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林軍、赤眉軍、王莽那一段渾渾噩噩的農民起義歷史

2021-01-13 唐伯虎說歷史

王莽在位期間想了許多花招進行託古改制,不但沒有把國家治理得強盛起來,反而把政局搞得十分混亂,朝政腐敗,惡霸橫行。老百姓再也無法忍受土豪劣紳們的殘酷壓迫,於是只好走上了起義造反的道路。

公元17年,江淮一帶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餓殍遍地。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的王匡和王鳳趁機揭竿而起,在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聚居了數千饑民,公開和王莽的新朝相對抗,這就是史書上說的綠林軍。王莽先是派了2萬軍隊去鎮壓綠林軍,結果被綠林軍打得大敗。起義軍趁勢攻下了幾座城池,開倉故糧,綠林軍一下子就發展到了5萬多人。

南陽大地主兼商人的劉縯、劉秀兄弟二人,早就對王莽篡奪劉姓的漢室江山大為不滿。這時候,他們一聽說有人起來造反,手也有點痒痒了,於是在家鄉也樹起了招兵造反的大旗,時間不長,就組成了一支7000多人的隊伍。後來,劉縯、劉秀兄弟主動帶領自己的軍隊加入了綠林軍的行列。

綠林軍的將士們大都是樸素的農民出身,他們起來造反的目的,只是想填飽肚子,至於讓誰當皇帝都是一樣的。由於大家心裡還一直認為江山原來姓劉,所以,就選了一個皇室宗親的劉玄做皇帝,在名義上對綠林軍進行統一指揮。公元23年,劉玄登基,恢復漢朝的國號,年號「更始」。

同一時期,樊崇在山東也揭竿而起,聚集了l萬餘人,以泰山為中心進行反抗王莽政權的鬥爭。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和綠林軍的領袖王匡同名)率10萬大軍前去鎮壓,在這次戰役中,樊崇下令讓起義軍戰士都把眉毛染成紅色,作為識別敵我的記號,赤眉軍的名稱就是這麼得來的。結果,王莽的軍隊又打了個大敗仗,太師王匡還被樊崇扎了一槍,差點丟了老命。不久,赤眉軍發展到了10萬人。

赤眉軍也學習綠林軍的經驗,找了一個據說是漢室宗親的放牛娃劉盆子當了皇帝,也以漢朝為國號,年號「建世」。

綠林軍和赤眉軍是反抗王莽統治的兩支主要農民起義軍。後來,綠林軍在昆陽大戰中消滅了王莽軍隊的主力,王莽政權在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中終於宣告破產了。

王莽的新朝滅亡後,綠林軍和赤眉軍為了爭奪天下,鷸蚌相爭,進行了數年的戰爭,最後,劉秀從中得利,建立了東漢政權。

相關焦點

  • 綠林軍、赤眉軍和沒落貴族,通過不斷的起義,最後自選皇帝
    說起農民起義,在中國歷史有很多的起義。小編今天就和大家講講起義軍是如何將奸臣打倒,自己選皇帝的?在公元17年,晉州因為發生了饑荒,老百姓們都紛紛到沼澤地區去挖野菜來填飽肚子。因為野菜不斷的開挖,所以導致越來越少,就引發了老百姓之間的戰爭。
  • 赤眉軍起義之初,戰力彪悍,為何在最終失敗?
    赤眉軍失敗非常正常,這是農民起義難以跳出的歷史怪圈。赤眉軍起義屬於農民起義王莽篡漢後,建立了新朝。王莽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將私田改為王田。王莽改革的本意是想把蛋糕分給窮人,但政策落到地方後,由於官員的懈怠和腐敗,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 赤眉軍人數多達三十多萬,為何在推翻王莽後,赤眉軍卻快速滅亡?
    導語:赤眉軍人數多達三十多萬,為何在推翻王莽後,赤眉軍卻快速滅亡?/沉香戲說歷史在西漢末年的時候,天下勢力群起反對新朝皇帝王莽,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綠林軍和赤眉軍。綠林軍中的人物我們也都比較熟悉,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就是綠林軍一份子。
  • 劉秀建立東漢前,為什麼綠林軍和赤眉軍建立的政權都失敗了?
    導語西漢末年,大臣王莽通過自己高超的演技,瞞天過海式的當上了皇帝,改元新政。可王莽這位大儒皇帝執政的能力並不非他的演技那樣高超,當政沒幾年就民不聊生、流民四起,天下再一次陷入混亂。在混亂的起義軍勢力中,聲勢最浩大的要數綠林軍和赤眉軍。
  • 綠林軍首領王匡、王鳳兄弟,赤眉軍首領樊崇,他們最後的結局怎樣
    公元9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王莽當了皇帝後,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法令。新法令非常繁瑣而且苛刻,百姓們一不小心就會觸犯並受到懲罰。此外,新法中規定的徭役也非常繁重,很多人對新法都非常不滿。再加上,王莽推行新法的那些年,各地的旱災、蝗災接連發生。
  • 新莽末年的起義軍有哪些,赤眉軍、綠林軍、更始政權之間是何關係
    綠林軍和更始政權更始政權的前身是起於荊州的綠林軍。公元17 年(新天鳳四年),荊州大飢,新市人王匡、王鳳,南陽人馬武,潁川人王常、成丹等聚眾於綠林山,反抗王莽暴政,稱綠林軍,逐漸數萬人。公元22年(地皇三年),因綠林山發生特大傳染病,綠林軍於是離開綠林山向別處發展。
  • 赤眉軍-西漢末年的農民起義,最大的首領竟然是個十五歲的少年
    西漢到了王莽的時候,已經是到了尾端。當時王莽搞得民不聊生,很多人都開始反抗朝廷了。最有名起義者是赤眉軍。 赤眉軍大多由不識字的農民組成,但就是這麼一批人,把王莽打得落花流水、無處可逃。 當時風起雲湧,除開赤眉軍,還有綠林軍,後者的首領是劉玄。 劉玄攻下洛陽後,赤眉軍也準備與劉玄合作,可惜,劉玄態度傲慢,很看不起赤眉軍。
  • 樊崇,赤眉軍領袖,打敗王莽,殺一皇帝,立一皇帝!為人作嫁
    有記載最早的運動要數陳勝,吳廣起義了,這場起義虎頭蛇尾,卻成就了劉邦和項羽,最後劉邦成功問鼎中原,建立大漢。元末農民起義,有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各方勢力,最後都給朱元璋做了嫁衣,建立了大明。由於農民起義的階級局限性和思想滯後性,歷史上最終成功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更多的農民起義是攪局者,沉重打擊了王朝統治。
  • 赤眉軍和綠林軍先後登臺唱戲,劉秀也站到了舞臺之上!
    這時候呂母去世了,她的大部分人馬就投靠了樊崇,樊崇得到了鼓勵,他就帶領赤眉軍侵入東海郡,然後又和朝廷的軍隊幹起來了,結果敗了,損失了幾千人。赤眉軍不虛榮知進退,就離開了東海,轉而攻打那些好欺負的地方。一番周折之後,就到了蒲陽。這時候已經是公元23年了,樊崇得到了一個消息,同樣起義的兄弟單位立了一個皇帝更始帝,還哥們是劉邦的嫡親子孫,根正苗紅。
  • 赤眉軍的事兒還沒解決,又來了個綠林軍,王莽這次可是頭大了
    赤眉軍的事兒還沒解決,又來了個綠林軍,王莽這次可是頭大了這是一個被上天遺棄的年份,這年夏天,關東一帶發生極為嚴重的旱災,赤地千裡,土地龜裂,莊稼絕收。在靠天氣吃飯的小農社會裡,旱情無異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更可怕的是,隨後中原和關中地區又發生了大面積的蝗災。
  • 王莽末年,赤眉軍發展到30多萬人,為何迅速滅亡了?
    公元8年12月,西漢外戚王莽篡位稱帝,建立了新朝。王莽對社會進行了一場失敗的改革,加劇了社會矛盾,全國各地不斷爆發愈演愈烈的人民起義。琅邪人樊崇,勇猛非常,聚眾在莒縣起兵,起初只有一百人,其後不斷有人前來歸附,隊伍發展到幾萬人。
  • 光武帝劉秀是如何降服數十萬赤眉軍的?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綠林、赤眉等多支農民軍起義,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乘勢起兵,加入綠林軍,並在昆陽城外大破王莽42萬徵討大軍,扭轉了整個革命形勢。後綠林軍攻入長安,新朝滅亡。由於綠林軍害死劉秀大哥劉縯,劉秀一直忍辱負重,等到新朝覆滅後,河北各州郡都在觀望,未曾歸附綠林軍建立的更始政權,而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於是劉秀被派到河北鎮慰各州郡。劉秀到了河北後,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並擊破王郎,降服銅馬等農民軍,勢力日益壯大。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河北鄗城即皇帝位,建立東漢,改元建武。
  • 赤眉軍起義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我,做個博古通今的美男(女)子↑↑↑赤眉軍起義
  • 掘開黃河大堤,就能淹死百萬赤眉軍,而劉秀的決定令後世汗顏!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此時,早先從舂陵郡遷徙到南陽郡的劉秀家族已經衰落,劉秀父親只是當過小小的縣令,在劉秀9歲時,劉秀父親亡故,他寄養在叔父家中。劉秀還有一個長兄叫劉演,劉演性情豪爽,慷慨大方,心懷復國大志。劉演不愛勞動,喜歡散盡家財,結交天下英雄豪傑。劉演自比為劉邦,笑話勤勞務農的劉秀。
  • 改變中國歷史的10大農民軍領袖,河南,河北,山東人佔據十分之六
    在中國歷史上,農民軍是一個重要的團體和角色,很多時候,他們都充當了改朝換代的革命者身份,尤其是在歷朝歷代的末年。縱觀歷史全局,強大的秦朝、漢朝、唐朝、明朝等,它們中後期的改朝換代的兆頭,無不與農民起義軍有關。接下來,我們簡要回顧一下歷史上10大有名的農民起義和其領袖人物。
  • 赤眉軍大獲全勝,居然拿豆子饞他們,真是出其不意!
    西漢末年,王莽施行暴政,失了民心,農民們蠢蠢欲動,起義滅朝。當時有兩股神秘的農民起義軍隊伍,綠林軍和赤眉軍。西漢皇族劉秀,混入農民起義軍隊伍,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自立為帝。後來劉秀派兵圍剿赤眉軍,想把赤眉軍一網打盡,消滅赤眉軍勢力。
  • 漢光武帝為何可以先後擊敗赤眉軍和綠林軍,靠的絕對不是運氣!
    王莽的主力軍已經被摧毀,主要地盤只剩下長安和洛陽兩個大城。弘農(在今河南)郡長官王憲乾脆投降了漢軍,許多強權的大家族也跟著王憲去長安作戰。他們在城外到處放火,王茂穿著晚禮服,手裡拿著刀子,坐在前廳裡,守著六十萬斤金子和其他珍寶。
  • 西漢末年赤眉軍起義烽煙四起,關鍵戰役杜陵之戰,為何慘敗收場?
    尤其是烽煙四起的農民起義,更是將這種矛盾推向了萬劫不復深淵。這其中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軍,有綠林和赤眉兩股勢力,而杜陵之戰的主角便是赤眉軍。各地的農民起義依然此起彼伏,其中聲勢最大的便是綠林赤眉起義。可以說這場有組織、有章法、有實力的農民起義,一直持續到了劉秀建立東漢才逐漸銷聲匿跡。在前後長達20年之久的時間,從先後發生過大小几百場戰役,而杜陵之戰便是這次起義中的一次戰鬥,起因便是想要推翻佔據關中三輔,自立為王的延岑的割據勢力。
  • 【史海擷萃】 從沂蒙起家的赤眉軍
    西漢末年,各種社會矛盾已無法調和,王莽「改制」失敗,豪強肆虐,民生凋敝。百姓走投無路。公元18年, 琅邪郡人樊崇在莒(今山東莒縣)揭竿而起,會同同郡人逄安,東海郡人徐宣、謝祿、楊音,聚集本地子弟達數萬人,以泰沂山區一帶為根據地,把眉毛塗紅為標誌,號稱赤眉軍,拉開了西漢農民起義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