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赤眉軍起義烽煙四起,關鍵戰役杜陵之戰,為何慘敗收場?

2021-01-13 易天放魯莽

現在的杜陵已經成為了重點保護單位,但是早在公元二十六年九月,卻曾經發生了一次十萬赤眉起義軍,攻擊割據勢力延岑的戰役。由於戰爭的地點就是杜陵,所以又被時人稱作杜陵之戰。可以說這場戰役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早已預示了赤眉起義的失敗。

西漢末年由於到了王朝的尾聲,所以各種社會矛盾一股腦地翻湧而至。尤其是烽煙四起的農民起義,更是將這種矛盾推向了萬劫不復深淵。這其中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軍,有綠林和赤眉兩股勢力,而杜陵之戰的主角便是赤眉軍。

重點保護單位杜陵

赤眉起義中的關鍵一役杜陵之戰

公元9年曾經叱詫風雲的西漢王朝滅亡,取而代之的是由王莽篡漢之後建立的新朝。這個短命的朝代建立之後,不僅沒有緩解當時的社會矛盾,反而為這種矛盾火上澆油。各地的農民起義依然此起彼伏,其中聲勢最大的便是綠林赤眉起義。

可以說這場有組織、有章法、有實力的農民起義,一直持續到了劉秀建立東漢才逐漸銷聲匿跡。在前後長達20年之久的時間,從先後發生過大小几百場戰役,而杜陵之戰便是這次起義中的一次戰鬥,起因便是想要推翻佔據關中三輔,自立為王的延岑的割據勢力。

東漢光武帝劉秀

杜陵之戰:開局多轟轟烈烈,結局就有多慘烈

赤眉軍起義的目的就是對抗官府,主要構成體系是農民群體,很多人甚至都目不識丁。起義的組織者由於文化程度不高,所以無法架構比較完善的起義綱領和周全的官制,所以領導層職位多延用漢朝鄉官名稱。

綠林赤眉軍起義

公元25年即劉秀建武二年十月,赤眉軍再一次攻入了長安。由於杜陵距離都城長安距離較近,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三兆村南,所以當到達這個地方的時候,十餘萬起義軍便與延岑屯軍交戰,由於延岑實力無法抵抗起義軍,所以在杜陵兵敗逃走。

綠林赤眉軍起義

但由於起義軍內部出現了矛盾,再加上延岑援軍到來使得已經疲憊的起義軍大敗,於是便自投川谷死者可謂不計其數,餘者僅有數千人歸無奈之下歸於長安。

《後漢書》岑走天水,公孫述遣將侯丹取南鄭。嘉收散卒,得數萬人,以寶為相, 從武都南擊侯丹,不利,還軍河池、下辨。復與延岑連戰,岑引北入散關,至陳 倉,嘉追擊破之。

總 結:

縱觀古代歷史中的農民起義,真正能夠成就大事者可謂寥寥無幾,類似於劉邦、朱元璋這樣的人物更是千年不遇。所以絕大多數農民起義軍,最後的下場都以失敗告終,綠林赤眉軍在杜陵之戰中遭遇滑鐵盧,實際上也暴露出了農民起義的弊病。那就是根本沒有統一的綱領和遠大的抱負,尤其是這次戰爭發生在東漢已經建立之時,所以無論從大環境還是輿論角度來講,赤眉軍都不可能在杜陵之戰中獲勝。

參考文獻:《漢宣帝與杜陵》、《西漢末年的綠林赤眉起義》、《綠林赤眉起義的原因_綠林赤眉起義的經過》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系易天放魯莽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赤眉軍-西漢末年的農民起義,最大的首領竟然是個十五歲的少年
    西漢到了王莽的時候,已經是到了尾端。當時王莽搞得民不聊生,很多人都開始反抗朝廷了。最有名起義者是赤眉軍。 赤眉軍大多由不識字的農民組成,但就是這麼一批人,把王莽打得落花流水、無處可逃。 當時風起雲湧,除開赤眉軍,還有綠林軍,後者的首領是劉玄。 劉玄攻下洛陽後,赤眉軍也準備與劉玄合作,可惜,劉玄態度傲慢,很看不起赤眉軍。
  • 赤眉軍起義之初,戰力彪悍,為何在最終失敗?
    由於琅邪人樊崇有勇有謀,因此被起義軍推舉為首領。為了與官軍區分開來,他們用赤色塗眉,因此山東地區的起義軍也被稱為「赤眉軍」。樊崇揭竿而起後,赤眉軍隊伍迅速壯大,一年時間就發展到了萬餘人。赤眉軍曾經取得了一些勝利第一次勝利:赤眉軍起義後,王莽派遣十萬大軍前去鎮壓。天下百姓苦於新朝久矣,因此都選擇幫助赤眉軍,而不幫朝廷的軍隊。兩軍交戰後,王莽的軍隊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
  • 赤眉軍人數多達三十多萬,為何在推翻王莽後,赤眉軍卻快速滅亡?
    導語:赤眉軍人數多達三十多萬,為何在推翻王莽後,赤眉軍卻快速滅亡?/沉香戲說歷史在西漢末年的時候,天下勢力群起反對新朝皇帝王莽,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綠林軍和赤眉軍。綠林軍中的人物我們也都比較熟悉,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就是綠林軍一份子。
  • 赤眉軍起義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我,做個博古通今的美男(女)子↑↑↑赤眉軍起義
  • 劉秀建立東漢前,為什麼綠林軍和赤眉軍建立的政權都失敗了?
    導語西漢末年,大臣王莽通過自己高超的演技,瞞天過海式的當上了皇帝,改元新政。可王莽這位大儒皇帝執政的能力並不非他的演技那樣高超,當政沒幾年就民不聊生、流民四起,天下再一次陷入混亂。在混亂的起義軍勢力中,聲勢最浩大的要數綠林軍和赤眉軍。
  • 赤眉軍大獲全勝,居然拿豆子饞他們,真是出其不意!
    西漢末年,王莽施行暴政,失了民心,農民們蠢蠢欲動,起義滅朝。當時有兩股神秘的農民起義軍隊伍,綠林軍和赤眉軍。西漢皇族劉秀,混入農民起義軍隊伍,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自立為帝。後來劉秀派兵圍剿赤眉軍,想把赤眉軍一網打盡,消滅赤眉軍勢力。
  • 【史海擷萃】 從沂蒙起家的赤眉軍
    西漢末年,各種社會矛盾已無法調和,王莽「改制」失敗,豪強肆虐,民生凋敝。百姓走投無路。公元18年, 琅邪郡人樊崇在莒(今山東莒縣)揭竿而起,會同同郡人逄安,東海郡人徐宣、謝祿、楊音,聚集本地子弟達數萬人,以泰沂山區一帶為根據地,把眉毛塗紅為標誌,號稱赤眉軍,拉開了西漢農民起義的大幕。
  • 王莽末年,赤眉軍發展到30多萬人,為何迅速滅亡了?
    公元8年12月,西漢外戚王莽篡位稱帝,建立了新朝。王莽對社會進行了一場失敗的改革,加劇了社會矛盾,全國各地不斷爆發愈演愈烈的人民起義。琅邪人樊崇,勇猛非常,聚眾在莒縣起兵,起初只有一百人,其後不斷有人前來歸附,隊伍發展到幾萬人。
  • 樊崇,赤眉軍領袖,打敗王莽,殺一皇帝,立一皇帝!為人作嫁
    最明顯例子就是明末清初,李自成,張獻忠,高應祥農民起義,雖然自己當了皇帝,卻為皇太極,多爾袞進軍中原,統一中國,建立大清掃清了障礙。清末時期太平天國和捻軍,沉重打擊了大清統治,致使國外勢力趁機入侵,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今天要講一個人,他是西漢農民起義軍領袖,他殺了一個皇帝,立了一個皇帝,即建立了朝廷,動搖了王朝統治,最後又給劉秀做了嫁衣。他是誰?他就是樊崇。
  • 赤眉軍「奸呂雉屍」
    在「劉盆子傳」下,細述民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之一赤眉軍當年的作戰行為,其中就有此事:  「赤眉貪財物,復出大掠。城中徹食盡,遂收載珍寶,因大縱火燒宮室,引兵而西。過祠南郊,車甲兵馬最為猛盛,觽號百萬。盆子乘王車,駕三馬,從數百騎。乃自南山轉掠城邑,與更始將軍嚴春戰於郿,破春,殺之,遂入安定、北地。至陽城、番須中,逢大雪,坑谷皆滿,士多凍死,乃復還,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汙辱呂后屍。
  • 掘開黃河大堤,就能淹死百萬赤眉軍,而劉秀的決定令後世汗顏!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此時,早先從舂陵郡遷徙到南陽郡的劉秀家族已經衰落,劉秀父親只是當過小小的縣令,在劉秀9歲時,劉秀父親亡故,他寄養在叔父家中。劉秀還有一個長兄叫劉演,劉演性情豪爽,慷慨大方,心懷復國大志。劉演不愛勞動,喜歡散盡家財,結交天下英雄豪傑。劉演自比為劉邦,笑話勤勞務農的劉秀。
  • 綠林軍、赤眉軍、王莽那一段渾渾噩噩的農民起義歷史
    老百姓再也無法忍受土豪劣紳們的殘酷壓迫,於是只好走上了起義造反的道路。公元17年,江淮一帶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餓殍遍地。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的王匡和王鳳趁機揭竿而起,在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聚居了數千饑民,公開和王莽的新朝相對抗,這就是史書上說的綠林軍。王莽先是派了2萬軍隊去鎮壓綠林軍,結果被綠林軍打得大敗。起義軍趁勢攻下了幾座城池,開倉故糧,綠林軍一下子就發展到了5萬多人。
  • 赤眉軍挖掘西漢皇陵後,竟對呂雉屍體做出這種事?
    關於赤眉軍姦污呂后的屍體,出自《後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赤眉貪財……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汙辱呂后屍。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但是,我們看《後漢書》的記載,有鼻子有眼的,好像當時就在現場親眼見證了這一幕一樣:一群瘋狂的士兵,正在瘋狂的挖掘西漢的皇陵,盜取裡面的寶物。寶物取完後,士兵們意猶未盡,看到了呂后和一些嬪妃們的屍體,穿著金縷玉衣,氣就不打一處來,於是把金縷玉衣給扒了下來。就在金縷玉衣所扒下來的一瞬間,士兵們的眼睛都亮瞎了,玉衣裡面的一個個就像睡著一般,栩栩如生。
  • 山寨版打敗赤眉軍你知道嗎?
    今天小編要來跟大家聊聊山寨版打敗赤眉軍,大家如果對漢史不熟悉的應該不了解這個場戰役,所以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場戰役。光武帝剛剛建國的時候,為了完成統一大業,開始鎮壓各處還沒停止的叛亂,和赤眉軍爆發了多次戰爭,而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要屬崤底之戰了。說起赤眉,這可是西漢末有名的農民起義軍,率領大夥起來反抗政府的,是一個叫樊崇的農民。
  • 綠林軍首領王匡、王鳳兄弟,赤眉軍首領樊崇,他們最後的結局怎樣
    終於,爆發了很多農民起義,其中有兩支隊伍力量比較強大,其中一支叫綠林軍,由王匡、王鳳兄弟領導;另一支被稱為赤眉軍,由樊崇率領。結果我們都知道,後來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那麼綠林、赤眉軍到哪裡去了?他們的最初的首領結局怎麼樣呢?一、兩支起義軍的由來新朝末年,天災不斷,人心思亂。 新莽天鳳四年(公元17年),荊州一帶的饑荒尤為嚴重,許多饑民相率到野澤中掘草根為食。
  • 雖然都是農民軍,唯獨赤眉軍做了一件齷齪的事,為後世千年所不齒
    每逢改朝換代,總會有農民兄弟站出來,發動「無產階級起義」,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既有劉邦起義、元末起義等值得歌頌的,又有黃巾起義、赤眉軍起義等令人不齒的。 赤眉軍於山東一帶崛起,與西漢政府軍分庭抗禮,用幾年的時間發展到幾萬人,成為一支強大的草根力量。
  • 新莽末年的起義軍有哪些,赤眉軍、綠林軍、更始政權之間是何關係
    綠林軍起義在轉戰過程中,綠林軍得到平林人陳牧、廖湛所率領的「平林兵」和南陽人劉演、劉秀兄弟率領的「舂陵兵」加入,勢力大增,人數達到十餘萬人。公元23年,綠林軍將領領推舉漢朝宗室劉玄為帝,恢復漢國號,建元更始,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史稱更始政權,隨後綠林軍在昆陽之戰一舉消滅了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領的王莽主力42萬,一舉奠定王莽新朝滅亡的基礎。
  • 三國: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說到三國最開始的時候,就要說東漢末年的時候。那東漢又是怎麼自取滅亡的呢?其實東漢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外戚和宦官們交替掌權。外戚和宦官的鬥爭由此而來。為什麼說,外戚和宦官發生矛盾。主要是東漢時期外戚專政的朝風嚴重。外戚就是皇帝親人的朋友。這時由於外戚專政的腐敗引起了朝廷上宦官和皇帝的不滿。當東漢的皇帝長大後,就要面對親政問題。這時外戚專政怎麼辦?
  • 劉秀崛起背後的神助攻:赤眉軍為何迅速衰落?
    圖註:赤眉起義佔領長安的赤眉軍,達到了起義的全盛時期。同時,赤眉軍內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來。年終祭祀的那天,「赤眉設樂大會,酒未行,群臣更相辯鬥;而兵眾遂各逾宮,斬關入,掠酒肉,互相殺傷。」在此之前,赤眉軍就搶掠剽奪,致使「百姓不知所歸」。劉秀派鄧禹領兵向西,關中的百姓「皆望風相攜負以迎軍,降者日以千數,眾號百萬。」鄧禹認為赤眉軍軍勢正盛,就先攻佔了長安北面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經過了年終祭祀那天的混亂場面,劉盆子的哥哥劉恭覺得赤眉軍必敗無疑,就教給劉盆子「辭讓之言」,不讓他再當皇帝。劉盆子在新年的時候,表示自己不願再當皇帝,「涕泣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