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媽媽網獨家專欄【媽媽調查局】的第069篇原創育兒知識文章,用娘心調查孕育知識真相,我們會一直努力,一定要持續關注我們哦!
追奶是一個90%的母乳媽媽都會碰到的問題。追奶,顧名思義就是奶少,要把奶量追上去。媽媽通常在這幾種情況下需要追奶:
1.本來就奶少
產後奶就一直不多,要混合餵養,本以為月子裡奶少是正常,出了月子奶量也不見增加,就開始要追奶了。
2.本身奶夠,後來不足了
本身奶夠,後來不足的媽媽可能是因為一些內在、外在因素影響了泌乳量,導致奶水不足,比如說:
隨著寶寶長大,需求量變大;
媽媽因為疾病打亂餵奶節奏,導致奶量下降,如發燒、乳腺炎期間不方便哺乳;
媽媽因為不小心吃了回奶的食物,導致奶量下降;
媽媽因為心情不好影響泌乳,導致奶量下降;
媽媽因為重返職場,餵奶、擠奶次數減少導致奶量下降。
本來就奶少的媽媽,需要反省一下是否是自己的餵養方式、餵養姿勢和寶寶的銜乳姿勢不正確,因為理論上來說,因自身乳房條件不足而導致奶少的媽媽是很少見的,絕大多數媽媽都可以成為"奶牛"。
媽媽可以自檢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及早開奶,是否過早讓寶寶接觸了奶瓶,是否勤喂,每次餵奶的時長是否足夠,餵完奶後有沒有排空乳房,等等。
哺乳的時候,不管是搖籃式、側臥式還是橄欖球式,始終是要讓寶寶的身體貼近你的。
此外,還要幫助寶寶正確銜乳,才能有效地將乳房中的乳汁擠壓出來。有些媽媽哺乳時感覺乳頭很痛,這是不正確的銜乳方式造成的。寶寶不應該只咬住乳頭,而是要長大嘴巴含住乳暈,通過上下頜的張合運動來擠壓出乳竇中的乳汁。
(更多提升奶量的辦法可以下載"媽媽網孕育app"查看《開奶寶典》哦)
本來奶夠,後來不足的媽媽說明已經是具有一定母乳經驗,曾經成功母乳過的。在決定追奶之前,有個問題媽媽得先弄清楚——你的母乳是否真的不夠了?
怎麼判斷母乳是否足夠?
看尿量
吃飽了的寶寶,每天會尿溼4-6片紙尿褲,或者6-8片尿布。並且尿的顏色是清的,或顏色很淺。如果尿的顏色很深,就說明寶寶攝入的母乳不夠。
看便便
從尿量可以看出寶寶是否吃到了足夠的母乳,便便則是告訴你寶寶是否吃到了足夠的後乳。
吃飽了的寶寶,出生一周內綠色的胎便應該排淨。前兩個月,寶寶每天會大便2-3次,如果大便呈黃色,就說明寶寶得到了足夠的高熱量後乳。隨著寶寶長大,腸道功能發育完善,大便次數一般來說會減少到每天1次。
如果發現寶寶一天拉6、7次,或者3、4天都不拉,媽媽也不用太著急,母乳寶寶有輕微腹瀉或者攢肚的現象都是正常的。
看體重
如果媽媽母乳充足,寶寶第一個月內體重應該平均每周增加115-200克,頭6個月內每月平均增加450-900克。
看乳房
餵奶時,寶寶的吸吮會刺激出媽媽的奶陣。如果媽媽對奶陣沒有感覺,可以觀察寶寶,寶寶每吸吮一兩下就吞咽一次的話,說明他是有吃到奶的。
此外,媽媽餵奶後比餵奶前乳房要軟些。不過餵奶前後乳房柔軟程度的差別也會隨著寶寶長大逐漸減小。
如果通過上面4個測試方法,發現自己母乳確實是不足,就要正式開啟追奶模式啦!
追奶的正確姿勢,你get了嗎?
增加餵奶次數
寶寶出生後2個月內,一般一天要餵8-12次奶,甚至更多;寶寶3-6個月時,哺乳頻率為3-4小時1次;寶寶添加輔食之後,吃奶次數減為每天2-3次,媽媽奶量相應減少也是正常的。
延長餵奶時間
兩邊乳房交替哺乳,一邊乳房哺乳15分鐘,兩邊合計30分鐘。如果換邊太快,寶寶可能只吃到前乳,脂肪量和熱量攝入會不夠。
加倍餵奶
寶寶吃飽後,可以豎抱10-15分鐘,幫他拍出奶嗝,這樣寶寶的肚子又有空間了,可以再來一輪餵奶。
排空乳房
每次餵完寶寶,媽媽還要手動排空乳房。因為泌乳量是根據需求自動調節的,乳汁排出越多,分泌就越多。
夜間餵奶
夜間是催乳素分泌的旺盛時期,想要提升奶量,媽媽是偷不得懶的,一定要給寶寶餵一次夜奶。如果寶寶半夜沒醒的話,媽媽也要用吸奶器把奶吸出來。
減少奶粉添加
想要寶寶多吃母乳,就要減少配方奶的量。不過減少奶粉添加要循序漸進,一步步來,切不可生硬砍掉寶寶的口糧,害他吃不飽,營養不良。
多睡+好心情
疲勞會抑制催乳素的分泌,所以家人應該多分擔家務,使媽媽得到充分的休息,睡得多睡得好,奶量才會提升。另外,媽媽也要保持舒緩、放鬆的心情,好心情也是可以促進乳汁分泌的。
信心很重要
沒事多想像一下寶寶的可愛模樣,想像自己奶如泉湧的樣子,不要小看意念的作用,母乳路上信心真的很重要!
(更多提升奶量的辦法可以下載"媽媽網孕育app"查看《開奶寶典》哦)
追奶的5大誤區,千萬別踩!
看到自己奶少,寶寶吃不飽,婆婆嫌棄,離純母乳的目標越來越遠,媽媽不免心急焦慮,一不小心就會踩中這些追奶誤區。
1. 不漲奶就是沒奶?
漲不漲奶和媽媽的體質有關,有的媽媽前期乳汁分泌旺盛,所以經常漲奶,而有的媽媽產後直接就達到了乳汁「供需平衡」的狀態,沒體驗過漲奶的感覺,但一樣可以餵飽寶寶。
2. 寶寶睡不好,經常哭就是沒吃飽?
寶寶睡不安穩,經常醒,吃完奶沒多久又哭,是不是沒吃飽呢?不是的,除了飢餓,寶寶還會因為很多原因哭,如對睡眠環境不滿、太熱太冷、拉臭臭了、尿床了、無聊求關注等等,媽媽應該注意觀察寶寶,判斷他的需求,而不是一哭就塞乳頭。
3. 勤餵就是要掛喂?
勤餵仍是要基於按需餵養的原則,寶寶想吃就喂,如果寶寶不餓也要硬喂,一天24小時,掛在身上餵18小時,會把媽媽和寶寶都搞得疲憊又心累。
4. 怕寶寶吃不飽,不敢減少奶粉量?
有的媽媽對自己的奶量沒信心,總是擔心寶寶吃不飽,奶粉量不敢減少甚至還增加。請問,寶寶吃配方奶都吃飽了,還有什麼興趣吃母乳?而且,奶瓶餵養很容易造成寶寶乳頭混淆,一旦形成乳頭混淆,要寶寶多吸乳房就更難了。
5. 為了追奶什麼方法都試?
媽媽追奶的時候很瘋狂,可能會到母乳論壇裡扒各種方法,什麼吸奶器、催乳師、奇奇怪怪的下奶湯都往自己身上試一遍,結果可能乳頭被吸奶器吸破,下奶湯往自己身上貼了一層又一層膘,追奶追到心碎,奶量還是提不上來,很受打擊。所以,追奶一定要科學地追。
最後,在追奶的過程中,下奶的食物是必不可少的,回奶的食物也是萬萬不可碰的。下面這張下奶食譜和回奶食物表,媽媽可以保存下來,科學飲食助媽媽追奶成功!
(更多提升奶量的辦法可以下載「媽媽網孕育app」查看《開奶寶典》哦)
以上內容來源於媽媽網,如一切抄襲和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