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醫被引入到中國以來,中醫和西醫兩大派別的矛盾就沒有停止過,他們雖然互相都存在質疑,甚至詆毀,但是表面仍風平浪靜,和平共處。
在老百姓看來,選中醫還是西醫,全憑個人喜好和病症特徵,並不衝突。然而,卻有一位公眾人物大放厥詞,稱「中醫就是扯淡,根本不能治病。」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這個人叫做王福重。
王福重,究竟是何方神聖?
網絡搜索王福重這個人,百科給的第一條身份講解,就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在經濟圈赫赫有名,不僅學歷高,還被各大電視臺邀請作為經濟分析特邀評論員,甚至參加過中國最知名的經濟節目《財經郎眼》,和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一起在臺上解讀經濟形勢。
這就讓人納悶了,一位經濟學家不好好做自己本專業的事情,為何會對中醫如此牴觸,甚至不顧自己的身份頂住輿論的壓力來惡意抨擊中國傳統醫術,對中醫怨念這麼大,難道是受過中醫的誤診嗎?
其實不然,仔細搜索王福重的相關內容,你會被他發表的一些言論震驚到。他的經典語錄「戰士冒著槍林彈雨打仗只是為了虛榮」,他評價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稱農民的勤苦,其實是真正的懶惰……類似於這樣偏激的言行數不勝數。
因此,有人評價,「王福重只能算作一個譁眾取寵的媒體人,根本不能算經濟學家」,這些不尊重人的過激言行甚至引發了大眾對其本專業能力的質疑。
認為他空有吹牛的本事,對經濟學也是略知皮毛,甚至連基本常識都不算,大街上隨便拉個人培訓三四個月就能達到他那樣的水平,之所以發表這些過激言論,就是為了博噱頭。
這樣一個人,雖然作為公眾人物,但是發表的言論卻幾乎沒有可信度,更何況這種譁眾取寵的做法和惡意中傷的行為,實在是令人不屑。
而中醫千年傳承,更是創造了很多的醫學奇蹟,如今甚至很多外國人都開始學習使用中醫養生治病,作為公眾人物,王福重更應該謹言慎行,以免貽笑大方。
他並非不知道此言帶來的社會影響,但是他還是信口雌黃,大放厥詞,用語言的刀子往無辜人心口上扎,無疑是一個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其實,對中醫有偏見的不止王福重。在我國乃至世界認為中醫缺乏科學認證不可取的人不在少數。但是不科學的不一定就全部都是錯的,不能通過科學解釋的事情乃至現象仍有很多,不能因為不能證明他的來由就去否認他的存在。
很多攻擊中醫,認為中醫無用扯淡甚至荒謬邪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恰恰離不開中醫。比如美味的養生湯,裡邊就有中醫的原理。
很多人懷疑否定中醫,不一定是深受其害,而是因為不懂,人們對於不懂卻又被傳的神乎其神的東西往往在內心深處會存有畏懼。
應對這種畏懼的第一反應就是質疑,並不斷推翻別人給出的解釋一次來捍衛自己的質疑。中醫偏偏又是經驗主義,很多都難以用道理來說明,用科學來認證,所以信的人深信不疑,不信的人痛恨莫及。
如何正確看待中醫
一談到中醫,大家想到的都是什麼呢?被傳的神乎其神的偏方、保守但見效甚微的推拿按摩、苦的令人心裡發寒的大碗中藥,立竿見影的正骨技術,神乎其神的針灸治療,有人甚至還說是十年如一日的食療養生,這也許屬於中醫,但絕不是中醫的全部。
老祖宗傳下來的中醫技術,博大精深,經過歷史的檢驗,如今留下來的都是真實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是不幸的是,中醫入門很簡單,所以不少略知皮毛被人稱為江湖騙子的無良醫者,仗著自己略知一二,就開始坑蒙拐騙,視病人的生命如草芥,從而敗壞了中醫的名聲。
另一方面,是大眾對中醫的誤解。由於中醫起效慢,再加上一些影視作品對中醫起死回生之類的誇張描述,導致一些人在心中神化了中醫,認為西醫治標不治本,中醫能治本,甚至能治療疑難雜症,被傳的神乎其神。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一旦達不到心中預期的效果,這些曾經的信仰者就變成了最大的黑粉,開始不遺餘力的抹黑中醫,說中醫無用,都是騙術等等。
其實中醫和西醫一樣,西醫有手術失敗的概率,中醫也有用藥無用的可能,你總不能因為醫院病患多怕感染就不去治病,也不能因為飯店有可能用地溝油就再也不外出就餐了。
正確的看待中醫的成就與失敗,承認它的可取之處,先進儀器精密計算出來的不一定是真的,口口相傳的也不一定是假的。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中醫走出國門,受到越來越多外國人的認可,上到外國總統,下到普通民眾,都成了中醫粉。
而中醫裡最普遍的拔火罐,也成了外國人追逐的新潮流,甚至連美國飛魚菲爾普斯來到中國參加比賽,也會頂著一背的紅印子瀟灑下水,給中醫做足了宣傳效果。
中醫也在國內外成了吃香的職業,甚至連外國人都開始學習中醫技術,傳播中醫文化。例如,有一位美國中醫愛好者白居安,痴迷中醫,一般外國人連學中國漢字都困難,他卻啃起了《黃帝內經》。
活學活用,通過針灸技術,幫助一名美國腦癱兒恢復了語言能力,新聞一出,中醫技術名聲大噪,讓外國人對我們東方文化刮目相看。
中醫得到了世界權威醫學組織和全世界人民的認可,雖然仍受到一些質疑,但是毫無疑問在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界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今年的特殊情況,中醫更是被深度運用到診療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中醫藥在全國各地防治中的價值受到了極大的肯定和認可,這更是狠狠打了那些宣稱中醫無用人的臉。
中醫與西醫,合二為一
其實,中醫和西醫,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對不對症。就像中餐更適合中國人的胃,西餐更適合西方人的胃,都能填飽肚子,獲得營養,只是口感和做法不同,並無本質區別。
更何況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喜歡吃西餐,而習慣吃西餐的外國人也逐漸被中國美食徵服。在中西文化融合長久以來,中醫和西醫相輔相成,少了敵對,都是治病救人,更多的是融合和共贏。
而那些不深入研究了解,就膚淺要分出勝負好壞的言論和行為,多是昧著良心信口開河,為爭奪病患客源或者博取關注的低劣手段,對病人痊癒和社會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中醫經過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驗證,是中華文明的驕傲,用神奇的藥草和手法創造了很多醫學傳奇;而西醫快準的治療手段和先進的醫療器械,更是成為當今醫學界的主流治病方法,其效果更是毋庸置疑的。
無論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無論是對患者還是社會來說,中醫能夠打破傳統思維束縛,走出來和西醫能夠整合傳承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既不忘記老祖宗傳下來的精華,結合現代先進的西醫技術相輔相成,共同進步,博採百家之長,更好的為醫患服務。
現在,很多大學的醫科專業都偏向西醫,但是,如果真的想要讓更多人接納中醫,就要揭開中醫神秘的面紗,讓大家更多的可以直白的認識到中醫的高深之處和它的弊端,面向世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容納百川的態度和西醫結合,接受市場和時間的檢驗,用事實向全世界證明中醫的能力。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