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全國青少年性行為調查每6年實施一次,至今48年來已做8次;照此經驗,我國相關調查30年來也已進行了4次,揭示出中國特大城市青少年發育狀況及青春期教育現狀。31日,作為這項跟蹤性大調查的主要負責人,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上海開放大學客座教授楊雄研究員披露了其中聚焦「北上廣」樣本的核心數據,並與日方專家一起進行了對比解讀。
【中國高中學業與高考壓力或推後性體驗】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此前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先後於1989年、1999年、2004年分別開展了三次全國問卷調查,就此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此次,上海社科院課題組,聯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廣州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在一線、二線、三線以及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最新的第四次大調查。借鑑日本同類問卷,採集1萬份15-24歲青少年樣本,併集中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涵蓋性意識、性行為、性知識和性教育等方面。
「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在上海開大的兒童發展與青春期家庭教育國際研討會中,楊雄向中日韓美等國同行介紹,新的研究發現,中國青少年性生理成熟持續「前傾」【如上表】:這30年來,中國男生的性成熟年齡從14.43歲提前到13.03歲,而女生則從13.38歲提前到12.21歲。值得肯定的是,多數青少年對「性」持正面評價:性心理日益開放、包容度也有所提升……
據調查,中國青少年「戀愛」經曆日益普遍【如上表】。在初中,12.6%的男生與8.7%的女生有戀愛體驗;在高中,48.9%的男生與38.1%的女生有戀愛體驗;而在大學,兩個比例更加接近,男生為58.7%,女生為52.8%。
與之具有「關聯」但又有所「脫節」的是,調查發現:青少年性行為存在「滯後釋放」現象【如上表】。就性交體驗比例而言,高中男生和女生的這一比例分別為13.3%和4.6%;大學男、女生的這一比例則分別為19.5%和8.7%。可以發現,男生性體驗的比例均大大高過女生,超過至少一倍。楊雄認為,中國高中學業與高考壓力可能推後了性體驗的經歷,但由於問卷均由受訪者本人填寫,受到話題設置的敏感因素影響,可能實際比例比調研結果更高。
【日本年輕人性行為今後仍趨於消極化】
在日本,第八次青少年性行為全國調查於2017年6月到12月進行,樣本涉及全國24個地區,包括5個大城市、16個中型城市、3個町村,共抽取了86所大中學校的12925名學生。在分析方法上,一方面是按學齡和性別分別對其約會、接吻、性交的經驗比率以及對性感興趣的比率進行比較,了解日本青少年性行為的時代變遷;另一方面按出生年代的性行為累積率進行比較,了解90年代、00年代等不同年代出生的青少年性行為發展過程。
從中, 日本武蔵大學副教授林雄亮發現,總體上,接受調查群體的性行為顯示「消極化」,2017年結果表明:性行為的體驗率降低至20到30年之前的水準,而2000年以後出生的女生在十來歲就發生性行為的比率卻有所增加。同時,性行為的性別差異擴大,比如2000年以後出生的青少年在約會、接吻、性交的體驗率上女生均高於男生。性心理方面,對性開始感興趣的時期出現滯後現象。因此,有人指出日本青少年的「草食化」(即對戀愛和性不感興趣)現象正在加劇,但也在年齡和性別等結構上趨於複雜化。
日本活水女子大學教授石川由香裡也分析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在沒有獲得充分的學歷和安定的收入之前,稱不上「成人」,也不可有性行為;女生的這種經濟自立意識引起的迴避性行為傾向,在高中階段就有顯現。 同時,大學生性行為體驗比例低下的背景,不僅僅是對經濟能力的重視,還有愛情規範意識的影響作用。調查發現:如果青少年在初次性行為時沒有感受到愛,之後會選擇疏遠與對方的性關係。「可見,在愛情與性之間,青少年更看重愛情。」據此可以預測:如果重視愛情規範和經濟能力的意識進一步持續,日本年輕人的性行為今後仍然趨於消極化。
【對性教育家校諱言最好「無師自通」?】
作為上海家庭教育研究學會副會長,楊雄20年前做博士論文時,就以性教育為主題。但20年後,他發現仍有學校領導以及老師等對性教育十分諱言,有人甚至認為性教育最好「無師自通」。他說,其實自己小時候,也「偷看」過《生理衛生》這樣的教科書,結果小心臟怦怦直跳……但父親只是對他說,「去喝點涼開水」——這成了他當年接受的主要性教育,現今想來十分遺憾。
今天起,海內外專家應約前往上理工附小、延吉幼兒園等參加實踐工作坊。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校長丁利民表示,近幾十年來,人類在生物性成熟方面存在著全球性提前的傾向,其主要表現在青春發育期提前和青春發育期完成縮短化這兩個方面。小學階段,就應當提供恰當的、專業的性別教育課程,幫助「準青春期」學生排解成長的煩惱,為此他們開發出全國首套小學性別教育實驗教材和家庭版讀本《男孩女孩》,將課程起始年段提早到一年級,開展基於男女生差異的教學。
此次京滬粵的合作調查還表明,當青少年面對性困惑有何途徑獲得解答【如上表】,通過老師和父母來解惑的比例分別只有10.7%和10.4%,而網絡則是最重要的解惑途徑,這一比例高達23.6%。今年5月,楊雄等參與修訂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指出,要重視兒童青春期人格發育,指導家長充分了解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對兒童開展適時、適度的青春期性教育。上海市教委終身教育處負責人陶文捷表示,根據多個委辦局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目前上海也正啟動編制各學段家庭教育指導綱要,並開展家庭教育立法研究,為家長開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務。
「你是爸媽從垃圾桶裡撿來的」,「你是從媽媽的咯吱窩裡生出來的」……楊雄坦言,這樣的「生命起源」說辭,至今仍掛在當代父母嘴邊。他表示,當前青少年性教育雖然較以往有所提高,但仍缺乏科學化、系統化的青春期性教育,現實中青少年對性知識的獲取還是以自我摸索為主。「為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學校和家庭、社會攜手共建系統的青春期性教育體系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