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軍起義之初,戰力彪悍,為何在最終失敗?

2021-01-13 終極鬥羅說

赤眉軍失敗非常正常,這是農民起義難以跳出的歷史怪圈。赤眉軍起義屬於農民起義王莽篡漢後,建立了新朝。王莽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將私田改為王田。王莽改革的本意是想把蛋糕分給窮人,但政策落到地方後,由於官員的懈怠和腐敗,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天鳳5年(即公元18年),山東青州、江蘇徐州等地發生旱災和蝗災,這讓日子本就不太好過的農民更是雪上加霜。在突如其來的天災面前,飽受壓迫的農民終於爆發了。由於琅邪人樊崇有勇有謀,因此被起義軍推舉為首領。為了與官軍區分開來,他們用赤色塗眉,因此山東地區的起義軍也被稱為「赤眉軍」。

樊崇揭竿而起後,赤眉軍隊伍迅速壯大,一年時間就發展到了萬餘人。赤眉軍曾經取得了一些勝利第一次勝利:赤眉軍起義後,王莽派遣十萬大軍前去鎮壓。天下百姓苦於新朝久矣,因此都選擇幫助赤眉軍,而不幫朝廷的軍隊。兩軍交戰後,王莽的軍隊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王莽軍隊敗走後,赤眉軍的威名傳遍了四方,加入起義隊伍的人越來越多。第二次勝利:新朝末期,叛亂四起,在南方地區也湧現出一支強大的起義軍——綠林軍。綠林軍曾經打敗了王莽的四十萬軍隊,因此實力要強於赤眉軍。綠林軍和赤眉軍曾經合作過一段時間,但是當綠林軍攻佔長安後,雙方產生間隙。

綠林軍首領劉玄擔心赤眉軍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便派出軍隊暗中監視赤眉軍的行蹤。綠林軍和赤眉軍貌合神離,最終赤眉軍決定擁立漢室後裔劉盆子為皇帝。雙方鬧掰後,樊崇率領赤眉軍一路向長安進發。劉玄素無大志,在長安稱帝後,便開始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這讓底下將士心生不滿。在小人的挑撥下,劉玄還殺掉了一些有功之臣,因此赤眉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佔了長安。農民起義的局限性,讓赤眉軍敗給了劉秀在赤眉軍攻入長安的同時,南陽豪族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劉秀與劉玄、劉盆子二人不同,他的父親做過縣令,母親也是地主家庭出身,因此劉秀受過良好的教育,代表的自然是地主階級。

赤眉軍佔領長安後,曾經富庶的關中由於連年戰火,早已養不起幾十萬軍人。地方武裝還配合劉秀的軍隊,將長安城圍得水洩不通,物資根本運輸不進來。赤眉軍被迫放棄長安城,向東進發。由於身處異地沒有群眾基礎,再加上遭遇了劉秀的正規部隊,因此赤眉軍很快就敗下陣來。此後,赤眉軍劉盆子、樊崇以下十餘萬人全部投降於劉秀。赤眉軍之所以會敗在劉秀手中,主要還是由農民起義的局限性造成的。歷史上,最先舉起反抗大旗的往往是農民,但最終勝利果實還是會落到地主階級手中,明朝算是一個例外。農民起義為何總是跳不出這種歷史怪圈,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農民起義具有盲目性。

縱觀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是由於農民已經活不下去了,才會「逼上梁山」。這決定了農民起義追求的是解決生存問題,因此當他們取得一些勝利後,不是急於享樂,就是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農民起義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大多數農民起義軍的首領都是一字不識的農民,即使偶有讀書人,也不算是文人中的精英。因此農民起義軍在反抗時,沒有提出科學的理論指導,最多就是「均田免糧」這種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口號。農民起義的領導權容易被地主階級竊取。農民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往往會邀請一些有威望的或者有才能的人加入。這些人精於算計,很容易就會奪走起義軍的領導權。因此很多農民起義軍到了後期,就會演變成地方豪族的軍隊。

相關焦點

  • 西漢末年赤眉軍起義烽煙四起,關鍵戰役杜陵之戰,為何慘敗收場?
    由於戰爭的地點就是杜陵,所以又被時人稱作杜陵之戰。可以說這場戰役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早已預示了赤眉起義的失敗。西漢末年由於到了王朝的尾聲,所以各種社會矛盾一股腦地翻湧而至。尤其是烽煙四起的農民起義,更是將這種矛盾推向了萬劫不復深淵。這其中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軍,有綠林和赤眉兩股勢力,而杜陵之戰的主角便是赤眉軍。
  • 赤眉軍起義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我,做個博古通今的美男(女)子↑↑↑赤眉軍起義
  • 赤眉軍人數多達三十多萬,為何在推翻王莽後,赤眉軍卻快速滅亡?
    至於另外一個赤眉軍我們對此卻不是太過熟悉,不過赤眉軍卻是西漢末年兩大農民起義之一,而且還擁有三十多萬的兵力,然而這一支擁有三十多萬的農民起義軍,最終卻快速滅亡。這讓很多人感到好奇,赤眉軍為何沒能像綠林軍一樣揚名天下奪取政權呢?
  • 劉秀建立東漢前,為什麼綠林軍和赤眉軍建立的政權都失敗了?
    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綠林軍和赤眉軍最大的短板,就是守江山的能力不足,而這個「守」字中,就包含太多的能力需要。目光短淺,導致綠林軍建立的更始政權失敗綠林軍自起義以來,流民氣息很重,雖然是一支起義軍,但大的作為基本都是靠劉演劉秀兩兄弟完成的。
  • 綠林軍、赤眉軍和沒落貴族,通過不斷的起義,最後自選皇帝
    於是,王匡與王鳳就將這些飢餓的農民全部召集起來,進行起義。南陽人馬武聽到這個消息後也率領眾多的農民來參加起義。因為他們將根據地設在了綠林山,所以他們全部都叫綠林軍。在地皇二年,綠林軍在不斷的攻打荊州,導致荊州的軍隊損失2萬餘將士。於是,他們因為不斷的戰勝,又佔領了竟陵。所以就帶領著起義的隊伍,通過不斷的進攻取得了勝利。在此時,參加的農民也越來越多,隊伍不斷的壯大。
  • 赤眉軍-西漢末年的農民起義,最大的首領竟然是個十五歲的少年
    最有名起義者是赤眉軍。 赤眉軍大多由不識字的農民組成,但就是這麼一批人,把王莽打得落花流水、無處可逃。 當時風起雲湧,除開赤眉軍,還有綠林軍,後者的首領是劉玄。 劉玄攻下洛陽後,赤眉軍也準備與劉玄合作,可惜,劉玄態度傲慢,很看不起赤眉軍。
  • 王莽末年,赤眉軍發展到30多萬人,為何迅速滅亡了?
    王莽對社會進行了一場失敗的改革,加劇了社會矛盾,全國各地不斷爆發愈演愈烈的人民起義。琅邪人樊崇,勇猛非常,聚眾在莒縣起兵,起初只有一百人,其後不斷有人前來歸附,隊伍發展到幾萬人。為了防止在混戰中誤傷到自己人,眾人將眉毛染紅便於識別,因此號稱為赤眉軍。 荊州新市人王匡、王鳳處事公平,被當地強盜推舉為首領。他們攻打郡縣,出沒在綠林山中,被稱為綠林軍。
  • 綠林軍、赤眉軍、王莽那一段渾渾噩噩的農民起義歷史
    老百姓再也無法忍受土豪劣紳們的殘酷壓迫,於是只好走上了起義造反的道路。公元17年,江淮一帶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餓殍遍地。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的王匡和王鳳趁機揭竿而起,在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聚居了數千饑民,公開和王莽的新朝相對抗,這就是史書上說的綠林軍。王莽先是派了2萬軍隊去鎮壓綠林軍,結果被綠林軍打得大敗。起義軍趁勢攻下了幾座城池,開倉故糧,綠林軍一下子就發展到了5萬多人。
  • 樊崇,赤眉軍領袖,打敗王莽,殺一皇帝,立一皇帝!為人作嫁
    有記載最早的運動要數陳勝,吳廣起義了,這場起義虎頭蛇尾,卻成就了劉邦和項羽,最後劉邦成功問鼎中原,建立大漢。元末農民起義,有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各方勢力,最後都給朱元璋做了嫁衣,建立了大明。由於農民起義的階級局限性和思想滯後性,歷史上最終成功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更多的農民起義是攪局者,沉重打擊了王朝統治。
  • 劉秀崛起背後的神助攻:赤眉軍為何迅速衰落?
    圖註:赤眉起義佔領長安的赤眉軍,達到了起義的全盛時期。同時,赤眉軍內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來。年終祭祀的那天,「赤眉設樂大會,酒未行,群臣更相辯鬥;而兵眾遂各逾宮,斬關入,掠酒肉,互相殺傷。」在此之前,赤眉軍就搶掠剽奪,致使「百姓不知所歸」。劉秀派鄧禹領兵向西,關中的百姓「皆望風相攜負以迎軍,降者日以千數,眾號百萬。」鄧禹認為赤眉軍軍勢正盛,就先攻佔了長安北面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經過了年終祭祀那天的混亂場面,劉盆子的哥哥劉恭覺得赤眉軍必敗無疑,就教給劉盆子「辭讓之言」,不讓他再當皇帝。劉盆子在新年的時候,表示自己不願再當皇帝,「涕泣唏噓」。
  • 【史海擷萃】 從沂蒙起家的赤眉軍
    西漢末年,各種社會矛盾已無法調和,王莽「改制」失敗,豪強肆虐,民生凋敝。百姓走投無路。公元18年, 琅邪郡人樊崇在莒(今山東莒縣)揭竿而起,會同同郡人逄安,東海郡人徐宣、謝祿、楊音,聚集本地子弟達數萬人,以泰沂山區一帶為根據地,把眉毛塗紅為標誌,號稱赤眉軍,拉開了西漢農民起義的大幕。
  • 綠林軍首領王匡、王鳳兄弟,赤眉軍首領樊崇,他們最後的結局怎樣
    終於,爆發了很多農民起義,其中有兩支隊伍力量比較強大,其中一支叫綠林軍,由王匡、王鳳兄弟領導;另一支被稱為赤眉軍,由樊崇率領。結果我們都知道,後來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那麼綠林、赤眉軍到哪裡去了?他們的最初的首領結局怎麼樣呢?一、兩支起義軍的由來新朝末年,天災不斷,人心思亂。 新莽天鳳四年(公元17年),荊州一帶的饑荒尤為嚴重,許多饑民相率到野澤中掘草根為食。
  • 新莽末年的起義軍有哪些,赤眉軍、綠林軍、更始政權之間是何關係
    綠林軍起義在轉戰過程中,綠林軍得到平林人陳牧、廖湛所率領的「平林兵」和南陽人劉演、劉秀兄弟率領的「舂陵兵」加入,勢力大增,人數達到十餘萬人。公元23年,綠林軍將領領推舉漢朝宗室劉玄為帝,恢復漢國號,建元更始,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史稱更始政權,隨後綠林軍在昆陽之戰一舉消滅了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領的王莽主力42萬,一舉奠定王莽新朝滅亡的基礎。
  • 赤眉軍「奸呂雉屍」
    在「劉盆子傳」下,細述民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之一赤眉軍當年的作戰行為,其中就有此事:  「赤眉貪財物,復出大掠。城中徹食盡,遂收載珍寶,因大縱火燒宮室,引兵而西。過祠南郊,車甲兵馬最為猛盛,觽號百萬。盆子乘王車,駕三馬,從數百騎。乃自南山轉掠城邑,與更始將軍嚴春戰於郿,破春,殺之,遂入安定、北地。至陽城、番須中,逢大雪,坑谷皆滿,士多凍死,乃復還,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汙辱呂后屍。
  • 赤眉白沙覓聖隱——「白沙老爺」盧文臺與「赤眉軍」首領樊崇
    意思是「赤眉軍樊崇立劉盆子為天子,沒有成氣候,光武帝在白水崛起,最終光復漢室。」赤眉軍首領樊崇的故鄉是琅邪(山東諸城)。「白水」是一條河,指的是代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鄉湖北棗陽。在那個崇尚巫術與迷信的年代,盧文臺所選擇的歸隱地既有「琅琊」,又有「白沙溪(白水)」,這一定是盧文臺有意為之。《說文解字》中說「樊,鷙(騺)不行也」。「樊」的本義為「竹木編成的籠子」。
  • 光武帝劉秀是如何降服數十萬赤眉軍的?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綠林、赤眉等多支農民軍起義,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乘勢起兵,加入綠林軍,並在昆陽城外大破王莽42萬徵討大軍,扭轉了整個革命形勢。後綠林軍攻入長安,新朝滅亡。此間,關中產生饑荒,赤眉數十萬大軍擠在長安,嚴重缺乏糧食,人心渙散,只得撤出長安西走隴右以補充糧草,結果被割據隴右的隗囂擊敗,赤眉軍又只得東歸再次折回長安,並擊敗了進駐那裡的鄧禹軍,迫使鄧禹退出長安。劉秀聞鄧禹失利,派馮異進入關中,並在崤底重創赤眉軍。馮異與赤眉戰於崤底,大破之,餘眾南向宜陽,帝自將徵之。
  • 掘開黃河大堤,就能淹死百萬赤眉軍,而劉秀的決定令後世汗顏!
    劉演見時機成熟,便召喚群雄,聚兵起義,拉起了一支七八千人的隊伍,由劉演統帥,劉秀輔佐。當時,新市人王匡、王鳳也興兵起義,出沒綠林山中,姦淫掠殺,被稱為「綠林軍」。劉演知道自己力量薄弱,便聯合綠林軍一起攻打新朝王莽的軍隊。在沘水之戰中,綠林軍斬殺王莽兩位主將,重創10萬莽軍。此戰後,義軍勢力暴漲,兵力迅速發展到十幾萬。
  • 為何擁有30萬部隊的赤眉軍,會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被劉秀打敗?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的格局下,當時的他是一介布衣,乘勢起兵,平定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統一天下,最終,將劉氏的天下重新奪回來,建立東漢王朝,他就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劉秀一生有許多成就,政治上勤於國政,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又大興儒學,讓東漢王朝蒸蒸日上。
  •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卸嶺力士的前身是什麼 赤眉軍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卸嶺力士的前身是什麼 赤眉軍歷史上真實存在嗎】《鬼吹燈之怒晴湘西》中,陳玉樓是卸嶺力士的盜魁,威風凜凜,能力過人,同時也很愛面子。這卸嶺力士,做的都是盜墓的活兒,他們的能力就是能夠把山給「卸」了。他們的盜墓形式就是各種挖掘,還是大肆挖掘,把山體弄得千瘡百孔的。有網友曾說,我一挖掘機就能夠幫他們剷平了。
  • 赤眉軍大獲全勝,居然拿豆子饞他們,真是出其不意!
    西漢末年,王莽施行暴政,失了民心,農民們蠢蠢欲動,起義滅朝。當時有兩股神秘的農民起義軍隊伍,綠林軍和赤眉軍。西漢皇族劉秀,混入農民起義軍隊伍,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自立為帝。後來劉秀派兵圍剿赤眉軍,想把赤眉軍一網打盡,消滅赤眉軍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