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魯迅先生的經典語句,你未曾讀過的這些?

2021-01-10 一起讀經典

魯迅先生的大名,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從小學一直到大學課本上,都會收錄魯迅先生的文章。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已》、《阿Q正傳》、《傷逝》等等,無論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我們都學習過。

魯迅先生文章中的很多語句都成了經典名言,有的還將它們作為人生的座右銘,激勵自己成長。如: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又如:時間,就象海棉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先生的文章我們隨口都能說上幾篇,像《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這些文集中收錄的文章,其實我們大都學習過或者閱讀過。今天,在這裡,想找一些大家不曾熟悉的魯迅文章。這裡面依然有許多深刻的語句值得一讀。

1、《野草》題辭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生命的泥委棄在地面上,不生喬木,只生野草,這是我的罪過。

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於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靜穆,我或者也將不能。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於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為我自己,為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我希望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來。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與朽腐更其不幸。

去罷,野草,連著我的題辭!

2、秋夜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3、我的失戀

我的失戀——擬古的新打油詩我的所愛在山腰;   想去尋她山太高,   低頭無法淚沾袍。   愛人贈我百蝶巾;   回她什麼:貓頭鷹。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   我的所愛在鬧市;   想去尋她人擁擠,   仰頭無法淚沾耳。   愛人贈我雙燕圖;   回她什麼:冰糖壺廬。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胡塗。   我的所愛在河濱;   想去尋她河水深,   歪頭無法淚沾襟。   愛人贈我金表索;   回她什麼:發汗藥。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經衰弱。   我的所愛在豪家;   想去尋她兮沒有汽車,   搖頭無法淚如麻。   愛人贈我玫瑰花;   回她什麼:赤練蛇。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4、臘葉

燈下看《雁門集》,忽然翻出一片壓幹的楓葉來。

這使我記起去年的深秋。繁霜夜降,木葉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楓樹也變成紅色了。我曾繞樹徘徊,細看葉片的顏色,當他青蔥的時候是從沒有這麼注意的。他也並非全樹通紅,最多的是淺絳,有幾片則在緋紅地上,還帶著幾團濃綠。一片獨有一點蛀孔,鑲著烏黑的花邊,在紅,黃和綠的斑駁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視。我自念:這是病葉呵!便將他摘了下來,夾在剛才買到的《雁門集》裡。大概是願使這將墜的被蝕而斑斕的顏色,暫得保存,不即與群葉一同飄散罷。

但今夜他卻黃蠟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復似去年一般灼灼。假使再過幾年,舊時的顏色在我記憶中消去,怕連我也不知道他何以夾在書裡面的原因了。將墜的病葉的斑斕,似乎也只能在極短時中相對,更何況是蔥鬱的呢。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樹木也早經禿盡了;楓樹更何消說得。當深秋時,想來也許有和這去年的模樣相似的病葉罷,但可惜我今年竟沒有賞玩秋樹的餘閒。

5、希望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頭髮已經蒼白,不是很明白的事麼?我的手顫抖著,不是很明白的事麼?那麼我的靈魂的手一定也顫抖著,頭髮也一定蒼白了。

然而這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滿過血腥的歌聲:血和鐵,火焰和毒,恢復和報仇。而忽然這些都空虛了,但有時故意地填以沒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雖然盾後面也依然是空虛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陸續地耗盡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豈不知我的青春已經逝去?但以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墜的蝴蝶,暗中的花,貓頭鷹的不祥之言,杜鵑的啼血,笑的渺茫,愛的翔舞。……雖然是悲涼漂渺的青春罷,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現在何以如此寂寞?難道連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麼?

我只得由我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聽到Petofi Sandor(1823-49)的「希望」之歌:

希望是什麼?是娼妓: 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 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 你的青春——她就拋棄你。

這偉大的抒情詩人,匈牙利的愛國者,為了祖國而死在可薩克兵的矛尖上,已經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詩至今沒有死。

但是,可慘的人生!桀驁英勇如Petofi,也終於對了暗夜止步,回顧茫茫的東方了。他說: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倘使我還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這「虛妄」中,我就還要尋求那逝去的悲涼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滅,我身中的遲暮也即凋零了。

然而現在沒有星和月光,沒有僵墜的蝴蝶以至笑的渺茫,愛的翔舞。然而青年們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了,縱使尋不到身外的青春,也總得自己來一擲我身中的遲暮。但暗夜又在那裡呢?現在沒有星,沒有月光以至沒有笑的渺茫和愛的翔舞;青年們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於並且沒有真的暗夜。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相關焦點

  • 魯迅先生:鋒利的筆下是一顆柔軟的心
    紳士階層的「中庸之人」在先生的眼裡是可惡的「叭兒狗」,就連原本應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部分青年也在腐朽思想的浸染下變成「小綿羊」,成為先生筆下「失去了野性的狗」有學者評價魯迅先生說:先生雖棄醫從文,但是他的筆就如同手術刀一樣,刺向時代的痛點,剖析人們的心靈。確實,先生的作品是鋒利的,鋒利的諷刺,鋒利地直刺本質。
  • 沫若先生用4字罵魯迅,魯迅先生5字回敬,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了
    文/紀布魯迅先生一生罵人無數,其中,要說罵誰最狠?首當其衝的必然是郭沫若,一語雙關「才子加流氓」。老郭被罵實屬活該,誰讓他沒事兒去惹魯迅先生,污衊魯迅先生為資本主義前的封建餘孽。矛盾激化兩人就各自暗中較勁兒,之後的7、8年裡二人未曾見面,但針鋒相對一直也沒停息過。大家仔細來看二人的作品,就能看出二人的恩恩怨怨。
  • Q版魯迅先生簡筆畫教程,可愛成這樣的魯迅先生你肯定沒見過!
    無論是那個一波三折的祥林嫂,還是那個潦倒不堪的孔乙己,又或是那個只知精神勝利的啊Q……魯迅先生的筆下塑造了太多太多經典的人物形象,作為讀者,我們看得唏噓不已,作為讀者,我們不由得感慨起先生那棄醫從文的奮世的氣魄!
  • 對魯迅先生影響力大的小說——《我是貓》夏目漱石
    魯迅先生相信只要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沒有人不知道他的。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主席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這樣一個大文豪,在早期,《我是貓》這本名著對魯迅先生的文學風格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 很多人未讀過的《貓與兔》,是魯迅先生筆下蒙塵的明珠
    一提到魯迅先生的作品,很多人第一個反應,便是《狂人日記》《阿Q正傳》《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文章,可是魯迅先生在對待自己的寫作上,從來都是公平的。他的每一篇文章,所傾注的心血,也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讀者的關注點罷了。
  •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魯迅先生所提出的至理名言,其中任何一句,就可以讓人感到「無言以對」。1、「猛獸永遠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這主要體現了一些獨特和有能力的人總是更願意獨行,因為他們的思想更加具有開闊性,而一般的人則目光短淺的喜歡聚在一起,獨創性比較低。2、「從來如此,便對嗎?」
  • 仙臺打卡記:拜謁魯迅先生
    找了一會兒,發現魯迅先生的雕像就在博物館的外面,旁邊還有一個五六米高的紀念碑。原來日本人也是很敬重魯迅先生的,特別是仙臺市,覺得這是他們這座城市的榮耀——大文豪魯迅嘛!我對魯迅先生有著特殊的感情,因為我很愛看他的文章。你們現在能夠看到我寫的遊記,跟我反來復去讀過十幾次《魯迅全集》不無關係。
  • 文學界的經典一戰:面對郭沬若的公然挑畔,魯迅先生只回了五個字
    文學界的經典一戰,面對郭沬若的公然挑畔,魯迅先生只回了五個字,卻總結了郭沬若的一生。民國時期,風雲變幻,新舊思想激烈碰撞,湧現出一大批文學家,不乏像魯迅.沈從文.林語堂.張愛玲.老舍等一些大家。而郭沬若在文學界中也佔有相當一定的地位,文學功底深厚。
  • 魯迅最經典的一句話,只有15字,罵人不帶髒字,你都以為是在誇你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魯迅了,魯迅的文章在中小學當中非常多,不管是《故鄉》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的「犀利」語句也是讓人印象深刻,而魯迅時常說的一些話也成了後世的經典名句。
  • 魯迅一句話許多人都讀不懂,還被當做了病句,這就是先生的智慧
    提到以筆做武器的人,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這個人,他就是魯迅。在看到國家現狀,還有國民的愚昧之後,他毅然選擇棄醫從文,選擇用文字來喚醒當時人們愚昧的思想。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一生作品無數,都是非常的具有教育意義,有深度的有名作品。如《朝花夕拾》、《吶喊》、《彷徨》等等。他一生的傳奇無數,他還是我過現代文學的奠基者,白話文的開拓者,而且是一個非常富有智慧的人。
  • 魯迅先生說:我們不能向錢看,但是不能不看錢
    每每遇到困惑,我總是會想起魯迅先生的文章,尋找那個讀書時代的我。魯迅先生侄女周曄曾寫過的一篇回憶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裡面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我至今難忘:周曄小時候,有一次在魯迅家吃飯。她望著魯迅說:「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你的呢,又扁又平。」魯迅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著說,「你不知道,我小的時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樣,也是又高又直的。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世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啊?哦,那個差等生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藤野先生一直都是魯迅心中的好老師。魯迅在自己的文章中,對藤野先生的描述也是帶著極為深厚的情感的。藤野先生當時的魯迅在日本留學學醫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在魯迅的印象當中,這位藤野先生給了他相當多的鼓勵,也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積極性影響。
  • 獨立思考的前提是你讀過上百本經典
    如果,那麼多經典,你都沒時間讀,那些時髦的新書,大可以不讀,新書的比例,不要超過閱讀總數的20%,甚至10%。反正我是基本不讀活人寫的書的。 我們現在的媒體裡面,幾乎沒有幾個讀書人了。那些活躍在媒體上的專欄作家、學者,大多數是不學無術的。受了他們的影響,你很快就會變成一個傻瓜。而且是一個自以為會獨立思考的傻瓜,一個自以為滿腦子健全常識的傻瓜。
  • 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看他的這些金句,句句戳心!
    今天是魯迅先生八十四周年忌日。他的作品有著獨特、永恆的藝術魅力和文學價值,小說《阿Q正傳》、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詩《野草》等都稱得上經典,值得我們今人一讀再讀。
  • 魯迅先生弟弟周作人,還是周作人先生哥哥魯迅?中國人很在乎這個
    近日看一些介紹周作人藝術成就的文章,常常在其名字的前面加上「魯迅弟弟」的頭銜,好像非此便不足以說明其成就似的,這讓人頗感困惑。因為周作人在其哥哥崛起文壇之前早已名聲大噪。(魯迅的《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編入《吶喊》作為北大新潮社叢書出版,其主編正是其弟周作人。)
  • 魯迅先生作品中對兒童觀的解讀
    如今,我們讀魯迅先生的作品,仍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從20世紀20年代初起,魯迅先生作品就開始進入我們熟悉的小學課本之中,自此以後,幾乎每套小學語文課本都會選入一定數量的魯迅作品,其中涉及的作品包括我們熟知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朝花夕拾》《孔乙己》等,這些作品全部採用兒童作為纏訴者,展現童視野裡所見所聞,社會現實,人情世故,魯迅先生的兒童觀也是直接影響了當代兒童成長和教育變化的重要存在。
  • 魯迅先生憎惡和尚喜歡道士?魯迅:我沒這麼說
    在這裡面,魯迅把和尚、尼姑、回教徒、基督教徒等外來的都說遍了,而道士是我們本土的。魯迅先生這樣進行對比,絕不是說為了讚美道士,而是為了說明當時中國的國民性:對於外來的,如果稍微有毛病,就會全盤否定,對於本國的,哪怕再糟糕,也會包容。實際上,要理解這句話,要從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和魯迅先生自身的經歷思想來理解。
  • 蕭紅憶魯迅:先生的笑是明朗的,是從心底的歡喜
    「魯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須藤醫生這樣說的。可是魯迅先生從此不但沒有休息,並且腦子裡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象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樣,印珂勒惠支的畫,翻譯《死魂靈》下部,剛好了,這些就都一起開始了,還計算著出三十年集(即魯迅全集)。魯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體不好,就更沒有時間注意身體,所以要多作,趕快作。
  • 魯迅最經典的七言律詩,第三聯是經典名句
    魯迅先生是白話文學的泰鬥,但他對中國的古典文學也有深入的研究,曾著有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還寫過許多古典詩歌,留下了許多名句。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魯迅先生寫的七言律詩。這首詩寫於1932年10月12日,當時,魯迅被北洋政府免職通緝,又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威脅與迫害,還受到一些文人的攻擊與陷害。在這一天,鬱達夫同王映霞於聚豐園宴請魯迅,魯迅在席上寫下這首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 魯迅先生有多矮?10張生活照,還原先生的真實身高
    我曾經因好奇心驅使,搜集過很多魯迅先生的舊照片。 倘若看先生與他人的合影,你會驚訝的發現,先生的個子確實是比較矮小的,特別是與高個子在一起的時候,常常夠不到人家的肩膀。 先生曾與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北大校長蔡元培在一起照過一張照片,是至今保存下來先生照片中非常有名、經常被人拿來使用的一張,照片中蕭伯納最高,其次蔡元培,魯迅先生最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