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當代藝術「黑皮書」《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

《frieze》雜誌【編】

嚴蓓雯、喬修峰、蔣文惠【譯】

一好閱讀(Boundless Books),2017年9月

  百子灣的一條「葛宇路」讓公眾第一次願意正面理解當代藝術。對公眾而言,當代藝術的魅力究竟是什麼?不是拍場上的金錢遊戲,不是聳人聽聞的事件風波,而是讓公眾一次次更新理解自身、時代局限的動力引擎。在移動世界和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的今天,有什麼幫助公眾解決這一「需求」?

  不妨來看看這本全球當代藝術的「黑皮書」——《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

  一本「現象級」的大眾讀物

  這部集結了國際頂尖藝術雜誌《frieze》創刊25年以來最精彩文章的書籍,面世三月,銷量破萬,在英國,《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創造了超級暢銷書的待遇,不僅在藝術圈備受推崇,在時尚界、電影界也收穫擁躉,成為一本「現象級」的大眾讀物。

  作為當代藝術領域公認的標杆性雜誌,《frieze》一直以其機敏幽默、一針見血、醍醐灌頂的評論聞名,已經成為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特雷西·艾敏、BANK、馬克·萊基都受惠於這本雜誌。而現在,這些塑造了當代藝術的文字將以前所未有的清晰面貌亮相中文世界

  「一好閱讀」從英國費頓同步引進出版的《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並於2017年9月上市。

  作品、故事、評析,三位一體

  《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全書文章以字母順序排列,用27萬字,150餘幅高清原圖,探討了當代的59個話題,涉及現當代約700位藝術家、評論家、作家、藝術學者、策展人。

  59篇文章從《前衛》(「Avant-Grade」)到《時代精神》(「Zeitgeist」),集合了訪談、回憶、自傳、評述等各類文體,出自達米安·赫斯特、戴維·西爾維斯特、吉米·德拉姆等世界頂級的藝術家和藝術寫作者之手。其中包括唯一一位入選的中國藝術家徐震,由評論家、策展人秦思源撰寫。

  這裡有最真實的安迪·沃霍爾、馬賽爾·杜尚、弗朗西斯·培根、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格哈德·裡希特。這裡談的是IKEA的家具、蘋果的界面,還有對戰爭、廢墟、賭博的藝術思考。你可以了解到徐震沒頂公司的運營故事,可以聽達米安·赫斯特親自講他為什麼對屍體感興趣;你還會知道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的導演史蒂夫·麥奎因實際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以及安迪·沃霍爾的聲音質地、口頭禪和他特殊的發言技巧。

  打造當代藝術的經典範本

  《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不只是一部關於當代藝術的「黑皮書」,更是一卷關於當代人、文化與社會的總體文本。

  真正優秀的藝術評論,不只是總結和評論作品,更是一種反思與塑造的力量。精到的點評和流暢的描述繪製了過去半個世紀的藝術與文化地圖,而這幅地圖的終極目標就在於探索理解藝術、乃至思考世界的新航路。沒有讀過《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你對當代的理解至少落後30年。

  「一好閱讀」力邀學者汪民安作序推薦;中國社科院外文所資深編輯嚴蓓雯傾力翻譯;「中國最美圖書」獲得者馬仕睿操刀,為中文版獨立設計裝幀,原創英文字體,顛覆原版設計,在知識性、閱讀感和視覺質量上做足了工作。

  《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將於9月2日舉辦新書發布會暨論壇,「一好閱讀」邀請詩人王家新、學者汪民安、藝術家劉韡、藝術家向京、策展人秦思源、一好閱讀創始人楊好,圍繞「何為當代,何為當代藝術」、「媒介、影像、聲音、語言與未來」等話題進行論壇對話。

  一好閱讀(Boundless Books)創立於2016年,是無界時代旗下的文化出版機構。 「一好閱讀」涵蓋人文、藝術、教育等出版方向,致力於引進和出版世界範圍內最傑出的作家、詩人、學者和藝術家的作品。一好閱讀與多家國際機構(如英國費頓出版社、美國萊頓收藏)合作密切,出版了「費頓經典:時間的回歸」(《提香》《卡拉瓦喬》《安格爾》)等書籍。我們精心挑選國內外的作者和文本,立志實現創造經典、引領中國品質閱讀的目標。

相關焦點

  • 在「南來北往」中對話當代藝術
    冬日的暖陽下,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硬核科技」中心,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帶來了不一樣的城市韻味。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40餘位雕塑藝術家所創作的60餘件雕塑作品正在壹美美術館展出。這是南北雕塑藝術風格文化的一次碰撞與交流,更是文化藝術界的一場盛會。
  • 新展 | 東張西望三十年:程昕東當代藝術收藏
    歷史上重要的藝術收藏家、藝術贊助人,如義大利的美第奇家族、紐約的古根海姆家族都對當地的藝術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與歷史相比較,當代的藝術收藏機構和個人收藏家數量更是龐大、豐富多元,但共同點是他們放眼世界、高瞻遠矚。他們在藝術田野中的辨識、收藏和梳理,促成著藝術史的書寫,編織著藝術史和社會史的脈絡。
  • 當代藝術遇上AR技術:打開另一個「平行世界」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張漫子)藉助一部手機的操作,6位中外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漂浮」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空間,為觀眾打開另一個奇妙的「平行世界」。  這是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8日開幕的AR(增強現實)藝術特展「幻景:當代藝術與增強現實」現場,讓藝術品「漂浮」呈現於另一平行空間的技術是AR(增強現實)技術。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丹尼爾·伯恩鮑姆介紹:「AR等技術的應用,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嶄新時代。技術與藝術的對話日漸密切,新技術的應用為藝術帶來了新的生命。
  • 「東張西望三十年:程昕東當代藝術收藏」歲末拉開帷幕
    截至今天,全球文博系統還有許多藝術博物館未能正常開放,也有一些藝術博物館承受著裁員、關閉的風險。在2020年年末,清華藝術博物館舉辦這樣一個大型的國際化的當代藝術展覽,既深感榮幸,也感慨萬千。他通過建立自己的畫廊進行個人趣味的收藏,用藝術作品書寫出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個人趣味,用藝術作品呈現出自我的文化認同和批判精神,進而揭示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結構的轉型所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程昕東不僅僅是一位畫廊主、收藏家,更是一個文化藝術的傳播者。他一方面不遺餘力地致力於在全球推動傳播中國的當代藝術,同時也將國際上活躍的藝術家帶入中國。透過藝術,他讓世界了解了中國,也是透過藝術,讓中國走向世界。
  • 當代藝術市場裡的非洲藝術家
    經過20年的成功嘗試,非洲藝術終於贏得了國際收藏家的心。當代非洲藝術的新時代正在開始,現在已經在威尼斯和紐約等地建立了穩固的地位。 在此期間,非洲藝術品銷售往往會產生令人沮喪的售出率:2010年倫敦邦瀚斯60%的未售出、同年巴黎的拍賣74%的未售出、2016年邦瀚斯非洲藝術品72%未售出、如今,這個比例在25%到45%之間。 大約兩年前,蘇富比現代和當代非洲藝術部在倫敦開業時,這一趨勢似乎有所改善。
  • 「動想」當代互動裝置展開幕:讓藝術動起來!
    藝術可以更好「玩」,讓藝術動起來,讓人們從被動觀看藝術,到走進互動參與體驗藝術。送給孩子一份禮物,帶給城市一個驚喜!讓當代裝置藝術走進新一代溫州人的生活。
  • 當代藝術成為套現工具?全球最昂貴的10件在世藝術家的作品
    一隻不鏽鋼兔子拍出6億多的天價,當代藝術越來越讓人難以置信。藝術品何以如此昂貴?是誰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價格?如何去衡量藝術作品的價值?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當代藝術的發展仿佛陷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抱怨看不懂當代藝術;另一方面,一些當代藝術作品成為了資本市場的寵兒,屢屢拍出天價。這種現象的背後確實有很多問題值得深思。
  • 「圈圈叉叉」大師當代藝術隱士
    1988年獲日本皇家世界文化獎,這是日本最為崇高和尊貴的藝術獎項;2001年,收穫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2010年,託姆布雷曾受邀為羅浮宮創作壁畫,成為第三位為羅浮宮創作永久藏品的當代藝術家。2011年7月5日在羅馬去世,享年83歲。
  • 當代繪畫創作新生態觀察——先鋒當代藝術中心巡展青年教師油畫
    為大於細,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青年教師邀請展(南京巡展)---關於當代繪畫創作新生態的一次觀察,今天(12月16日)下午在南京先鋒當代藝術中心舉行。
  •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展示中國當代水墨藝術
    新華社雪梨3月3日電(記者張碩)《墨變: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當代藝術》展覽開幕式3日下午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美術館舉行,展覽通過35部作品向觀眾展示了當代中國水墨藝術新穎創意的一面。  水墨藝術在西方經常被理解為傳統的國畫書法,但《墨變》展覽對水墨藝術提出了新的見解,探討了一些突破性概念,運用了富有動力且多樣化的視覺表達方式。參展的14名藝術家在創作中分別使用了噴墨列印、攝影、動態影像以及動畫片等多種媒體手段,同時還使用了如可口可樂、茶和原子筆等多種材料,讓人耳目一新。
  •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延期至2021年7月份舉行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官方發布消息稱:鑑於現階段亞洲2021年眾會展的日期更動,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決定將2021年的展期從原先的1月15至17日,延期至2021年7月2日至4日,依舊在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行。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中國當代藝術
    藝術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為了讓更多人走進藝術館了解藝術,愛上藝術我們將努力打造一個藝術家與你的「對話空間」MICA 藝術講堂正式上線啦!///MICA藝術講堂VOL.020期HELLO!當代藝術!邂逅藝術的心動中國當代藝術起步比西方稍晚一點,中國當代藝術來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成熟於90年代,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過極大的阻礙和挑戰。八九十年代藝術家們在面對社會的不理解和經濟拮据困境時,仍舊堅持內心的崇高理想。在這段時間中,中國當代藝術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慢慢融入到了觀眾的日常生活中。
  • 安藤忠雄新作-巴黎舊證交所變身新藝術博物館|歷史建築|當代藝術...
    一座前身為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圓頂新古典建築,在以安藤忠雄為首的建築團隊改造下,變身為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奢侈品集團開雲集團創始人弗朗索瓦·皮諾的近5000件藏品,巴黎市政府希望這個藝術新地標能幫巴黎贏得世界的目光。這座前身為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圓頂新古典建築,在以安藤忠雄為首的建築團隊改造下,變身為當代藝術博物館。
  • 妙合興象——V空間當代藝術生活展
    當藝術由精英文化轉向大眾消費群的同時,我們隨即進入了另一種思考:藝術本身源於生活,藝術家們以自己的語言來詮釋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將所謂的「小眾精英群」的藝術品和藝術理念介入到更多對生活品質和空間美學有追求的大眾需求中呢?讓更多想了解藝術,渴求藝術的人們來體驗我們的家居藝術空間。
  • 如何看懂當代藝術: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
    前幾天,我們組織觀看了2019「北京當代」藝術展,面對那些形形色色、腦洞大開的當代藝術作品,在沒聽講解之前,估計大家是滿腦問號的。比如這件給冬瓜插上WIFI,擺成一堆就是藝術。再比如這位藝術家的白日夢:「假如我有一個億,我就天天住酒店...」當代藝術總是這麼無釐頭,聽到最多的就是「看不懂」。
  • 當代藝術遇上「二次元」 動漫美學的新視野
    除此之外,羅浮宮的世界巡迴展「LOUVRE No.9」(漫畫、第九藝術)將於今年7月接替「美戰」,羅浮宮自2005年每年邀請一位漫畫家為其定製作品並出紀念版單行本。「LOUVRE No.9」將呈現16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11位已和羅浮宮合作的國際藝術家。動漫逐漸被美術館接納,在動漫和二次元文化影響下,當代藝術語境下的「動漫美學」也在擴大創作邊界。
  • 送票福利 | 打卡波普與街頭藝術碰撞的當代藝術體驗大展...
    魔都時尚潮人藝術之夜,藝術細胞與快樂因子瘋狂入侵!多元藝術潮流廠牌帶來現場塗鴉、跨界周邊、佔星紋身,還有網紅美食限量供應~      Philip 通過巨幅繪畫、大型雕塑、特殊裝置、多媒體影像和遊戲等形式,將當代社會的生活碎片以波普藝術語言移植到超現實的龍蝦世界中。
  • 定製的金屬之夢|俄克拉荷馬當代藝術中心
    美國公司Rand Elliott Architects為俄克拉荷馬當代藝術中心設計了一個新形象,將其裝進16,800個擠壓鋁翅片之中。獨特的外牆,使俄克拉荷馬當代藝術中心在新的環境中脫穎而出,並成為城市的重要地標。
  • 超扁平可愛的當代潮流藝術,可不只有村上隆
    超扁平風格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藝術家村上隆提出,他也是超扁平藝術運動的創始人。運用混合型的卡通圖式,可愛的形象表達虛擬荒誕、自由爛漫的世界,烏託邦和反烏託邦的主題並現。
  • 這種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運用在貴州民宿上的感覺如何?
    Morelense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o Morelense de Arte Contemporáneo Juan Soriano,簡稱MMAC),位於墨西哥庫埃納瓦卡市,旨在為當代藝術做出貢獻,激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