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12月23祭灶,俗話說:「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啥意思

2021-01-11 鄉土鄉人

在北方農村,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被人們稱為「小年」。在這一天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祭灶」,不過人們在「祭灶」的時候可是有很多講究的。其中有句俗語叫做:「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什麼叫「灶王看見鍋」呢?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民間「灶王爺」和「土地爺」一樣,都是最接地氣的。就算現在的很多農村,人們依然會在灶臺邊上貼上灶王爺的畫像。有時候家裡做一點好吃的,剛出鍋自己還沒有吃,首先要掰一小塊扔進灶臺,說是讓灶王爺先吃一點。由此可見,灶王爺也是深入人心的。

灶王爺到底是什麼?

相傳顓頊有個兒子名叫窮蟬,在《莊子·達生篇》中說"灶有髻",而這個"髻"就是"蛣"的異體字,這個"蛣"也就是「蟬」的意思,而"蛣"指的就是灶王爺,意思就是灶王爺原本是灶臺上常見的一種小動物,像「蟬」一樣,也可以理解為「蟑螂」,後來就演變成了「灶馬」,農村人稱之為「灶雞」或者「臭雞」等,是一種會跳的昆蟲。

古人認為「灶馬」這種動物是非常神奇的,經常在灶臺上活動,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灶王爺。在周朝很多器物上都雕刻著蟬的紋飾,其實就是「蟑螂」或者「灶馬」,這也說明了那時候人們對這種動物還是比較崇拜的。當然灶王爺的傳說有很多,不過最初的灶王爺就是「灶馬」,因此現在人就把畫著灶王爺像的圖畫稱之為「灶馬」。

後來「灶馬」這種昆蟲又演變成了灶王爺的坐騎,再後來,畫像上面就又出現了一些對年景預測的詩句,就是「灶馬頭」。像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幾人得辛等,都是根據「灶馬頭」而得出來的。所以灶王爺最初就是「蟑螂」。

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

為什麼不能讓灶王爺看見鍋呢?由於最初的灶王爺是蟑螂,當它看見鍋裡的食物之後,很快就會偷吃光的。後來灶王爺就被神化了,說是每年的臘月二十四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去匯報這家人一年的功過,人們為了讓灶王爺上去後多說好話,也就在臘月二十三晚上舉行祭灶。

都說民以食為天,在以前社會,能吃飽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過在過年的時候,總要吃一點好的,但是人們又害怕被灶王爺看見了,造成一種假象。在回報時候說這家人天天都吃好的,生活水平很高,這樣的話就不會降下更多的福氣,說不定還會把自己的福氣勻給別人。

所以人們在做好飯好菜的時候,都不願往灶王爺看到,因此在貼灶王畫像的時候,要比鍋低一點,與灶臺相平就可以了。當然這也是古人一種自欺的行為,就是怕鍋裡的好菜好飯被灶王爺看到,在回報的時候把自己家的運氣勻給別人。所以就有了「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的說法。

其實人們為了矇騙灶王爺,還想出了很多方法,比如在祭灶的時候擺放一些烈酒,就是希望灶王爺喝醉後把家裡的壞事都忘掉。還有用很黏的蜜糖來封住灶王爺的嘴巴等,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相關焦點

  • 小年祭灶神,臘月23、24,到底哪天祭灶神?灶王爺又是誰?
    小年祭灶神,臘月23、24,到底哪天祭灶神?灶王爺又是誰?文/農夫也瘋狂今天就是傳統節日中的小年,每年到了小年後,年味就越來越濃了。無論是在城市裡的大超市,還是在農村裡的集市上,到處都能看到銷售的各種年貨和禮品。這也代表著離過年也就不遠了。在過去,在外的遊子都會提前趕回家,然後和家裡人一起打掃房子,因為在小年這一天有掃塵的習俗,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祭灶神。民間的說法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祭灶神必須是要家中的男主人來完成。那祭灶神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呢?我們每年祭拜的灶王爺又是誰呢?
  •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祭祀還分男女不同?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衍生了很多特有的風俗,這些風俗體現了古時候對生活美好的期盼,通過各種儀式敬拜各種傳說中神仙,讓自己來年的生活風調雨順,同時在祭拜各種神仙的同時又總結出了很多規矩,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就是根據人們的祭拜風俗結合古代陰陽學說而歸納出的俗語。
  • 二十三日過小年 過小年為啥要「祭灶」?
    過小年為啥要「祭灶」?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也自然會受到格外重視,祭灶便是期間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也有傳說稱,灶王爺原本是一介平民,叫做張生。他成家後終日花天酒地,終於淪落到以乞討為生的地步。有一天,他恰好乞討到前妻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還有羞恥心,又是在鍋底死去,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一家人的善惡,大年三十再回去。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小年」祭灶的習慣,祈求來年平安順遂。
  • 舌尖上的灶王爺:全國各地小年祭灶供品大盤點,灶王爺都吃什麼?
    灶王爺要遠行,乾糧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祭灶的供品中,也少不了各類的麵食。當然,南北方物產不同,北方人就多用麵粉,南方用米粉多些。1、水餃和粉團北方的很多地方,有「出門餃子回家面」的說法,灶王爺作為老百姓家裡的「一家之主」,出門遠行前的一碗餃子那是少不了的,所以餃子也是北方地區很常見的一種祭灶供品。
  • 三祭灶 四掃屋 臘月二十三 中國傳統祭灶神風俗
    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即指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一說二十四)祭祀灶神。 灶神,全稱「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灶君」,或稱「灶爺」「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香廚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歸他管。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有一天,他恰好乞討到前妻家,羞愧難當,一頭碰死在灶鍋底下。玉帝知道後,認為張單還有羞恥心,又是在鍋底死去,就命姜太公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一家人的善惡,大年三十再回去。灶王像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利害關係。
  • 祭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當時,灶神頗受人們敬重,祭品的規格與社稷神同等,充當灶王爺的人也非同尋常,都是一些大人物。《淮南子》中說:「黃帝作灶,死為灶神。」又說:「炎帝於火,死而為灶。」《五經異議》則認為「火正祝融為灶神」。人們讓極受敬仰的黃帝、炎帝或火神祝融來充當灶神,並認為灶神的神職是掌管人們的飲食。民以食為天,人們祭灶當時主要是為了感激和頌揚灶神的功德。
  • 每逢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祭灶忙
    灶神,全稱「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灶君」,或稱「灶爺」「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香廚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歸他管。
  • 臘月二十三祭灶習俗及歷史由來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餵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
  • 「二十三,過小年」:掃房祭灶神,傳說變成故事講,孩子都愛聽
    02祭灶送灶王爺臘月二十三,到了灶王爺上天匯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灶王像前擺上各種「供品」,而灶王像呢,則是早就買好貼好的,上面的形象總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頭,有的旁邊還有「灶王奶奶」,兩側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你必須了解的灶王爺
    灶王爺是中國民間被百姓信仰最多的神祇,幾乎家家戶都有供奉,而且是不分民族的供奉,據最早記載,在先秦時祭灶習俗已經流行。灶神的全銜是「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灶君」,或稱「灶爺」「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香廚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歸他管。
  • 臘月二十三小年,吃糖瓜,寓意來年紅紅火火,日子甜甜蜜蜜
    導讀: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吃糖瓜,寓意來年紅紅火火,日子甜甜蜜蜜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臘月二十三在民間又被稱作小年,是過年的開端,是我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祭灶、吃灶糖的日子。
  • 俗語「二九刮南風,來年倒春寒」啥意思?春節天氣是暖還是冷?
    導讀:俗語「二九刮南風,來年倒春寒」啥意思?春節天氣是暖還是冷?今天已經是陽曆年的1月3號了,算是跨入到陽曆2021年了。看看家裡的老黃曆,今天是在二九時節之內,具體來說是二九第五天,而農村老人常說「二九刮南風,來年倒春寒」,這句話說的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我們圍繞這這句話展開說明,我們要說明的問題有:1、數九怎麼數?二九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2、二九刮南風意味著什麼?3、春節的時候天氣是暖還是冷?4、倒春寒天氣特點是什麼?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 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王,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張老大不僅會磊灶臺,他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能說會道,跟現在電視臺演的那個「幫大哥」有點像,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鬧個矛盾糾紛啥的,他都能給勸好了。一來二去,即使家裡不磊灶臺,誰家有點兒為難著窄的事情,都把張大哥請去給調節一下。不管誰家有懶漢,誰家有耍混的媳婦,還是誰家有「兇婆婆」,張大哥都能憑著他那「三寸不爛之舌」給擺平了。
  • 小年是什麼日子 臘月二十三臨沂人祭灶神了嗎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過年模式打今兒起就正式開啟了。   小年的由來   一般來講,小年是相對於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農村俗語「冬前栽樹來年看,來年多長一尺半」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叔笑著說,雖然每年的最佳種樹通常是三四月份,但是冬季栽樹如果管理得當的話,效果不比春季種樹差,老話說「冬前栽樹來年看,來年多長一尺半」,就是這個道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明天就是立冬了,立冬到冬天也就到了,也就預示著天氣更冷了,俗話說「立冬之後草不生」,難道這時候種樹能成活嗎?但是農村有俗語說「冬前栽樹來年看,來年多長一尺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臘月二十三,清宮如何祭灶神、過小年
    每年臘月二十三都是灶王爺上天匯報的日子,家家戶戶都要為他餞行,這是極富代表性的民間信仰,寄託了人們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祭灶灶神信仰源自火崇拜,早期祭灶多在夏日,《禮記·月令》就記載祭灶之日在農曆四月,另在農曆十月「五祀」時也一併享祭。也是因為陰子方的傳說,才逐漸形成臘日祀灶這一禮俗。
  • 民間故事 灶王爺 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
    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祭灶的時候,需要口中禱告:「灶王爺,你聽著:廚房裡你見天都看著,俺頓頓省吃又儉用,拋撒米麵是一時錯。你老人家多擔待,鍋碗腌臢是小孩多。這糖瓜,吃不了了你拿著,捎給玉帝可把好話說,俺這裡給你把頭磕。初一早回白耽擱,來俺家吃元寶餃子,金條面。」小年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 臘月到,俗語「臘月初一雪淋頭,來年耕牛不停歇」,啥意思?
    導讀: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雪淋頭,來年耕牛不停歇」,啥意思?今天正式進入臘月了,但是要記住,是2020年的臘月初一哦,因為在陰曆年中,我們現在還沒有進入2021年。今天是臘月初一,密那裡下雪了嗎?被雪淋頭了嗎?
  •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是小年 送糖給「灶王爺」吃
    小年是大年的序幕,這兩天,迎新春、過大年開始進入倒計時,民間有祭灶、掃塵的習俗。來看看這兩天,咱們宿遷人應該做點什麼吧!給「灶王爺」吃糖讓他說好話傳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在這一天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這一家人的好與壞,玉皇大帝根據他的報告,判斷這家人的善惡,從而決定延長還是扣減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