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王久林教授團隊在本徵安全鋰硫電池研究取得...

2021-01-08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因其理論能量密度高和硫資源豐富,鋰硫電池代表了下一代高能電池的發展方向。通過多種綜合策略,鋰硫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得到了顯著提升。然而,安全問題仍然是限制其實際應用的瓶頸之一。這主要源於電池中高度易燃的有機溶劑和硫正極(黑火藥),以及循環過程中形成的高度活潑鋰枝晶。如何構建本徵安全的鋰硫電池,同時不犧牲其電化學性能,是鋰硫電池推向實際應用進程中的主要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王久林研究員團隊從2007年就著手研究高安全鋰硫電池,創製的S@pPAN硫複合正極材料具有本徵不燃優點(熱裂解的PAN為固體阻燃劑),並採用多種阻燃添加劑消除了有機溶劑燃燒隱患(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0099;Chem. Commun., 2014, 50, 7011;J Power Sources 2013, 223, 18)。為確保鋰硫電池在充放電循環全周期安全,該團隊進一步採用阻燃劑作為電解質溶劑成分(Chem Commun, 2018, 54, 4132)。

近期,該團隊在本徵安全鋰硫電池研究方面獲得了新的突破。採用雙氟磺醯亞胺鋰(LiFSI)溶於磷酸三乙酯(TEP)和高閃點氟代醚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體積比1:3)獲得了飽和電解液,其中鋰鹽濃度:1.1mol/L。相比於高鹽濃度體系,該電解液體系具有低成本、低黏度等優點,而且進一步增強了高鹽濃度體系對鋰負極的保護。該本徵阻燃電解液(IFR)具有優異的鋰金屬沉積溶出效率(高於99%),獲得無枝晶的鋰沉積形貌,即有效地消除了金屬鋰負極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在常溫下鋰對稱電池(0.5mA cm-2/1.0mAh cm-2)壽命超過2400小時(100天)。在高溫(60°C)測試條件下獲得了微米級而且緻密的鋰沉積形貌。與高硫含量(52.6 wt%)的S@pPAN正極匹配時,60°C下正極材料比容量(840.1 mAh g-1,基於整個複合材料計算)和高的硫利用率(95.6%)。該體系的優點在於60°C高溫條件下,實現了安全特性和電化學性能協同提升效應。

相關工作已在線發表於Angew. Chem. Int. Ed.,文章第一作者為碩士研究生楊慧軍,通訊作者為王久林。該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資助(21333007, U1705255)。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anie.201811291

相關焦點

  • 關於石墨烯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研究進展詳解
    浙江大學高超團隊報導了一種噴霧乾燥氧化石墨烯而製備的高褶皺的花狀的石墨烯微粒。石墨烯片間的高度褶皺可以有效抑制石墨烯堆疊,形成5層以下的石墨烯片,該結構有利於電解液的浸潤和單質硫的均勻分布。通過高溫熱還原修復石墨烯原子晶格,提高材料導電性。當該材料應用於鋰硫電池時,其電化學性能遠超其它石墨烯-硫複合物。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DNA硫修飾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領域權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子新團隊賀新義研究員和趙一雷教授在DNA硫修飾領域聯合領銜,與復旦大學甘建華研究員課題組共同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DNA backbone interactions impact the
  • 《科學》:高效長壽命鉑合金催化劑研究有新進展
    11月15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研究長文形式刊發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夏寶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美國取得燃料電池研究突破 可減少鉑使用量製成低成本燃料電池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在性能上取得重大進展可能會為汽車和其他車輛引入一種廉價而實用的零排放能源技術,只會向大氣中排放水。該研究關注於微調微觀表面的細節,即發生化學反應提供能量的地方的細節。 與電池類似,燃料電池也能夠存儲能量。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能夠從空氣中存儲的氫氣和氧氣的化學反應中獲取能量。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WILEY旗下最新開放獲取(OA)旗艦刊Small Science近日發表了來自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Jing-Liang Li教授和清華大學曲良體教授的最新評述論文。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在不摻雜元素的情況下通過控制石墨烯基材料的電學性質來增強其本徵反應活性。
  • 聚焦人工智慧/新零售/大健康,上海交大安泰MBA第二期行業社群班...
    12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第二期行業社群班於交大徐匯校區正式開班。第二期行業社群班繼續秉承交大安泰「縱橫交錯,知行合一」戰略,聚焦人工智慧、新零售和大健康三大行業領域,面向交大安泰各項目在校生與校友公開招生,獲得近千名在校生及校友踴躍報名。
  • 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成立 擬展開特色「海派日本研究」
    中新網上海6月23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23日在上海交大舉行成立儀式,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國際研討會同日舉行。許婧 攝  中華日本學會常務副會長高洪對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的成立在促進中日兩國學術對話,增進兩國之間相互理解方面的作用十分期待。他認為,新時代的中日關係需要形成新格局,上海的日本研究也要別開生面。相信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將與學術同行開展密切的合作,為豐富中國的日本研究寶庫做出新的貢獻。
  • 物理所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研究中獲進展
    2010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方忠、戴希等理論預言磁性離子摻雜的拓撲絕緣體Bi2Te3是磁性拓撲絕緣體,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與物理所和清華大學實驗團隊合作在2013年在Cr摻雜的(Bi,Sb)2Te3薄膜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然而,磁性離子的引入會導致樣品組分的不均勻,需要精確調控生長條件,才能在極低溫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吉首大學姚茂君團隊在產學研領域取得新成果
    本網訊 吉首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姚茂君教授團隊與湖南明瑞製藥有限公司在碳酸鑭技術開發領域取得顯著成果,共同研發出新一代碳酸鑭咀嚼片。碳酸鑭,分子式La2(CO3)3,商品名為Fosrenol,是近些年來才發現的一種具有高效的磷結合能力的新型抗高磷酸鹽血症藥物。
  • 山東理工大學一項科學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針對這一難題,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清潔化工技術研究院副教授黃昊飛和特聘教授王鳴帶領團隊與國內外多所高校合作,在新型手性萃取劑及萃取方法方面開展了大量基礎研究工作,並在JACS、Chem.Eur.J.等高水平期刊發表多篇研究成果。2017年,該團隊創造性地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含叔丁基酮結構的手性萃取劑分子,實現了對手型胺基酸99%以上對映體選擇性。
  • 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發布《2020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適宜...
    2020年11月13日,《2020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發布。由上海交大行業研究院養老行業研究團隊研發的該指數旨在為日漸盛行的候鳥式養老提供一個具有科學依據的城市選擇手冊。
  • 上海交大發布開年主題微電影《心之所向》 共述「我和我的學校...
    擔任中國商飛項目中心高級工程師的他,完成上百次試驗機試飛任務,多次參與飛機研製與設計工作,連續多年獲得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先進個人稱號。在設計研發過程中,他近乎倔強的嚴謹態度為項目安全疊加了一層保險,他說:「哪怕一絲一毫的誤差,對我來說也不可饒恕。交大人要勇於承擔責任,把個人夢想融入到航空強國的使命中去。」因為他明白,萬裡蒼穹的夢想旅程,都是從毫釐跬步開始。
  • 山東煙臺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捐贈防疫...
    山東煙臺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捐贈防疫物資 2021-01-05 | 來源: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 https://www.eol.cn/ceici/ 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
  • 上海交大發布微電影《心之所向》
    延續著錢學森、黃旭華、王振義等大師前輩的足跡,交大人在實驗室、在操作臺、在病房裡、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共同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我們都是追夢人》,講述「我和我的學校」成長故事,  2021年第一天,上海交通大學發布主題微電影《心之所向》,公益短片同時在北京站新華社LED大屏幕、北京王府井LED大屏幕亮相。
  • 上海交大發布微電影《心之所向》
    新年第一天,上海交通大學發布主題微電影《心之所向》,延續著錢學森、黃旭華、王振義等大師前輩的足跡,交大人在實驗室、在操作臺、在病房裡,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共同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我們都是追夢人》,講述「我和我的學校」成長故事。媒體與傳播學院2020級研究生許左在交大「遇見」了學長錢學森。「我將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道建設自己的國家,讓我的同胞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 大工化工學院第一期「青年人才學術沙龍」成功舉辦
    大工化工學院第一期「青年人才學術沙龍」成功舉辦 2021-01-15 2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大開年主題大片《心之所向》發布!北京地標刷屏亮相!
    孔博,是交大航空航天學院2012屆碩士校友,也是中國商飛項目中心高級工程師。他懷揣星空蒼穹之夢,紮根艱苦一線,錢學森學長的故事始終帶給他精神上的支持與學術上的鼓舞。 他完成上百次試驗機試飛任務,多次參與飛機研製與設計工作,用近乎倔強的嚴謹態度為項目安全疊加了一層保險。「交大人要勇於承擔責任,把個人夢想融入到航空強國的使命中去。」
  • 車輛與運載學院張揚軍教授團隊獲授2019年度萊特兄弟獎章
    車輛與運載學院張揚軍教授團隊獲授2019年度萊特兄弟獎章清華新聞網3月17日電 近日從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 International)獲悉,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張揚軍教授團隊的金宇智、錢煜平、張揚軍和諸葛偉林等4位師生因論文「電動飛機涵道風扇與電機建模與初步集成設計」(Modeling of Ducted-Fan
  • 華中科大、西安交大、東北大學接力講述奮進之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孫永明,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能源光子學功能實驗室教授,從事儲能電池研究,於2017年10月回國加入華中科技大學。經過三年的努力,建成了一支特種電池材料和器件研究團隊,在超快充儲能電池和高溫鋰電池領域獲得進展,開發的快充型鋰電池能夠實現6分鐘充電至75%以上。未來,將開展寬溫度範圍鋰電池材料和器件研究,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培養國家和社會急需的儲能型高精尖人才。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依託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
  • 申城位居全球第八 上海交大發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
    圖說:徐劍教授解讀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新民晚報訊(實習生 陳曉 記者 易蓉)「十三五」收官之際,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成績單如何?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體系應該如何實現科學和客觀的評價?中國城市距離頂尖國際文化大都市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