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的前提是你讀過上百本經典

2020-12-06 騰訊網

我是做媒體的,首先我要給大家一個忠告:離開了學校、老師之後,你們接觸最多的就是各種媒體、新媒體。但是,千萬不要跟著媒體去讀書,去思考。

用我們哲學系的標準來說,媒體推薦、談論的書,很多都是價值很低的,甚至是垃圾。但是這不是媒體的錯,因為媒體不是學術雜誌,它是追求新聞性的,它不會討論康德、黑格爾。

我是寫詩的,我也不會在我做的媒體上討論歌德、莎士比亞。那是在砸自己的飯碗。

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媒體的讀書版,也一定主要是推薦新書的。如果,那麼多經典,你都沒時間讀,那些時髦的新書,大可以不讀,新書的比例,不要超過閱讀總數的20%,甚至10%。反正我是基本不讀活人寫的書的。

我們現在的媒體裡面,幾乎沒有幾個讀書人了。那些活躍在媒體上的專欄作家、學者,大多數是不學無術的。受了他們的影響,你很快就會變成一個傻瓜。而且是一個自以為會獨立思考的傻瓜,一個自以為滿腦子健全常識的傻瓜。

黑格爾說過,所謂常識,往往不過是時代的偏見。要超越這個時代的偏見,唯一的辦法,就是閱讀,閱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經典著作。沒讀過幾百本經典,不足以談獨立思考。

而經典著作,幾乎又是讀不完的,對於一個不以學術為志業的人來說,我們如果能夠經常地領略到這些大師的思想,感受已經很豐盈,人生已經很圓滿了。

你讀得越多,越和周圍的流行意見格格不入,在你所在的那個行業,也許你就可以成為那個最能獨立思考的人。

其次,作為一個在大學裡認認真真讀過書,後來,工作之後,好幾年不讀書,不讀好書,最近這十幾年才恢復了精神生活的人,我的第二個忠告是,切勿輕浮

23年前,我從哲學系本科畢業。17年前,我研究生畢業,那時候我已經28歲,進報社做實習記者。30歲的時候,我創辦了一份報紙,辦得還算成功,我還在各種報刊上寫專欄,總之,那幾年,我是一個成功的主編,一個小有名氣的自由主義專欄作家、一個快樂的虛無主義分子,朋友很多,每天都很開心。

人活著要快樂,因為你會死很久。無所事事地虛度一生,才是正經事。等等等等,是我們當時一幫人的人生哲學。

但是,這是我一生當中最糟糕、最虛度的時光。

我後來回顧往事,也覺得不可思議,我也是念過哲學系的人,怎麼會在長達4、5年的時間裡面,徹徹底底地喪失了精神生活,並以此為榮?除了自身的原因,時代與環境的腐蝕,真的是很可怕的。

後來有一次,很偶然地,我開始讀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我本科的時候讀過,開了個頭,就讀不下去了,幾百萬字,主人公起個床,可以寫兩三十頁。

但是這一次,我一讀就讀了整整3個月。可以說,除了上班幹活,我利用一切時間在讀這本書,吃飯、上廁所、坐公交車,都在讀。忽然之間,好像時間急迫起來。生命流逝,本身變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

前前後後,我讀了三遍。

如果說,我們這些媒體人、專欄作者的那點小聰明,是茶杯裡的幾片茶葉的話,普魯斯特這種人的才華,就是漫山遍野的茶樹林。我們茶杯裡的這幾片茶葉,泡幾次,就一點味道沒有了。不過是把茶葉曬乾了再泡,泡了再曬。自欺欺人到了瘋狂的地步。

讀《追憶逝水年華》的時候,我發現,普魯斯特那些又豐富又深邃的獨特的感受,我又完全可以感同身受,這些東西,也同樣活躍在我身上。那時候我真的覺得,這說明我還有救,我還沒有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蠢貨。

從此以後,我像重新回到大學時代一樣,不需要老師管,也沒有考試,也不寫論文,每天堅持讀書8小時,上班的時候,可以讀2、3個小時,晚上8點到夜裡2點,讀6小時。白天工作忙的話,星期六、星期天補回來。這樣堅持了十多年。

畢業之後,我們會經歷人生的種種,5、6年之後,30歲前後,其實在智力上、閱歷上,你們都會達到人生的一個巔峰。但是大多數人,卻再也不讀書,不思考,再也沒有精神生活。也許他可以賺很多錢,但是精神上,卻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天比一天貧乏。

恢復了讀書之後,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大學裡讀的那些東西,全都是傑作,甚至是真理。

蘇格拉底的話是真理,奧古斯丁的話也是真理;康德說的是真理,黑格爾說的也是真理。孔子的話是真理,老子的話是真理,耶穌的話是真理;託爾斯泰、契訶夫、巴爾扎克、福樓拜、魯迅、蒲松齡……都是大師中的大師。

那些偉大的著作,你只要認認真真地讀上一本,就會立即發現,那種輕浮的人生哲學,是多麼愚蠢。但是,你就會在長達4、5年的時間裡,與這些東西徹底隔絕,活在另外一個世界裡。

我後來在一首詩裡總結過我們這一代人,在那幾年經歷的變化:

我看到對平凡事物的讚美,

變成了對崇高之物的嘲笑,

最後變成對卑賤之物的偏好。

今天,這種偏好還很流行,甚至變本加厲了。

最最輕浮的王爾德後來也說:惡,莫大於輕浮。

王爾德在牛津的時候,曾經同一個朋友說:「我要嘗遍世界這個園子裡每棵樹結的果實,我要心懷這份激情,走出校門,踏進世界。」

後來,他在牢裡反省說:「我一點也不後悔曾經為享樂而活過,我過著蜜糖般的生活。但如果繼續過著同樣的生活就不對了,因為這會限制心性的發展。」

今天,在諸位身上,有著一種最了不起的東西,那就是青春。就像在小孩子上,有著最了不起的天真。但是,青春很短暫。正如,我們已經不再天真。

在我的一生中,我覺得最最重要、最最幸運的的事,就是進了復旦哲學系,有幸與孫向晨、林輝、渠敬東這些人做朋友。雖然我沒有能力從事學術研究,但是,畢竟,我在這裡受過良好的哲學訓練,學習過什麼是反思。只是這種自我反思的本能,後來被壓抑了,否定了,被遺忘了。

但是,在某個關健的迷惘時刻,這種自我反思的能力,作為一種記憶,會重新活躍起來,給予我們啟示。

祝願大家畢業之後,能過上蜜糖般的生活,充分地享受人生,但是,有時候也可以抽身而出,反思它,審視它。

畢竟,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

贈人玫瑰,留有餘香!

喜歡就請:分享 點讚 在看

—全文結束—

相關焦點

  • 《衛報》評選的十本最佳青少年英文讀物,你讀過幾本?
    原標題:《衛報》評選的十本最佳青少年英文讀物,你讀過幾本?從這本日記也能看出猶太人對教育和閱讀的重視,啟發讀者對教育的意義產生思考。這是本溫情而感人的書。這是本讓人產生共鳴的小說。
  • 獨立思考 – 掌握四種邏輯思辨能力才能擁有(上)
    獨立思考是人人都想擁有但又註定僅屬於少數人的一種能力。獨立思考的難度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獨立思考者需要具備不斷挑戰自己固有認知的意識,一個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人是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二是獨立思考者需要擁有組合多種邏輯形式進行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當然不是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其實也不是獨立思考,能夠從繁雜多樣的信息中去偽存真,增加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認知,才是獨立思考。
  • 人生中最值得看的100本書,你讀過幾本?
    我今天必須給你們認真推薦我的書單,一部分是自己認真讀過的覺得意義非凡、真的令人無法自拔的;一部分是知乎的關於好書的高贊分享,也是我今年將要閱讀的。我總結了以下10個分類,為了不使類別之間差異太大,每個類別篩選了高質量的10本,合計100本。
  •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心理學家:了解四大法則,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正在寫作業的小雪,遇到一道數學題自己不會做,就急忙喊:「媽媽,你快來,這道題我不會做了!」媽媽聽到後,走到女兒面前,拿起作業本看了一下,然後告訴小雪應該如何答題,小雪按照媽媽說的方法完成了數學作業,就開始寫英語作業,沒過一會兒,小雪又來求助:「媽媽,這道英語題太難了,我不會寫!」小雪媽媽發現這明明是昨天才剛講過的類似題目,今天又問該如何解答。
  • 顧城最經典的9首短詩,你讀過幾首?
    顧城最經典的9首短詩,你讀過幾首? 讀經典文字,聽世界名著
  • 5本Python經典書籍推薦,你都讀過嗎?
    如果你想學習Python,網絡上有非常多的學習資料。本文我就為大家推薦5本經典的Python書籍,這些書籍都非常受歡迎,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1、《Python 簡明教程》短小精湛、久負盛名的 Python 入門教程,英文原名《A Byte of Python》,最簡潔易懂的 Python 的書籍了,傳說中最好的 Python 入門書籍,名不虛傳,讓更多人受益。
  • 博才初二學子展英語風採,已讀過上百本英文原版書
    到了初中後,英語老師鼓勵他轉向更難一點內容的書,他於是先後讀了《殺死一隻知更鳥》《簡愛》等經典名著。有段時間,他對研究希臘神話的學術書也興趣很大,那是反覆看《波西傑克遜》系列小說產生的「副產品」。據媽媽介紹,從初章書到中章的進階,蔣魏嶸閱讀的英文原版書大概上百本了, 在老師的指導下,蔣魏嶸還堅持用英語寫一些故事,以前有時間的時候,他每天堅持寫200~300字的小故事,已有差不多快6萬字了。 現在,在繁忙學習之外,蔣魏嶸堅持在做託福的閱讀理解題,並開始學習第二外語德語。
  • 海底總動員上映 AMD高清影音本帶你回顧經典
    這兩部作品除去更加精良的製作,更吸引人的劇情外,更多的是對青春的總結、對年少的情懷,那麼在去觀影前,不妨回顧下《獨立日》和《海底總動員》的首部作品,觀看經典的故事內容,當然需要給力的高清影音設備,搭載AMD第六代APU的高清影音本,支持HEVC/H.265硬解碼技術及VSR技術,可以在更低資源佔用的前提下流暢播放高清視頻,同時在硬體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屏幕解析度軟升級,為用戶帶來更加清晰、逼真的視覺效果
  • 橙瓜高評分的九部網絡小說,經典口碑之作,你讀過三遍嗎?
    有很多小說對了胃口之後,總有人會讀了一遍又一遍,即使還有更多的優秀小說他沒有讀過,但依然覺得書荒,你有讓你讀過三遍的小說嗎?下面說說在橙瓜淘書上9部高評分的作品,有不少是值得讀好幾遍的。1《史上第一混亂》作者:張小花橙瓜評分8.4分語言風格詼諧幽默,開創網絡文學搞笑流,有太多人對其評價「堪比武林外傳」,有橙瓜網友評論「初次聽到這個書是因為一個書友突然失聯了三天,究其因竟然是被這本書迷往了,無暇跟外界聯繫」,可見這本小說對人有著致命般的吸引力。特別適合休閒閱讀,或許心情不好的時候看這本小說能大大調節情緒。
  • 平信徒 要站在神學家、牧者的肩膀上的獨立思考
    他的學者風格和獨立自學的精神,未必誰都吃得消,跟得來。我們雖然不會像他那麼教師的恩賜和文字的恩賜,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儘量客觀一些。而不是完全隨著自己的喜好去選擇一個答案。也要考慮其他的可能性,也要考慮其他派別的可能性。我們一方面拿著大公教會的歷史思想資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一方面拿著牧者所思考的方式來看聖經,如果我們懶惰和不獨立,我們大概就會到此為止。
  • 你讀過的書裡,藏著你的階層
    一個人讀過的書決定了他的思想境界,也決定了他的人生格局。中國式聚會,正在毀掉你的人生戒掉自嗨式學習,重返高效閱讀為什麼人生開掛的總是別人,人生開岔的總是你?作者:蘇雲伊(富書籤約作者)一、你讀過的書裡藏著你的氣質和修養今年春節的主持隊伍裡少了一抹美麗的倩影,讓很多人都悵然若失。
  • 在羊的世界裡獨立思考
    據說,世界上大多數的人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儘管此話看起來很誇張,卻被歷史反覆驗證。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我渴望變成豬,擁有獨立和自由精神的豬
    起初是被名字吸引,讀過之後,不自覺的被這隻豬吸引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這本隨筆集的第一篇,相當整本文集的主題,起著定調子的作用。文章講述了王小波當知青時餵過的一頭豬。這頭豬與其他同類大不一樣,它不像其他豬那樣安於現狀、安於人類為其設定的角色,而是敏捷、瀟灑、崇尚自由,反抗人類對它的一切束縛。
  • 世界讀書日|優秀讀者與你分享他的閱讀、思考、成長
    在今年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數位化校園建設規劃處聯手文學院,遴選我校部分優秀讀者的讀書心得、閱讀體驗,分享給大家,希望有人可以從中獲得新的思考、新的感悟,獲得更好開啟閱讀旅程的力量。閱讀.思考.成長社會是個喧囂的社會。匆匆忙忙的社會,人們步履不停,向著某個既定目標前進著。人們也許對這些看似無用,不能加速其成功的書籍不屑一顧。
  • 你家孩子讀過幾本
    你家孩子讀過幾本 作為父母每看到幼兒書就有給寶寶買一本的衝動,其實買回去有多少寶寶喜歡讀或者自己有一絲遺憾呢?書不在多而在精,讀對書,讀經典書,小故事大智慧,現在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些幼兒最值得讀的繪本書26類134本 繪本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
  • 網絡小說中十本高評價作品,兩位女作者,這些口碑之作你讀過幾本
    前面介紹的書大部分都是根據人氣以及網站上的各種榜單來進行排的,也有過幾次是按照評分來的,不過是根據龍的天空排的,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下,看看前面的文章,應該能找到不少合你口味的經典小說。這次根據豆瓣上的評分來,篩選了幾十本,那些人氣很小,都沒幾個人評的就沒列進來了,真正的好書,不會人氣低到沒人發現,所以我想這個應該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以下是十本知名度大,豆瓣上評價最高的網絡小說。這裡說明一下,在豆瓣上評分能夠達到7.5分及以上的網絡小說基本口碑都很不錯的,能夠達到8分,就是經典中的經典了,而這些全都在8.5分以上。
  • 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不說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其實這是孩子在獨立思考應該如何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什麼都不想就直接回答你,還是思考之後再回答你,哪一種才值得珍惜呢?所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2、獨立思考對孩子的影響一個人要保持完全的獨立思考非常困難,因為人是不斷受外界的幹擾的,總是會有新的元素來打擾我們的思考。
  • 網紅毆打孕婦事件反轉:無法獨立思考的人,有多可怕?
    現在看到下面一大幫說當初孕婦發微博的時候就很質疑她什麼的,你當初質疑的時候,為什麼不像熱心鄰居那樣站出來?   剛開始一邊倒去罵網紅,現在又反轉去罵孕婦。最該反省加道歉的不該是,這些是非不分,隨便施加情緒的網絡噴子嗎?   為什麼每一次,網友們本以為的正義,都成了網絡暴力的幫兇?
  • 巧虎早教 幫助孩子成為一名獨立思考的中班生
    此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對以後的成長至關重要。通過巧虎早教則可全方位培養孩子的「三元核心力」,即自我管理力、社會適應力、探索思考力,讓他慢慢成為一名獨立思考,自信的中班幼兒園學生。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家孩子是如何在巧虎的幫助下養成獨立思考能力的吧。
  • 非科班出身如何讀完上百本英文原著?
    長期這樣的話,你就會對純英文版的書形成一種恐懼感。幾年過來,可能你連一本純英文版的書都沒有讀過。(當然,如果你有超強的自制力,面對中英對譯的書,你可以只看英文部分的,個別不懂的地方,偶爾看一下中文翻譯,那也還是可以的。)這種恐懼、不舒適的狀態是一種很常見的狀態,而且我們從小就經歷並克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