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界的經典一戰:面對郭沬若的公然挑畔,魯迅先生只回了五個字

2021-01-12 鄉下老果

文學界的經典一戰,面對郭沬若的公然挑畔,魯迅先生只回了五個字,卻總結了郭沬若的一生。民國時期,風雲變幻,新舊思想激烈碰撞,湧現出一大批文學家,不乏像魯迅.沈從文.林語堂.張愛玲.老舍等一些大家。而郭沬若在文學界中也佔有相當一定的地位,文學功底深厚。作為文學界的一面旗幟,郭沬若在文學方面的專業能力毋庸置疑,是值得大家肯定的,但在當時的特定環境下,很多追求進步思想的文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封建思想的束縛。郭沬若為了反抗父母對自己婚姻的安排,在與第一任妻子婚後五天後,選擇遠走日本,留下新婚的妻子在家。這位妻子恪守婦道,面對離家出走的丈夫,依舊侍奉公婆,將家裡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這讓郭沫若心生愧疚,終於在結婚二十年後,回家向妻子道歉。

就在大家都認為郭沬若良心發現,準備浪子回頭的時候,讓人沒想到的是,郭沫若在日本這二十來年也沒閒著,早就與一名日本女子安娜生活在一起,並育有五個子女。在安娜以為二人可以安穩過日子的時候,郭沬若卻一聲不吭的回國了,丟下自己和五個孩子。抗戰勝利後,安娜從日本來到中國尋找郭沫若,他卻置之不理。面對第一任妻子和安娜,郭沬若選擇視而不見,重新結識一名叫於立群的女子,和她高調結婚,育有六名子女,但是後來於立群卻因郭沬若受累,不幸離世。

郭沬若不但感情生活混亂,還自恃甚高,有些目中無人,公然叫囂魯迅先生是資本主義的封建餘孽,這讓魯迅先生很是生氣。魯迅先生回了他五個字,稱郭沬若「天才加流氓」,既肯定了他對文學界的貢獻,又對他的人品作了評價,可謂文學界的經典一戰。

相關焦點

  • Q版魯迅先生簡筆畫教程,可愛成這樣的魯迅先生你肯定沒見過!
    無論是那個一波三折的祥林嫂,還是那個潦倒不堪的孔乙己,又或是那個只知精神勝利的啊Q……魯迅先生的筆下塑造了太多太多經典的人物形象,作為讀者,我們看得唏噓不已,作為讀者,我們不由得感慨起先生那棄醫從文的奮世的氣魄!
  • 關於魯迅先生的經典語句,你未曾讀過的這些?
    魯迅先生的大名,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從小學一直到大學課本上,都會收錄魯迅先生的文章。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已》、《阿Q正傳》、《傷逝》等等,無論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我們都學習過。魯迅先生文章中的很多語句都成了經典名言,有的還將它們作為人生的座右銘,激勵自己成長。如: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魯迅先生所提出的至理名言,其中任何一句,就可以讓人感到「無言以對」。1、「猛獸永遠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這主要體現了一些獨特和有能力的人總是更願意獨行,因為他們的思想更加具有開闊性,而一般的人則目光短淺的喜歡聚在一起,獨創性比較低。2、「從來如此,便對嗎?」
  • 沫若先生用4字罵魯迅,魯迅先生5字回敬,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了
    文/紀布魯迅先生一生罵人無數,其中,要說罵誰最狠?首當其衝的必然是郭沫若,一語雙關「才子加流氓」。老郭被罵實屬活該,誰讓他沒事兒去惹魯迅先生,污衊魯迅先生為資本主義前的封建餘孽。矛盾激化兩人就各自暗中較勁兒,之後的7、8年裡二人未曾見面,但針鋒相對一直也沒停息過。大家仔細來看二人的作品,就能看出二人的恩恩怨怨。
  • 魯迅最經典的七言律詩,第三聯是經典名句
    魯迅先生是白話文學的泰鬥,但他對中國的古典文學也有深入的研究,曾著有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還寫過許多古典詩歌,留下了許多名句。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魯迅先生寫的七言律詩。這首詩寫於1932年10月12日,當時,魯迅被北洋政府免職通緝,又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威脅與迫害,還受到一些文人的攻擊與陷害。在這一天,鬱達夫同王映霞於聚豐園宴請魯迅,魯迅在席上寫下這首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 「遠看一條狗,近看是郭沫若」,魯迅到底說沒說過這句話?
    民國時期是我國文學界巔峰時段,在這動蕩不安的社會中出現了很多出色的文學作家,其中魯迅先生就是文學界的一大瑰寶。不過大家在提及魯迅先生時,或多或少都會想到另一個人,那就是郭沫若。相信大家對郭沫若這個名字也不陌生,他和魯迅先生一樣,都是文學界的佼佼者,但是兩人之間卻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很多人說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遠看一條狗,近看是郭沫若。這句話無疑是罵人的話,在大家心中魯迅先生是耿直又嚴肅的人,為何他會說出這樣的話呢?或者說他到底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魯迅先生和郭沫若之間的恩怨主要是因為兩人的觀點不同,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都在批判現實社會。
  • 魯迅先生憎惡和尚喜歡道士?魯迅:我沒這麼說
    在這裡面,魯迅把和尚、尼姑、回教徒、基督教徒等外來的都說遍了,而道士是我們本土的。魯迅先生這樣進行對比,絕不是說為了讚美道士,而是為了說明當時中國的國民性:對於外來的,如果稍微有毛病,就會全盤否定,對於本國的,哪怕再糟糕,也會包容。實際上,要理解這句話,要從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和魯迅先生自身的經歷思想來理解。
  • 越長大,越喜歡魯迅的文字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今天想和大家談論一個人,就是魯迅。相信很多人都喜歡魯迅先生,他可以說是現代文學的領袖。在文學界的地位很不一般,他的作品也是被很多人喜歡。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總是會學習到魯迅先生的文章。他的著作也是我們必讀的書籍。
  • 魯迅先生有多矮?10張生活照,還原先生的真實身高
    我曾經因好奇心驅使,搜集過很多魯迅先生的舊照片。 看上去,先生真的僅夠蕭伯納的肩膀,與蔡元培還差一載。 蔡元培先生曾在自已的自傳中說過,他的身高是1.67米,以此觀照,魯迅先生身高應該不會超過1.60米。
  • 蕭紅憶魯迅:先生的笑是明朗的,是從心底的歡喜
    魯迅先生說:「我爭不過你們了,蘋果讓你們搶沒了。」有人搶到手的還在保存著的蘋果,奉獻出來,魯迅先生沒有吃,只在吸菸。海嬰在幼稚園裡讀書,又是買鉛筆,買皮球,還有臨時出些個花頭,跑上樓來了,說要吃什麼花生糖,什麼牛奶糖,他上樓來是一邊跑著一邊喊著,許先生連忙拉住了他,拉他下了樓才跟他講:「爸爸病啦,」而後拿出錢來,囑咐好了娘姨,只買幾塊糖而不準讓他格外的多買。
  • 魯迅先生作品中對兒童觀的解讀
    如今,我們讀魯迅先生的作品,仍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從20世紀20年代初起,魯迅先生作品就開始進入我們熟悉的小學課本之中,自此以後,幾乎每套小學語文課本都會選入一定數量的魯迅作品,其中涉及的作品包括我們熟知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朝花夕拾》《孔乙己》等,這些作品全部採用兒童作為纏訴者,展現童視野裡所見所聞,社會現實,人情世故,魯迅先生的兒童觀也是直接影響了當代兒童成長和教育變化的重要存在。
  • 魯迅先生說:我們不能向錢看,但是不能不看錢
    認識魯迅先生,我們大多數人多半都是從中小學的課文裡開始:那個英勇的小少年閏土、刻著「早」字的書桌、帶血的饅頭……魯迅一直是我們內心深處不曾忘卻的大人物。提到魯迅我們就會想到他很多作品,諸如:《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小說《祝福》、《狂人日記》、《吶喊》等……他的雜文針砭時弊,對社會現象與人性看得極為通透。
  • 杜甫和魯迅,跨越千年的知音
    文學界對杜甫的定義就是南宋愛國詩人,對魯迅的定義是愛國作家。中國自古就有文如其人的說法,而愛國這一特點,也直接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那怕他們表達愛意的國家相距了千年。這首詩是帶著年輕時期的魯迅先生的血性的,寫盡了一個年輕人在面對家國破碎時的擔憂,和渴望救國於水火的激動,先生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 仙臺打卡記:拜謁魯迅先生
    其中的「仙臺博物館」有魯迅先生紀念碑。我在來日本之前就知道仙臺有兩個魯迅先生的紀念碑。但具體在哪兒——呃,需要找!不過我們反正是來「打卡」,時間多的很,所以第一個景點就下車來瞧瞧,現在這個景點叫什麼名字我都已經忘記了,好象是「伊達政宗」的陵墓。
  • 魯迅先生:鋒利的筆下是一顆柔軟的心
    如果說現代文壇中偉大的文學家們是天上一顆顆璀璨的星星,那麼魯迅先生就是那顆「啟明星」。所謂「啟明」,是因為先生本身是徹底清醒的,是引領思潮的。他在雜文和散文中痛斥了各種各樣失去靈魂,埋沒良心的人。紳士階層的「中庸之人」在先生的眼裡是可惡的「叭兒狗」,就連原本應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部分青年也在腐朽思想的浸染下變成「小綿羊」,成為先生筆下「失去了野性的狗」有學者評價魯迅先生說:先生雖棄醫從文,但是他的筆就如同手術刀一樣,刺向時代的痛點,剖析人們的心靈。確實,先生的作品是鋒利的,鋒利的諷刺,鋒利地直刺本質。
  • 民國時期的段子手,最會懟人的文豪,看看魯迅當年說的「經典話」
    魯迅先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員。魯迅先生可以說時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用他手中的筆桿點醒了很多沉睡的人。魯迅先生說過許多讓人深思的話,像「從來如此,便對嗎」或者引起大家討論「世界上有沒有路」,這些都讓人們不斷思索其中含義。但在魯迅去世之前,《救亡情報》的記者在採訪他的時候,魯迅說到:「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話一出,簡直是掀起一陣討論浪潮。一時間之前尊崇他的人都公然來反對他。
  • 魯迅的後代哪去了?一位在大陸成高官,兩位在臺灣和香港家喻戶曉
    很多人都是讀著魯迅的文章成長起來的,在我們的印象裡他"嬉笑怒罵皆是文章"。魯迅先生思想深刻,言辭犀利,是舊社會黑暗世界裡的長亮明燈。英雄已往,逝者難追,但是近百年時間魯迅的思想火炬一直照亮著億萬中國人。時至今日,魯迅也一直是文學界很多人所敬仰的楷模。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世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啊?哦,那個差等生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藤野先生一直都是魯迅心中的好老師。魯迅在自己的文章中,對藤野先生的描述也是帶著極為深厚的情感的。藤野先生當時的魯迅在日本留學學醫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在魯迅的印象當中,這位藤野先生給了他相當多的鼓勵,也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積極性影響。
  • 魯迅先生弟弟周作人,還是周作人先生哥哥魯迅?中國人很在乎這個
    近日看一些介紹周作人藝術成就的文章,常常在其名字的前面加上「魯迅弟弟」的頭銜,好像非此便不足以說明其成就似的,這讓人頗感困惑。因為周作人在其哥哥崛起文壇之前早已名聲大噪。(魯迅的《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編入《吶喊》作為北大新潮社叢書出版,其主編正是其弟周作人。)
  • 魯迅先生很像「貓頭鷹」,直到今天,他還在黑暗中睜著眼看著我們
    談到魯迅先生,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20世紀舊中國為數不多的「睜著眼」看世界的人。魯迅先生的存在對中國社會的意義魯迅先生這類「人」歷朝歷代都是統治階級不喜歡的一類人。魯迅先生把他自己這一類人稱為「烏鴉」,也就是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來攪黃有些人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