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
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的「小年」了。小年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漢代的時候,崔寔的《四民月令》裡就有「臘明日更新,謂之小歲,進酒尊長,修賀君師」的說法,可見當時的小年,主要是人們孝敬師長的時節。到了宋代以後,祭祀灶神逐漸成為民間小年的主要習俗,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所謂的灶神,也就是咱們民間俗稱的「灶王爺」啦,各地還有「灶老爺」、「司命灶君」等等不同的稱呼。據說呢,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民間,管理各家灶火的神官,同時呢也肩負著監察人間善惡的任務,所以在過去幾乎是家家都供奉著灶王爺,可以說是老百姓的「一家之主」了。
關於灶王爺的身份、來歷這些,民間有很多不同的傳說,不過這個不是咱們今天要聊的重點。今天呢,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供品的問題。既然是給灶王爺上供,那供品當然是少不了的。而且呢,咱們中國幅員非常遼闊啊,雖然小年祭灶是個全國性的習俗,但其實具體上什麼供,全國各地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所以今天,咱就來跟大家盤點一下:全國各地孝敬灶王爺的,都有哪些供品呢?
一、食糖嘴甜:上供的各種糖類
小年祭灶呢,主要是送灶王爺上天,民間有「上天言好事」的說法,主要是讓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時候,多給家裡說說好話,期待明年老天爺能給個好運氣。所以自然而然的,人們就想到給灶王爺吃各種糖啊,希望老人家能嘴甜一點。不過這甜食的做法,各地差別可就大了。
1、灶糖
灶糖是民間祭灶是最常見的一種供品了,主要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用麥芽糖,另一種是用江米磨粉加上飴糖。很多地方會把灶糖做成中空的南瓜狀,所以也叫「糖瓜」。老北京人把灶糖叫做「關東糖」,言其做法傳自關東地區。江蘇地區商業發達,習慣將灶糖做成元寶型,叫做「糖元寶」。另外,各地還有把灶糖做成小雞小鴨或葫蘆荸薺一類的,形狀很是多樣。
其實用糖當供品,主要是兩層意思。除了咱們前面說的吃甜食嘴甜之外,還有一點很有趣。用來做灶糖的材料,除了甜之外,黏性還特別大。老百姓覺得灶王爺吃了這個糖之後,嘴就給黏住了,自然就說不了壞話了。可見咱們中國老百姓的很多信仰,其實功利色彩是比較重的,不太像西方的一些宗教,對神靈那般崇敬。
2、糖餅
除了灶糖之外,很多地方還會為灶王爺準備糖餅,按地方不同有麵餅和米餅兩大類,這應該是和物產不同有關係。比如在陝西同官,有一種叫「灶火飩」的糖麵餅,是當地祭灶的必備供品。而在廣東的一些地方,就用糯米和糖做成的米餅、餈餅來祭灶。
二、各類麵食:送灶王爺吃飽上路
糖雖然好吃,但畢竟不管飽啊!灶王爺要遠行,乾糧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祭灶的供品中,也少不了各類的麵食。當然,南北方物產不同,北方人就多用麵粉,南方用米粉多些。
1、水餃和粉團
北方的很多地方,有「出門餃子回家面」的說法,灶王爺作為老百姓家裡的「一家之主」,出門遠行前的一碗餃子那是少不了的,所以餃子也是北方地區很常見的一種祭灶供品。比如山東聊城地區,小年晚上祭灶的時候就拜一碗或三碗睡覺,在碗上搭放幾雙筷子。
江浙一帶普遍用粉團作為祭灶的供品,當然粉團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比如江蘇地區的一些地方,臘月二十四晚上用米粉和紅糖各半,搓成糰子,當地叫「瑪瑙團」。在祭祀的時候,還要把四個糰子摞起來。也有些地方,會用米粉做成一些小雞小鵝一類的小物件,一併煮來祭祀。浙江湖州雙林地區,祭灶的時候會做一種「送灶圓子」,用糯米和南瓜和成黃色,也有做成元寶形狀的。
2、各類糕、饃
各種糕、饃也是祭灶常見的供品。比如在陝西、陝西、甘肅、山東等地區,祭灶就常用一種棗山饃饃,實際上就是一種布滿紅棗的大饅頭。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大!比較大的直徑半尺,高一尺多,有十多斤重!當然,有些比較講究的地方,會給饃饃搞出各種造型,比如以大紅棗為中心做出雲紋啊如意紋之類。
山西的一些地方還有做「上山老虎下山羊」造型的,老虎上山不吃人,羊下山表示平安回家了,都是一些吉祥的期許。也有些地方會做各種糕來祭祀,原料各地不一,但無一例外都很黏,估計跟粘嘴的糖食有異曲同工之處。
三、吃飽還要吃好:各種菜餚酒水
只是各種主食,灶王爺的食譜還是太單調了一些,於是在很多地方的祭灶活動中,還要給灶王爺上菜。
1、灶王爺的菜單
灶王爺的菜單上,最常見的莫過於雞和魚了。
在北方的很多地方,祭灶的時候多用雄雞。比如在陝西醴泉,臘月二十三祭灶的時候,要殺一隻紅色的公雞,不過北京河南的一些地方,則要殺白色的公雞,看來這些地方的人們普遍認為:灶王爺喜歡吃雞。也有很多地方用魚祭祀。比如河南鄭縣,當地民間的祭灶就用一尾鯉魚和一隻生雞、一方肉、三杯酒來給灶王爺送行。
在湖北和江西的一些地方,祭灶時還經常用到豆腐。南京人祭灶也用豆腐,還要配上大蔥,表示家中一清二白。在山西的一些地方,祭灶要用上幾個雞蛋,據說是給狐狸和黃鼠狼的,當地人認為這倆是灶王爺的手下。
在南方的一些地方,當地有祭灶不殺生的習俗,所以那裡的灶王爺只能吃素了。比如廣西凌雲,在臘月二十三這天晚上,會焚香煮茶,然後擺上各種素菜、糖果祭灶王。在福建莆田,會用甘蔗、荸薺、花生、橘子等祭祀。
2、各類飲品
一頓飯有餚還要有酒才顯得地道,所以在各地灶王爺的菜單裡,除了各種菜飯,還少不了各種飲品,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茶和酒了。比如雲南石屏在臘月二十四用餅和茶祭灶,而山西榆社則是用米酒「送灶朝天」。
文史君說
祭灶的供品可謂是多種多樣,各地灶王爺的食譜也多有不同。不過總的來說,還是突出甜和黏兩個字,主旨當然還是希望灶王爺上天之後多說好話,少說壞話吧。當然,祭祀這事兒也得看家裡的條件,富裕人家供品自然就豐富些,貧苦人家就簡單些。不過在過去,祭灶是很重要的事情,再窮的人家,上幾注香意思意思還是必不可少的。
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各地灶王爺的菜單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本文也只是就比較常見的做了盤點。你的家鄉祭灶都有哪些供品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
參考文獻:
張勃、榮新:《中國民俗通志·節日誌》,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陳曉紅:《 「祭灶」的淵源及流變》,《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1期。
王軍:《灶神與祭灶古今考》,《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鳴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