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的不平凡:從疫情到武漢封城,從全面小康到嫦娥奔月

2021-01-18 雪夜我獨行filmer

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特別難忘的一年,回顧這一年,我們有過辛酸,也有過驕傲,更有著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的生活也因這一年發生的幾件大事件而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一年,一場突發而來的疫情讓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悲傷和分離:全國各地的封城,網絡授課與高考延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

這一年,一場百年難遇的洪水也讓我們遭遇重大的自然災難:原本美好寧靜的家園被淹沒,豐收的田地被洪水無情吞噬。

同樣的在這一年,我們也完成了歷史的壯舉:全民脫貧攻堅順利完成,中華民族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偉大復興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以及在這一年,我們也共同見證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奔月,在實現了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的同時也將中國人的太空夢繼續延伸。

因為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大事件,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平凡的我們也因創造了不平凡的事跡而被寫進史冊。

疫情爆發,全民抗疫

2020年爆發的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隨著新冠肺炎的擴散蔓延,武漢於1月23日進入封城,中國人最為看重的春節因全國的封城模式在這一年也少了往年的熱鬧和喜慶。

但寒冬中依舊不乏溫暖,隨著全國武警的馳援,來自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的到來,以及熱心人的捐錢捐物,「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拔地而起,也讓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武漢也終於在4月份解封,從疫情重鎮中走出。

這一年,大量的逆行者用堅毅的力量守護了整個城市。

我們用樂觀的心態戰勝了可怕的病魔。

雖然時至如今,新冠肺炎仍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控制,河北、黑龍江等地區疫情的擴散再次考驗著我們,但在多地全民檢測,嚴格防護下,國民空前的團結和配合,也將讓我們度過這次難關。

洪水面前,軍民魚水之情

2020年7月,南方多個省市爆發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最強降雨天氣,水文站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嚴重洪澇災害造成全國11省(市)地區,幾千萬人受災。

很多人的家園也被洪水無情吞沒。

在這場災難面前,來自全國的武警官兵奔馳而來,他們再一次不計個人安危地奔赴搶救前線,不計勞累地與時間賽跑。

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身軀來挽救洪水中的生命,在自己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壯舉。

哪裡有難,哪裡都會有他們的身影;只要人民有難,他們就會衝進前線;這些最可愛的人用自我個人的奉獻和犧牲來換取祖國的平安和強大,實踐新時代無數無名英雄的偉大品質。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

2020年同時也是中國不斷創造奇蹟的一年。這一年,隨著貴州脫貧的完成,十多億人民期盼已久的全面小康的目標得以實現。

回想10年前,在全國發展中處於墊底的貴州,成了脫貧攻堅的關鍵。2011年工業基礎薄弱的貴州提出到2020年要爭取與全國一道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在奮力直追下,貴州這幾年也像全國其它地區那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入2020年「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貴州曾經的66個貧困縣也終於全部脫貧摘帽。

如今的貴州在交通、農業、工業、旅遊以及外貿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成了當前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縮影。

嫦娥奔月,中國百年飛天夢

同樣的,對於中國的航天事業,2020年中國也實現了歷史性的進步。

在2019年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背登陸之後,2020年嫦娥五號的登月之旅又有著新的任務,那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過的區域收集塵埃和碎片並將其送回地球。

最終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最終章,嫦娥五號這次的成功也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了無人月球探測的最主要基本技術,尤其是關鍵的掌握從月球返回地球的技術能力,為我國未來的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美好時刻,砥礪前行

回顧整個2020年,疫情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但是這場磨難非但沒有讓我們絕望和膽怯,反而因為我們每個人緊緊聯繫在一起,空前的團結,也讓我們對生活更加樂觀,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以一種更平和有愛的方式和他人相處。

所以,我很願意在這種時代潮流中,記錄下每一個逆行者的身影,用一張張照片來書寫這些平凡人的偉大。

同樣的在2020年,一場洪水並沒有讓我們感到孤單無助,很多人的到來給我們送來了陽光和希望。因為有他們的指引,我們也知道風雨後的天空必然是彩虹。

所以,我也很願意在新時代,用更多的文字和照片來記錄下他們的身影,歌頌他們的英雄事跡。 也因為是他們,我們不再懼怕任何黑暗。

在2020年,我們更見證了太多的時代奇蹟,嫦娥五號本月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科技的進步;全面脫貧,進入小康社會,讓我們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更多的信心和憧憬。

作者:雪夜我獨行filmer

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若未經作者同意,私自轉載到其它平臺擅自使用原創功能的,一經發現,作者將對其投訴並追究其相應責任。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屈原不僅問天問月,也提及了「羽人」和「不死之鄉」。《楚辭·遠遊》:「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古人想像的羽人,「身生羽翼,變化飛行」,與偷吃了靈藥的嫦娥差不多,等同長生不死,承載了人們追求長生、飛天遨遊的渴望。
  • 擁抱2021:所有平凡堅持到此刻,都成了不凡|新年獻詞
    湖北宜昌,一名下沉社區的黨員在封城的城市裡巡視。/圖蟲創意新年初陽,2020年已在你面前轉身,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傷疤。但你知道它正在癒合。有人說時間治癒一切。不對,是我們自己治癒一切。這一年,火焰般的記憶年近40歲的援鄂醫生老侯,2020年4月從武漢回到廣州,手機點餐的收藏夾裡,四分之一餐館倒閉了。
  • 論「嫦娥奔月」神話從原始到成熟的演變
    這些都是"嫦娥奔月"的最佳版本。網上盛傳此事件源於《淮南子·外八章·嫦娥奔月》,但現存《淮南子》只有內篇21篇,外篇已失傳。而且《淮南子》外篇三十三篇,並沒有所謂的"外八篇"。從行文來看,這篇文章不像漢代文言文的風格。因此,《淮南子·外八篇》的來源十分可疑。《漢書·藝文志》:"淮南內二十一.王安.淮南外三十三。"
  • 攥住圖像與記憶:武漢藝術青年的九段《封城日記》
    2020年2月18日,是武漢封城後的第27天。武漢青年策展人Lena在1月31日發出一則#封城日記#作品徵集,她呼籲每個人記錄自己在這個「特殊時期」生活和情緒,同時也不要忘記和自己對話。「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經授權選發部分《封城日記》,「希望等一切風平浪靜之後,我們永遠也不要忘記。」2020年1月23日一早,從噩夢中驚醒,還沒晃過神,就從一句「武漢封城了」的消息中徹底清醒過來。一切發生得太快,來不及反應,然而我並沒有想到,之後的每一天更加充滿魔幻色彩。
  • 嫦娥奔月簡史: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到了戰國,嫦娥有了一隻寵物。屈原《天問》首次提到了月兔,「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顧菟,魯迅認為是楚語中的虎,聞一多認為是蟾蜍,主流的說法則解釋為兔子。西漢 帛畫中繪有蟾蜍和玉兔漢代以前,嫦娥還不叫嫦娥,叫姮娥,漢人為避文帝諱,改稱嫦娥。
  • 嫦娥奔月的真相:中秋團圓不得不說的故事
    01美麗的神話小時候讀神話,嫦娥奔月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后羿射日拯救世界,西王母賜給他一顆不老藥。他捨不得吃,就讓老婆嫦娥保管。他的門徒蓬蒙趁他不在家,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之下將藥吞下,便飛升成仙,長居月宮。此後每年八月十五,都是后羿和嫦娥遙望相聚的日子。
  • 最新研判河北三地封城,為何與當初武漢不同
    在部分民眾心中,接連不斷的封城讓人回想起去年年初的情景,難道疫情已經擴散得如此厲害了嗎?多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12日表示,總體上看,現在的疫情遠沒有去年武漢封城那麼嚴重。但考慮到人群流動性大的春運即將來臨,有必要採取果斷措施儘快撲滅當前的疫情。
  • 到2020年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0年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8年01月26日 10:21:26來源:都市快報記者 潘傑   昨天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在杭州隆重開幕,省長袁家軍向大會做了政府工作報告
  • 海底嫦娥奔月,陸地水獺升旗,武漢極地海洋公園歡迎全國遊客免費玩
    10月1日,雙節同慶,武漢海昌極地海洋公園將上演「海底嫦娥奔月,陸地水獺升旗」,打造別樣的旅遊文化,給遊客更豐富的遊玩體驗。 在蔚藍的海底隧道,將舉行「海底嫦娥奔月」水下表演,「嫦娥」身著翩翩白衣,在海底與魚群共舞后,奔向一輪「圓月」,再現經典神話傳說。
  • 我的2020 災難下的度日如年 新武漢人不平凡的一年
    從陽曆而言,2021年1月1日,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一天我們徹底告別多災多難的2020年。但是,從陰曆而言,2021年的第一天是2012年2月12日,從陰曆而言,這是我國傳統的大年初一,中國絕大部分家庭辭舊迎新的時候。
  • 武漢「封城」這七天!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9天前,疾控專家鍾南山那句「能不到武漢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要出來」的建言變成現實。這座有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全力抗擊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大疫情。「封城」七日,武漢人痛哭、感嘆、思考……在時間的浮沉裡,這座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負重前行,不眠不休。
  • 【年終盤點】2020,不止疫情。
    然而,更讓人沒想到的事,這只是2020年不尋常的開始。因為,疫情來了。2020年1月18日傍晚,84歲的鐘南山院士坐高鐵緊急趕往武漢,他在高鐵上的那張照片,後來刷了屏。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武漢封城:當日22時起,武漢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2天後,中國30個省區市啟動一級響應。
  • 中秋節視頻: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節: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訂江西手機報:電信、聯通用戶發簡訊JX到10626655,移動用戶發簡訊JXP到10658000,3元/月   在我國的傳說中,嫦娥奔月是最為動人也影響最大的一個。中秋節要是沒有了月亮和嫦娥的傳說,將無法想像。
  • ...疫情震中或轉移至美國;李蘭娟披露武漢封城細節:1月22日深夜上...
    每經編輯:步靜1丨鍾南山稱疫情震中可能轉移至美國據央視新聞,國內是否會出現疫情的二次暴發?鍾南山院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估計國內疫情不會出現第二波高峰。在中國群防群控的基礎上,新增病例可能就局限在很小的人群中。
  • 「嫦娥奔月」傳說源於上古時期的開封
    一 「嫦娥奔月」,是華夏民族自古流傳與中秋、月神相關的美麗傳說。雖然民間關於「中秋拜月」的傳說和風俗很多,但多以「嫦娥奔月」為原型,經過加工而傳承後世。那麼,上古時期真的有嫦娥嗎?嫦娥文化形成於何時何地呢?
  •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亮的這些傳說,背後的事情很不簡單
    昨天,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順利登陸月球背面,創造了人類歷史,極大提升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嫦娥四號是月球探測器,而它名字的由來,自然來自中國古老神話嫦娥奔月,而新時代的科技,又為中華古老文化賦予了新的意義。但是,你知道嗎?嫦娥和月亮的故事,其實背後的事情並不是傳說那麼簡單。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早先天上有10個太陽,弄得老百姓民不聊生。勇士后羿善於射箭,為了替民除害,就登上西王母的崑崙山,一口氣射下了9個太陽。
  • 張文宏稱武漢封城是正確決定,希望傳染病醫生不常出來
    張文宏表示,當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再去看武漢「封城」這個決定,就可以發現採取了類似中國與韓國等嚴格的防疫措施的亞洲國家相較於歐美國家疫情控制得更好,「現在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死亡率遠超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跟武漢早期的情況有點接近。」
  • 用年畫訴說古老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我國著名的神話故事,寒亭又是『嫦娥奔月』的地方,寒亭區已將『嫦娥奔月』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並正在申報省級非遺名錄。」近日,在寒亭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心主任、畫家王乃雲向記者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