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揭神舟飛船包傘過程:不亞於在健身房鍛鍊2小時

2021-01-13 騰訊網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 新華社 圖

怎樣把「三個籃球場」裝進「冰箱」

——揭秘神舟飛船回收著陸分系統包傘過程

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搭載著兩名航天員翩翩降落,一頂紅白相間的巨型降落傘拖曳著它,格外引人注目。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了解到,神舟飛船降落傘主傘面積約1200平方米,全部展開後可以覆蓋三個籃球場。而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體態卻十分輕盈,重量還不到一百公斤,收攏後體積還不到200升,可以塞進普通家用冰箱。這就涉及到聽起來簡單、卻有著很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包傘。

包傘流程有幾十道工序,主要操作有:晾傘,用於釋放材料內應力和清理多餘物;疊傘衣,將傘衣按順序整理;梳理傘繩,確保任意兩根傘繩不出現交叉或纏繞;整理傘包;裝填降落傘;封包;稱重。每一步過程都影響著三個籃球場大的巨傘怎樣裝進「冰箱」。

96根傘繩互不纏繞

誰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想用耳機時,從包裡拿出來的耳機線永遠亂作一團,花好長時間才能解開。兩根耳機線就如此難解,多達96根、單根長約50米的飛船降落傘傘繩該如何理順?508所工作人員介紹了訣竅。

首先,傘繩採用特殊材料製成,表面光滑,本身就不容易打結。其次,工作人員會用一種叫梳繩夾的工具,將傘繩按照編號順序依次排列,每12根一組,從頭梳到尾。梳理後的傘繩就可以整齊有序地排列在傘包內,保證在拉出時不打結不纏繞。

鋼鐵「大象」助力裝傘衣

把傘衣裝填進傘包,既要力氣,又要技術。操作時,一人為主,負責將傘衣疊放平整並初步壓實;兩人為輔,負責整理傘衣並送入傘包。傘衣摺疊後和捲起來的棉被一樣粗,裝填進傘包既要均勻有序,又要充實飽滿、不留空隙,力度全靠包傘人員掌控。壓實傘衣時,用拳、用掌還是用手指,也要根據傘衣在傘包中的位置靈活使用,如果蠻幹,可能會損傷傘衣。

要將傘衣、傘繩和連接吊帶等部件全部填進傘包,只靠人力無法完成,需要15噸重的壓力,這大約是兩頭大象的重量。工作人員也有一頭「鋼鐵大象」——壓力包傘機。包傘過程中,需要人工與壓力包傘機相互配合,用包傘機壓實,再手工裝填。反覆數次,才能把降落傘全部裝進傘包。

封包瞬間決定成敗

傘衣傘繩全部裝填進傘包後,需要將傘包的口封住,這叫「封包」。

由於傘衣傘繩是在壓力包傘機的巨大壓力下塞進傘包內部,當包傘機壓力撤除,傘包內壓實的傘衣傘繩會隨之膨脹。而封包需要在壓力解除,傘衣還未膨脹的一瞬間進行。這時,兩名操作人員用同等力量同時抽緊封包繩,繩環達到規定尺寸後,由第三名操作人員將其系牢。過程雖短,卻很費力。「不亞於在健身房鍛鍊兩小時。」操作人員介紹說。

相關焦點

  • 央媒揭神舟飛船包傘過程,封包過程不亞於在健身房鍛鍊兩小時
    央媒揭神舟飛船包傘過程,封包過程不亞於在健身房鍛鍊兩小時 李少騰、付毅飛/科技日報 2016-11-20 08:58 來源:澎湃新聞
  • 神舟11降落傘摺疊過程:96根傘繩互不纏繞
    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搭載著兩名航天員翩翩降落,一頂紅白相間的巨型降落傘拖曳著它,格外引人注目。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了解到,神舟飛船降落傘主傘面積約1200平方米,全部展開後可以覆蓋三個籃球場。而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體態卻十分輕盈,重量還不到一百公斤,收攏後體積還不到200升,可以塞進普通家用冰箱。
  • 揭秘飛船降落傘:能覆蓋三個籃球場 收攏後可塞進冰箱
    從200升的傘包到空中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傘,其展開過程也就幾十秒,但這短短幾十秒背後,是航天工作者包傘人員數天的包裝、加工人員數月的縫製、設計人員數年的計算與試驗。  按專業說法,包傘就是將降落傘的傘衣、傘繩和連接吊帶等部件裝進傘包內,使之保持一定的幾何形狀,並保證傘衣等部件在工作前不受氣流吹襲和不與其他物體鉤掛,在工作時則要保證按預定程序開包工作。
  • 神舟十一號「生命之傘」國內最大:傘縫線長10公裡
    神舟十一號飛船從距離地球393公裡的太空返回地球,所用時間並不長。這期間,除了兩位航天員的身體狀況備受矚目,就屬最後時刻展開的那把巨大的生命之傘了。  所謂生命之傘,是指神舟十一號飛船所攜帶的「主傘」,約1200平方米大,全部展開後可以覆蓋3個籃球場,拉直長度超過70米,能夠橫跨足球場。
  • 神舟六號降落傘-天下第一奇傘
    (作者:孫宏金)  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著陸是靠一具巨大的降落傘減速的。這個傘就被譽為航天員的 「保護傘」。神舟飛船上的降落傘是世界上正在使用的降落傘中最大的一種。  當飛船啟動返回程序,3噸重的返回艙下降到距地面15公裡時,它所受到的氣動阻力近似於它所受的重力,下降速度由超音速減到亞音速,並穩定在200米/秒左右,這時再減速就要靠降落傘了。
  • 天宮日常&神舟載人飛船返回後的那些事兒
    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陳冬介紹,這些天,他們進行了拉力器、自行車、跑步鍛鍊等。陳冬說,中國人之前沒有在太空跑過步,這是第一次。「其實,我們前兩天剛開始跑步的時候,都跑不起來。直到第三天,景師兄跑起來了,還一下子跑了一小時。」
  • 宇宙飛船簡筆畫:中國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 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0秒  發射火箭: 神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 10月17日凌晨4時3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草原秋韻  飛行時間/圈數: 115小時32分鐘/飛行77圈
  • 揭秘神舟六號的「保護傘」
    新華社內蒙古四子王旗10月16日電(記者李宣良)如果沒有降落傘,3噸重的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將以近200米/秒的速度衝向地面,後果不堪設想。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總設計師侯鷹說,「降落傘是飛船和航天員降落時的『保護傘』。」
  • 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長二F/長七/長五B火箭都來了
    剛剛進入2021年,我國就公布了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計劃:空間站、載人飛行、長徵火箭、火星探測……空間站與飛船——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2022年間預計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兩個實驗艙、四艘載人飛船、四艘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 明天(10月17日)上午7點30分,一起見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上天!
    首先當然是咱們最關注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的時間和飛行乘組人員:隨後,兩名航天員也與記者見面,聊了聊出徵之前的心情: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2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景海鵬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任務,通過了各項考核,綜合評定成績優異。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梯隊成員。
  • 新一代載人飛船自述:人類的「終極三問」難不倒我
    這是人類的「終極三問」,卻難不倒我,因為有一群聰明的設計人員已經替我想得明明白白了——  新一代載人飛船,顧名思義,就是全面升級的天地往返交通工具。這次亮相的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就是我的「試驗版」,還不是最終的「定型版」,主要是對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和群傘回收等關鍵技術進行飛行驗證。後續飛船會不斷改進,所以未來的我一定更完美。
  • 神七飛船技術狀態負責人:眉清目秀 書卷氣襲人
    可以說,整個溝通過程是從於瀟那裡牽頭開始的,最後也是從他那裡收尾和結束的。每做一次協調,都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完成。在技術狀態變化方面,神舟七號飛船比以往任何一艘飛船的工作量都要大許多,已經進行過的更改達到200多個,每一個更改都重複著溝通、協調、固定、控制、閉環的過程。
  • 貴州省首家24小時智能百姓健身房開業
    央廣網貴陽7月12日消息(記者王珩)日前,貴州省首家24小時智能百姓健身房在貴陽市小石城社區正式開業。該項目充分運用貴州省體育大數據平臺,為居民提供24小時自助式、智能化、低價高質便捷的健身服務。另外,為讓市民不出小區就能享受到低價高質便捷的健身服務,健身房內還設有休息區、有氧訓練區、力量訓練區、功能性訓練區、私教區等,通過區分免費使用設備和智能付費設備,兼顧公益性與商業性,充分滿足市民多元化、個性化的健身需求。據介紹,未來兩到三年,貴州將以小區為基點,在全省範圍內建立24小時智能百姓健身房。
  • 中國為太空飛船研製最靈敏「眼睛」 抗雜光能力更強
    央廣網北京6月22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最新消息顯示,中國航天專家為太空飛船研製出最靈敏的「眼睛」,能讓兩個比子彈速度還要快8倍的飛行器更迅速、可靠對接。這樣的「眼睛」將用於「天宮二號」「嫦娥五號」以及空間站。  所謂新的「飛船眼睛」,是指我國近日研製成功的首臺第三代交會對接光學成像敏感器。
  • 「三分鐘就能到健身房」——探訪貴州首家24小時智能健身房
    新華社貴陽7月26日電(記者鄭明鴻 羅羽)晚上8點左右,家住貴陽市小石城磐城小區的王小芬乘坐電梯下到一樓,通過人臉識別進入設立在一樓的智能健身房。此時,已有不少小區居民正在健身房裡鍛鍊。兩名社區居民使用智能健身房的健身器械鍛鍊。
  • 去健身房,除了鍛鍊大家都在幹啥?
    我相信,你們中的大部分人,去健身房的初衷都是為了鍛鍊,收穫馬甲線、腹肌、蜜桃臀、麒麟臂等。但有沒有發現,有時候練著練著,健身房居然還有一些隱藏屬性,哎,都怪自己太單純。 1.
  • 天津大學3D列印神舟十號航天員坐墊
    隨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天津大學為神舟十號航天員量身設計的「賦型緩衝減振坐墊」,在繼「神五」到「神九」之後,第六次升上太空為神舟飛船保駕護航。為每個航天員個性定製船在升空和著陸時,會產生較大的加速度和顛簸,對航天員脊椎和頸椎會產生較大的衝擊。
  • BBC揭鍛鍊的真相,結果顛覆常識:幾億人的鍛鍊都是錯的!
    2. 那麼這種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還有必要繼續嗎? 實驗證明,這種鍛鍊方式所能帶來的健康益處,等同於在每周在健身房中鍛鍊兩到三個小時。以上所說的訓練方法卻有一個前提,即不能久坐 平時靜坐工作,晚上集中時間鍛鍊的Mike,將和一位每天需要不停走動6個小時的餐廳服務員進行對比。 在我們的印象中,走路算不上健身運動,而平時工作,晚上按時去健身房鍛鍊會給我們帶來很好的減脂效果,但是結果卻令人驚訝!
  • 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 介紹神九飛船任務實施情況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向大家通報神舟九號飛船成功返回的消息和任務實施的主要情況。    王兆耀說,今天上午10時03分,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3名航天員健康出艙。至此,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全面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準操控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健康返回」的預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