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在位期間想了許多花招進行託古改制,不但沒有把國家治理得強盛起來,反而把政局搞得十分混亂,朝政腐敗,惡霸橫行。老百姓再也無法忍受土豪劣紳們的殘酷壓迫,於是只好走上了起義造反的道路。
公元17年,江淮一帶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餓殍遍地。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的王匡和王鳳趁機揭竿而起,在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聚居了數千饑民,公開和王莽的新朝相對抗,這就是史書上說的綠林軍。王莽先是派了2萬軍隊去鎮壓綠林軍,結果被綠林軍打得大敗。起義軍趁勢攻下了幾座城池,開倉故糧,綠林軍一下子就發展到了5萬多人。
南陽大地主兼商人的劉縯、劉秀兄弟二人,早就對王莽篡奪劉姓的漢室江山大為不滿。這時候,他們一聽說有人起來造反,手也有點痒痒了,於是在家鄉也樹起了招兵造反的大旗,時間不長,就組成了一支7000多人的隊伍。後來,劉縯、劉秀兄弟主動帶領自己的軍隊加入了綠林軍的行列。
綠林軍的將士們大都是樸素的農民出身,他們起來造反的目的,只是想填飽肚子,至於讓誰當皇帝都是一樣的。由於大家心裡還一直認為江山原來姓劉,所以,就選了一個皇室宗親的劉玄做皇帝,在名義上對綠林軍進行統一指揮。公元23年,劉玄登基,恢復漢朝的國號,年號「更始」。
同一時期,樊崇在山東也揭竿而起,聚集了l萬餘人,以泰山為中心進行反抗王莽政權的鬥爭。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和綠林軍的領袖王匡同名)率10萬大軍前去鎮壓,在這次戰役中,樊崇下令讓起義軍戰士都把眉毛染成紅色,作為識別敵我的記號,赤眉軍的名稱就是這麼得來的。結果,王莽的軍隊又打了個大敗仗,太師王匡還被樊崇扎了一槍,差點丟了老命。不久,赤眉軍發展到了10萬人。
赤眉軍也學習綠林軍的經驗,找了一個據說是漢室宗親的放牛娃劉盆子當了皇帝,也以漢朝為國號,年號「建世」。
綠林軍和赤眉軍是反抗王莽統治的兩支主要農民起義軍。後來,綠林軍在昆陽大戰中消滅了王莽軍隊的主力,王莽政權在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中終於宣告破產了。
王莽的新朝滅亡後,綠林軍和赤眉軍為了爭奪天下,鷸蚌相爭,進行了數年的戰爭,最後,劉秀從中得利,建立了東漢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