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灶王爺:全國各地小年祭灶供品大盤點,灶王爺都吃什麼?

2021-01-09 浩然文史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

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的「小年」了。小年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漢代的時候,崔寔的《四民月令》裡就有「臘明日更新,謂之小歲,進酒尊長,修賀君師」的說法,可見當時的小年,主要是人們孝敬師長的時節。到了宋代以後,祭祀灶神逐漸成為民間小年的主要習俗,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所謂的灶神,也就是咱們民間俗稱的「灶王爺」啦,各地還有「灶老爺」、「司命灶君」等等不同的稱呼。據說呢,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民間,管理各家灶火的神官,同時呢也肩負著監察人間善惡的任務,所以在過去幾乎是家家都供奉著灶王爺,可以說是老百姓的「一家之主」了。

麵塑:祭灶場景

關於灶王爺的身份、來歷這些,民間有很多不同的傳說,不過這個不是咱們今天要聊的重點。今天呢,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供品的問題。既然是給灶王爺上供,那供品當然是少不了的。而且呢,咱們中國幅員非常遼闊啊,雖然小年祭灶是個全國性的習俗,但其實具體上什麼供,全國各地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所以今天,咱就來跟大家盤點一下:全國各地孝敬灶王爺的,都有哪些供品呢?

一、食糖嘴甜:上供的各種糖類

小年祭灶呢,主要是送灶王爺上天,民間有「上天言好事」的說法,主要是讓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時候,多給家裡說說好話,期待明年老天爺能給個好運氣。所以自然而然的,人們就想到給灶王爺吃各種糖啊,希望老人家能嘴甜一點。不過這甜食的做法,各地差別可就大了。

1、灶糖

灶糖是民間祭灶是最常見的一種供品了,主要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用麥芽糖,另一種是用江米磨粉加上飴糖。很多地方會把灶糖做成中空的南瓜狀,所以也叫「糖瓜」。老北京人把灶糖叫做「關東糖」,言其做法傳自關東地區。江蘇地區商業發達,習慣將灶糖做成元寶型,叫做「糖元寶」。另外,各地還有把灶糖做成小雞小鴨或葫蘆荸薺一類的,形狀很是多樣。

灶糖

其實用糖當供品,主要是兩層意思。除了咱們前面說的吃甜食嘴甜之外,還有一點很有趣。用來做灶糖的材料,除了甜之外,黏性還特別大。老百姓覺得灶王爺吃了這個糖之後,嘴就給黏住了,自然就說不了壞話了。可見咱們中國老百姓的很多信仰,其實功利色彩是比較重的,不太像西方的一些宗教,對神靈那般崇敬。

2、糖餅

除了灶糖之外,很多地方還會為灶王爺準備糖餅,按地方不同有麵餅和米餅兩大類,這應該是和物產不同有關係。比如在陝西同官,有一種叫「灶火飩」的糖麵餅,是當地祭灶的必備供品。而在廣東的一些地方,就用糯米和糖做成的米餅、餈餅來祭灶。

糖餅

二、各類麵食:送灶王爺吃飽上路

糖雖然好吃,但畢竟不管飽啊!灶王爺要遠行,乾糧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祭灶的供品中,也少不了各類的麵食。當然,南北方物產不同,北方人就多用麵粉,南方用米粉多些。

1、水餃和粉團

北方的很多地方,有「出門餃子回家面」的說法,灶王爺作為老百姓家裡的「一家之主」,出門遠行前的一碗餃子那是少不了的,所以餃子也是北方地區很常見的一種祭灶供品。比如山東聊城地區,小年晚上祭灶的時候就拜一碗或三碗睡覺,在碗上搭放幾雙筷子。

江浙一帶普遍用粉團作為祭灶的供品,當然粉團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比如江蘇地區的一些地方,臘月二十四晚上用米粉和紅糖各半,搓成糰子,當地叫「瑪瑙團」。在祭祀的時候,還要把四個糰子摞起來。也有些地方,會用米粉做成一些小雞小鵝一類的小物件,一併煮來祭祀。浙江湖州雙林地區,祭灶的時候會做一種「送灶圓子」,用糯米和南瓜和成黃色,也有做成元寶形狀的。

2、各類糕、饃

各種糕、饃也是祭灶常見的供品。比如在陝西、陝西、甘肅、山東等地區,祭灶就常用一種棗山饃饃,實際上就是一種布滿紅棗的大饅頭。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大!比較大的直徑半尺,高一尺多,有十多斤重!當然,有些比較講究的地方,會給饃饃搞出各種造型,比如以大紅棗為中心做出雲紋啊如意紋之類。

巨大的棗山饃饃

山西的一些地方還有做「上山老虎下山羊」造型的,老虎上山不吃人,羊下山表示平安回家了,都是一些吉祥的期許。也有些地方會做各種糕來祭祀,原料各地不一,但無一例外都很黏,估計跟粘嘴的糖食有異曲同工之處。

三、吃飽還要吃好:各種菜餚酒水

只是各種主食,灶王爺的食譜還是太單調了一些,於是在很多地方的祭灶活動中,還要給灶王爺上菜。

1、灶王爺的菜單

灶王爺的菜單上,最常見的莫過於雞和魚了。

在北方的很多地方,祭灶的時候多用雄雞。比如在陝西醴泉,臘月二十三祭灶的時候,要殺一隻紅色的公雞,不過北京河南的一些地方,則要殺白色的公雞,看來這些地方的人們普遍認為:灶王爺喜歡吃雞。也有很多地方用魚祭祀。比如河南鄭縣,當地民間的祭灶就用一尾鯉魚和一隻生雞、一方肉、三杯酒來給灶王爺送行。

準備用來祭灶的公雞

在湖北和江西的一些地方,祭灶時還經常用到豆腐。南京人祭灶也用豆腐,還要配上大蔥,表示家中一清二白。在山西的一些地方,祭灶要用上幾個雞蛋,據說是給狐狸和黃鼠狼的,當地人認為這倆是灶王爺的手下。

祭灶的豆腐

在南方的一些地方,當地有祭灶不殺生的習俗,所以那裡的灶王爺只能吃素了。比如廣西凌雲,在臘月二十三這天晚上,會焚香煮茶,然後擺上各種素菜、糖果祭灶王。在福建莆田,會用甘蔗、荸薺、花生、橘子等祭祀。

祭灶的各種水果供品

2、各類飲品

一頓飯有餚還要有酒才顯得地道,所以在各地灶王爺的菜單裡,除了各種菜飯,還少不了各種飲品,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茶和酒了。比如雲南石屏在臘月二十四用餅和茶祭灶,而山西榆社則是用米酒「送灶朝天」。

文史君說

祭灶的供品可謂是多種多樣,各地灶王爺的食譜也多有不同。不過總的來說,還是突出甜和黏兩個字,主旨當然還是希望灶王爺上天之後多說好話,少說壞話吧。當然,祭祀這事兒也得看家裡的條件,富裕人家供品自然就豐富些,貧苦人家就簡單些。不過在過去,祭灶是很重要的事情,再窮的人家,上幾注香意思意思還是必不可少的。

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各地灶王爺的菜單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本文也只是就比較常見的做了盤點。你的家鄉祭灶都有哪些供品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

參考文獻:

張勃、榮新:《中國民俗通志·節日誌》,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陳曉紅:《 「祭灶」的淵源及流變》,《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1期。

王軍:《灶神與祭灶古今考》,《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鳴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是小年 送糖給「灶王爺」吃
    小年是大年的序幕,這兩天,迎新春、過大年開始進入倒計時,民間有祭灶、掃塵的習俗。來看看這兩天,咱們宿遷人應該做點什麼吧!給「灶王爺」吃糖讓他說好話傳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在這一天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這一家人的好與壞,玉皇大帝根據他的報告,判斷這家人的善惡,從而決定延長還是扣減壽命。
  • 小年祭灶神,臘月23、24,到底哪天祭灶神?灶王爺又是誰?
    無論是在城市裡的大超市,還是在農村裡的集市上,到處都能看到銷售的各種年貨和禮品。這也代表著離過年也就不遠了。在過去,在外的遊子都會提前趕回家,然後和家裡人一起打掃房子,因為在小年這一天有掃塵的習俗,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祭灶神。民間的說法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祭灶神必須是要家中的男主人來完成。那祭灶神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呢?我們每年祭拜的灶王爺又是誰呢?
  • 小年謝灶傳統習俗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以下是中公教師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小年謝灶傳統習俗,供您參考,更多資訊請點擊(//www.zgjsks.com)查看。小年謝灶傳統習俗小年謝灶之一時間南北方小年時間有所不同。北方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即公曆2017年1月20日。大兇日。
  • 民間故事 灶王爺 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
    小年 灶王爺 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祭灶詞》:古傳臘月二十三,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說一說灶王爺的前世今生
    臨近春節,全國上下變得愈發的熱鬧起來,人們開始張燈結彩慶祝這一盛事。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我國傳統民俗祭灶、掃塵的日子。灶王爺是民間信仰的「家宅六神」之一,家宅六神分別是門神、戶神、井神、灶神、土地神和廁神,這是道教在民間信仰的「五祀」俗神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六位神明居於家中護佑著每一戶的平安。那麼這位灶王爺是什麼來歷呢?關於灶王爺的來歷,民間有各種不同的版本。
  • 迎新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
    比如臘月初八就講臘八的禁忌和傳說,臘月二十三就是灶王爺的傳說。哪怕是到了七月七,奶奶才想起來牛郎織女的故事。奶奶平日裡,杷鍋燎灶的,不會有過多時間的。到了臘月二十三,奶奶早早的就準備好糖瓜,給灶王爺從廚房神位上揭下來。一年的時間,灶王爺像是家裡的一口人,給我們守著灶臺,享受煙燻火燎,享受我們的煙火。
  •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你必須了解的灶王爺
    灶王爺是中國民間被百姓信仰最多的神祇,幾乎家家戶都有供奉,而且是不分民族的供奉,據最早記載,在先秦時祭灶習俗已經流行。灶神的全銜是「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灶君」,或稱「灶爺」「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香廚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歸他管。
  • 小年是什麼日子 臘月二十三臨沂人祭灶神了嗎
    根據農曆新的一年很快就要到來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什麼是小年,小年的由來是什麼?可能有一些年輕的朋友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關於小年的內容。   臘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過年模式打今兒起就正式開啟了。   小年的由來   一般來講,小年是相對於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著名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曾記錄過一系列有關春節的民俗,其中就提到了小年,更在《論語》中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記載,字裡行間透出了濃濃的年味兒。「過小年」也被賦予了祈盼全家平安、幸福的美好意義。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也自然會受到格外重視,祭灶便是期間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
  •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看看一家之主灶王爺功勞有多大?
    灶臺的中間貼著一張大大的灶王爺,他總瞪著兩隻大大的眼睛,很奇怪,無論你走到哪兒,他都好像正看著你。奶奶叫我去灶上端菜,我剛用手指拈起一塊,想放進嘴裡。哎呀!灶王爺正看著我呢。有時爺爺奶奶吵架,你說我的不是,我說你的不對。灶王爺斜著眼,看看這個,看看那個。誰對誰錯,他心裡可清楚了!鄰裡之間難免會有些矛盾。
  • 灶王爺的來歷,你知道多少?為什麼我們過年要有「送灶」的習俗?
    灶王爺又稱「灶君」,「灶王」,「灶公」,「東廚司命」。是百姓之中,受歡迎成都僅次於「財神」的一位民間之神。中國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回報,正月初四退回人間,是神話傳說中,地位最低的一位地仙。
  • 過小年吃什麼糖?吃灶糖咬上一口滿嘴甜,懷念小時候的味道
    過小年吃什麼糖?吃灶糖咬上一口滿嘴甜,懷念小時候的味道時間:2019-01-22 2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過小年吃什麼糖?吃灶糖咬上一口滿嘴甜,懷念小時候的味道 農曆十二月廿三,這是北方的小年。小年又稱為祭灶節、灶王節。
  • 農村人12月23祭灶,俗話說:「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啥意思
    在北方農村,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被人們稱為「小年」。在這一天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祭灶」,不過人們在「祭灶」的時候可是有很多講究的。其中有句俗語叫做:「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什麼叫「灶王看見鍋」呢?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民間「灶王爺」和「土地爺」一樣,都是最接地氣的。
  • 臘月二十三 小年糖瓜粘
    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小年習俗祭灶王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二十三,過小年」:掃房祭灶神,傳說變成故事講,孩子都愛聽
    01小年,正是過年的開端上面提到的「過年謠」各地版本略有差異,但是開始幾乎都是以「二十三,糖瓜粘」開始。02祭灶送灶王爺臘月二十三,到了灶王爺上天匯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灶王像前擺上各種「供品」,而灶王像呢,則是早就買好貼好的
  • 灶王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角色?為什麼要給他供糖瓜和餵馬的草料?
    評劇藝術家新鳳霞在《節日的吃》裡,描寫老天津祭灶時小孩子念的順口溜,十分有趣:「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好話多說隨風推船。灶王爺騰雲前面走,灶王奶奶緊跟在後顛。灶王爺點起一把火,灶王奶奶用小扇子扇。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灶王爺回宮降吉言。」
  • 糖瓜祭灶準備過年!明天小年,必吃的7款美食!
    祭灶、掃塵、剪窗花、寫春聯、理髮沐浴……各地年前習俗那麼多,你家做什麼?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日,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日。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祭灶王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二十三日過小年 過小年為啥要「祭灶」?
    小年日期不相同小年是一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等。由於各地風俗,「小年」有著不同的概念,日期也不盡相同。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還有的地方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 年俗知多少 | 臘月二十三 小年糖瓜粘
    在這個吐舊納新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緊張地做著過年的最後準備。小年由來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
  • 2018小年是哪一天,小年的習俗和來歷,小年節日文化,小年飲食
    農曆臘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故有「二十三,祭灶官」之語,和「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三去,初一五更來」的對聯。這天或提前,家家戶戶都婆.到街頭買回用玉米或小米專制的「祭灶糖」,於晚上敬獻祭灶,意為糊灶王爺嘴,免得上天瞎匯報。同時燃鞭放炮送灶神。祭灶用罷 的祭灶糖,一般都與炒玉茭攪在一起握成糰子,分發給家裡的小孩或大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