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祭灶 四掃屋 臘月二十三 中國傳統祭灶神風俗

2020-12-05 騰訊網

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即指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一說二十四)祭祀灶神。

灶神,全稱「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灶君」,或稱「灶爺」「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香廚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歸他管。

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大帝報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初四就下天,七月二十四是他的生日。灶君位一般是點在西牆。有的是在大灶上,現在新的樓房灶君位一般都是在爐和蓄水池上,表儲財丁旺的意思。灶神乃是道教神祇,並不是佛教所謂的監齋菩薩。

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冀中地區供張奎、高蘭英。祭灶神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中國民間供奉,及周禮以籲瑣之子黎為灶神等。

祭灶節在我國民俗中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小年、謝節、灶王節。祭灶的傳統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俗稱為「送神」,琉球語稱為「御願解」。在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這天晚上要放鞭炮。據說每年年底,灶君、太歲神與民間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尤其灶君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是非,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的依據,故人們大多在此時奉拜家中諸神與灶君。

臘月二十三小年也被視為過年的開端,祭灶節在古代其地位僅次於中秋節,古時在外面做官、經商或讀書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趕回家團圓,吃麻糖,以求灶神祈福、全家來年平安。

相關焦點

  • 每逢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祭灶忙
    有些小夥伴可能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知還停留在大人口中的階段,今天惠園教育小編就普及一下關於小年的那些事~ 小年的來歷 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即指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一說二十四)祭祀灶神。
  • 臘月二十三祭灶始於何時?
    祭灶在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是南北方節令風俗中的一個重要區別。這一差異和「豆腐腦鹹甜」、「春節吃不吃餃子」一樣,已經成為網絡上「南北之爭」的一個重要話題。不過,要問這一差異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卻尚缺乏可信的回答。
  • 小年是什麼日子 臘月二十三臨沂人祭灶神了嗎
    根據農曆新的一年很快就要到來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什麼是小年,小年的由來是什麼?可能有一些年輕的朋友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關於小年的內容。   臘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過年模式打今兒起就正式開啟了。   小年的由來   一般來講,小年是相對於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臘月二十三,清宮如何祭灶神、過小年
    祭灶灶神信仰源自火崇拜,早期祭灶多在夏日,《禮記·月令》就記載祭灶之日在農曆四月,另在農曆十月「五祀」時也一併享祭。也是因為陰子方的傳說,才逐漸形成臘日祀灶這一禮俗。宋時,祭灶日期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即宮中、官府臘月二十三送灶,普通百姓臘月二十四,船家則臘月二十五。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傳統灶臺已難覓蹤影,祭灶的習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著名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曾記錄過一系列有關春節的民俗,其中就提到了小年,更在《論語》中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記載,字裡行間透出了濃濃的年味兒。
  • 臘月二十三祭灶習俗及歷史由來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範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 二十三日過小年 過小年為啥要「祭灶」?
    不過,小年的日期並不一致,有的是在臘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臘月二十四……但一般而言,小年都被當做是春節的序曲,等那首「過年謠」唱起來,人們就開始按部就班做準備,直到迎來熱熱鬧鬧的中國年。小年日期不相同小年是一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等。由於各地風俗,「小年」有著不同的概念,日期也不盡相同。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還有的地方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 小年祭灶神祭的是誰?臘月二十三、二十四哪天才是正日子?
    祭灶祭的是誰?但是這些都影響不了我們團聚的快樂。首先我們先說說灶神到底是誰這個問題。臘月二十三,在古代家家戶戶都是要祭灶神的,祭灶神最早是出現在商周時期,當時更是國家「五祀」之一,在傳說中,灶神是玉皇大帝在人間監視人間的「特派員」,每家每戶都有一位灶神,平常管著一家人的飲食,監管人家的言行,如果出現人家對上天不當的言行,灶王爺就會在臘月二十三這個玉帝規定的日子去向玉帝稟明情況後就會降罪於人家,所以各家各戶為了討好灶王爺,就會在臘月二十三這天準備好糖果瓜子去封灶王爺的罪,讓灶王爺上天給自己家多加美言
  • 小年祭灶神,臘月23、24,到底哪天祭灶神?灶王爺又是誰?
    小年祭灶神,臘月23、24,到底哪天祭灶神?灶王爺又是誰?文/農夫也瘋狂今天就是傳統節日中的小年,每年到了小年後,年味就越來越濃了。民間的說法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祭灶神必須是要家中的男主人來完成。那祭灶神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呢?我們每年祭拜的灶王爺又是誰呢?(1)灶王爺到底是何方神聖?對於灶神是誰,在民間的說法比較多,有些說是炎帝、有些說是皇帝,還有些說灶神是一個老婦人。
  • 「二十三,過小年」:掃房祭灶神,傳說變成故事講,孩子都愛聽
    一句話把我的思緒拉回到很遠的過去,小時候,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早晨家家戶戶都會放個鞭炮,因為要「送灶神」。此外,「小年」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是,從這一天開始,便正式啟動了過年的程序。「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買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從臘月二十三到臘月二十九,每天都有事情做,一直忙到除夕晚上「守歲」。現如今這首過年謠裡所描繪的畫面,在城市裡幾乎看不到了,所以城裡娃對這些已經沒有切身體會了,但是不妨礙我們講給他聽。
  • 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王,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不管誰家有懶漢,誰家有耍混的媳婦,還是誰家有「兇婆婆」,張大哥都能憑著他那「三寸不爛之舌」給擺平了。這張灶王據說活了整整八十歲,才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壽終正寢了。張大哥一死,老張家可就亂了套了。由於張老大是一家之主,平日裡家裡的大小事都他做主。老二是個省心的主,平時就喜歡舞文弄墨,畫個畫啥的。你還別說,老二畫的畫也很棒,尤其是畫人物,那是畫誰像誰。
  • 明天臘月二十三小年,有哪些習俗和禁忌,看完此文你就知道了
    其實過小年還有一些特定風俗,具體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小年的由來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
  • 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很重要,千萬別忘了
    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習俗有所差異,但有一個幾乎一致——送灶王爺。灶王爺灶王爺的稱謂很多,又稱灶神,灶君,灶君司命等等,灶王爺是民間的「廚房之神」,掌管人們飲食,賜於人們便利生活,灶神的職責,而且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百姓之家善惡功過的神仙。
  • 春節習俗始於臘月二十三:祭灶後正式開始迎接過年
    其實,春節的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便開始有了。  臘月二十三 祭灶  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裡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
  • 糖瓜祭灶準備過年!明天小年,必吃的7款美食!
    掃塵土過了小年,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除了糖瓜,這個節日裡,傳統美食更是少不了。看看這些傳統美食你家還在吃嗎?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大街上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香炸酥肉小年夜後,廣西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
  • 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這些習俗別忘了!
    「祭灶神」是漢族民間的一種風俗,而在古代夏朝就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灶君」,人們也把每年臘月二十三奉為「祭灶節」。那麼您知道臘月二十三祭灶神的來歷嗎,為何要祭灶神呢?下面跟滴天居士一起來看看吧!【2019年臘月二十三為1月17日】習俗一:祭灶祭灶也就是祭灶神,也可以說「接神」,臘月二十三那天,相傳是灶王爺回天上的日子,如果你能夠誠心誠意,準備諸多祭品供奉灶神,那麼灶神會高高興興地回到天上,然後稟告給玉帝你的優良事跡,還會多幫你美言幾句,賜予你好的生活。
  • 臘月二十三小年的來歷故事 據說很多臨沂人都不知道
    今天就是小年,很多臨沂人今天都選擇了吃水餃,當然還有祭灶神,對大家來說很多人小年並不陌生,那你知道小年的來歷和故事嗎?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
  • 「二十三,祭灶官」,自古有祭灶的傳統,那你知道灶神的來歷嗎?
    今天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了,不過南方人都是過得臘月二十四,所以對於我來說,今天是個普通的日子。但不管南北方小年上的時間差異,重要的是大家在臘月二十三號這一天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那就是送灶王爺上天。送灶王,可能現在不是很普遍了,我記得我小時候爺爺奶奶還蠻喜歡搞這些的,所以我還算是稍有了解吧。
  •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是小年 送糖給「灶王爺」吃
    小年是大年的序幕,這兩天,迎新春、過大年開始進入倒計時,民間有祭灶、掃塵的習俗。來看看這兩天,咱們宿遷人應該做點什麼吧!給「灶王爺」吃糖讓他說好話傳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在這一天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這一家人的好與壞,玉皇大帝根據他的報告,判斷這家人的善惡,從而決定延長還是扣減壽命。
  • 小年的來歷由來起源簡短介紹 小年風俗習俗南北方有何不同
    由於全國各地風俗不同,故而小年的時間也不盡相同,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節日由來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