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楊琳
網際網路江湖裡多了一隻天鵝。
9月7日,58到家正式更名為天鵝到家,去「58」化意圖明顯。
圖源:58到家
58到家CEO陳小華表示,改名一直在規劃內,兩三年前就在準備。「改名意味著對公司業務有信心,更想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一流品牌。」
58到家相關負責人9月8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目前鄧超已經成為天鵝到家全新品牌代言人,接下來平臺還將面向用戶推出一億元現金券福利活動。
「58到家改名『天鵝到家』,如同58速運更名『快狗打車』一般,意在去除58標籤。打破用戶固有印象,有著重新出發的意味。但最終是否僅僅『換湯不換藥』,也未可知。」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
一邊是58到家加速去「58」化,另一邊58同城則在加緊私有化進程。
58到家更名當天,58同城發布公告稱,特別股東大會以超過75%的投票審議通過私有化議案。商業觀察人士盧旭成9月7日對時代財經表示,58同城美股7年徵程並未獲得理想市值,若回歸A股或港股則可以獲得更高溢價。
互甩「包袱」?
58到家的這次更名並不意外。早在去年陳小華就曾公開表示,58到家這個名字是一定要改的。
「因為58同城是個分類信息網站,它給人的印象是大而全。而且58在過去十年裡打了太多廣告,所有人提到58都知道是個租房、找工作、招聘的廣告平臺,所以叫58到家,大家永遠會認為你跟58同城是什麼關係?」
時代財經梳理發現,58到家成立於2014年,涵蓋家政服務、平臺業務、藍領職業培訓三大業務,與快狗打車同屬於到家集團。目前,五八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4.1%,陳小華持股比例為4.5%,姚勁波持股比例為1.4%。
IT分析師孫永傑9月8日對時代財經表示,58同城上市後業績與口碑上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屬於毀譽參半,品牌影響力不斷弱化,這也是58到家想去58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58到家希望去58化樹立全新的品牌形象,不過陳禮騰指出,事實上58到家已成為58同城的巨大「包袱」。
據58同城財報,2018年58到家實現營收9.50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為4.98億,淨虧損14.23億,虧損主要源自於公司龐大的銷售和市場支出,其中銷售費用達到11.26億,人工成本也達到了5.11億,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高成本的支出,意味著58到家短期內扭虧無望。2019年,58到家財務數據與58同城財務數據合併未單獨披露。2020年恐在疫情影響下數據更為慘澹。
與此同時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漸消,58同城已呈現增長乏力態勢,財報顯示,58同城2017年總營收為100.69億同比增長32.6%,2018年總營收131.38億同比增長30.5%,2019年總營收155.77億同比增長18.6%。
「一直以來,58到家都是背靠58同城為其提供流量和資本支撐。而隨著58同城面臨著營收及毛利率增速放緩、流量危機等問題時,過於依賴58同城的58到家不僅未能給58同城減負,還成為58同城的業績拖累。」 陳禮騰表示。
此外,同屬於到家集團的快狗打車,曾有過成功更名的示範。
2018年8月,58速運更名為快狗打車,次月,陳小華在媒體溝通會上宣布快狗打車更名後的效果,「多了1億人知道這家公司,上百家媒體的關注,新增客戶飆升了3倍,APP在各大排行榜上排名飆升。」他認為「快狗打車的更名是成功的。
疫情影響因素明顯
在58到家正式宣布更名之前,已經有網友在電梯廣告位看到了鄧超代言的58到家品牌升級的形象廣告。
58到家方面表示,接下來,品牌廣告將全方位出街,與此同時將向用戶推出一億元現金券福利活動。
為何會選擇在這個節點進行品牌升級,大力推廣,疫情對到家業務的影響無法忽視。
陳小華此前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一季度業務影響很大,二季度逐漸恢復,所以三季度就啟動了品牌升級。「保潔業務現在恢復了80%左右,受疫情餘波影響,很多人對陌生人進家門還是會有點介意的。」
此外陳小華表示,疫情期間,線下無法進行籤約,50%以上的訂單都是在線完成,其中阿姨的面試、籤約、合同,包括培訓的交互幾乎100%依靠網際網路。因此,針對品牌煥新,58到家將實現服務交易流程在線化,加強藍領勞動力資源整合,提升在線平臺運營能力。
58同城在更名同時,還宣布了新的品牌定位「全國領先的家庭服務平臺」,劍指本地生活服務。
不過在陳禮騰看來,58到家仍面臨著業務多元,核心不明顯的問題,競爭對手在生活服務領域走垂直發展路線,如京東到家主攻生鮮配送、河狸家主做上門美甲、e家潔專注家庭保潔等。一心想做平臺的58到家核心不明顯、用戶粘性堪憂。
與此同時,58到家的服務體驗亦有待升級。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目前有關58到家的投訴共有721條,投訴原因包括拒絕退還服務費、擅自取消訂單等。
58同城私有化或下半年完成
就在58到家更名當天,58同城發布公告稱,特別股東大會以超過75%的投票審議通過私有化議案。
分析人士認為,58同城作為58到家的「靠山」,從誕生之初就在為其輸送流量和資本。如今58同城隨著私有化進程的展開,亦加速了58到家自身品牌升級的進程。
此前,58同城曾於6月15日發布公告稱,與Quantum Bloom Group Ltd.籤訂合併協議。根據合併協議條款,由華平投資、General Atlantic、鷗翎投資和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組成的買方投資財團將以每股普通股28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託股56美元)現金價格購買58同城所有已發行普通股,總交易估值約為87億美元。
58同城方面表示,此次私有化交易有望於今年下半年完成。屆時,58同城將成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其美國存託股將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
「私有化的核心肯定是奔著高估值或者高募資額去的,顯然投資人對當前58同城的市值並不滿意,若回歸A股或港股則可以獲得更高溢價。」盧旭成表示。
截止美東時間9月4日,58同城市值為83.70億美元,對比貝殼512.33億美元的市值,58同城市值相形見絀。
對於私有化之後具體轉型計劃,58同城相關負責人對時代財經表示暫無最新消息。
不過早在2018年58同城CEO姚勁波在公開談及科技企業回歸A股話題時曾表示「非常希望回歸A股,希望成為第一批掛牌在A股的公司。」這也為58同城回歸A股帶來更多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