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建立東漢前,為什麼綠林軍和赤眉軍建立的政權都失敗了?

2021-01-08 崆峒小書生

導語

西漢末年,大臣王莽通過自己高超的演技,瞞天過海式的當上了皇帝,改元新政。可王莽這位大儒皇帝執政的能力並不非他的演技那樣高超,當政沒幾年就民不聊生、流民四起,天下再一次陷入混亂。

在混亂的起義軍勢力中,聲勢最浩大的要數綠林軍和赤眉軍。原本名氣最大的當屬劉演,可他屬革命沒成功就被人殺害;雖然弟弟劉秀笑到了最後,但劉秀所建立的政權性質,已經不是農民階層,在他的陣營中,知識分子和豪族勢力色彩太過明顯。

劉秀建立東漢之前,綠林軍和赤眉軍相繼登上歷史舞臺,雖然時間短暫,但作為流民起義能建立農民政權已屬不易。

可兩個政權都是曇花一現,很快就結束了。

為什麼呢?這就講到了本期的主題:農民政權的局限性,因為一個政權的建立和發展,並非帶領一幫流民或者武裝勢力攻下都城,插杆旗立個皇帝那麼簡單,這裡面學問可大著呢。

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綠林軍和赤眉軍最大的短板,就是守江山的能力不足,而這個「守」字中,就包含太多的能力需要。

目光短淺,導致綠林軍建立的更始政權失敗

綠林軍自起義以來,流民氣息很重,雖然是一支起義軍,但大的作為基本都是靠劉演劉秀兩兄弟完成的。如劉秀幫綠林軍打贏了昆陽保衛戰,這一仗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幾乎打垮了王莽政權的全部主力軍,這無疑加速了王莽政權的滅亡;再如而昆陽保衛戰之後,宛城守將又迅速投降,而圍困宛城的正是劉秀的哥哥,劉演。

這兩次勝利中劉演劉秀兄弟功不可沒,但勝利的果實卻被綠林軍竊取了。綠林軍首領先擺「鴻門宴」逼劉演放棄競選皇帝之位,而他們則設立了能任其擺布的傀儡劉玄為帝,同時,又暗殺了劉演。這樣一來,綠林軍徹底擺脫了劉演等人,建立了一個完全由農民操控的政權。

建立政權後,綠林軍進攻已經腐朽的王莽政權,長安很快被攻下,王莽被殺新政結束,更始政權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綠林軍掌握政權以後,大肆封王,隨後便在長安開始大肆享受生活,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就此在綠林軍建立的政權中拉開序幕。

如果以上內容都不能說明綠林軍目光短淺,那放走劉秀和對赤眉軍的拒絕足以證明他們的眼光不長遠!

先說放走劉秀。劉秀是劉演的弟弟,當初劉演被殺以後,劉秀沒有表現出絲毫悲傷,只有沒人時才會偷偷哭泣。這說明什麼?說明劉秀此人胸懷大志,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當年韓信能受胯下之辱,日後才會有齊王與楚王的成就。

可惜在綠林軍眼中,他們攻入長安建立政權,就已經不再畏懼劉秀了。經綠林軍內部商討來商討去,最終決定把劉秀放到當時局面最為複雜的河北,讓他去啃這塊最難啃的骨頭。

可誰知,劉秀這一去卻是蛟龍入海,為日後建立東漢埋下歷史伏筆。

再說赤眉軍。赤眉軍當時擁兵30萬,盤旋在河南。當赤眉軍向更始政權靠攏時,被綠林軍操控的劉玄居然拒絕了赤眉軍,這儼然引發了赤眉軍首領大怒:都是流民起義,你憑什麼拒絕我?!

赤眉軍可怕不?可怕。

歷史證明,赤眉軍的戰鬥力是真的恐怖,自山東起義以來,赤眉軍未嘗敗績,而更始政權的拒絕又使得赤眉軍攢足了怒氣西進報復。

這為後面綠林軍被赤眉軍打敗攆出長安又埋下了伏筆。

綠林軍建立的政權會失敗,最大的缺點就是目光短淺,沒有審時度勢的能力,這個短板並非他們自己有意疏忽,而是綠林軍這個團體的階級導致的,知識分子的短缺加上傀儡皇帝沒有發言權,導致這個政權只能任憑一群流民擺布,最終走向滅亡也在所難免。

土匪行徑,註定赤眉軍擁立的放牛娃會被趕下臺

赤眉軍是推翻綠林政權的主力軍,但這股赤眉軍並非什麼先進階級的代表,而是與綠林軍相對的另一股流民力量。被長安的綠林政權拒絕以後,赤眉軍首領樊崇為首的赤眉軍立志一定要報復!

於是赤眉軍分兩路:一路由徐宣等率領,過陸渾關向關中開進;一路由樊崇等率領,過武關奔向函谷關。

果然,自身腐敗的綠林軍不堪一擊,赤眉軍很快就攻入了長安。攻入長安的赤眉軍在建立自己的政權時,開始從內部選皇帝,甄選標準就是劉家血脈。

最終人選確定從原西漢故式侯劉萌兒子劉茂、劉盆子以及前朝西安侯劉孝三人中產生,可最後怎麼選出這個皇帝呢?

說了各位看官可能不信,人家赤眉軍選皇帝的方式是:抽籤!

沒錯,就是抽籤,一個叫劉盆子的放牛娃,就是通過抽籤選出來的天子,「朝為牛郎,暮為天子」就是這麼來的。

皇帝貴為天子,後世叫儲君,那是從小選擇,從小培養,然後經過輔佐才可以委以重任的皇帝,可赤眉軍的皇帝卻是通過簡單的抽籤確定的。

雖然赤眉軍能徵善戰,但抽籤決定皇帝的方式,可見這個群體的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除了抽籤確定皇帝之外,赤眉軍更讓人失望的,莫過於搶劫。

古代戰爭之所以耗費國力,除了戰場廝殺導致勞動力下降之外,更多的是養兵所需輜重糧草太多,國家擔負不起,這也成了一個朝代在用兵之前所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然而赤眉軍卻從不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的糧草輜重不需要投放,獲取的方式簡單粗暴:搶劫。

這就是赤眉軍的特點,流民起義的他們天生就帶山大王性質,搶劫是他們的主要獲取方式,這也註定他們的政權不能持久。自赤眉軍入駐長安以後,當地豪族紛紛自立,沒有人願意與他們有交集,自然給了後來鄧禹、馮異包括還未完全散盡的綠林軍機會。

赤眉軍能起義而且短時間不被消滅,最大的屏障是他們的戰鬥力,兇狠能戰是他們創建政權的最大利器。然而一個政權要存活,僅僅依靠槍桿子是不夠的,槍桿子只是需要經濟、農民、土地餵養的,而赤眉軍高層從來不會考慮這個問題,這也是他們最終一定會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

最終,在馮異和劉秀大軍的前後夾擊下,八年裡以兇狠搶劫為生的赤眉軍退出了歷史舞臺。

農民階級的劣根性,是農民政權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

王莽新政期的流民起義是被迫的,是為了生存而發起的自救活動,而並非一個優越的階級推翻另一個落後的階級,這與後世革命起義推翻清政府有本質區別。

一個政權的掌權者意志,最能代表一個政權的意志,以及它能否存活與發展。西漢末年流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也註定有它流民色彩的劣根性:

第一,綠林軍和赤眉軍以滿足自我為最終目的,即使建立政權也不會考慮發展和持續生存問題,卻被奢靡和享樂侵蝕。他們何曾想過,一個政權的建立,除了滿足自己還要讓天下百姓也得以生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百姓、土地和經濟才是供應他們這個政權的基礎。

第二,綠林軍和赤眉軍互不共容,爭利思想嚴重。同為起義軍,特別是更始政權對赤眉軍的拒絕,直接導致從最開始對王莽政權的同仇敵愾到後來的兵戎相見,目光短淺成了這兩個團體的共同短板,他們只盯著眼下的利益,想不到也看不到身邊的潛在危機與日後的可能危機,這也註定這樣的政權是要被撲滅的。

第三,對土地、百姓和經濟沒有概念,缺乏治國的謀略和智慧,是綠林軍和赤眉軍被滅的根本原因。赤眉軍從起義之日起,就過著搶劫燒殺的日子,除了自身具備的兇狠戰鬥力之外,沒有任何可以維護政權的能力,更談不上對土地、百姓和經濟的治理能力。

與這兩個團體相比,劉秀的優越性就顯示出來,正如後世的謀臣朱允升給朱元璋建議的那樣,「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才是一個政權建立和穩固發展的正確思路,這也是綠林軍和赤眉軍兩個團體永遠不可能企及的高度,同時 ,這也是劉秀這個以豪族階層的優越性的充分體現。

結語

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歷史更會自己做出選擇。

綠林軍和赤眉軍之所以會相繼失敗是由他們的性質決定的,回顧綠林軍和赤眉軍剛興起的時間,南陽豪族劉演的起義和加入,原本能為他們帶來可以持久發展的新鮮血液,劉演作為豪族勢力的領軍人物,從制定綱領、組織部隊、行軍章法等方面,原本有農民起義軍不具備的優越性,可他的疏忽和盲目自負被鑽了空子,而劉演死後的綠林軍,更是陷入一種盲目發展的局勢,這種發展勢頭也最終只能帶它走向滅亡。

回顧後世的多次農民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兵等,那些想要稍有建樹的農民政權,就不能脫離一個團體的輔助:知識分子,因為智慧和謀略,是一個政權最不可缺少的發展因素,而非簡單的依靠暴力徵服。

相關焦點

  • 新莽末年的起義軍有哪些,赤眉軍、綠林軍、更始政權之間是何關係
    綠林軍和更始政權更始政權的前身是起於荊州的綠林軍。公元17 年(新天鳳四年),荊州大飢,新市人王匡、王鳳,南陽人馬武,潁川人王常、成丹等聚眾於綠林山,反抗王莽暴政,稱綠林軍,逐漸數萬人。公元22年(地皇三年),因綠林山發生特大傳染病,綠林軍於是離開綠林山向別處發展。
  • 光武帝劉秀是如何降服數十萬赤眉軍的?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字文叔,南陽人,東漢開國皇帝。王莽末年,天下大亂,綠林、赤眉等多支農民軍起義,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乘勢起兵,加入綠林軍,並在昆陽城外大破王莽42萬徵討大軍,扭轉了整個革命形勢。後綠林軍攻入長安,新朝滅亡。
  • 綠林軍首領王匡、王鳳兄弟,赤眉軍首領樊崇,他們最後的結局怎樣
    終於,爆發了很多農民起義,其中有兩支隊伍力量比較強大,其中一支叫綠林軍,由王匡、王鳳兄弟領導;另一支被稱為赤眉軍,由樊崇率領。結果我們都知道,後來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那麼綠林、赤眉軍到哪裡去了?他們的最初的首領結局怎麼樣呢?一、兩支起義軍的由來新朝末年,天災不斷,人心思亂。 新莽天鳳四年(公元17年),荊州一帶的饑荒尤為嚴重,許多饑民相率到野澤中掘草根為食。
  • 綠林軍、赤眉軍、王莽那一段渾渾噩噩的農民起義歷史
    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的王匡和王鳳趁機揭竿而起,在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聚居了數千饑民,公開和王莽的新朝相對抗,這就是史書上說的綠林軍。王莽先是派了2萬軍隊去鎮壓綠林軍,結果被綠林軍打得大敗。起義軍趁勢攻下了幾座城池,開倉故糧,綠林軍一下子就發展到了5萬多人。南陽大地主兼商人的劉縯、劉秀兄弟二人,早就對王莽篡奪劉姓的漢室江山大為不滿。
  • 一代明主劉秀擊敗赤眉軍,中興了漢室!
    話說當時綠林軍誅殺了王莽自己新朝的餘黨過後,佔據了長安城,可是在河北等地的人卻都不服劉玄的統治,不肯臣服於劉玄。於是劉玄便想要派人去對這些勢力進行招安,想來想去發現派劉秀去很合適,可是劉玄走害怕劉秀造反,於是遲遲沒有下定決心。於是劉秀便買通了左丞相,讓他在劉玄面前說了很多自己的好話。
  • 赤眉軍人數多達三十多萬,為何在推翻王莽後,赤眉軍卻快速滅亡?
    導語:赤眉軍人數多達三十多萬,為何在推翻王莽後,赤眉軍卻快速滅亡?/沉香戲說歷史在西漢末年的時候,天下勢力群起反對新朝皇帝王莽,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綠林軍和赤眉軍。綠林軍中的人物我們也都比較熟悉,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就是綠林軍一份子。
  • 赤眉軍起義之初,戰力彪悍,為何在最終失敗?
    赤眉軍失敗非常正常,這是農民起義難以跳出的歷史怪圈。赤眉軍起義屬於農民起義王莽篡漢後,建立了新朝。王莽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將私田改為王田。王莽改革的本意是想把蛋糕分給窮人,但政策落到地方後,由於官員的懈怠和腐敗,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 赤眉軍和綠林軍先後登臺唱戲,劉秀也站到了舞臺之上!
    雖說有這麼一個小插曲,可一點都沒影響樊崇的光輝。這時候呂母去世了,她的大部分人馬就投靠了樊崇,樊崇得到了鼓勵,他就帶領赤眉軍侵入東海郡,然後又和朝廷的軍隊幹起來了,結果敗了,損失了幾千人。赤眉軍不虛榮知進退,就離開了東海,轉而攻打那些好欺負的地方。一番周折之後,就到了蒲陽。
  • 成語「披荊斬棘」由來: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大樹將軍馮異
    馮異奉命,統領五縣,據父城,抵抗綠林軍。23年,新莽政權覆滅,綠林軍擁戴劉玄,建立更始政權,開始平滅其它勢力,他派劉秀率軍,由南陽進攻父城,馮異外出巡視屬縣,被起義軍俘獲。此時,其堂兄馮孝等,皆在劉秀軍中,共同保薦馮異,劉秀遂勸降馮異,曉以天下大勢,馮異身為豪傑,為劉秀的氣度所感染,慨然應允。馮異回到父城縣,搬取老母,準備歸順劉秀。
  • 掘開黃河大堤,就能淹死百萬赤眉軍,而劉秀的決定令後世汗顏!
    劉秀,是漢太祖劉邦的後代。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此時,早先從舂陵郡遷徙到南陽郡的劉秀家族已經衰落,劉秀父親只是當過小小的縣令,在劉秀9歲時,劉秀父親亡故,他寄養在叔父家中。劉秀還有一個長兄叫劉演,劉演性情豪爽,慷慨大方,心懷復國大志。
  • 劉秀崛起背後的神助攻:赤眉軍為何迅速衰落?
    在此之前,赤眉軍就搶掠剽奪,致使「百姓不知所歸」。劉秀派鄧禹領兵向西,關中的百姓「皆望風相攜負以迎軍,降者日以千數,眾號百萬。」鄧禹認為赤眉軍軍勢正盛,就先攻佔了長安北面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經過了年終祭祀那天的混亂場面,劉盆子的哥哥劉恭覺得赤眉軍必敗無疑,就教給劉盆子「辭讓之言」,不讓他再當皇帝。劉盆子在新年的時候,表示自己不願再當皇帝,「涕泣唏噓」。
  • 為何擁有30萬部隊的赤眉軍,會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被劉秀打敗?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的格局下,當時的他是一介布衣,乘勢起兵,平定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統一天下,最終,將劉氏的天下重新奪回來,建立東漢王朝,他就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劉秀一生有許多成就,政治上勤於國政,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又大興儒學,讓東漢王朝蒸蒸日上。
  • 漢光武帝為何可以先後擊敗赤眉軍和綠林軍,靠的絕對不是運氣!
    劉玄對劉秀最不安,他首先找到辦法帶他到洛陽去建宮殿,以防他搬到首都,後來又命令他以大司馬的身份代表劉玄,去安撫河北各地的老百姓。劉秀去了河北,算命的王朗那時候自稱皇帝,被劉秀殺了。劉秀在河北遭受了很多痛苦,有時甚至連一口食物都沒有,他聯合起來那些反對王朗的力量,並擊敗了另一個起義軍隊,把他的軍隊擴大到幾十萬人。此時,全國各地的叛軍和強大的武裝力量都自我稱帝,一時間出現了許多皇帝。
  • 樊崇,赤眉軍領袖,打敗王莽,殺一皇帝,立一皇帝!為人作嫁
    自秦朝以來,中國曆次朝代更迭,農民軍都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有記載最早的運動要數陳勝,吳廣起義了,這場起義虎頭蛇尾,卻成就了劉邦和項羽,最後劉邦成功問鼎中原,建立大漢。元末農民起義,有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各方勢力,最後都給朱元璋做了嫁衣,建立了大明。
  • 赤眉軍大獲全勝,居然拿豆子饞他們,真是出其不意!
    當時有兩股神秘的農民起義軍隊伍,綠林軍和赤眉軍。西漢皇族劉秀,混入農民起義軍隊伍,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自立為帝。後來劉秀派兵圍剿赤眉軍,想把赤眉軍一網打盡,消滅赤眉軍勢力。由於東漢軍隊派出的都是精英,赤眉軍隊打得很吃力。那一次赤眉軍與東漢軍隊在戰場上廝殺,赤眉軍抵不住東漢軍隊的強攻,迅速撤退回城。
  • 【史海擷萃】 從沂蒙起家的赤眉軍
    應該承認,從整個中國農民戰爭的歷史來看,赤眉軍是組織得比較好的。從開始起義,到建立政權,到最後投降,在他們這五個人的領導班子中始終沒有發生自相殘殺的內亂,在這裡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樊崇和徐宣。樊崇這人非常勇猛,為人寬厚,做事仗義,深得人心;徐宣有文化,會《周易》,比較有遠見,光武帝劉秀說他是「鐵中錚錚,庸中佼佼者」。
  • 綠林軍、赤眉軍和沒落貴族,通過不斷的起義,最後自選皇帝
    小編今天就和大家講講起義軍是如何將奸臣打倒,自己選皇帝的?在公元17年,晉州因為發生了饑荒,老百姓們都紛紛到沼澤地區去挖野菜來填飽肚子。因為野菜不斷的開挖,所以導致越來越少,就引發了老百姓之間的戰爭。在新市,有兩個叫王匡與汪鳳有名望的人,來出來調解這件事情,得到了老百姓們的鼎力支持。於是,王匡與王鳳就將這些飢餓的農民全部召集起來,進行起義。
  • 赤眉軍投降後,為什麼劉秀先讓其吃飽?真正目的只有一個!
    如今的赤眉軍,哪裡還有百萬!這些天殺的殺逃的逃,其實只剩下十多萬人了。劉秀一笑,回答只有一句:「待汝以不死耳!」劉秀 畫像無論多少塊玉璽,反正赤眉軍現在就玩完了!被繳械之後,赤眉軍脫下、交出的兵甲全部堆在了宜陽城西,高與熊耳山相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