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豐子愷,和他的恩師弘一大師在對待愛情上的天壤之別

2021-01-08 歲月城堡

讀過豐子愷文集的人大都被他有趣通靈的文字所打動,那些率真親切,風趣平淡的一段段小故事讓人回味無窮。但是作為一位大名鼎鼎的畫家,他的畫作和他的文章又是多麼的契合,平淡如水,始終如一是他整個高貴人格的真實體現。他的老師雖然是聲名遠播的李叔同,但在對待家庭和尊重女性的方面,在他學生豐子愷面前也只能自愧不如。為何如此之說呢?我們先來看看他的恩師李叔同,也就是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李叔同
豐子愷

李叔同和豐子愷都是出生在大富大貴的家族裡,但一個是到處留情的紈絝子弟,一個是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李叔同的一生非常任性,幾乎所有事都由著自己的本性,想出國留學就留學,完全顧及不到妻子已經懷著身孕,想戀愛便戀愛完全顧及不到家中已有日日盼他歸家的妻子,想出家便出家完全顧及不到漂泊異鄉的日本妻子如何生活。話說回來,他的弟子豐子愷也同樣出生在巨富之家,從小受到家族裡大人們的各種溺愛,卻沒有像他的老師一樣處處任性,處處無所顧忌。

李叔同茶花女瑪格麗特扮相

李叔同和豐子愷同樣是因為媒妁之言走入的婚姻,但對待妻子的情分和尊重子女上卻有著天壤之別。豐子愷妻子徐力民也是出生書香門第,雖然是傳統婚姻,豐子愷自從牽起了新婚妻子手兒的那一刻,就明白了作為一個男人和丈夫的責任,用整整一生的時間細心呵護的陪伴在妻子身邊,兩個人雖然也有小吵小鬧但從沒有彼此辜負過對方。在豐子孤身一人愷遠度日本留學時,兩個人頻頻鴻雁傳書,豐子愷雖然耳濡目染了老師李叔同的種種負心行為,但是他並沒有像恩師李叔同一樣和婚外的女性暗生情愫忘掉自己的身份。而是時常將家書傳遞給家中翹首以盼的妻子,以慰藉妻子擔心和思念。

李叔同畫作

再來反觀言行不一的李叔同,在對待自己的結髮妻子上卻顯得尤為的薄情寡義。用現代的話甚至可以說是很渣,很渣。他的妻子也是一個富商的女兒,知書達理。在19歲時嫁給了李叔同,結果不曾想不但沒有得到丈夫應有的基本尊重,丈夫李叔同反而借著日本留學期間短短的時間和房東的女兒以做模特的名義,明目張胆的談起了戀愛,直到他病重無法支撐時才想到結髮妻子,大搖大擺的回天津養病,妻子以為他已經回心轉意,給了這位已經變心的丈夫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安慰,即便如此,李叔同他可倒好,身體一康復又立馬直奔日本將情人帶回國內公然宣布再一次結婚。

豐子愷的畫

在對待兒女的態度和親情上兩個人也是有著雲泥之別。李叔同自從和日本情人在國內公然結婚後,基本上就對幾個孩子不聞不問,家裡的大大小小事物和一切操持全依賴那個柔柔弱弱的結髮妻子。而豐子愷不但將兒女視做珍寶,而且和妻子一起全方位的照顧和教導了幾個兒女的成長。豐子愷和愛妻一共生養了七個孩子,其中一個是抱養的,孩子成人後個個成為品學兼優的才子和棟梁。妻子走了他說:「愛是人間休止符」。而李叔同的兒子,卻是在母親艱難維持生計和淚水嘆息中長大成人,內心對他們那個甩手掌柜樣的父親心結陰影可想而知。

相關焦點

  • 《護生畫集》|豐子愷等大師留下的殿堂級文化精品
    由豐子愷先生作畫,第一、二集的文字為弘一法師書寫,第三集為葉恭綽書寫,朱幼蘭書寫第四和第六集、虞愚書寫第五集。畫集除了採用古文、古詩詞中的句子、弘一大師所撰的詩文之外,其餘為子愷先生所作。圖:新書實拍《護生畫集》是文藝界等諸位先賢、大師們絕世合作的結晶,堪稱藝術文化之精品,其意義早已超出文化,在詩、文、書、畫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藝術地位。
  • 豐子愷道出弘一法師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人生三層樓」的第三層
    和世人一樣, 他的日本妻子雪子怎麼也不能明白:在世俗已經名利雙收的李叔同,為何要出家做弘一!雪子千裡迢迢趕到弘一法師出家的虎跑寺,試圖用11年的感情喚他還俗。然而,弘一法師卻始終連見面的機會都不肯給雪子。在此之前,弘一法師出家前曾給雪子留了一封信,這也算弘一法師在俗時的絕筆信了。
  • 豐子愷評價老師弘一法師的三個層次,對號入座,你在幾層?
    弘一法師在出家前應該說是個「翩翩佳公子」,他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繹而馳名於世。他為人風流倜儻,搞藝術風生水起,做話劇是演員水準,油畫方面是個美術家,彈鋼琴更是音樂家水平,做老師為人師表、受人愛戴,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全才怎麼突然想去出家了呢?
  • 豐子愷:像弘一法師那樣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來,十分少有
    那之前,他就公開說過:「這歌詞要是我寫的話,我願意當場死那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說起《送別》的填詞人李叔同,那真是非常了得。無論音樂、繪畫、書法、篆刻還是話劇…他要麼是先驅人物要麼造詣頗深,遠遠將其他人甩在了身後。
  • 在心裡種一顆愛的種子——豐子愷《護生畫集》珍藏版面市,再現先賢...
    上世紀初,弘一法師和豐子愷看到人類對待雞、鴨、豬、牛等,毫無同情之心,師徒二人就商議著要編印《護生畫集》,勸人戒殺、放生。在弘一法師50大壽時,法師和豐子愷共同創作了50幅護生畫。抗戰期間,值法師60大壽之際,豐子愷在逃難之中又繪《續護生畫集》60幅寄往泉州,請法師配文。
  • 弘一法師李叔同為何出家?
    歌手樸樹前兩天,樸樹在演唱會上唱《送別》,邊唱邊哭,歌詞和旋律太棒了。《送別》的詞作者是近代有名的弘一法師,真名李叔同。李叔同是近代一個很特殊的人,他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受到良好教育,年輕時有家室,也曾到日本留學,在文化圈是個有名的人,但在39歲那年突然出家,拋棄紅塵糾纏,之後成為一代大德高僧:弘一法師。至於其原因是什麼?很多年後人們才能大概看出來。小編認為這和他的家庭環境關係很大。李叔同的父親信仰佛教,去世的時候李叔同還很小,他看到父親離去的時候很安詳。
  • 豐子愷:做人若像豐子愷,生活哪裡都可愛
    追趕不上的不追,不屬於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麼複雜,簡單甚好。這是民國畫家豐子愷的人生哲學。44年前的今天,這個可愛的老人家永遠的離開了我們。畫中是一對三四歲幼童,常常一起玩耍。豐子愷多次重畫這兩個幼童,用以祝賀新婚夫婦。因為在他看來,童年的情愫,純粹天然,他希望成人亦如此。畫裡主角是豐子愷兒子,他扮演爸爸回來的模樣。
  • 「人間慈父」漫畫家豐子愷,為7個兒女做的哪4件事,最讓人感動?
    7個兒女長大後,在教師、編輯等不同崗位上成績出色。例如,長子豐華瞻,復旦大學教授,還是《漢英大辭典》的主編。那麼,豐子愷這樣一位成功的父親,到底是怎麼煉成的?這要從他自身的經歷開始說起,特別是他所受到的家庭和學校教育。
  • 弘一法師出家後,他的後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孫女首談祖父出家原因
    在李莉娟幼年時,因為當時的中國正處於特殊時期,當時也不興佛教,她最初並不知道自己是一代大家弘一法師的後代。李莉娟得知弘一法師是自己祖父,是在那場特殊革命以後。1980年,弘一法師誕辰100年時,報紙上不斷刊登紀念弘一法師的相關消息後,李莉娟才從父親口中得知:律宗11代祖竟是自己的親祖父。此後,李莉娟才慢慢從父親嘴裡和報紙雜誌上真正開始了解祖父。
  • 豐子愷一語道破原因
    他的學生豐子愷一語道破原因。「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電影《讓子彈飛》開頭,姜文、葛優、劉嘉玲在馬車上唱的《送別》就是由李叔同作詞的。1880年,李叔同出身於富商之家,父親李世珍是清同治時進士,曾任吏部主事,後辭官,承父業先後創辦了「桐達」等幾家錢鋪,被人稱為「桐達李家」。李世珍樂善好施,設立義塾、賑恤貧寒孤寡,晚年喜好佛經,對李叔同造成了較大影響。
  • 聚鎂Art0X丨豐子愷-將「漫畫」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晚年的豐子愷作為家裡唯一的男丁,豐子愷6歲進入私塾讀書,那時他就對色彩和線條很感興趣,便將《千字文》上出現的各色人物,逐一填色,活潑生動,趣意盎然。雖然進入了師範學校,但是豐子愷並沒有選擇當老師,本想繼續畫畫的他無奈於當時中國宣傳的西洋畫很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西洋畫是什麼,或者僅僅以為美女月份牌和香菸牌子就是西洋畫的代表,豐子愷也找不到學習西洋畫的途徑,逐漸起了想去東西洋留學的念頭,並最終決定遠渡重洋,去東京繼續學習繪畫。
  • 漫畫大師豐子愷的「斜杠人生」
    因為日本繪畫跟我們中國傳統繪畫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畫面追求『趣味』,和我們繪畫中談的筆墨,在作品的追求上是有所區別的。正是這樣的『有趣』,讓豐子愷得到了巨大的啟發。從此他的畫作就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為最大的特色」。
  • 趙幼強: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解讀
    他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漫畫家、文學家和美術、音樂教育家他是弘一法師的學生他說「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藝術」他說「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豐子愷與孩子》子愷先生對自己作品曾經做的一個主題含義上的分類,繪畫創作分為五類,即生命詩意、童真詩意、古典詩意、民俗詩意、敘事詩意。
  • 豐子愷漫畫作品之一
      他的父親是清朝最後一科的舉人  他的師傅是弘一法師  他是從小小石門灣走出的一代文化巨匠  他是中國現代漫畫的開端  他,就是豐子愷     豐子愷(1898-1975),字仁,號子愷,浙江崇德人。
  • 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來了
    「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他,是中國漫畫第一人;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他,是浙江近代頗具影響力的文藝大家;他,集畫家、文學家、翻譯家和藝術教育家於一身;他,以一支筆、一顆心創造了一個詩意、真摯的藝術世界;他,就是豐子愷。
  • 豐子愷:貓的可愛,可說是群眾意見
    豐子愷降生時,乳名「慈玉」。6歲時候在父親的私塾裡讀書,學名「豐潤」。小學時候,老師又建議改為「豐仁」,名字好寫便於選舉。就讀於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時,由重視他的老師單不庵改名為豐子愷,取安樂之意。他師從李叔同和夏丏尊,豐子愷遇到了伴隨他一生的3樣東西--文學、繪畫和音樂,亦是他藝術人生的起點。
  • 他愛貓成癖,被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無獨有偶,豐子愷先生也有類似的「三層樓」的說法。他說,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一說這是豐先生的老師李叔同的話,不確。因為豐子愷先生恰恰是用這第三種-「靈魂生活」在稱讚老師的。李先生不可能自己稱讚自己。豐子愷先生多才多藝,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他是浙江嘉興人。
  • 弘一大師:臨終絕筆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什麼意思?
    弘一大師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如同茫茫大海裡的一葉扁舟,飄飄蕩蕩,隨波逐流,不知從哪裡來,也不知去向何方。正是這種沒有目標的人生,讓李叔同糾結、困惑,世俗的纏繞、牽絆一定讓他痛苦不堪,難以抉擇。出家後的弘一法師誠子:關於我決定出家之事,在身邊一切事物上我已向相關之人交代清楚。
  • 豐子愷漫畫:一鉤新月天如水,畫筆皆是人情味!
    就風格而言,豐子愷的漫畫介於「國畫」與「漫畫」之間,筆墨的形式風格可上接中國文人減筆畫脈絡,風格率意自然、構圖簡潔明暢、線條疏淡灑落,「中國趣味」是豐子愷漫畫美學的焦點。在他的中國式漫畫中,中國傳統繪畫獨有的筆墨韻味、詩情哲理、文學素養,以及簡化、象徵、變形等形式手法等,在他漫畫作品中得到充分的繼承和發展。
  • 豐子愷與臺灣漫畫家蔡志忠漫畫作品在上海聯展
    交流展匯集了豐子愷近30餘張真跡及高仿作品,包括《返老還童》、《東風浩蕩入青雲》、《楊柳鳴蜩綠暗》、《置酒慶歲豐》等8張真跡;蔡志忠則提供了35張捲軸畫及若干展板畫。  海派大師豐子愷受教於弘一法師,其繪畫吸取了日本畫家竹久夢二、法國巴比松畫派的米勒、中國畫家陳師曾的美學特點,作品不落傳統中國畫窠臼,筆簡意饒,自成一格,體現了他在哲學、宗教、文學、詩情、音樂等多方面的藝術成就。豐子愷和臺灣之間有過短暫而美好的淵源。1948年秋,他曾攜女豐一吟暫離戰亂頻發的江南,轉而旅居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