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西安城記」(ID:xianchengji),作者:城城,36氪經授權發布。
相關信息顯示,有著「陝西第一條城際鐵路」之稱的機場城際,已正式移交西安地鐵。
2019年7月,我們在《對比滬杭渝蓉,西安需要什麼機場地鐵》一文中認為:在「全國第二高票價+不與2號線換乘」影響下,機場城際很可能會出現「高投資低使用現狀」。
當下,國家對城際鐵路有新要求,全運會即將召開。希望,以上問題在新一年有改變。
變化:機場城際移交西安地鐵作為「陝西第一條城際鐵路」——機場城際,可謂是命運多舛、歷程波折。
在2018年,中國內地機場客流前十城市中,僅西安和杭州(杭州機場線長約57公裡,預計2022年開通)未開通機場到市區的軌道交通。彼時,昆明、鄭州、成都、重慶等均已開通。
不過,有一個無法協調的難題:行政區劃——國際機場及主要經行區域,均位於鹹陽境內。
要知道,中國前兩條「跨行政區地鐵」:廣佛地鐵和上海11號線,分別於2010年和2013年開通。2017年發改委提出修地鐵硬要求:GDP>3000億。直到2019年,鹹陽才2195億。
所以,在國家政策範圍鹹陽,根本沒有修建地鐵的機會,財政實力更無可能。這個悖論至今都無法解決:作為國家定位的「國際交通樞紐」擴建工程也是西北單體最大投資工程,機場需要一條軌道交通,但機場及周邊一切不屬於西安。
我們知道,由於地鐵投資額巨大,故其審批和報建極其嚴格。從這個角度,通往機場的軌道交通,使命就落在「城際鐵路」身上。
2011年12月29日機場城際破土動工,2014年6月被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所以,它成為全國首條由政府引導、社會多元資本進入的線路。期間資本方還幾經變化,直到2016年才徹底理順。
但是,它畢竟是「披著城際外衣的地鐵」。
2015年1月,《城際鐵路設計規範》有N個要求:靠左行駛;一般採用八節編組和諧號CRH6型動車組;設計速度為每小時160至200公裡;在12306購票(一般為C字頭車次)等。
到2020年末,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避免把城際鐵路建成高鐵,也要避免把城際鐵路建成地鐵。」
2020年12月22日,機場城際已經啟動更名為14號線工作,移交完成後,將併入在建的西安地鐵14號線;待14號線試運行前完成線路更名,各站編號將從JCXX更名為14XX。同時,機場城際併入14號線後,目前的十座車站將有三座更名。西安地鐵2號線北客站、4號線與14號線北客站(北廣場)不出站換乘,被列入十四運配套設施。今年全運會召開前實現。今年年內改造完工之後,北客站和北客站(北廣場)將合併為「西安北站」,形成2/4/14三線換乘。來源:地鐵族-西安區
由於「身份問題」,機場城際是獨立運營。所以,會有《票價僅次於北京:為何大家認為機場城際票價貴》等各種不同。
隨著機場城際的移交,幾個微小的變化出現:
西安地鐵最新線網首末班車時刻表中,附上有西安地鐵LOGO的「機場線」時刻表;同時,官方微博也開始公布「機場線」客流量。
隨著2021年的到來,地鐵14號線正緊鑼密鼓的施工,將於全運會前開通。所以,機場城際與14號線連通也「迫在眉睫」。
針對這一問題,西安軌道交通集團在2020年12月28日回復稱: 地鐵14號線計劃於2021年6月底前與機場城際實現貫通運營。目前,具體票價政策正在進行研究中。
「消失的機場城際」,是否意味著一個真正的機場地鐵時代到來。
發展:制約發展的背後2018下半年,西安地鐵三期獲批,成為國家重啟地鐵規劃批覆以來第十個獲批的城市。當時核心矛盾就是:規劃跨行政區域。
前面已闡明,機場城際是「無法合體」,「不得不建」但又無法納入地鐵的產物。
「本是同根生,何必分兩城」。西安和鹹陽兩座城,至今在行政上糾葛不清。對普通市民,互聯互通自然而然,但行政一體化是「雷」。當時,陝西發改委新聞有表述:
「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帶隊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溝通協調,爭取將鹹陽市、西鹹新區納入規劃範圍,並指導省內有關方面搶抓國家重啟地鐵規劃審批的有利機遇……」
但是,耽擱了發展機會。城市發展成熟度,又決定客流量——這是結果。
西安與成都機場線補充對比(製圖/城記智庫):
1、黃色虛線為城市地鐵線,黃色實線為機場線(點擊放大);
2、成都與機場線換乘的3號線,各項指標高於西安4號線;
3、熱力圖顯示成都機場周邊已成熟,西安是待開發狀態。
2019年7月,「城記」在《給機場城際算筆帳鐵》中對比了成都10號線。若按成都55%極限理論值,西安機場線及周邊年客運量約2500萬,相當於6-7萬人/日。
綜合考慮片區發展成熟度、線路特點以及較高票價影響三個方面,我們最終估算陝西機場城際客流最高為3萬人次。
2020年,新冠疫情對航空業影響巨大。這個背景下,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客流量,也不可避免出現下滑,這也對機場線的客流量產生了影響:近一個月,客流量在2萬左右。
隨著西安「代管」西鹹新區,經濟結構和城市版圖不斷擴大,國際交通樞紐的西安,航空港將劍指「8300萬客流、100萬噸貨運」。「航空」對西安重要性,遠超大家想像。
總投資達476億機場三期,是西安「國際交通樞紐」核心。至此,「北跨」形成新城市組團,近幾年才得以實質推進。目前,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將參考上海虹橋機場整合地鐵、高鐵、城際線、公路,構成綜合交通樞紐,放大樞紐能級與效應。
這座超級機場的規模和定位,折射出了西安的城市地位。那麼,機場線與西安目前客流量最大的2號線無縫換乘,就尤為重要。
未來:是否與2號線換乘西安最大客流量的地鐵2號線,無法與機場線無縫換乘(或直達),無疑是極大的規劃BUG。
有人說「機場線與4號線換乘,是為緩解擁堵的2號線」;也有人說,這讓不堪重負的2號線徹底「爆掉」?顯然,這兩個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第一,2005年《西安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已通過評審,不存在4號線為2號線分流的想法。彼時,「西鹹一體化」概念才四年,城市根本無從談「跨越渭河」。第二,2號線開通之際,西安地鐵未成網絡,客流量遠低於今日。
當時,沒有「西鹹新區」;當時,「西安是西安、鹹陽是鹹陽」。關鍵,是根本未曾想過該線的連接。要知道,機場高速才於2009年竣工。
我們知道,西安環線和中軸目前無法承載「國家中心城市」地位。「事後諸葛亮」一把:若稍微有遠見,西安地鐵中軸——2號線也不至於如此。
如今,2號線各項指標等級和規格遠遠不夠!比如,車廂尺寸等問題。當然,西安地鐵方面坦誠布公的有說明。快速發展的西安,一定要「寧可規劃等發展,也不要發展等規劃」。
除此之外,我們在考慮另一個架設:機場線如何與2號線連通?或者,通過S線北延至涇河及高陵,實現「超級南北連線」?
因為,地面「大中軸」遺憾尚存(參見城記的《西安「大中軸」建議》)。如今,地鐵也丟了「南北大動脈」:沒能將它能力發揮到最大化。
「大西安」未來最重要的三條地鐵
▶南北軸線:全長58公裡,2號線(年2.9億+人次)+北站(年2000萬+人次)+機場(年4739萬人次),超級大動脈。
▶全長67公裡,「地鐵1號線(一/二/三期)+9號線」。西連鹹陽和西鹹新區,東達臨潼直至渭南實現「西渭一體」。
▶城市環線:全長50公裡,中國最長地鐵環線之一。西安換乘站點最多的地鐵,對標北京,8號線未來客流量將達百萬級。
目前,地鐵2號線日均客流量近百萬,中西部最高客流的線路之一,毫無疑問的「地下大走廊」。
倘若,如果機場線在規劃時能與地鐵2號線連接或者無縫換乘,其長度相當於58公裡,這條「南北大動脈」徹底成型:從主城區一站直達,形成「國際級空中樞紐+國家級高鐵樞紐+城市第一客流地鐵」的結合——這才能真正發揮交通價值。
目前,機場城際在西安北站與地鐵4號線換乘——它只是「青銅」,規劃丟棄了「王者」2號線:目前,從客流量最大、最有帶動性、最有輻射性的2號線步行前往換乘點,大概需5-10分鐘——這些,無疑是機場城際需要解決的問題。
長安城和現代西安,一個歷經千年,一個百年風雲。無論從哪個層面上講,城市規劃都是百年工程,一朝定型已不可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