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候寒冷,自然環境下是烏龜的冬眠期。在冬季買入烏龜,無論是直接冬眠,還是加溫飼養,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直接冬眠,我們並不清楚之前烏龜是如何飼養的,體質狀況如何,是否有隱性疾病等,貿然冬眠風險較大。而加溫飼養,溫差控制不好容易生病,同樣困難重重。因此,冬季並不是一個適合入龜的季節,買龜需要等到春暖花開後。但是總有些朋友經不住誘惑,在冬季買了烏龜,面臨飼養難題。最近就有幾位朋友,向鶇龜先生反映他們新買的烏龜不願吃東西,例如「地圖買回來一周多了,一直待在水裡從不上岸,也沒看到它們吃過東西,該怎麼辦?」、「在三亞買個小烏龜,帶回來也不咋動,也不咋吃東西」、「小龜現在不進食,也不冬眠」等。其實不願吃食,僅僅是冬季養龜中面臨的常見問題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問題也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方面的問題,供有此困惑的朋友們參考。
一、冬季烏龜為何不願吃食?
烏龜是變溫動物,身體各器官的發動機是溫度,其活動和消化能力與溫度直接相關。溫度高時烏龜活躍,消化能力好;溫度低時,烏龜不活躍,消化能力弱。表現在進食上就是,夏季高溫季節烏龜愛吃食,進入秋季後開始變得不愛吃食;當溫度低到一定程度,則直接停食,進入冬眠狀態。溫度與烏龜活動和消化(進食)之間的關係,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見,當環境溫度低於20℃以後,自然狀態下烏龜就開始少食或停食;溫度低於15℃,就徹底停食,逐漸進入冬眠狀態。自然條件下,就算是地處熱帶的海南島,冬季氣溫也就是15-25℃左右,並不是烏龜的活躍進食期;而在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亞熱帶地區,冬季無供暖,正是烏龜冬眠的季節;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雖然冬季城區室內有供暖,但室溫一般在20℃左右,也不屬於烏龜活躍進食期。也就是說,在自然環境下,冬季全國各地的溫度,都是不符合烏龜活躍進食條件的。是冬季溫度低,造成了烏龜不愛吃食。
因此,在冬季烏龜不願意吃食,是一種正常現象,主要是因為溫度低,達不到活躍進食的溫度。要想烏龜在冬季能活躍進食,只要將溫度提高到25攝氏度以上就可以了,這通常藉助加熱棒,加溫飼養來實現。但冬季氣候寒冷,加溫飼養以後,溫暖的水溫和低冷的氣溫之間,不可避免會產生大的溫差。而烏龜是變溫動物,對溫度變化十分敏感。經驗表明,當烏龜生活的環境溫差超過3℃,就非常容易帶來病變,如感冒、肺炎、白眼病、消化紊亂、腸炎等。因此,冬季加溫飼養也不簡單,需要控制好溫差,否則烏龜容易生病。那麼在冬季,如何才能在加溫的條件下,控制好溫差,養好烏龜呢?
二、冬季如何控制好溫差,加溫養好烏龜?
在冬季養龜,溫度低時,通常要利用加熱棒加溫飼養,這要面臨氣溫和水溫之間的大溫差問題。而烏龜這種動物,偏偏又對溫差敏感,溫差稍大一點就容易生病。因此,在冬季加溫飼養烏龜,核心的問題就是控制好溫差。那麼要如何才能控制好溫差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在什麼情況下才容易產生溫差,然後再有針對性的解決即可。具體來說,加溫養龜產生溫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氣溫(室溫)和水溫之間的溫差
水是常見的固體和液體中比熱容最大的物質,相同條件下,吸收或釋放相同的熱量,水溫變化最緩慢(升溫或降溫)。這種特性導致在水和空氣之間,具有天然的溫差。如果使用加熱棒加溫,則水溫和氣溫之間的差異就更大。此時如果經常性的出水、入水,烏龜在水溫和氣溫之間頻繁轉換,就非常容易因忽冷忽熱、溫差過大而生病(感冒、肺炎、白眼病、消化不良、腸炎等)。
解決氣溫(室溫)和水溫之間的溫差,方法也簡單,只要為龜缸加一個半封閉的蓋子就可以了。例如可以用蓋子將龜缸蓋住三分之二以上,或使用帶有透氣孔的蓋子蓋住龜缸。由於水和空氣之間具有關聯性,氣溫高了對水有加熱作用,水溫高了對相鄰的空氣同樣具有加熱作用。冬季我們加溫飼養烏龜時,水面附近的溫度原則上也是高的,和水溫差不多。但在龜缸敞開環境下,空氣是流通的,很快就和周邊的冷空氣混合,使得溫度下降。而給龜缸加上一個蓋子,營造出半封閉的環境,就可以阻隔龜缸中空氣與外界交換的速度,起到保溫作用,以此避免水溫和氣溫之間產生大的溫差。
(2)曬背和曬臺帶來的溫差
烏龜骨骼和殼的主要成分是鈣質,而鈣的積累需要陽光。具體來說,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助於維生素D3的合成。而維生素D3能提高機體對鈣磷的吸收,同時也可以促進生長和骨骼的鈣化,因此經常曬背對於烏龜骨骼和龜殼的發育極為重要。同時,紫外線也具有殺菌除蟲作用,經常曬背也有助於殺滅體表細菌和寄生蟲。因此,曬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凡事都要講究實際情況,冬季加溫飼養給烏龜曬背,很多時候是弊大於利,容易產生大溫差,進而帶來疾病。
冬天烏龜曬背的光源,從來源看主要有陽光和人造光兩類。利用陽光曬背,實際效果十分有限。這是因為,冬季烏龜養在室內,曬背需要隔著玻璃窗,烏龜接受的是透射光而非直射光。經過玻璃的層層過濾,紫外線大部分被屏蔽,曬背只有加熱的效果。由於水和空氣之間的巨大比熱容差異,導致曬背時空氣升溫很快,烏龜體溫也隨之升高。曬背後再次入水,就是一次由熱到冷的驟然變化,體質稍差一些的烏龜,就容易因此而生病。因此,冬季室內利用陽光曬背,不僅幾乎沒有效果,而且還容易因溫差大而帶來烏龜生病。那麼人造光源曬背又如何呢?
曬背燈這類人造光源曬背,產生的溫差比陽光更快、更大。陽光對空氣的加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烏龜曬背時體溫上升也較慢。而曬背燈不同,屬於局部、近距離加熱,曬臺周邊的溫度在短時間內很快升高,這樣產生的溫差,比陽光曬背時更大,更容易生病。
烏龜曬背就離不開曬臺,在冬季龜缸中曬臺的存在,也常常是產生大溫差的來源。烏龜是兩棲動物,在曬背時會爬上曬臺,平時休憩也經常呆在曬臺上。同樣由於曬臺比熱容小於水,導致有陽光或曬背燈照射時,曬臺快速升溫,溫度比水溫高;而無陽光或曬背燈時,降溫也快,溫度比水溫低。烏龜在爬上、爬下曬臺的過程中,同樣面臨忽冷忽熱問題,容易因此而生病。
為解決上面的溫差問題,可以撤掉曬臺、不曬背,以此防止烏龜頻繁出入水帶來的溫差。曬背的作用是為了增強烏龜體質,對烏龜骨骼和龜殼發育確實重要。但冬季養龜,曬背容易帶來大的溫差,弊大於利,確實不推薦曬背。這就如我們都知道,經常戶外鍛鍊有助於身體健康,然而在暴風雪或霧霾天氣,就不適合戶外鍛鍊,因為弊大於利。冬季給烏龜曬背基本也是如此,曬背於烏龜而言,在冬季屬於錦上添花,冬季幾個月不曬背烏龜不會死。然而,因為強行曬背,卻非常容易導致烏龜感冒、肺炎,這就得不償失了,很可能會造成烏龜死亡。因此,在冬季養龜中,撤掉曬臺、不曬背,讓烏龜一直呆在水中,因為只有水這一種介質,溫度就不會忽冷忽熱,自然也就不容易生病。如果有朋友對曬臺比較鍾愛,不想撤掉,那就退而求其次,建議降低曬臺高度,將曬臺浸沒於水中,保證烏龜在曬臺上時,除龜殼外其他身體部分仍在水中即可。
(3)換水帶來的溫差
烏龜在水中生活,進食和排洩都在水中進行。時間久了,龜糧殘渣和烏龜糞便等物質的腐敗,難免會讓水質惡化。因此,換水是養龜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冬季同樣也不例外。冬季養龜,特別是加溫飼養時,水溫要比室溫高許多。換水時如果不注意,直接將室溫冷水加入龜缸,就可能帶來換水溫差。差異超過3℃,也容易因溫差過大而生病。
為解決上述換水時產生的溫差問題,可以備一個溫度計,在換水前測量好原水和新水的溫度,做到等溫換水就可以了。同時,也要注意換水量和頻率,儘量減少換水次數和單次換水量,這些都可以減少換水溫差,同時也可以避免換水帶來的水質波動過大。
(4)把玩不當帶來的溫差
很多人出於對飼養的烏龜過於「喜愛」的原因,經常有將烏龜從龜缸撈出,拿在手中把玩的習慣。這在夏季可能問題不大,但在冬季卻非常容易因此而帶來溫差過大問題。這種情況下溫差的產生,主要在於兩個方面。其一是拿出、放入水中的過程中,水溫和氣溫之間的溫差;其二是在手上把玩時,人體手溫的影響,這點很多人都忽視了。人體正常溫度是37℃左右,這一溫度我們並無特別感覺,然而對變溫動物烏龜而言,在冬季這屬於典型的高溫。在手上把玩時間越長,隨著人體溫度的加熱,烏龜體溫越高,再放入水中時產生的溫差就越大。
許多朋友認為經常把玩烏龜,有利於培養和烏龜互動。其實並非如此,烏龜非常膽小,並不喜歡別人把玩,嚴重的還有可能帶來應激反應。培養和烏龜的互動性,可以通過用手餵食來實現。冬季人體手溫和水溫之間動輒有十幾度的溫差,經常拿出把玩,烏龜因此患病的機率非常大。因此,冬季請儘量避免用手把玩烏龜。
(5)特殊情況下產生的溫差
使用加熱棒加溫飼養,需要24小時供電,保證加熱棒正常工作。而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帶來意外溫差的產生。例如停電導致加熱棒無法工作,這種情況不常見,但也是存在的,例如供電公司例行線路檢修,就需要停電。加熱棒因為故障停止工作,也會造成溫差(也有可能是因為故障,直接將烏龜煮成了烏龜湯)。以上這些,都屬於典型的特殊(意外)情況下產生的溫差,儘管發生機率低,但一旦發生,對烏龜而言可能是致命的,對此也應該有所考慮。
綜上所述,冬季加溫飼養烏龜時,水溫和氣溫之間存在天然溫差,烏龜曬背、頻繁上下曬臺,換水時沒有等溫,以及把玩不當等情況,都容易產生溫差。建議給烏龜缸加上一個半封閉的蓋子,撤掉曬臺、不使用曬背燈曬背,等溫換水,以及不把玩烏龜,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大溫差的產生,進而避免冬季加溫飼養時烏龜生病。
三、結語
烏龜作為變溫動物,其活動和消化能力與溫度直接相關。冬季由於氣候寒冷、溫度低,不滿足烏龜活躍進食的溫度條件,因此烏龜普遍不愛吃食,這是正常的現象。要想烏龜愛吃食,就要使用加熱棒,將飼養水溫加熱到25℃以上。但加溫飼養,容易產生溫差大問題,原因主要在於水和空氣之間比熱容的差異,產生水氣之間的溫差;曬背加熱曬臺及周邊的空氣,因此產生溫差;換水時,原水與新水溫度不一致,產生換水溫差;冬季不當把玩,也容易產生溫差。
建議給烏龜缸加上一個半封閉的蓋子(不透氣的蓋子蓋住三分之二以上,或者使用帶透氣孔的蓋子全蓋住),以此隔段缸內空氣和外界的充分流通,達到保溫、縮小溫差的作用。冬季加溫養龜曬背弊大於利,撤掉(或淹沒)曬臺,不曬背,同樣可以避免產生大溫差。換水時注意等溫換水,儘量減少換水量和換水頻次,避免產生換水溫差。因人體溫度顯著高於烏龜,在冬季儘量避免把玩烏龜,也可以防止由此帶來的溫差。
冬季溫度低,不加溫烏龜不愛吃食,但加溫容易產生大溫差,這是一個矛盾。由於烏龜對溫差敏感,超過3℃以上的溫差即有可能帶來疾病,因此冬季加溫養龜,首要的任務就是防控溫差。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有可能保證烏龜在冬季不生病。
【特別說明】:鶇龜先生,堅持分享有價值的烏鶇、烏龜和原生魚實操飼養經驗與心得體會,歡迎關注。本文原創首發於頭條,歡迎以轉發的形式分享,但請勿搬運抄襲,謝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