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美洲獅變白可能是因為近親繁殖?

2021-01-08 騰訊網

2013年7月5日,一隻白變的美洲獅走過巴西東南部的奧爾岡斯山脈國家公園。那之後,再也沒人見過它。攝影:ICMBIO

撰文:CHRISTINE DELL'AMORE

黑豹,讓一讓!讓我們歡迎白色美洲獅登場。在巴西東南部大西洋沿岸森林的奧爾岡斯山脈國家公園裡,遊蕩著一隻年輕的雄性美洲獅,如幽靈一般。最近,它的照片重新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這些照片攝於2013年,已證實是首次拍到白變的野生美洲獅。白變是一種基因突變,會導致身體大部分變成白色。

「這說明它非常特別,」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大型貓科動物項目的執行理事、《世界野生貓科動物》一書的作者Luke Hunter說:「這是一組驚人的照片。」

基因帶來的顏色反常現象在野生貓科動物中比較常見,比如白化病和白變病,但在美洲獅中卻幾乎沒有出現過。這是一種成功的捕食者,其棲息地從加拿大一直延伸到智利,是南北分布範圍最大的野生貓科動物。

比如,在已知的40種野生貓科動物種,有14種會出現黑變病,即黑色素過多的現象,但從未有過黑色的美洲獅,無論是圈養的,還是野生的。而患有白化病的美洲獅也只有兩例,也就是動物自身無法產生任何色素,因此眼睛是粉色的。Hunter告訴我們,一隻在動物園,另一隻是野生的,在美國西部被獵人追趕到了樹上;在巴西之外,人們只發現了一隻白變的美洲獅:一張網上照片,攝於未知的動物園。

「有生之年,我可能見不到其他的白色美洲獅了,」他說。

不黑不白

美洲獅,也被稱為山獅,整體皮毛顏色變化極少,大部分是棕褐色和灰色這種柔和的泥土色系。

Hunter說,沒人知道為什麼美洲獅的顏色變化基因如此罕見。

「我猜很有可能是因為美洲獅遙遠的祖先顏色一致,而且從那時起就一直保持了下來,」他說:「但這只是隨機突變的結果,就像搖動基因骰子。」

這隻美洲獅出沒的國家公園的環境分析師Cecília Cronemberger de Faria表示,拍到這些照片後,研究人員希望能捕捉這只在巴西活動的貓科動物,分析它的基因,可惜後來再也沒有看見過它。

在最近發送給《國家地理》的郵件中,她寫道:「去年我們開始了相機陷阱監測計劃,但仍然沒有得到關於這隻動物或其他顏色奇怪的美洲獅的新記錄。」在2018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雜誌CATnews的報告中,合著者Cronemberger de Faria描述了這種動物。

雖然美洲獅的顏色缺少變化,可能與進化優劣勢無關,但有一些推測認為,深色皮毛利於黑色皮毛的大型貓科動物偽裝。

例如,在馬來西亞半島茂密的熱帶雨林裡,生活著大量的黑皮毛貓科動物,但中亞地區的沙漠中卻沒有,這意味著在黑色皮毛有利於在昏暗的棲息地裡活動。

正常生活方式

CATnews研究的著者們還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迅速縮小的大西洋沿岸森林中,美洲獅種群正變得碎片化,白變的美洲獅可能是近親繁殖的結果。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美洲獅列為「無危物種」,但由於棲息地喪失、缺乏獵物,包括巴西在內的很多地方,它們的數量正在減少。

然而,由於沒有發現其他白變的動物,Hunter表示:「我不認為是這個原因。」

他還補充說,白變美洲獅那蒼白的皮毛可能並非不利因素:作為伏擊捕食者,美洲獅在發起攻擊前,藉助森林植被,悄悄接近小型哺乳動物。在美國西部開闊的平原上,白色美洲獅想要獵鹿會更加困難。

不過在尋找配偶方面,他笑道:「我幾乎可以肯定,雌性美洲獅是不會介意的。」

(譯者:Sky4)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如何避免近親繁殖?
    野生動物如何避免近親繁殖?對於某些動物,根本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近親繁殖根本不會對它們產生任何影響。但有些野生動物卻必須注意,一定不能近親繁殖,比如老鼠、沙蜥蜴和一些水鳥。黑腳三趾鷗如果近親繁殖,那麼它們的後代就極有可能過早死亡。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它們各自有絕招。
  • 亞洲獅和美洲豹誰更厲害?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亞洲獅在當下,提起獅子,大部分首先想到的就是非洲獅,這是因為亞洲獅早在20世紀初就差點滅絕了。早在20世紀以前,亞洲獅的足跡曾經遍布西南亞地區的山林之中,但隨著人類對其棲息地的破壞以及對它們的獵殺,到了1907年,亞洲獅就從西南亞的大部分地區消失掉了,僅剩下印度境內的13頭。
  • 動物真的可以近親繁殖嗎?為什麼?
    這樣的做法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讓雄性的基因更加強大,因為獨自面對大自然的挑戰能夠加速優勝劣汰,而能活下來的顯然是基因更強大的雄性;第二是儘量避免近親繁殖。如果成年後的雄性動物不被驅逐,它們就有可能在發情期與自己的「姐妹」進行繁殖。
  • 極其罕見的白色美洲獅
    基因帶來的顏色反常現象在野生貓科動物中比較常見,比如白化病和白變病,但在美洲獅中卻幾乎沒有出現過。這是一種成功的捕食者,其棲息地從加拿大一直延伸到智利,是南北分布範圍最大的野生貓科動物。而患有白化病的美洲獅也只有兩例,也就是動物自身無法產生任何色素,因此眼睛是粉色的。Hunter告訴我們,一隻在動物園,另一隻是野生的,在美國西部被獵人追趕到了樹上;在巴西之外,人們只發現了一隻白變的美洲獅:一張網上照片,攝於未知的動物園。  「有生之年,我可能見不到其他的白色美洲獅了,」他說。
  • 貓科動物在自然界中的近親繁殖
    大多數人認為野生動物種群不會近親繁殖。因為在許多物種中,種群中的動物一旦接近性成熟,其中一個性別(或者兩個性別)的動物就會被驅逐離開種群。我們假設這種行為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的遺傳後果(不利的)而進化的。然而,某些物種中,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有幾個大型貓科動物的種群,近親繁殖是這些種群遺傳學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為什麼進化不允許生物近親繁殖?野生動物如何避免這種行為?
    無性生殖就是近親繁殖的終極形式,因為它們自己和自己完成繁殖,地球生命的源頭是相同的,可以說我們的祖先也是這麼過來的。大約12億年前,有性生殖(動物和植物的繁殖方式)才真正出現,從此地球真正引來物種大爆發,因為性別導致後代的多樣性和保持基因的多樣性。
  • 陸龜、美洲綠鬣蜥 這些「爬寵」可能是走私的瀕危野生動物
    近日,南京海關所屬無錫海關緝私分局聯合無錫市公安局,對一起走私、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開展聯合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10人,查獲瀕危野生陸龜989隻,瀕危美洲綠鬣蜥502隻。現查明,該走私團夥共涉嫌走私陸龜35436隻、美洲綠鬣蜥20870隻。
  • 近親繁殖有什麼好處嗎?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近親繁殖?
    動物是如何規避近親繁殖 近親繁殖能夠帶來很多基因疾病,動物雖然沒有人類這樣的智慧,但它們似乎天生就懂得近親繁殖的危害,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來避免近親繁殖。 以斑鬣狗為例。
  • 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眾所周知,近親繁殖會帶來很多的危害,很多的疾病都是由近親繁殖所造成的,例如人類的胎兒畸形,或者一些先天性疾病等。另外近親繁殖也會使得很多的疾病犯病風險提高。
  • 佛羅裡達美洲獅你真的了解嗎?佛羅裡達美洲獅知識科普
    後腿比前腿長,這使它們能輕鬆的跳躍並掌握平衡,美洲獅有寬大而強有力地爪,有利於攀巖,爬樹和捕獵。棲息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的松林、針葉林及沼澤。,已經適應了佛羅裡達州的亞熱帶環境,美洲獅是一種喜歡在隱蔽、安寧的環境中生活的動物。該野生亞種被認為是一種非常謹慎的動物,在野外很少見到。它能夠非常隱密並習慣在偏遠地區生存。
  • 動物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嗎?近親繁殖會有什麼危害?
    動物也是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的。每個狗的品種別選育出來都是經過嚴格的特化的,所以即便擁有比較大的種群,但是依然會有親緣關係比較近的情況出現,比如,那些農村的土狗或者流浪狗,小狗出生之後,除了喝奶,有什麼吃什麼,殘羹剩飯有口吃的就是不錯的了,但是純種的狗,除了寵物食品,幾乎不能吃人和其他東西,吃了就很可能生病危及生命,這也是在近交關係中出現的缺陷,只不過並不表現在智力或者長相方面,同時又在優越的人工飼養條件下彌補了生理上的缺陷
  • 近親繁殖有什麼優缺點?有哪些近親繁殖的例子?
    近親繁殖的缺點我們知道,人類近親結婚的話,生育的後代有較大可能存在先天性缺陷疾病,所以國家是禁止近親結婚的;其實對於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近親繁殖也會存在同樣的問題,比如有研究表明,大山雀近親繁殖的後代,死亡率比非近親繁殖高了7%,家豬近親繁殖的後代體質較弱,生長也比較緩慢。
  • 獅與虎的生存智慧:避免近親繁殖老虎靠自覺,獅子靠「拳腳」
    所以現代無論是在法律還是道德層面上,都是嚴禁近親繁殖的,理論上兩人離得越遠,後代越健康,所以混血兒才會那麼好看。其實近親繁殖會帶來危害這件事上,不僅僅是人類,動物也是如此的,但是動物們又不像人類一樣可以用語言了溝通,有文明智慧,那麼它們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貓科動物中的兩大霸主們,它們是怎樣做的。
  • 近親繁殖有害又添佐證
    挪威科技大學生物系教授Henrik Jensen說:「近親繁殖的危害其實與環境無關。」他與同事們以家麻雀為模型,深入研究了近親繁殖的危害。相關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研究人員對來自諾爾蘭郡海格蘭德海岸8個島嶼的3100隻家麻雀進行了研究,以了解近親繁殖對它們的影響。近3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這些島上的麻雀,對其種群數量了如指掌。
  • 鴿子真的不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嗎?為什麼?
    鴿子真的不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嗎?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什麼是近親繁殖?近親繁殖簡單的說就是3代以內有共同祖先的兩個個體進行繁殖的行為。這個很好理解,在我國古代人類的近親繁殖非常的嚴重,上到皇室下到平民百姓都存在這種現象,其中表哥和表妹結婚是最常見的近親繁殖。
  • 近親繁殖有什麼影響?現存所有華南虎、亞洲獅和白虎的祖先共20隻
    近親繁殖有什麼影響?現存所有華南虎、亞洲獅和白虎的祖先共20隻親緣關係較近的動物個體交配繁殖的現象,叫做近親繁殖。近親繁殖會給後代帶來不良的影響,這是因為雌雄個體會從祖先那裡遺傳很多的相同基因,包括一些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如果它們產下後代,後代表現出遺傳病的概率就會成倍增加。
  • 近親繁殖致羅亞爾島狼群崩潰—新聞—科學網
    考慮到近親繁殖導致狼群數量減少的複雜因素,今年Peterson預計他們可能僅會看到7匹狼。但實際上,正如密西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所公布的那樣,羅亞爾島如今僅剩3匹狼。「狼群的崩潰超出我們的預期。」Peterson說。 3匹狼中包括一對公狼和母狼,它們可能是該島最後一對繁育過幼崽的狼,另外還有一匹體形明顯較小的狼,可能是它們的狼崽。
  • 我省首次引進美洲大食蟻獸 「美洲客」住進了野生動物園
    美洲大食蟻獸  浙江在線09月13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朱銀玲)昨天,杭州市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透露,杭州野生動物園又迎來了兩位遠道而來的新客人。它們是來自南美洲蓋亞那國的熱帶雨林的大食蟻獸「姍姍」和「來來」。
  • 它是解決動物近親繁殖的良方
    關於近親繁殖的危害我們基本都清楚,最主要的影響是造成遺傳多樣性低,物種機體素質下降,增加罹患各種遺傳疾病的風險,甚至有可能在未來環境突然發生變化時,整個物種都會消失掉。
  •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又添美洲豹龍鳳胎,哥哥黑,妹妹正常,為什麼會這樣?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金潔珺 通訊員 董森超 袁曉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最近好事連連,又一對美洲豹龍鳳胎亮相。和之前的一對龍鳳胎一樣,妹妹是一隻地地道道的美洲豹「小鎂鋁」,毛色靚麗、天生麗質;哥哥是一隻罕見的基因變異小黑豹。除了毛色不同以外,這對龍鳳胎幾乎長得「一毛一樣」。據了解,兩個小傢伙於3月27日出生於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目前尚未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