就沒有找不到的。

確實,我媳婦兒經過我提醒,一下子就找到了它。

總之,人類不管是身體結構還是智力,加上各種工具的加持,在自然界中本身就是十分可怕的存在。是我們把老虎關在籠子裡給人看,而不是老虎把我們關在籠子裡給別的老虎看。野外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也並不那麼極端的兇險,神秘感是故意渲染的結果。

3

關於野外的基本事實之二:好吃的東西都被人類馴化了。

正是基於這種強悍,人類可以在全世界眾多物種中間挑選自己最喜歡的那些,關起來讓它們好好長肉。

人類對野生物種的馴養改良,是一個持續了上萬年的過程,從一些常見食物現在的狀態與它們野生祖先的對比裡,可以讓你一眼就發現這種巨大對比。

這是野生玉米和現代種植的玉米。

上萬年的馴養,讓這些本來就好吃的東西,越來越好吃,越來越符合人類的口味,以至於這些好吃的離開了人類的照顧,要麼沒法生存,要麼很快就會退化回原來的樣子。

豬、鴨子的馴化是個典型的例子,野豬、野鴨的肉實際上又硬又柴,野鴨子的胸肉簡直是一塊鐵板,因為它根本就不是長來給你吃的,它是鴨子用來長時間高空飛行的。野豬的腿也是一樣的用途,它是用來快速奔跑的。這些動物在人類長期馴化下,肉質早就得到了改善,籠養環境也讓這些肉不再那麼難啃。

4

人為什麼熱衷吃「野味」:獵奇心理和以訛傳訛。

我吃過不少野生動物和植物,當然那是因為在軍隊裡迫不得已,邊境巡邏補給跟不上是常有的事情,事實證明這些東西就沒有一個談得上「好吃」。

比如野生薔薇和野生沙棘,在濃烈的酸澀味中,只有一丁點若有若無的甜味。

這已經算野生水果中味道非常好的了,比它們更好吃的東西,要麼很難找到,要麼早就被小鳥吃了個精光。本身作為野生植物,它合成甜味就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情,只要達到能夠吸引鳥類傳播種子的目的就夠了,沒必要把自己弄得太甜。

至於野生動物就更難吃了,事實上它們的肉都很難處理好,燉半天也是硬得不行,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香味」。只不過是因為你習慣了家養動物的味道,剛剛吃到野生動物會覺得新奇,實際上多吃幾次你就能察覺到那種味道你根本就不喜歡。野生魚類都有濃烈的泥腥味,走獸則是一股性腺發出的臭味,鳥類的肉都非常硬,一般處理野生動物的肉,都需要把脂肪細心的剝乾淨,否則都會很臭。

很多吹噓野生動物好吃的人,其實根本就沒怎麼吃過這些東西。

他們只是需要炫耀自己獨特的品味和奇怪的生活方式而已,真正經常吃這些東西的人都對此保持沉默。我認識一個喜馬拉雅山裡的夏爾巴獵人,他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把打到的野兔山雞什麼的晾乾燻好拿去賣給傻乎乎的漢族人,然後拿錢去買牛羊肉吃。當然在兜售他的野兔山雞肉的時候他絕對不會提自己更喜歡家養的牛羊肉,不過這僅僅是商業上的考慮。

你花200塊錢買了一斤肉吃,你也不會說它不好吃的,因為裡面畢竟加了「心痛的滋味」。夏爾巴獵人有著不對稱的商業優勢。

吃過他山貨的人都是他免費的廣告,畢竟沒有人願意當冤大頭,即使事實上就是冤大頭,但是絕不能承認。他們會嘴硬到底,絕不會承認其實200塊錢買到的兔子肉吃起來臭,硬,還不乾不淨。

5

「野味」裡的大魔頭:細菌、病毒和寄生蟲。

相對來說野生動物裡食草動物要「乾淨」一些,雜食和食肉動物簡直算得上是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集大成者」。但是這種乾淨也只是相對的,遠遠達不到「安全」的標準。比如像純粹食草的鼠兔、旱獺,就是鼠疫弧菌的宿主;巖羊、野山羊也是眾多寄生蟲的宿主。食肉動物尤其是食腐動物簡直就是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博物館,因為它們要吃別的動物,很多細菌與病毒也就聰明的選擇了它們作為中間宿主或者最終宿主。

長期以來的共同生活,讓這些細菌病毒寄生蟲與宿主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關係。

要知道,細菌、病毒或者寄生蟲的目的絕不是要殺死、消滅宿主,而只是想要儘可能的生存、繁衍和傳播。對於穩定的宿主,致死率不會太高,比如像鼠疫弧菌,當它好端端的待在鼠兔或者旱獺身體裡的時候,相對於鼠兔、旱獺的種群而言,這並不是一種很可怕的細菌。可憐無辜的小鼠兔和旱獺儘管也有死於鼠疫弧菌的,但是並不至於威脅物種的存續。

當人吃了它們,事情就不一樣了。

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致病性還在,依然能夠對人類造成死亡威脅。然而人體對於它來說又並沒有形成穩定的共生關係,它們按照在原來宿主身體裡那一套來,卻並不知道這一套不適用人體。

更何況人類社會可要比野生動物群體複雜得多,更加密集,也更加脆弱,人類社會不可能承受野生動物群體的損失,經濟上的,感情上的,政治上的。

更不用提細菌、病毒瘋狂的變異能力。

本來相安無事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因為人類的貪婪之口,立刻變身為大魔頭。

6

所以,沒有什麼野生動物的肉是健康的。

既不好吃、也不安全、更不經濟,更不會有什麼神奇的「營養」。如果某種野生動物植物真的具有神奇的好處,身為主宰的人類沒有理由不去大規模馴養。比如像狼,可以吃、可以看家護院、可以協同捕獵,儘管狼具有相當的攻擊性甚至能夠殺死人類,人類照樣會不辭千辛萬苦把它馴化成翻過來露出肚皮給你擼的狗。

沒有任何一種作物、家畜的馴化,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的祖先披荊斬棘、夙興夜寐,一手一腳才有了今天這麼豐富的食物。從遠古開始,我們的祖先精心挑選值得馴化的物種,千辛萬苦的擇優育種改良特性,讓它們變得高產、好吃,符合人類的需要。後來又努力把整個地球聯繫在一起,讓亞洲人吃得上玉米辣椒,讓美洲人也有油菜和小麥,最終才有了你現在看到的超市一個集中了所有美味食物的天堂一樣的地方。

有一句詩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祖先命懸一線給你弄到了這麼多好吃的,不肖子孫偏偏要犯賤跑去吃野生的,真的是太老的祖宗就不心疼。

文字|龍 牙

編輯|瞌睡大王

這裡,是龍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相關焦點

  • 到底什麼算是「野味」?竹鼠等野生動物如何進入白名單?
    一說到「野味」,很多人會想到天鵝肉、穿山甲、熊掌……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但其實,遠離野味,不分保護級別。以下兩大類「野味」,須提高警惕! 第一類:無證野味 除豬、牛、羊、雞、鴨、鵝、魚等常見家養動物以外,不常見的動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懷疑可能是野味。絕大部分野味,基本都來自野外捕捉。
  • 為何要遠離「野味」?發現有人非法養殖、交易、食用野生動物,如何...
    問:什麼是野生動物?答:根據2018年10月26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列入有關國際公約的野生動物。
  • 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
    最終需要醫學研究數據,但極有可能與食用野味有關。在目前病毒宿主尚未查明的情況下,購買接觸如此大量野生動物隱患重重,希望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問題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國內仍有很多不法分子樂此不疲地進行盜捕、販賣野味的生意,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本萬利,幾乎沒有什麼成本,而且不愁銷路。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凡是獵取得來的做肉食的鳥獸,如野雞、野兔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野生動物,非人工飼養的都算是野生動物,而變成人們餐桌上的菜餚時,就成了所謂的「野味」。,就是市場上很多所謂「野生甲魚」「野生黃鱔」並非真正野外捕捉的,而是人工營造動物生存環境,還是屬於環境人工飼養的範疇,那麼這種就不屬於野味。
  • 竹鼠野豬蛇蛙…到底哪些動物算野味不能吃?
    還有一個知識點是:野生動物是一個物種和種群的概念。流浪狗、流浪貓和寵物貓、狗一樣,不算野生動物;同理,漫坡吃草、野地啄食的「高山羊」「走地雞」,也不算野生動物。而魚鱉蝦蟹,由於與人類基因相去甚遠,其體內病毒很難傳染給人類——這也是國家相關法律未將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列入禁食範圍的主要原因。
  • 百度一下,看看除了「蝙蝠」,還有哪些野生動物帶有可傳人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讓「保護野生動物、拒絕野味」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熱點。2月12日,百度聯合果殼,上線了「拒絕野味」搜索頁特效彩蛋和百度百科詞條。用戶使用百度APP搜索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詞語時,搜索結果頁面會立即呈現相關的科普知識彩蛋和「拒絕野味」提示,從疫情發生的源頭為用戶科普,讓「拒絕野味」成為基本常識。
  • 野生動物易攜帶病毒和寄生蟲 禁食野味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拒絕野味」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熱點。2月18日,我省在全國率先立法,對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說「不」。廈門市食品安全專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賈玉珠提醒,野生動物除了容易攜帶病毒外,身上往往還有寄生蟲,守護自己和家人「舌尖上的安全」,要從拒絕「野味」做起,禁食野生動物!  有些人吃「野味」或出於獵奇心理,或誤認有「大補」功效,或想炫耀,這使得販賣野生動物有了市場需求。卻不想,人們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
    還有它…… 烏龜 烏龜,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遊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韓國和朝鮮。
  • 禁食野味:管好我們的嘴 遠離人體「生物炸彈」
    楊朝飛司長坦言,即使最後證明此次非典疫情與野生動物無關,也無法排除未知種類的病毒和微生物隱藏在「鮮活」的野味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6月16日通過本年度的立法計劃,與《傳染病防治法》修訂工作同時增列國務院今年立法計劃的還有《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雖然還不能肯定非典就是由果子狸傳染給人類的,但這仍然成為促使《野生動物保護法》儘快修訂的重要原因。
  • 禁食「野味」的黑白名單:什麼動物可以吃?
    」的人來說,按照法規和最新的政策,當下「什麼動物能吃」是很複雜的問題。 陸生和水生動物參照不同的目錄管理。對於陸生動物,可循的是制定於2014年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目錄分7大類、159個品種。其中最常見的是豬牛羊雞鴨鵝,還有吉林梅花鹿。 翻閱目錄,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國強和團隊發現了很多意外的結果,比如,鴿子、鵪鶉不在其中,兔子也只收錄了福建黃兔、四川白兔兩種。
  • 蝙蝠那麼醜,怎麼能下得去口,除了蝙蝠,對這些野味也要口下留情
    除了蝙蝠,對這些野味也要「口下留情」,最後一種很多人記憶猶新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規、普通的飲食已經滿足不足「某些人」的食慾,這些人為了尋找刺激和新鮮感,開始覓食各種「野味」來嘗鮮。從之前的「非典」到這次的「新型肺炎」,罪魁禍首都是這些人濫食野味而造成的。
  • 野味是人類剛需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當我們決定不再吃野生動物後,我們的生活不會受到破壞性的影響,這便是我們拒絕食用野生動物的基礎,也是底氣。況且,食用野生動物,只是個別人的特殊癖好,又何談「剛需」呢?這種話從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分支機構說出來,還是讓人感到幾分錯愕。雖然說「禁食野味」需要一步步來,科學論證、審慎施策,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喊出野生動物產品是人類「剛性需求」,就大可不必了。
  • 野味指的什麼?哪些動物屬於野味?是怎麼被送上餐桌的?
    一場疫情的到來,讓廣大民眾的春節過得冷冷清清,而疫情的發生則有很大一部分是野味造成的。那野味指的什麼?哪些動物屬於野味?是怎麼被送上餐桌的?一、野味指的什麼?野味指獵取得來的做肉食的鳥獸,如野雞、野兔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野生動植物,非人工飼養。
  • 淘寶禁售「野味」了嗎?這個冠狀病毒常見宿主,別吃了
    ,公眾呼聲越來越高,但記者昨晚發現,電商平臺仍有野味公然售賣,涉及動物包括果子狸、竹鼠、豬獾、狗獾等高危動物。不過記者注意到,電商平臺已經開始採取禁售野味的手段。今天上午,記者在淘寶上搜索果子狸、黃麂子、肉獾、獐子等野生動物的名字,均已搜索不到結果。在搜索「穿山甲」時,搜索結果頁面跳出「守護地球阿里在行動「的環保頁面。
  • 對「禁食野味」提出質疑,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不能成為產業協會
    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在全民對濫捕亂殺、野蠻食用野生動物口誅筆伐的時候,竟然冒出來一個奇怪的聲音:"禁野是武斷的,野味是人類剛需"。人們也在問:「蛙類養殖委」有什麼來頭?到底是一個什麼組織?終於,文章發表兩天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布了一項致歉聲明,聲明中解釋說,文章出自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下屬的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自辦的微信公眾號」。協會已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並將加強對分支機構的監督管理。這可能也算作是對網民的回應。
  • 關於野味病毒及野生與馴化的思考
    但這些還只是表象,更深層面是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野味貿易有無存在的必要性?有人辯解,一些人賴此為生,不讓他們經營野味,這些從業者會失業,這與當年取締妓院,有人提出怕她們會因此失去生計一樣。這些人同樣需要「從良」!更何況,即便作為一種產業,野味市場、野生動物貿易佔國民經濟的比例有多大?
  • 除了健全的法律法規,還需要一份對野生動物的敬畏之心
    意見規定,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為食用或者其他目的而非法購買,符合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以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定罪處罰。報導截圖其實,早在2017年1月1日,我國實施的新版《野生動物保護法》就明確規定:「禁止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這意味著,食用非法購買「野味」的消費者也將受到法律制裁。
  • 除了人類,蝙蝠還有天敵嗎?是什麼動物?
    毫無疑問,蝙蝠最大的天敵就是人類,因為在一些人眼中,蝙蝠是一種「野味」。可能蝙蝠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從1億多年前到今天,躲過了多次滅絕事件,躲過了大多數動物的捕殺,卻淪為了人的「盤中餐」。那麼,除了人類之外,蝙蝠在自然界裡還有沒有天敵呢?哪些動物是蝙蝠的天敵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蝙蝠|穿山甲|果子狸|土撥鼠|烏龜|全國...
    還有它……烏龜烏龜,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遊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韓國和朝鮮。野生烏龜龜甲內是病毒寄生繁衍的好地方,其中的沙門氏病毒,對孕婦和嬰幼兒的危害極大。
  • 保護野生動物,還需要做什麼?
    保護野生動物,還需要做什麼?周珂路磊孟珊門診問題:非法交易及食用野生動物面臨哪些法律責任?如何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違法行為禁而不止 破壞野生動物資源記者了解到,為加強對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很多國家都加強了在野生動物保護、動植物檢疫防疫等方面的立法。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直接涉及野生動物的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動物防疫法和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同時,與野生動物保護法關聯的還有環境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