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生命之傘」國內最大:傘縫線長10公裡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神舟十一號飛船從距離地球393公裡的太空返回地球,所用時間並不長。這期間,除了兩位航天員的身體狀況備受矚目,就屬最後時刻展開的那把巨大的生命之傘了。

  所謂生命之傘,是指神舟十一號飛船所攜帶的「主傘」,約1200平方米大,全部展開後可以覆蓋3個籃球場,拉直長度超過70米,能夠橫跨足球場。其主要目的是用於降低返回艙的速度,保證返回艙的穩降姿態,使得航天員安全平穩降落。

  別看飛船主傘是個龐然大物,體態卻十分輕盈,重量不到100公斤,收攏後裝進傘包內的體積還不到200升,可以塞進普通的家用冰箱。那麼,這把傘還有什麼重要和神奇之處,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相關專家進行揭秘。

  神舟飛船主傘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研製,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降落傘,整個傘的縫線長達10公裡,需要降落傘加工組十幾個姑娘密切合作加工半年才能完成。

  根據五院508所專家的回憶,在航天英雄楊利偉看到降落傘研製加工和交付的全部流程後,曾這樣說:「有這樣的傘,有這樣的團隊,心裡就踏實了。」

  事實上,降落傘不像其他產品可以用儀器檢測,只能完全依靠人工檢驗。僅主降落傘的製作工序就有30多道,其中徑向帶的縫紉最耗工時,技術嫻熟的工人每人一天最多縫4根,光徑向帶的縫紉就需要兩個月。

  多年下來,508所檢驗人員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將1920片傘衣、96條徑向帶、25條緯向帶按工序進行連接,每一位操作人員對自己不是嚴格要求,而是近乎苛求。

  在508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你們手裡的是降落傘,更是航天員的生命。」

  檢驗合格後,「包傘大戲」上場。

  常人可能難以想像,1200平方米的大傘完全鋪開後有3個標準籃球場一樣大,最後卻會魔術般地「蜷縮」進大號行李箱大小的傘包裡。在不斷機械施壓又不斷裝填傘衣的過程中,精細度的要求卻沒有絲毫降低——裝填過程既要紮實,不能發生扭轉,還不能產生任何多餘物。

  說起來,包傘是一項聽起來簡單、卻有著很高技術含量的工作。按專業說法,包傘就是將降落傘的傘衣、傘繩和連接吊帶等部件裝進傘包內,使之保持一定的幾何形狀,並保證傘衣等部件在工作前不受氣流吹襲和不與其他物體鉤掛,在工作時則要保證按預定程序開包工作。

  508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於堯炳師傅有20多年的包傘經驗,他指導年輕後輩按照包傘細則操作。隨著傘包越來越「飽滿」,裝填的技術難度也在逐級遞增。

  整個包傘流程有幾十道工序,其中,梳理傘繩、整理傘包、封包是最關鍵的幾個環節。

  生活中,我們一般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我們想用耳機時,從包裡拿出來的耳機線常常亂作一團,花費一定時間才能解開。兩根耳機線纏在一起就如此難解,神舟飛船降落傘的傘繩可是96根,而每一根的長度將近50米,工作人員將如此又長又多的傘繩理順,當然有自己的「絕招」。

  首先,傘繩採用特殊材料製成,表面光滑,本身就不容易打結。其次,工作人員會用一種叫梳繩夾的工具,將傘繩按照編號順序依次排列進梳繩夾內,工作人員手持每12根一組的梳繩夾,從頭理到尾,近50米的距離來回要走好幾趟。

  這時,提起來的傘繩落在桌子上譁譁作響,感覺自己就像特級大廚在做一種超級長的「拉麵」。根據於堯炳的說法,如此梳理之後,傘繩就可以整齊有序地排列在傘包內,保證了傘繩拉出時不打結不纏繞。

  最後是封包,這一步可以說是一瞬間決定成敗。所謂封包,指的是在傘衣傘繩全部裝填進傘包後,將傘包的口封住的過程。

  根據於堯炳的介紹,由於傘衣傘繩是在壓力包傘機的巨大壓力下塞進傘包內部,當包傘機壓力撤除,傘包內壓實的傘衣傘繩也會隨壓力減小而膨脹。因此,封包就需要在壓力解除但傘衣還未來得及膨脹的一瞬間進行。

  兩名操作人員同時抽緊封包繩,要求兩人力量均等且同步,慢慢收緊封包繩。圍成的繩環大小到達規定尺寸後,第三名操作人員繫緊封包繩。整個封包過程維持十幾分鐘。封包結束,操作人員一般都會甩甩手,緩解一直緊繃的肌肉。

  從200升的傘包,到空中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傘,其展開過程也就幾十秒鐘。

  然而,這短短幾十秒鐘背後,是五院508所包傘人員數天的包裝、加工人員數月的縫製、設計人員數年的計算與試驗。

  神舟十一號飛船降落傘包傘結束時,包傘主崗師傅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努力把你包進去,就是等你美麗地綻放在藍天白雲間!」(邱晨輝)

相關焦點

  • 神舟六號降落傘-天下第一奇傘
    (作者:孫宏金)  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著陸是靠一具巨大的降落傘減速的。這個傘就被譽為航天員的 「保護傘」。神舟飛船上的降落傘是世界上正在使用的降落傘中最大的一種。  當飛船啟動返回程序,3噸重的返回艙下降到距地面15公裡時,它所受到的氣動阻力近似於它所受的重力,下降速度由超音速減到亞音速,並穩定在200米/秒左右,這時再減速就要靠降落傘了。
  • 揭秘神舟六號的「保護傘」
    新華社內蒙古四子王旗10月16日電(記者李宣良)如果沒有降落傘,3噸重的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將以近200米/秒的速度衝向地面,後果不堪設想。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總設計師侯鷹說,「降落傘是飛船和航天員降落時的『保護傘』。」
  • 央媒揭神舟飛船包傘過程,封包過程不亞於在健身房鍛鍊兩小時
    央媒揭神舟飛船包傘過程,封包過程不亞於在健身房鍛鍊兩小時 李少騰、付毅飛/科技日報 2016-11-20 08:58 來源:澎湃新聞
  • 央媒揭神舟飛船包傘過程:不亞於在健身房鍛鍊2小時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 圖怎樣把「三個籃球場」裝進「冰箱」——揭秘神舟飛船回收著陸分系統包傘過程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搭載著兩名航天員翩翩降落,一頂紅白相間的巨型降落傘拖曳著它,格外引人注目。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了解到,神舟飛船降落傘主傘面積約1200平方米,全部展開後可以覆蓋三個籃球場。
  • 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長二F/長七/長五B火箭都來了
    今年春季,我國在海南文昌使用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隨後發射天舟二號、神州十二號,完成在軌對接和機械臂等關鍵技術驗證,航天員也會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飛船已完成回收著陸分系統的總裝工作。神舟十二號飛船正樣飛行減速傘包傘關鍵工序收口繩安裝運載火箭——根據計劃,長徵二號F、長徵七號、長徵五號B三型運載火箭將分別承擔載人飛船、貨運飛船、
  • 天宮日常&神舟載人飛船返回後的那些事兒
    10月22日,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之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10月22日的解放軍報電子版。這也是解放軍報首次「飛」上太空。在執行神舟九號任務時,作為指令長的他待命出徵時,他說話聲音洪亮、鏗鏘有力,這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相信他的骨子裡仍是軍人!10月25日,天宮二號伴隨小衛星回傳了首批紅外相機圖像之後,另一臺可見光相機也回傳了首批圖像。
  • 神舟11降落傘摺疊過程:96根傘繩互不纏繞
    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搭載著兩名航天員翩翩降落,一頂紅白相間的巨型降落傘拖曳著它,格外引人注目。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了解到,神舟飛船降落傘主傘面積約1200平方米,全部展開後可以覆蓋三個籃球場。而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體態卻十分輕盈,重量還不到一百公斤,收攏後體積還不到200升,可以塞進普通家用冰箱。
  • 王兆耀回顧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情況
    2012年6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王兆耀]下面,我和大家共同回顧一下此次任務的簡要情況。
  • 太空失重是最大挑戰
    昨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昨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2名航天員成功發射,開啟了33天的太空之旅。3 智能APP可掌握飛船所有情況在神舟十一號飛船中使用的儀表控制器應用軟體,就是航天員的智能APP。在這款軟體中,匯集了神舟十一號飛船14個分系統的所有數據,而且能夠顯示與飛船和航天員相關的54幅頁面圖,還能夠為飛船的自主應急返回尋找最佳的落點。有了這樣一款智能的太空APP,航天員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自己和神舟飛船的所有情況。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將帶什麼回地球?生菜、結繭的蠶
    新華社天宮二號11月16日電 題:中國航天員首次接受「天地採訪」——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對話編輯部  新華社全媒報導平臺值班副總監李柯勇:景海鵬指令長、陳冬,你們好!受新華社領導委託,我代表全社同志向你們兩位特別的同事致以特別的敬意和感謝!
  • 宇宙飛船簡筆畫:中國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 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0秒  發射火箭: 神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 10月17日凌晨4時3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草原秋韻  飛行時間/圈數: 115小時32分鐘/飛行77圈
  • 明天(10月17日)上午7點30分,一起見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上天!
    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2012年6月,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擔任指令長,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二級航天功勳獎章。
  • 天津大學3D列印神舟十號航天員坐墊
    隨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天津大學為神舟十號航天員量身設計的「賦型緩衝減振坐墊」,在繼「神五」到「神九」之後,第六次升上太空為神舟飛船保駕護航。為每個航天員個性定製船在升空和著陸時,會產生較大的加速度和顛簸,對航天員脊椎和頸椎會產生較大的衝擊。
  • 楊利偉太空遇詭異敲擊聲 網傳航天史十大未解之謎
    在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這個聲音也出現了,我告訴他們:「出了這個聲兒也別害怕,是正常現象。」 返航時舷窗忽然出現大片裂紋 10月16日4時31分,我接到了返航命令。 飛船返回,是一個特別的階段——人類歷次太空飛行證明,返回階段是最容易出現事故的階段。
  • 國內最大的航天主題科技館將落戶日照
    展館應用最前沿的虛擬實境技術、高仿真技術,致力打造成融航天體驗、互動娛樂、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國內最大的航天主題科技館。大眾網日照7月21日訊(記者 彭彥偉)Hi世界農樂園作為山東省首家航天農業與生態旅遊相結合的科普性生態園區,將在10月1日正式開園納客。該項目佔地面積1080畝,總投資3.8億元。是山東省首家綜合性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分為Hi世界航天農業科技園、Hi世界兒童樂園、Hi世界歡樂動物園三大功能區域。
  • 世界最大傘今日亮相晉江 中國傘節展出三噸巨傘
    質量僅有90克,還沒兩個雞蛋重;展開後直徑長達16米,能蓋上大半個籃球場;甚至能改變溫差,再熱的天氣也能來個降溫3~5度;摁動開頭自動開啟、關閉;塑料還環保可降解;碰到雨水能顯現出美麗的花瓣。謎底將很快揭曉。  今明兩天,一場雲集了國內各地傘業名家好手的中國傘業博覽會,將在福建晉江SM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屆時,展會將展出近千種樣式不一、款式精緻的雨傘。
  • "黑盒子":打造神七航天員的"生命羅盤"
    一個僅有十幾釐米見方的黑盒子就能幫助神舟七號飛船在宇宙中確定自己的姿態,實現長時間在軌,順利執行各項空間任務並安全返回。這個裝在航天員座椅下、比其他陀螺裝置小巧玲瓏又完全靜音的黑盒子叫手控光纖陀螺慣性測量系統,簡稱手控光纖慣組,它是神舟七號飛船制導導航和控制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神舟七號飛船上,手控系統與自動控制系統互為冗餘,這一「雙保險」用來確保飛船導航控制系統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