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老小區,裡面住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夏天黃昏的時候,居民樓下陸陸續續聚集了不少老人,一邊搖著扇子納涼,一邊說說話嘮嘮嗑兒,十分熱鬧。
小區樓房都是6層的,沒電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樓就很不方便。以前,經常能看到住在樓上的老人,手裡拎著個小椅子下樓。椅子除了來到樓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還是上樓回家的時候用,爬一層,放下椅子,坐一會,喘口氣。養足了勁,再爬一層。有的住在樓上的老人嫌費事,乾脆不下樓了,成了宅老。
不知道從哪天開始,人們發現3樓的樓道裡,放了一把椅子,開始都以為是誰忘記拿回家了,但很多天過去了,椅子一直在,顯然,椅子是誰特地放在那兒的。上下樓的老人,爬樓梯累了,就走到3樓停一停,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腳。3樓轉角的椅子,成了樓上老人的中轉站。下樓的老人,慢慢多起來了。
不久,5樓、4樓、2樓的轉角處,也都分別放了一把椅子。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樓放的竟然是一張小型的舊沙發。沒有人知道是誰放的,也許是哪位住在樓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個家有老人的年輕後生。有什麼關係呢。轉角處的這幾把舊椅子,給上下樓的老人,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縱使是住在最高的6樓的老人,現在也敢下樓來了。樓下有一小片開闊地,那是老人們聚集的地方。
樓道裡的椅子,已經成了這幢老居民樓的一道風景。
可是,很快問題也暴露出來了。老樓房,樓梯本來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樓就有點礙手礙腳,特別是搬動大一點的家具的時候,特別不方便。某天,一位住在4樓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個辦法,不知道從哪弄來了一把可以摺疊收起的椅子,然後,在拐角處的牆壁上,鑽了幾個眼,將摺疊椅安裝了上去。需要坐的時候,將椅子放平,貼牆而坐,不需要的時候,就將椅子再靠牆摺疊起來。一點不礙事。
摺疊椅受到了老人們更加熱烈的歡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奮勇拿出了一筆經費,又購置了4把這樣的摺疊椅,將2樓以上的拐角處都安裝上。
老人們開心極了,上下樓再也不那麼艱難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樓,和老夥伴們見見面、聊聊天以外,最讓他們開心的是,他們甚至可以邀請以前的老朋友、老同事、老夥伴,上自己的家裡做做客了。住在樓上的老人,已經很久沒有互相串門了,上下樓對老人來說,都太難了。現在,他們在發出邀請的時候,不忘叮囑老夥伴一聲,樓梯口都有一把摺疊椅,可以坐下來喘口氣,不著急啊。
這是發生在杭州城的故事,這幢老式居民樓拐角處的椅子,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讓附近居民樓裡的老人們豔羨不已。據說,政府已經開始研究調查,打算在所有老居民樓裡推廣這種方式……
一件小事,但它卻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反映的是愛的傳遞,它才以加速度發酵,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溫暖,因為它傳遞的是正能量。人人都會走到垂暮之年,到了老年,腿腳不便幾乎是常態,轉角處的一把椅子,讓我們感受到了對老人的關愛和溫暖。有時候,愛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