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就是扯淡,根本不能治病」王福重為何這麼說?

2020-12-07 觀妙識微

自西醫被引入到中國以來,中醫和西醫兩大派別的矛盾就沒有停止過,他們雖然互相都存在質疑,甚至詆毀,但是表面仍風平浪靜,和平共處。

在老百姓看來,選中醫還是西醫,全憑個人喜好和病症特徵,並不衝突。然而,卻有一位公眾人物大放厥詞,稱「中醫就是扯淡,根本不能治病。」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這個人叫做王福重。

王福重,究竟是何方神聖?

網絡搜索王福重這個人,百科給的第一條身份講解,就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在經濟圈赫赫有名,不僅學歷高,還被各大電視臺邀請作為經濟分析特邀評論員,甚至參加過中國最知名的經濟節目《財經郎眼》,和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一起在臺上解讀經濟形勢。

這就讓人納悶了,一位經濟學家不好好做自己本專業的事情,為何會對中醫如此牴觸,甚至不顧自己的身份頂住輿論的壓力來惡意抨擊中國傳統醫術,對中醫怨念這麼大,難道是受過中醫的誤診嗎?

其實不然,仔細搜索王福重的相關內容,你會被他發表的一些言論震驚到。他的經典語錄「戰士冒著槍林彈雨打仗只是為了虛榮」,他評價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稱農民的勤苦,其實是真正的懶惰……類似於這樣偏激的言行數不勝數。

因此,有人評價,「王福重只能算作一個譁眾取寵的媒體人,根本不能算經濟學家」,這些不尊重人的過激言行甚至引發了大眾對其本專業能力的質疑。

認為他空有吹牛的本事,對經濟學也是略知皮毛,甚至連基本常識都不算,大街上隨便拉個人培訓三四個月就能達到他那樣的水平,之所以發表這些過激言論,就是為了博噱頭。

這樣一個人,雖然作為公眾人物,但是發表的言論卻幾乎沒有可信度,更何況這種譁眾取寵的做法和惡意中傷的行為,實在是令人不屑。

而中醫千年傳承,更是創造了很多的醫學奇蹟,如今甚至很多外國人都開始學習使用中醫養生治病,作為公眾人物,王福重更應該謹言慎行,以免貽笑大方。

他並非不知道此言帶來的社會影響,但是他還是信口雌黃,大放厥詞,用語言的刀子往無辜人心口上扎,無疑是一個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其實,對中醫有偏見的不止王福重。在我國乃至世界認為中醫缺乏科學認證不可取的人不在少數。但是不科學的不一定就全部都是錯的,不能通過科學解釋的事情乃至現象仍有很多,不能因為不能證明他的來由就去否認他的存在。

很多攻擊中醫,認為中醫無用扯淡甚至荒謬邪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恰恰離不開中醫。比如美味的養生湯,裡邊就有中醫的原理。

很多人懷疑否定中醫,不一定是深受其害,而是因為不懂,人們對於不懂卻又被傳的神乎其神的東西往往在內心深處會存有畏懼。

應對這種畏懼的第一反應就是質疑,並不斷推翻別人給出的解釋一次來捍衛自己的質疑。中醫偏偏又是經驗主義,很多都難以用道理來說明,用科學來認證,所以信的人深信不疑,不信的人痛恨莫及。

如何正確看待中醫

一談到中醫,大家想到的都是什麼呢?被傳的神乎其神的偏方、保守但見效甚微的推拿按摩、苦的令人心裡發寒的大碗中藥,立竿見影的正骨技術,神乎其神的針灸治療,有人甚至還說是十年如一日的食療養生,這也許屬於中醫,但絕不是中醫的全部。

老祖宗傳下來的中醫技術,博大精深,經過歷史的檢驗,如今留下來的都是真實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是不幸的是,中醫入門很簡單,所以不少略知皮毛被人稱為江湖騙子的無良醫者,仗著自己略知一二,就開始坑蒙拐騙,視病人的生命如草芥,從而敗壞了中醫的名聲。

另一方面,是大眾對中醫的誤解。由於中醫起效慢,再加上一些影視作品對中醫起死回生之類的誇張描述,導致一些人在心中神化了中醫,認為西醫治標不治本,中醫能治本,甚至能治療疑難雜症,被傳的神乎其神。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一旦達不到心中預期的效果,這些曾經的信仰者就變成了最大的黑粉,開始不遺餘力的抹黑中醫,說中醫無用,都是騙術等等。

其實中醫和西醫一樣,西醫有手術失敗的概率,中醫也有用藥無用的可能,你總不能因為醫院病患多怕感染就不去治病,也不能因為飯店有可能用地溝油就再也不外出就餐了。

正確的看待中醫的成就與失敗,承認它的可取之處,先進儀器精密計算出來的不一定是真的,口口相傳的也不一定是假的。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中醫走出國門,受到越來越多外國人的認可,上到外國總統,下到普通民眾,都成了中醫粉。

而中醫裡最普遍的拔火罐,也成了外國人追逐的新潮流,甚至連美國飛魚菲爾普斯來到中國參加比賽,也會頂著一背的紅印子瀟灑下水,給中醫做足了宣傳效果。

中醫也在國內外成了吃香的職業,甚至連外國人都開始學習中醫技術,傳播中醫文化。例如,有一位美國中醫愛好者白居安,痴迷中醫,一般外國人連學中國漢字都困難,他卻啃起了《黃帝內經》。

活學活用,通過針灸技術,幫助一名美國腦癱兒恢復了語言能力,新聞一出,中醫技術名聲大噪,讓外國人對我們東方文化刮目相看。

中醫得到了世界權威醫學組織和全世界人民的認可,雖然仍受到一些質疑,但是毫無疑問在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界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今年的特殊情況,中醫更是被深度運用到診療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中醫藥在全國各地防治中的價值受到了極大的肯定和認可,這更是狠狠打了那些宣稱中醫無用人的臉。

中醫與西醫,合二為一

其實,中醫和西醫,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對不對症。就像中餐更適合中國人的胃,西餐更適合西方人的胃,都能填飽肚子,獲得營養,只是口感和做法不同,並無本質區別。

更何況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喜歡吃西餐,而習慣吃西餐的外國人也逐漸被中國美食徵服。在中西文化融合長久以來,中醫和西醫相輔相成,少了敵對,都是治病救人,更多的是融合和共贏。

而那些不深入研究了解,就膚淺要分出勝負好壞的言論和行為,多是昧著良心信口開河,為爭奪病患客源或者博取關注的低劣手段,對病人痊癒和社會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中醫經過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驗證,是中華文明的驕傲,用神奇的藥草和手法創造了很多醫學傳奇;而西醫快準的治療手段和先進的醫療器械,更是成為當今醫學界的主流治病方法,其效果更是毋庸置疑的。

無論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無論是對患者還是社會來說,中醫能夠打破傳統思維束縛,走出來和西醫能夠整合傳承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既不忘記老祖宗傳下來的精華,結合現代先進的西醫技術相輔相成,共同進步,博採百家之長,更好的為醫患服務。

現在,很多大學的醫科專業都偏向西醫,但是,如果真的想要讓更多人接納中醫,就要揭開中醫神秘的面紗,讓大家更多的可以直白的認識到中醫的高深之處和它的弊端,面向世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容納百川的態度和西醫結合,接受市場和時間的檢驗,用事實向全世界證明中醫的能力。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為何他敢這樣說
    相信聽到王福重建議地鐵漲價的人,對他都是不滿的吧。農民「懶惰愚蠢,不值得尊重」事實上王福重提的這個地鐵的建議,還不是讓人那麼不適。他說的最讓人氣憤的話是說農民「懶惰愚蠢,不值得尊重」!這就是赤裸裸的歧視呀!事實上王福重這一句話是把所有的中國人都給罵了一遍,試問當下的中國人,誰敢說自己不是農民的兒子,往上數三代,90%多的人都是農民。
  • 王福重:中醫就是瞎扯,壓根沒有療效,卻大力支持中醫的活熊取膽
    對消費者而言,他們花大代價買到的熊膽汁,可能不但不能治病,還會有損壞身體健康的風險。每一克熊膽汁的背後都隱藏著熊的血淚與哀嚎。支持活熊取膽的王福重「活熊取膽」的事情經過媒體曝光之後,社會上反響很強烈,除了個別利益者外,公眾幾乎都一邊倒的支持立法禁止這種慘無人道虐待動物的行為。可是這時有一些所謂的「專家」跳了出來,支持活熊取膽,吸引眼球,王福重就是其中一位。
  • 周易陰陽五行理論和中醫治病整體觀思想
    周易陰陽五行理論和中醫治病整體觀思想中醫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為根本,和八字算命一樣,都講究要有整體觀念。把一個人看作是一個整體,治病過程就是在調理恢復人體正常氣機的「升降開合」。天地分陰陽,天為陽,地為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就是六十四卦中的吉卦「地天泰」。天地之間又有五行:木火土金水。
  • 中醫治病主要靠運氣,「神醫」為啥這樣說?他是真懂中醫
    清代著名的神醫龍之章也說:」醫道以運氣為主。」治病主要靠運氣,為啥連「神醫」都這樣說,難道自古以來,中醫真的都是靠運氣,憑靠瞎矇嗎?一,中醫預測瘟疫的發生,是靠瞎矇嗎?相信大家都看過中醫預測疫情的視頻,可是人們只把它當作一則奇聞,忽視了其中的科學道理。視頻中,王永炎院士說:「冬至前後,延續到明年的春季,要有瘟疫發生。」
  • 今天扯淡兩句:中醫和西醫的魚病治療
    今天就來扯淡下魚病治療這點事兒,中華文明幾千年傳統下來,是個人就是大夫,大病看不了,小病不用看,頭痛腦熱的半大孩子都知道吃感冒膠囊,久而久之,慣性習慣,給魚看病,也都個個是神醫啊,就說吧,有幾個魚友在魚生病的時候會去請教魚大夫(有獸醫,但貌似好像現在還沒有專門的魚醫生呢哦!),或者認真的去查閱資料後再進行治療,多數都是片言片語聽來的鹽啊,黃粉啊,慶大啊等等,下下下,藥量呢??
  • 王福重:生在農村,卻罵農村人懶的「忘本」教授
    然而,卻有這麼一個人認為農民們的辛勤勞作是最懶惰的行為,而此人竟然也是從農村當中走出來的。一、著名經濟學家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王福重,他是我們國家十分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在經濟界來說,還是擁有一番成就的。他是北京大學的博士後,曾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擔任國貿系主任,現在在中央財經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的職位。
  • 王福重:窮人沒有道德和信譽可言
    也許一個窮人找人借錢,人們確實會因為擔心對方還不上而拒絕,但這不能代表這個人的道德和信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在看一個人時會淡化這個人的外在條件,在人們看來,一個人的人品如何不能如此隨意評定。
  • 專家王福重再出荒謬言論:呼籲農民不要用收割機割麥,會汙染環境
    夏天農村的星空是非常明亮的,甚至還能清晰地看到一群星星橫亙天空——那就是銀河。在伴著農民伯伯的小故事,這樣的夜晚也是城市裡的空調無法給出的。當然,時代的改變,農民已經漸漸的不能「適應」時代了。 尤其是對於農民的一些行為,越來越受到現代社會的影響。比如焚燒秸稈來肥田的辦法,漸漸的因為對環境的影響而禁止了。實際上由於農業效益太低,越來越多的農民已經變成了農民工。
  • 現代人對中醫的看法
    本人是一個沒落了的中醫世家後人,怎麼這樣說呢?因為我爺爺是一個遊方郎中,清朝未年,家中沒有地產,要生存只有靠自己的一技之長,可能也是祖上傳下的治病技術,現在說的中醫了。家裡窮也租不起鋪面,那時候的百姓可不像現在,沒病每年至少都要去做一次健康檢查。
  • 神奇中醫九大方 治病養生出療效
    談起中醫中藥,大部分人都知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當時沒有現代化的提取設備,只是從山裡田間採集一些草根樹皮,煎湯喝了就能治病。那麼,中醫是如何讓這些草根樹皮產生治療效果的呢? | 全文約3700字,閱讀約需6分鐘 | 中醫組方一般按照和、溫、通、補四原則,進行相應的君、臣、佐、使配伍。
  • 人民日報:中醫針灸價格咋這麼低?
    高大爺琢磨,這麼大牌的專家,扎一針少說也得10元吧。沒想到,針灸是按次數收費,不按穴位收費,只花了4元錢。扎了3周後,高大爺的病徹底好了,沒留一點後遺症。針灸一次4元,這是北京市1999年制定的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從今年4月8日起,北京針灸服務價格從每次4元調整為26元,但依然僅為成本價。
  • 悠悠藥草香--訪鄒城呂氏中醫世家第五代傳人呂斌
    待見到呂斌本人,不由的眼前一亮,這是記者目前接觸過最年輕的中醫。三十出頭的他看上去清秀白淨,還很有親和力,幾句話下來,一下子就將彼此的距離拉近了。  1984年出生的呂斌,可以說是典型的80後,對於喜歡追求時尚的80後來說,選擇中醫這個讓年輕人頗感無趣的職業,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這讓記者頗感費解,可以下的談話,卻讓記者從內心深處敬畏這位年輕的中醫。
  • 關於中醫的8大謠言,坑害中國人很多年,騙了你很多年
    第一大謠言:中醫就是看舌頭治病的   這一點我感觸太深了。打開中醫方面的貼吧,首頁幾乎全是舌頭照,打開貼吧第一眼全是各種各樣的舌頭,怪嚇人的。  曾進過一個中醫微信群,很多人諮詢的時候一不做二不休猛不丁發一張舌照,然後問,給我看看舌頭,我有什麼病?
  • 動物治病也分中西療法 帶寵物看中醫漸成選擇
    和人一樣,給動物治療疾病也分中西療法,帶動物看中醫,似乎「作為沒有辦法的辦法」,漸漸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一隻從濟南來上海治療的美短銀漸層接受針灸治療。  韓國留學歸來的金日山大夫就是上海一家寵物中醫診所的主治醫生,用他的話說,「我康復中心是高度專一的寵物神經內科專科中心,僅診療神經內科患者,不接待其他疾病患者。」那隻面癱的貓,就是患者中的一員。
  • 真中醫將要絕種了!
    我國有32所中醫藥院校,說是中醫學院或中醫藥大學,其實沒有一所是名副其實的中醫高等學府,都是「中西醫結合」的院校。在中醫高等院校內大多數學生1/3的時間學西醫,1/3的時間學英語,剩下的時間學中醫。國家這麼多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扶持中醫藥方面的研究,可是研究的成果實在是微乎其微。
  • 三體中的降維打擊本身就是扯淡,難道我們非要神化那些高級文明嗎
    有網友這麼問:變成二維化的太陽系在宇宙中是什麼樣的存在?宇宙就是一個泡泡,太陽系被二維化之後,旁邊的空間,能量難道不會擠壓出來嗎?
  • 小貓小狗也能"看中醫" 寵物中醫"火"起來的背後
    任秋敏介紹,「崽崽」因為椎間盤突出導致癱瘓,不得不做了手術,而中醫針灸就承擔了幫助它術後恢復的職能。「崽崽」主人、一位姓蘇的先生表示能感到針灸的效果,如今捏它後爪會有明顯抽動,表明神經在恢復,「之前完全沒反應。」  寵物中醫=針灸?「當然不是,和治人一樣,寵物中醫主要治病方式也是針灸和中藥。」
  • 中醫診所,不創新就會死!
    那些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人士,自然倍感驕傲,為我們中醫藥文化而自豪;而那些否中醫黑中醫辱中醫的人士,自然再次跳腳,找各種「佐證」否認功效。伴隨著小嬰兒核酸轉陰的很多細節未曾公開,兩種聲音又是一番爭吵不休,這也恰恰反映出中醫人當下所面臨的一個窘境:老百姓對中醫藥治病有了新的認識,質疑之聲卻更加喧囂之上。
  • 為什麼說民間中醫專長考試是場鬧劇?
    中醫專長考試,一九年年末舉辦過一次,政策出臺的之時,民間可謂是一片歡呼聲,有人甚至用中醫的春天來了來形容。一個政策的實施,如果要讓它真正落到實處,需要在許多環節細節經得起考驗。一個好政策,如果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再好的改策也形同虛設,再好經也得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