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農村,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被人們稱為「小年」。在這一天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祭灶」,不過人們在「祭灶」的時候可是有很多講究的。其中有句俗語叫做:「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什麼叫「灶王看見鍋」呢?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民間「灶王爺」和「土地爺」一樣,都是最接地氣的。就算現在的很多農村,人們依然會在灶臺邊上貼上灶王爺的畫像。有時候家裡做一點好吃的,剛出鍋自己還沒有吃,首先要掰一小塊扔進灶臺,說是讓灶王爺先吃一點。由此可見,灶王爺也是深入人心的。
灶王爺到底是什麼?
相傳顓頊有個兒子名叫窮蟬,在《莊子·達生篇》中說"灶有髻",而這個"髻"就是"蛣"的異體字,這個"蛣"也就是「蟬」的意思,而"蛣"指的就是灶王爺,意思就是灶王爺原本是灶臺上常見的一種小動物,像「蟬」一樣,也可以理解為「蟑螂」,後來就演變成了「灶馬」,農村人稱之為「灶雞」或者「臭雞」等,是一種會跳的昆蟲。
古人認為「灶馬」這種動物是非常神奇的,經常在灶臺上活動,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灶王爺。在周朝很多器物上都雕刻著蟬的紋飾,其實就是「蟑螂」或者「灶馬」,這也說明了那時候人們對這種動物還是比較崇拜的。當然灶王爺的傳說有很多,不過最初的灶王爺就是「灶馬」,因此現在人就把畫著灶王爺像的圖畫稱之為「灶馬」。
後來「灶馬」這種昆蟲又演變成了灶王爺的坐騎,再後來,畫像上面就又出現了一些對年景預測的詩句,就是「灶馬頭」。像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幾人得辛等,都是根據「灶馬頭」而得出來的。所以灶王爺最初就是「蟑螂」。
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
為什麼不能讓灶王爺看見鍋呢?由於最初的灶王爺是蟑螂,當它看見鍋裡的食物之後,很快就會偷吃光的。後來灶王爺就被神化了,說是每年的臘月二十四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去匯報這家人一年的功過,人們為了讓灶王爺上去後多說好話,也就在臘月二十三晚上舉行祭灶。
都說民以食為天,在以前社會,能吃飽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過在過年的時候,總要吃一點好的,但是人們又害怕被灶王爺看見了,造成一種假象。在回報時候說這家人天天都吃好的,生活水平很高,這樣的話就不會降下更多的福氣,說不定還會把自己的福氣勻給別人。
所以人們在做好飯好菜的時候,都不願往灶王爺看到,因此在貼灶王畫像的時候,要比鍋低一點,與灶臺相平就可以了。當然這也是古人一種自欺的行為,就是怕鍋裡的好菜好飯被灶王爺看到,在回報的時候把自己家的運氣勻給別人。所以就有了「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的說法。
其實人們為了矇騙灶王爺,還想出了很多方法,比如在祭灶的時候擺放一些烈酒,就是希望灶王爺喝醉後把家裡的壞事都忘掉。還有用很黏的蜜糖來封住灶王爺的嘴巴等,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